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山河 第822节

  为的就是官军一旦围剿,他们可以在最短时间,前往临省暂避。

  涉及到跨省追捕,光走程序就要几个月,这么长的时间足够他们躲藏起来。

  或许是因为运气好,又或许地方官太废物,燃灯教建立之后,硬是没被官府注意到。

  安然无恙的渡过了几年时光,燃灯教也从一个百来人的小团体,逐步发展壮大成为蜀地最大的造反团伙。

  拥有教众二十余万人,遍布蜀地多个州府。

  过安分日子是不可能的。

  同众多白莲教组织一样,只要发展壮大了,就会想着造反。

  “嗯!”

  “传令下去,让我们的人最近都安分点儿,不要给老子搞事情。

  官军才刚刚离开,等他们抵达了徐州前线再说!”

  庞素衣当即下令道。

  作为一名造反经验丰富的教主,他非常清楚眼下,还没到自己表演的时候。

  官军主力刚离开蜀地,如果此时搞出乱子来,人家马上就会调头回来围剿。

  燃灯教看似拥有二十多万教众,但这些多是手无寸铁的农民,真实战斗力还赶不上驻守重庆的几千官军。

  何况教众分散在各地,一时半会儿也集结不起来。

  想要造反成功,第一枪必须打响,才能够形成合力。

  从这方面来看,官军重兵把守的重庆府,并不适合作为首义之地。

  当然,硬要从重庆起兵,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只需联合下游的义军联盟,配合他们里应外合夺取重庆府。

  不过这么一来的话,造反的主导权就落入了别人手中,他们则成了依附者。

  倘若义军出现了狠人,有侵吞天下之势,这么干也未尝不是一条好路。

  怎奈义军鱼龙混杂,尚未诞生能横扫六合的真龙,庞素衣自然不会去投奔那些废物。

  “遵命!”

  众人齐声回答道。

  眼前这些燃灯教核心成员,都是参加过白莲教起义的,目睹了白莲教由盛转衰。

  在造反问题上,大家都比较谨慎。

  虽然延用了白莲教时期的组织架构,但具体组织行动中,还是要谨慎的多。

  传教也是多在偏僻山村,每次在官府的眼皮子活动,都要再三确认安全后才行动。

  为了传教顺利,他们还把衙门中胥吏拉下了水。

  日常活动看起来和江湖帮派差不多,主要收入来源,一样是走私特殊商品、收取保护费。

  赚取的大部分利润,都送给了上面的官员和地方权贵。

  ……

  永安城。

  “侯爷,天下局势有失控的迹象,永安府的位置太过偏僻,不利于掌控全局。

  为了更好的把控局势,臣提议把都护府衙门迁往广州府!”

  兰林杰上前谏言道。

  天下越来越乱,安南都护府官员们,也坐不住了。

  眼瞅着大虞即将崩溃,他们一直窝在永安府,明显不合时宜。

  除了安南都护的身份,李牧还兼任着两广总督。

  前些年把治所放在永安,除了方便掌控中南半岛和南洋的局势外,主要是为了降低自身的存在感。

  尽管永安府发展的不差,但在大虞一众士绅官员眼中,这里依旧是“化外蛮荒之地”。

  相比之下,广州府就不一样了。

  作为大虞排名前十的州府,随着海洋贸易的展开,变得越发的吸引眼球。

  “现在这种时候,把治所迁往广州,怕是不好吧!”

  李牧皱着眉头说道。

  吸引各方的目光,他可以不在乎,反正早就过了低调的时候。

  可大虞帝国还没崩溃呢,广州距离南京路程可是近了不少,万一朝廷又发来勤王诏书怎么办?

  “侯爷,此一时,彼一时!”

  “帝国大厦将倾,汉家河山正在被异族蹂躏,正是需要英雄挺身而出的时候。

  此时把治所迁往广州府,就是告诉天下人,能救天下的唯有侯爷您!”

