1848大清烧炭工 第309节

  决定还是采取原来以守代攻,长期袭扰围困的那套战术更为稳妥,蒙吉黑马队的损失也能更小些。

  计议毕,胜保回到了郎坊的清军大营里。

  胜保坐在军帐中,仔细翻阅着刚送来的俘虏名册,当看到伪检点朱锡琨六个字时,他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

  检点可是长毛中的高官!

  在如何处置太平军俘虏的问题上,胜保同僧格林沁、西凌阿有着很大不同。

  僧格林沁、西凌阿主张除恶务尽,斩草除根,被他们两人,尤其是被僧格林沁的俘虏的太平军将士。

  无论是南方的太平军老卒还是到了北方才裹带的新卒,只有死路一条,连顿断头饭都不给。

  胜保则喜欢招降纳叛,希望收骁勇善战的长毛兵为己所用,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瓦解太平军的效果。

  退一步来讲,长毛也比绿营团练更能打,招抚长毛在胜保看来是很划算的事情。

  自在吉林马队在皖北作战以来,胜保就开始着手招降太平军俘虏。

  奈何清军在皖北、河南、陕西同太平军作战时,所俘虏的太平军多为后方负责运输辎重新卒甚至是民夫,亦无有分量的太平军将领被胜保许下的高官厚禄打动,降于胜保。

  胜保招抚的成果收效甚微。

  武清一战中清军俘虏了六百长毛老贼,胜保大喜过望,对此事很重视,甚至不惜得罪僧格林沁,将原本属于僧格林沁的四百长毛老贼给保了下来。

  经过对新老长毛俘虏的审讯,得知这批长毛老贼俘虏中居然还有检点这等高级将领,胜保脸上的笑容比秋日里绽放的菊花还要灿烂。

  “带朱检点过来。”胜保对身边的戈什哈吩咐道,亲兵离开他的帅帐前,胜保还不忘补充一句,“记住,要以礼相待。”

  当朱锡琨被带进帐篷时,胜保仔细打量着这个让他吃了不少苦头的太平军将领。

  朱锡琨的左臂用简陋的布条吊在胸前,脸上带着作战时留下的伤疤,但眼中仍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

  “看座。”胜保示意戈什哈搬来椅子,关切地问道,“朱检点的伤势如何?”

  朱锡琨沉默不语,只是避开胜保的目光,不愿搭理胜保。

  朱锡琨虽为草莽武夫,平日里也没少听《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解乏,清楚胜保对他以礼相待是什么目的,无非是为了招降他。

  面对朱锡琨的冷淡态度,胜保不恼也不怒,仍旧保持着耐心,继续道:“本官知道你信不过我们。但你可知道,你的那六百多老兄弟,现在正被关在何处?”

  说着,胜保站起身,走到帐篷门口,指着远处飘扬的一面军旗:“那是僧王的蒙古大营。按照规矩,这些俘虏本该全部移交蒙古大营处置。”

  朱锡琨闻言身体为之一颤,脸色微微发白。

  作为北伐以来的宿敌,他对主要的几个清军主要统帅的为人有粗略的了解。

  僧格林沁不纳降,嗜杀,被僧格林沁俘虏的太平军将士,几乎没有人能够活下来。

  武清一战,他就曾亲眼目睹了僧格林沁当场处决了百余名重伤号。

  胜保留意到了朱锡琨神态的变化,趁热打铁,继续说道:“僧王的性子,朱检点想必比本官更清楚。他向来主张除恶务尽,认为受过长毛蛊惑的人,留着也是祸患。“

  说到这里,胜保顿了顿,帅帐内霎时变得安静,只能听到炭火发出噼啪的声响,朱锡琨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不知是因帐内闷热还是心中的紧张所致。

  “不过.”略略沉吟了一阵,胜保话锋一转,说道。

  “本官和僧王不一样,本官向来认为,官军和长毛在战场上只是各为其主罢了,被俘的长毛也是我大清子民。若能真心归顺,未尝不能戴罪立功,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说着,胜保取出一份文书放在桌案上:“这是兵部刚到的谕令,准许本官以尔等组建忠义营,营官授参将,赏银三千两,所部将士一律按绿营标准发放粮饷。”

  朱锡琨终于冷笑一声,说道:“胜大人是要我朱某卖主求荣?”

  “洪逆和杨逆自己骄奢淫逸,在江宁大建宫室,纳娇妻。洪家人、杨家人享尽世间荣华富贵。却不许你们这些为他打江山,出生入死的兄弟家人团聚,要你们忍受骨肉分离之痛,这是何道理?

