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山河 第811节

  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把当地百姓,全部南迁过来。”

  倪志鸿信心十足的说道。

  安南都护府的发展需要劳动力,军方也需要战功。

  如果不是李牧在上面压制,他们敢同时对周边的邻居下手。

  倒不是大家狂妄,主要是安南都护府周边,一共就没几个国家。

  偏偏各国的军事实力,还一个比一个弱。

  全部加在一起,也就那么回事。

  因为控制了海权的缘故,就算都护府同时和各国开战,他们相互之间都不一定能知道。

  “好,交通部的计划,本侯批准了。

  如果能够顺利完工,本侯亲自为你们向陛下请功!”

  李牧爽快的答应道。

  难得手下这么勇于任事,他自然要全力支持。

  能够完成任务最好,因为战场上没有获得足够的战俘,导致项目工程延期,他也能够理解。

  名臣都是历练出来的,不给他们提供舞台,永远都成长不起来。

  至于向皇帝请功,那就是一个托词。

  安南都护府内部的官员升迁奖赏,从来都没问过大虞皇帝。

  打着皇帝的旗号,主要是为了名正言顺,皇帝本人不需要知道那么多。

  ……

  “冯庆云,你们教育部,这是怎么回事?”

  处理完交通的问题,李牧转头看向教育部长询问道。

  受现实问题的影响,安南都护府暂时没有能力推广全民义务教育,目前只是在开发成熟地区建立了小学、中学。

  以至于教育部,在一众部委中的话语权有限。

  可是随着科举的开启,一切都跟着发生了变化。

  通过了科举考试,就意味着获得了做官资格。

  国人对做官的执念,那是深入了骨子里。

  随着开科举的消息传出,原本是冷衙门的教育部,一下子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侯爷,从各方反馈的情况来看,外界对我们的改革抵触情绪非常严重。

  士林反馈尤为激烈,鉴于我们这边府县数量多,朝廷派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监督团,带队的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儒。

  评估风险之后,教育部商议决定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完成科举改革。

  今年第一次科举,传统的经义、论、判词、诏诰表、策问,全部予以保留。

  在此基础上,增加算术、科学两门学科。”

  冯庆云急忙解释道。

  大虞朝的科举考试,通常是三场。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经义、公文写作、时务策论。

  李牧此前抛出的计划,把这三个科目合并为一个科目,相当于传统的科举考试内容占比被压缩到三分之一。

  教育部的计划,明显要缓和一些,只是在传统科举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科目。

  五个考试科目分数一样,传统科举内容,依旧占据了六成的权重。

  “太多了,本次考试主要是试点,仅限于童生阶段。

  大家学过的内容,远没有那么多,按照这样的标准开考,分数会相当的感人。

  一些和我们实践背道而驰的内容,全部都给删除掉,就算是要考也必须以我们的标准进行。

  至于朝廷派来的监督团,他们在海上迷了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抵达。

  能够赶上自然最好,错过了时间也没办法,不必等他们了。”

  李牧当即否决道。

  各地学校的教材,都是他亲自审核过的,有什么内容再清楚不过。

  四书五经都是选择性学习,一些复杂的内容,恐怕下面的老师也搞不明白。

  毕竟,都护府的教师队伍,本身能力就层次不齐。

  许多人都是从军队转业后,被安置过去的。

  在入伍之前,这些人还是文盲,文化知识都是军中学习的。

  照本宣科还行,公文策略啥的,估摸着他们自己都不明白。

  确切的说,连李牧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欠缺。

  麾下的武将们,根本没有系统性学习过四书五经,更别说玩儿文字游戏。

  为了让大家都能看懂,安南都护府的公文,全部都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话。

  通用文体都改变了,那么以往的公文写作,自然也就变得不再重要。

  “侯爷说的对,让一群初学者考那么多内容,难度确实有些大。

  干脆削减一科,只考经义、策问、算术、科学四门。

  主要考试内容,以衙门发行的中小学课本内容为大纲,再添加一些时政内容。”