  兰林杰卖力的鼓动道。

  相较于天下各路诸侯,李牧的领先优势,实在是太过明显。

  以至于许多野心家,明明想要参与乱世争龙,硬是强行按捺住了自己的野心。

  哪怕他们在背后再怎么鼓动,各地督抚也只是和朝廷打打嘴炮,没人敢逾越雷池一步。

  迫于李牧的压力,除了北虏和农民军外,大虞境内的文武百官都表现的相对安分。

  在王朝末年,这几乎是一个奇迹。

  不过这种奇迹,显然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

  一个个都不造反,没有乱臣贼子祸乱天下,自家侯爷怎么扫平天下建立新朝啊!

  既然软的不行,那就只能来硬的。

  安南都护府和两广玩的是两套模式,一旦治所迁移过去,势必触及当地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天下士绅不说对他们恨之入骨,反正肯定不会有好脸色。

  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这些人多半会搞事情,阻止李牧一统天下。

  大虞帝国是扶不起来了,那就只能扶持其他人,同李牧争夺天下。

  甭管他们扶持谁,都要先抢大虞帝国的遗产,才有一搏之力。

  恶人有人做了,覆灭大虞的锅,就甩了出去。

  后续靠武力夺取天下,也是从北虏和各路诸侯手中抢来的江山,得国不正的问题迎刃而解。

  不过这么操作,同样具有风险。

  他们不想背乱臣贼子的骂名,其他人同样不想背。

  士绅集团看似强大,实际上内部分化,同样非常严重。

  指望他们联手扶持一路诸侯,夺取大虞最后的基业,明显不具备可行性。

  一旦谋划失败,搞不好那帮士绅还会把小皇帝送过来,到时候就只能玩儿禅让。

  逼幼主禅位,可不是啥好名声。

  万一小皇帝意外死了,还要背负弑君的骂名。

  “馊主意!”

  “叛军都没有打过长江,北虏更是远在徐州一线,哪里到亡族灭种的地步。

  本侯此时急不可耐的跳出来,让天下人怎么看孤?”

  李牧没好气的训斥道。

  对迁移治所去广州,他是不反对的。

  可要这么谋划,就得先动起来啊!

  无论是放叛军过长江,还是让北虏一路打过来,都要发生了之后,大虞帝国才会崩溃。

  脏活累活下面的人不干,总不能让他亲自下令,给大虞帝国捅刀子吧!

  如果没有能力谋划,那就干脆别乱动,等大虞帝国自己崩溃。

  没有人力挽狂澜的话,大虞灭亡左右也就三五年的功夫,犯不着表现的那么急切。

  “侯爷,在前面的战斗中,长江水师已经损失惨重。

  朝廷奸臣当道,没有及时给他们补充,根本挡不住贼军啊!

  徐州一线更不用说,守军一部分是招降的叛军,一部分是辽东军倒戈过来的。

  里面的成分鱼龙混杂,怕是坚持不了多久。

  我们不提前准备着,一旦山林崩殂,怕是会措手不及。”

  兰林杰当即补救道。

  大虞帝国能够支撑到现在,主要靠他们在背后撑着。

  没有李牧给朝廷站台,地方上的督抚,不会这么安分。

  早已经军阀化的各路兵马,更不会乖乖听从朝廷的命令。

  一旦他们这边释放出放弃大虞的信号,勉强维系统一的大虞帝国,立即就会分崩离析。

  “无妨,乱世之中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宗室中多几人称王称帝,也不算新鲜事!”

  李牧冷漠的说道。

  坦率的说,他对大虞帝国也是有感情的。

  如果有的选择,真不想在此时背刺大虞。

  可有些事情,身不由己。

  改朝换代注定无法避免,拖的时间越长,对天下的伤害就越大。

  现在的大虞帝国,从根子到躯干,全部都已经腐朽。

  朝中百官全是一群庸碌之辈,尽管这些人在努力维系帝国的统治,但这种努力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到了具体行动中,一个个不是忙着捞钱,就是在争权夺利。

首节 上一节 822/8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