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关于《英雄》“形式大于内容”、“剧情空洞”、“刻意迎合西方评委”的批评就没断过。
尤其是在盛影传媒强大公关能力的持续引导下,配合去年《英雄》临阵撤档的旧闻,以及今年海外发行受挫的消息,使得这部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大片,在不少年轻观众心中,已然与“装逼”、“无聊”、“不值得花钱”划上了等号。
相比之下,《功夫》的宣传则紧扣“周星星回归”、“无厘头+真功夫”、“盛影顶级特效”等元素,精准地抓住了他们的兴趣点。
“网上都说,《英雄》是拍给老外看的风景片,《功夫》才是给我们自己人看的爽片。”
林晓月:“网上有个帖子说,张伟平的钱都花在请明星和拍树叶上了吧?还是星爷实在,把钱都用在特效和搞笑上了。”
张恒笑了笑:“舆论战这块,盛影真是拿捏得死死的。不过也得片子本身硬才行,《博物馆奇妙夜》的特效确实牛逼,希望《功夫》能再接再厉。”
他们是通过“猫眼电影”提前两天就订好了今晚的票,在线选了座,省去了现场排队买票的麻烦。
这个由腾迅与盛影系合作、在王盛间接掌控下悄然兴起的新平台,正逐渐改变着年轻人的消费习惯。
影评社区里关于《功夫》的期待值早已拉满,关于《英雄》的吐槽帖则层出不穷,形成了鲜明的舆论壁垒。
终于检票入场,IMAX厅内座无虚席,空气中弥漫着爆米花的甜腻香气和观众兴奋的窃窃私语。巨大的银幕上,正播放着贴片广告和预告片,其中就有盛影旗下那款名为《热血传奇》的游戏广告,以及《博物馆奇妙夜》DVD发行的宣传片,提醒着人们“盛影出品”已渗透到娱乐生活的方方面面。
灯光暗下,龙标出现,随后是盛影传媒那熟悉的、如同胶片齿轮转动般的片头动画,引发现场一阵小小的骚动。
紧接着,星辉海外的标志也跃然屏上。
影片开始。
当周星星饰演的街头混混阿星,顶着蓬乱的头发,试图在猪笼城寨冒充斧头帮却屡屡出糗时,影厅里爆发出一阵接一阵会心的大笑。
那熟悉的节奏,标志性的表情,将无厘头喜剧的魅力瞬间拉满。
然而,随着剧情推进,当“火云邪神”徒手接住子弹,当包租公、包租婆展现惊人武功,当琴魔兄弟以音波功杀人于无形……影片的画风陡然一变。
宏大而精致的猪笼城寨全景,充满了市井烟火气与超现实的细节;高手过招时,拳拳到肉的力量感与飘逸潇洒的动作设计完美结合;尤其是最后阿星打通任督二脉,使出如来神掌,那金光万丈、掌印如山的特效场面,配合IMAX巨幕和震撼音响,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力!
这不再是他们记忆中那种依靠快速剪辑和夸张表演的港式喜剧,而是一部真正将成熟类型叙事、鲜明人物塑造与顶尖视觉特效融为一体的工业化大片!
林晓月和张恒完全被吸引住了。
他们时而因搞笑的桥段捧腹,时而因紧张的打斗屏息,时而又因那贯穿始终的小人物温情与梦想而感动。
影片最后,阿星和芳儿(李晓冉饰)在糖果店前相视一笑,镜头拉远,那个巨大的“棒棒糖”招牌在阳光下闪耀,影厅里响起了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太……太厉害了!”灯光亮起,林晓月还沉浸在震撼中,喃喃自语,“这特效,这打斗,一点都不比好莱坞差啊!最后那如来神掌,我的天……”
张恒也显得很兴奋:“没错!喜剧、动作、特效、情怀,全都到位了!星爷还是你星爷,盛影这制作水准也是真的顶!感觉跟看《博物馆奇妙夜》那种奇幻大片是完全不同的爽,但级别是一样的!”
周围散场的观众也都在热烈地讨论着。
“卧槽,这电影票值了!”
“包租婆没水了!哈哈哈,这段我能笑一年!”
“琴魔兄弟太帅了!那音波功怎么做的?”
“盛影这特效团队是开挂了吧?感觉比《博物馆奇妙夜》那时候又进步了一大截!”