  这样的主子,何卖之有?朱检点骁勇善战,本官倾慕已久,本官许朱检点的荣华富贵,无需朱检点求,是朱检点应得的。荣华富贵,能者享之。”

  胜保嘴皮子上的功夫要比打仗强。

  胜保所言,戳到了朱锡琨的痛处。

  当初朱锡琨在苍梧同妻子私会被陈承瑢撞破,曾受到了杨秀清的严厉惩处。

  离开苍梧的两年多时间里,朱锡琨只在北伐出征前,在林凤祥和韦昌辉的争取之下,才得以见了家人唯一一面。

  朱锡琨对只许七王和三位天侯家人团聚的做法早就心怀不满。

  “朱检点是好汉,朱检点不为自己着想,也总得为手底下的兄弟着想一二吧?你可知道,若是将这些弟兄交给僧王,他们会是什么下场?”

  胜保取出一份名单,不紧不慢地说道:“这里头有不少是你的老部下吧?朱锡瑞,你的堂兄弟,和张大头他们跟着你从广西一路打过来的,还有这个刘二麻子,听说在战场上替你挡过一刀,多好的兄弟啊.”

  朱锡琨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了。

  胜保见状趁热打铁:“本官可以向你保证,只要你愿意统领忠义营,这些弟兄不仅都能活命,还能继续在你麾下效力,一起出生入死。你们造反,不就图个荣华富贵,封妻荫子么?洪杨逆首不愿给你的东西,我大清愿给。

  若是你仍旧执迷不悟,本官也只能按规矩办事,将你和他们移交僧王了。朱检点,好自为之。”

  恰在此时,帐篷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说是僧格林沁的使者前来催促移交俘虏。胜保示意侍卫拦住使者,自己则紧紧盯着朱锡琨:“朱检点,时间不多了。”

  朱锡琨痛苦闭上双眼,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金田团营时的上下一心,征战湖湘江南时的气吞万里,再到北伐时的种种,以及军中关于洪杨等人在天京沉溺享乐的传闻。

  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声音已经变得嘶哑:“我答应你。”

  胜保大喜,立即下令:“传令下去,所有长毛俘虏即刻编入忠义营,伤者立即医治!转告僧王,都这批人乃我胜保的新卒,我保了!”

  比起北伐军的缺衣少食,凭借着手中的船队和长江水系发达的水网,北殿无论是前线还是驻防的将士皆衣食饱暖。

  十二月中旬,彭刚新采购三艘二手蒸汽明轮船到货,彭刚将这三艘船更名为巴陵、临湘、平江投入使用,专门用于武汉三镇到岳麓山大营之间的物资转运,以供应前线将士的粮秣军需。

  同三艘完成交付的明轮船相比,更值得彭刚高兴的是委托各大洋行采购上海、香港两地船坞设施,雇佣上海、香港相当船坞工人皆已到位。

  在汉阳成立船舶修造厂的计划终于在年前得到了落实。

  彭刚亲赴汉阳,为汉阳船舶修造厂进行了剪彩,亲自接见了船舶修造厂的技工,并为他们带去了在江夏县挑选的学徒。

  对于汉阳船舶修造厂的首批技工,彭刚给他们开出的待遇十分优厚,不仅帮助他们在汉阳安家落户。

  且无论洋工华工,薪资皆为在上海、香港时的一点五倍。

  这八十八名来自上海杜拉浦船坞,香港榄文船坞、何伯船坞等船坞公司的技工,洋技工仅有二十余名,余下的技工全是香港、上海本地的华人技工。

  江宁条签订之后,早年香港、上海两地船坞公司的技工确实都是船坞公司从本国高价聘请来技工。

  只是后来发现华人学徒很聪明,不仅学技术学得认真,还很快。

  最为关键的是,雇佣本英吉利、美利坚等国的技师来华工作的成本很高。

  在华工作的英吉利技师的薪酬折算成月薪大概是四五英镑的样子,相当于月薪二十两左右,美利坚技工成本还要更高一些。

  十九世纪中期,美利坚有广阔的西部“自由”土地,吸引了大量劳动力,使得雇主需要提供更高的薪酬来留住工人。

  相较而言,英吉利本土不怎么缺工人,所以美利坚工资水平普遍高于英吉利。

  二十两银子即使是年薪,都足够雇佣一个华人技工一年了。

  以本国技工十二分之一,乃至更低的薪酬就能雇佣到技术略微逊色一些,甚至是技术相当的华人技工。

  比起西洋技工,华人技工不仅工资低,还事少听话,干得多。

  故而近几年上海、香港的船坞公司普遍热衷于培养、雇佣性价比更高的华人技工。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批上海、香港的船坞工人,是这片土地上最早的无产阶级。