  冯庆云忐忑的回复道。

  不能再删减了,哪怕再是童生试,也要考虑社会影响。

  儒家经典在科举中的权重,下降到了一半份额,士林圈子里估摸着已经问候他祖宗十八代。

  倘若再压缩下去,就有人去刨他的祖坟。

  本质上他也是大虞朝的正统进士,非常清楚读书人的心态。

  安南都护府的改革,虽然没有动“考试做官”的核心,但对熟读四书五经的传统士子非常不友好。

  大家练习了十几二十年的八股文,一下子不用考了,经义策问考试也被动换成了白话文。

  想要卖弄文采都不行,谁也不知道负责阅卷的官员,文化水平究竟有多高。

  毕竟,安南都护府的官员,九成以上都是没有功名的白身。

  正常的读写理解,肯定没有问题。

  若是引经据典,搞一堆华丽辞藻堆砌的八古文,阅卷官员能不能看懂,那就很难说了。

  白话文成为主流,并非李牧强力推动,而是安南都护府官员综合素质决定的。

  其他人想要融入这个创业团队,自然要遵守团队的规矩。

  新增的算术、科学,更是当头一棒。

  前面的改革只是降低难度,大家骂骂咧咧几句之后,还是可以正常答题。

  后面这些可都是新增内容,并且还是他们最鄙视的内容,大家一点基础都没有。

  甭管以往怎么鄙视,现在想参加安南都护府组织的科举,就必须去学习。

  不然少了这两门的分数,就算另外两门能拿满分,也别想摸到功名的门槛。

  科举改革,目前只局限于安南都护府,按理来说对其他地区的士子没有影响,大家吃瓜看热闹就行了。

  现实恰恰相反,安南都护府内部没有多少士子跳出来反对,反而是大虞境内的士大夫们表现的格外激烈。

  不是他们咸吃萝卜淡操心,更不是维护儒教道统,纯粹是有心人看清了时局。

  眼下的这种局势,大虞帝国一旦崩溃,李牧夺取天下的概率实在是太高了。

  高到他们这些人,不得不考虑下注的地步。

  此时突然换了玩法,对士大夫们的冲击非常大。

  这意味着,他们引以为傲的那些学术资本,对经典的定义解读权,全部都会归零。

  从南京过来的监督团,既是内阁在清除异己,也是士大夫们对李牧的一次试探。

  倘若大家在这个问题上能谈拢,大虞帝国可以立即崩溃,然后拥立新君开辟新朝。

  估摸着要不了三两年时间,横扫各路诸侯,重新统一全国。

  谋划很厉害,可惜他们手中的筹码,不足以令李牧妥协。

  真到了逐鹿中原那天,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带路党。

  如果反应慢了,连当带路党的资格都没有。

  “嗯,就这么办吧!”

  李牧点了点头说道。

  牵扯甚广的科举改革,就这么简单的被敲定。

  参加会议的文武大员,都没有表示异议。

  改朝换代,如果还沿用前朝的玩法,岂不是白改了。

  甭管李牧要怎么改,他们这些提前上船的,都是既得利益集团者。

  士绅集团积攒的力量太过雄厚,单纯靠杀戮,很难把他们根除干净。

  最好的选择,就是改变游戏规则,从源头上把他们的优势抹去。

  哪怕立即安排子弟开始学,他们也落后了十年。

  在新王朝即将建立的关头上,落后了十年,相当于丧失了在政治上的话语权。

  某种意义上,也是一次无形的逼宫。

  相当于直接告诉各地士绅,如果不尽快向都护府靠拢,未来朝堂上就没他们的位置了。

  指望局势稳定下来,再科举入仕执掌大权,那就做梦去吧。

  新的游戏规则下,他们那帮老古董,连入仕资格都拿不到。

  “侯爷,朝廷的监督团失踪,您觉得他们会迷航到什么位置呢?”

  冯庆云委婉的提醒道。

  让那帮大儒迷航可以,但万万不能团灭,否则安南都护府这边就说不清了。

  未来史书记录了这一事件,就是他们的黑历史。

  随着时代的发展,史官们的骨头也越来越软,很少有人敢直接把矛头对准皇帝。

  大部分恶性事件,都是大臣们背锅。

  通常要等到改朝换代后,修前朝历史的时候,胆子才会大一些。

首节 上一节 811/8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