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山河 第810节

  且不说我们没有那么多劳动力,就算前线战争规模扩大,侥幸弄来了几百万劳工,你们有那么多人负责管理么?

  要知道道路施工,也是一项技术活。

  没有专业人员负责,全靠一腔热血硬上,那是会留下隐患的!”

  李牧没好气的说道。

  安南都护府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具体有多大面积,谁也搞不清楚。

  不同历史时期,地名也不尽相同,只能从地图上的位置大致判断。

  按照都护府衙门的预估,安南都护府治下的疆域面积,大概有四五百万平方公里。

  当然,这个数字肯定是存在水分的,许多海外岛屿都是地图开疆,并没有实际控制。

  反正这年头没有国际法,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

  无人居住的岛屿,只要在地图上画出来,那就是安南都护府的领土。

  其他人有意见也没用,安南都护府是东南亚地区最强大的势力,在领土问题上拥有最高解释权。

  如此广阔的领土,拥有的人口仅仅只有三千多万,其中土著占据了近一半。

  有限的人力,在支撑对外战争的同时,还要发展工商制造业。

  能够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劳动力,已经非常有限。

  明知道做不到,交通部还提出这样的计划,摆明是盯上了前线的战俘。

  相比征召徭役,还是这些战俘更好用,死了也是白死,无需担心被上面追责。

  类似的事情,前面也发生过。

  当年开发交趾地区的时候,因为缺乏足够的劳动力,就是靠军方解决的。

  靠着战俘们的努力,交趾这片地区的基础设施,才得以在短时间内完善。

  吃到了一次甜头,自然想故技重施。

  怎奈缅甸人口有限,人家一共就几百万人口。

  如果不是预估莫卧儿帝国会卷入战争,连这一百万的战俘,李牧都拿不出来。

  有多大的肚皮,就吃多少饭。

  想要在战场上抓捕五百万战俘,就算把莫卧儿帝国加上,也没有完成的可能。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一下子动员五百万大军,就算是加上民夫凑数也不行。

  不等完成这种层次的军事动员,后勤系统就先一步拖垮了帝国。

  “侯爷,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后续可以解决。

  只要军方提前开启和莫卧儿帝国的战争,以我们实施的政策,势必引发当地权贵们的强烈反对。

  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这些顽固份子,自己就会组织大军和我们开战。

  拿起了武器就是敌人,把他们变成战俘,谁也挑不出来毛病。

  莫卧儿帝国人口众多,不对他们进行减丁,我们一口也吞不下啊!”

  倪志鸿努力争取道。

  尽管宏大的交通网络计划,在具体实施上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这份规划一旦完成,政绩就滚滚而来了。

  不同于大虞帝国的六部制度,安南都护府进行了一定的细化,拥有大大小小十几个部。

  并且这还只是一个开始,谁也无法保证,后续不会继续增设更多的部门。

  如此庞大的组织构架,全部直接向李牧负责,工作压力未免也太大了。

  在各部之上,增设一个类似于内阁的组织帮忙处理政务,只是时间问题。

  谁原地不动,谁能够获得晋升,主要是看各自的政绩。

  因为部门不一样,有些无法直接予以量化,但交通部门不一样,取得了多少成绩全部一目了然。

  修了多少路,建了多少桥,全部肉眼可见。

  基础设施建成后,对当地经济有多大带动作用,同样可以数据化。

  这种史诗级的大工程,对劳动力需求非常大。全部征召徭役完成,太过消耗民力。

  哪怕再怎么利在千秋,也会搞得民怨沸腾。历史上秦隋两朝,都是经典的反面案例。

  大工程规划了一堆,结果不等项目全部完工,帝国就提前终结了。

  有前车之鉴在那儿放着,安南都护府肯定不能跟着踩坑。动员自己人去干劳命伤财,换成以战俘为主导,那就没事啦!

  免费劳动力,只需管饭就行,甚至连他们吃的饭,也是其他战俘屯田创造出来的。

  安南都护府能够在“轻徭役,薄赋税”的情况下,完成史诗级的战略扩张,除了吃到时代红利外,还有几百万免费劳动力在背后努力。

  本质上安南都护府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血泪史,区别在于血泪多是敌人贡献的。

  不过这些付出,注定无法拿到台面上说。

  战俘们没闹出大乱子,主要是原来的生活太离谱。

  许多人进入战俘营才发现,这里的生活水平,居然比外面的牛马生活更好。

  劳累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战俘营能填饱肚子。

  连食物也是杂粮和蔬菜为主,表现好的还能混上一碗肉汤,比在外面吃糟糠草根树皮强多了。

  以至于一些表现好的战俘,在获得赦免之后都不愿意离开,反而选择了继续留下来打工。

  为了激励其他战俘卖力干活,作为榜样的存在,顺利获得了一份和日常劳动相匹配的收入。

  本该仇视自己的战俘,居然变成了忠诚的打工人,李牧都不知道该如何吐槽这个时代。

  落入官员们眼中,这就是施以“仁政”取得的成果。连敌人都能感化,妥妥的天降明主,要终结这场乱世。

  仁政的标准如此之低,李牧也只能被动认领。

  不过这些东西,国内的诸侯们注定学不了。

  安南都护府能这么玩,那是这边拥有广袤无垠的土地,还有丰富的矿产自然资源,最关键的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当地的既得利益集团,全部都在战争中被清扫一空。新的土地政策,直接从源头上限制了土地交易。