  虽说汉阳船舶修造厂徒有其名,投入使用之后也仅有修的能力,想要实现造还任重道远。

  但彭刚还是很高兴,至少在他的治下,有了跟工业化沾边的工厂,有了首批技术工人。

第358章 其他方向

  为汉阳船舶修造厂完成剪彩,彭刚并未急于返回武昌,而是在汉阳县知县王大雷的陪同下,换乘马车,轻车简从,在汉阳城附近略略参观了一番。

  虽说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江夏县历来都是湖北无可争议的首县。

  但江夏县作为曾经太平军和清军的主战场之一受损太过严重,不是短短一两年时间能够恢复的。

  故受战争影响不大的汉阳县,目前在经济上才是湖北地区当之无愧的首县。

  汉口隶汉阳县,随着汉口的开埠,这一趋势明显还有加强巩固的迹象。

  汉阳城面积较小,城墙围拢而成的城区面积仅有0.38平方公里,不多时,彭刚的马车便从凤山门驶出了汉阳城。

  出了城,彭刚推开窗,清新的泥土气息混着油菜花的芬芳扑面而来。

  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平整的田畴,沟渠纵横,流水潺潺。冬小麦已抽出青绿的穗子,长势喜人;金黄的油菜花田如同织锦,铺展到天际。

  “殿下请看。”随行的汉阳县知县王大雷指着窗外,脸上带着掩不住的自豪。

  “自去前岁依照殿下颁布的《耕者有其地法令》,完成土地清丈以来,将前清官田、士绅的田地分给无地少地的佃户后,汉阳农人的心气儿就完全不同了。

  以往是给东家种地,如今是给自己种地,那是起早贪黑,精心伺候!您看这秧苗的长势,比往年好了不止三成!明年,汉阳县就可以正式开征赋税了。”

  彭刚微微颔首,瞥见田埂上有老农正带着儿孙仔细地清理水渠,有妇人提着竹篮在田间施肥。

  马车行至一处距离汉阳城约莫二十余里的集镇。但见青石板街道整洁,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幡旗招展。

  集中铁匠铺里叮当作响,火星四溅;布庄里各色土布、洋布琳琅满目;茶馆里坐满了歇脚的客商,谈笑风生。

  “殿下,如今这样的小集镇,汉阳县有二十二个。”王大雷如数家珍般地介绍道。

  “自殿下平定湖北,推行轻税护商之策,杂税一概废除。汉口之外的集市,只征收固定的坐贾税和行商税,商贩们也更活跃了。您看这街上,不仅有本地货,还有来自湖南、福建的茶叶,江西的瓷器,甚至是广东、上海的洋货!”

  集市上人流如织,叫卖声、议价声不绝于耳。人们衣着虽仍朴素,但已不是人人都是一脸麻木的菜色,几个孩童举着新买的糖人,嬉笑着从街道上跑过。

  汉口之外,其余的集市只征收固定的坐贾税和行商税倒不是彭刚心善,不想在其他的集市扩大商税的税源。

  根本原因还是受限于税吏不足,以及出于恢复本地商业的考量。

  再者,汉口为华中地区最大的货物集散地,周边府县集市上贩卖的很多商品,尤其是大宗商品都是从汉口批发进的货,这些货物在汉口已经交过税了。

  穿过集市,来到一座利用旧祠堂改建的蒙学堂

  彭刚示意停车,悄然走近。

  虽说武昌师范学堂的第一批学生还没毕业,蒙学堂还没有教师。

  但学堂已经修缮得差不多了,桌椅黑板齐备,学堂墙壁上,却赫然贴着彭刚颁布的《劝学令》和简化后的《耕者有其地法令》图解以及一些各省,乃至世界主要国家的舆图与简略的介绍。

  “县里如今已设蒙学堂三十五所,虽还简陋,但至少让贫寒子弟有了识字明理的机会,就等陛下派出教师。”王大雷低声道。

  “武昌师范学堂的师范生过完年便可毕业外派任教。”彭刚拍了拍王大雷的肩膀,勉励说道。

  “干得不错,再接再厉,你是我北殿在平在山时期的老人,各府的知府缺都还空着,只要你们这些知县实心任事,这些知府缺,迟早要由你们顶上去。”

  “谢殿下栽培,没有殿下,就没有属下的今天,属下一定实心任事,不负殿下所望。”王大雷激动地说道。

  王大雷早年是给紫荆山王家的王作新,王大作兄弟办事的,后来大冲的王大作家为彭刚所围困,为活命,方才大义灭亲,投效了彭刚。

  王家兄弟给他画过饼,彭刚也给他画过饼。

  不过比起同家族兄弟画的饼,王大雷更愿意吃彭刚画下的大饼。

  王家兄弟给他画的不仅鲜有兑现的,且多是一些蝇头小利。

  而彭刚给他画的大饼,不仅大得超乎想象,还基本都能够兑现。

  他王大雷以前连个童生都不是,如今能贵为一县之尊,这是他过往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彭刚也并非是单纯地在给王大雷画大饼。

  西征之后,不含洞庭湖边零零散散的州县,彭刚控制发府已有七个。

  但至今未任命一个知府,他的治下确实有七个知府的实缺。

首节 上一节 309/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