  除非是军功授田,不是个人拥有的土地就五亩口粮田,哪怕是出去开荒,上限也锁死在了二十亩地。

  私底下交易土地,全部属于非法行为。一旦被查实,不光要被衙门没收土地,还会面临巨额的罚金和劳役。

  交易被锁死,土地兼并自然无从谈起。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创造出来的财富,全部集中到了李牧手中,自然可以多分点儿给财富创造者。

  国内不光土地有主,就连易于开采的矿山,也被老祖宗们挖掘一空。

  想要做点什么,都有一群人拖后腿。一旦触犯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更是会招来无尽的麻烦。

  “如果你能协调军方,解决劳动力的问题,本侯自然不反对。

  不过我要提醒你,就算军队能提供那么多劳动力,也是需要时间的。

  上一次计划,还有两个月时间就到了收官之日,新的规划需要衔接上。

  定下的目标,如果未来完不成,后果自己兜着。”

  李牧一脸淡定的回应道。

  底下人有斗志,他也乐见其成。

  哪怕战略规划,在他看来都觉得太过宏大,可华夏民族最擅长创造奇迹。

  道路设施建设,不同于其他项目。只要舍得投入劳动力,就能靠人力给堆出来。

  交通部想搞一波大的,他也愿意支持。不过这么一来,压力就到了军方投入。

  除了要尽快平定缅甸外,还必须尽快把战火烧到次大陆。没有邻居们填坑,这份计划就是空中楼阁。

  相较于交通部的宏大战略,其他各部的规划,就要正常的多。

  倒不是大家没有政绩追求,主要是工作性质不一样。

  以工业部为例,技术突破充满运气性,不是有投入就一定会有收获。

  研发团队都是半路出家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还在逐步建设完善中。

  在这方面的规划,仅限于投入多少经费,新增多少科研项目,预期能够取得多少成果。

  最高究竟有多少收获,能够什么样的成果,都充满了未知。

  工业产能扩张,更是要以市场为支撑。不是脑袋一拍,把钢铁产能提高到一千万吨,就能稀里糊涂去上马项目。

  提高综合国力,如果是爆产能那么简单,那么强国也不值钱了。

  以当下安南都护府的市场需求量,五年后把钢铁产能提高到一百万吨,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光眼下每年十几万吨的产能,就让安南都护府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铁制品出口商。

  商业部门更不用说,增长都是要以现实情况为基准,按部就班的发展。

  想当然的制定跨越式发展计划,只会让下面的官员无所适从。

  唯一能效仿交通部的,大概只有农业部门。水利工程那玩意儿不嫌多,只要政府愿意投钱修,就会有数不清的项目。

  怎奈安南都护府的情况特殊,农业面临的困境不是干旱少雨,而是雨水太多。

  相较于大型水利工程,农业部的战略规划,主要以兴建排水工程为主,多集中在河道梳理上。

  至于兴建水库大坝,那实在是太过奢侈,对电力尚未诞生的当下来说性价比太低。

第553章 科举改革

  “侯爷,请放心!

  在制定计划之前,我们就进行过调研。

  从搜集的资料来看,缅甸王国已经穷兵黩武,后续的战斗中抓几十万战俘完全没压力。

  后续敌人如果抵抗激烈,还能再抓几十万战俘,劳动力缺口直接解决了四分之一。

  莫卧儿帝国那帮蠢货,也被忽悠着加入了战争。

  算算日子的话,他们派出的十万大军,此刻也差不多到了前线。

  综合各方的情报,初步预估莫卧儿帝国拥有人口超过一亿,甚至有可能逼近一点五亿。

  单纯从人口数据上看,同现在的大虞帝国应该差距不大。

  只需占领临近缅甸的几个省份,就能凑齐足够的劳动力。

  何况缅甸人还被西洋人忽悠着,妄图组建反虞联盟,意图把大虞周边的邻居全部拉入战场。

  东边的倭国人口也不少,一旦他们卷入战争,也能为我们提供一两百万劳动力。

  还有高句丽王国,他们长期支持鞑靼人,对帝国北疆造成了严重破坏。

  出于削弱鞑靼战争潜力的考虑,军方正在策划一场跨境远征,准备打掉他们的粮仓和钱袋子。

首节 上一节 810/8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