“我就说嘛,等《功夫》没错!《英雄》?呵呵……”
第500章:上市
2003年12月8日,星期一。
清晨的薄雾尚未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完全散去,带着油墨清香的早报已经被报贩们送至各个报刊亭和订户手中。
这个冬日的早晨,注定要被中国文化产业的历史所铭记。
《中国青年报》、《京城青年报》、《华夏电影报》乃至《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文化版或财经版,都不约而同地在显眼位置刊登了两条相互关联、却又各自重磅的消息。
头版头条,往往留给了更具政治意义的新闻,但在文化娱乐和财经领域,今天的焦点只有一个——盛影传媒。
《京城青年报》的娱乐版头版,采用了极具冲击力的粗黑体标题:
“《功夫》横扫千军,首周末票房粗报逾5500万!”
报道正文写道:
“(本报记者凌晨讯)自12月5日登陆全国院线以来,由周星星执导并主演,星辉海外与盛影传媒联合出品的年度巨制《功夫》,便以无可阻挡之势席卷全国票房。据发行方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7日24时,该片上映首周末(周五、周六、周日)三日,全国累计票房已突破5500万元人民币(此为初步统计,最终数据以专资办后续公布为准)。
其中,仅12月6日(周六)单日票房便高达约2500万元,创下本年度国产电影单日票房最高纪录,其强劲势头甚至超越了去年的贺岁档之王《博物馆奇妙夜》。”
“据悉,《功夫》在全国主要院线的平均排片占比高达75%以上,在盛影传媒旗下‘中影盛世院线’的部分核心影城,排片率甚至超过85%。
极高的市场占有率配合爆棚的口碑(据本土电影评分网站‘猫眼社区’数据显示,其观众评分高达9.4分),使得影片上座率持续维持在惊人水平。
京城、魔都、羊城、鹏城等一线城市多家影城经理向本报记者反映,《功夫》黄金场次一票难求,影厅内笑声与掌声不断,盛况空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前一周上映的《英雄》在《功夫》的冲击下,排片与票房均呈现断崖式下跌,周末三日票房仅收获不足500万元,前景堪忧。”
报道还引述了多位业内观察家的评论,认为《功夫》的成功,是“成熟港式喜剧内核与顶尖内地电影工业技术(尤其是特效)完美结合的典范”,标志着“中国商业电影在类型化探索和工业化制作上迈上了新的台阶”。
……
而在许多财经类报纸,如《经济观察报》、《证券日报》的版面上,另一条消息则占据了更核心的位置:
“中国电影第一股’今日鸣锣,盛影传媒登陆上交所!”
报道通常配以盛影传媒的企业Logo和股票代码“603888”的显著标识。
“(本报魔都讯)今日,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一位备受瞩目的新成员。
盛影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盛影传媒,股票代码:603888)将于上午9时30分,在魔都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
这不仅标志着首家以电影为主营业务的民营文化传媒企业成功登陆国内A股主板市场,更被视作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和产业与资本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报道回顾了盛影传媒的发展历程:从1996年北影厂子弟王盛创立“私人订制婚庆电影服务”起步,到成立盛影传媒有限公司,逐步拓展至电影制片、发行、院线、影视文旅、特效技术等全产业链布局。
尤其强调了其近年来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博物馆奇妙夜》、《电锯惊魂》(海外)、《当幸福来敲门》(合拍)等影片的全球票房佳绩,以及其创始人王盛近期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所带来的国际影响力。
报道还详细列出了上市核心数据:
发行价格:22.8元/股(最终定价于区间下限,显示出发行方的谨慎与为后市留有余地)。
发行数量:2.5亿股A股。
发行后总股本:12.5亿股。
募集资金:57亿元人民币!
发行后股权结构:王盛持股61.6%(约7.7亿股),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持股16%(约2亿股),陈良持股2.4%(约3000万股),社会公众股东持股20%(2.5亿股)。
许多财经评论员在报道中指出,盛影传媒的超高市盈率发行(摊薄后约48倍)以及此前网上申购创纪录的冻结资金量和极低中签率,充分反映了市场对于“文化传媒”这一新兴板块,以及对于盛影传媒龙头地位和未来成长性的极高期待。
其上市后的表现,将成为检验A股市场对文化产业认同度的“试金石”。
……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魔都。
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在冬日晨曦中泛着冷峻的光泽,而隔江相望的浦东陆家嘴,则充满了现代金融中心的活力。
位于浦东南路528号的魔都证券大厦,今日的气氛与往常略有不同。
虽然并非节假日,但大厦北塔一楼的魔都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内外,却透着一股精心准备的隆重感。
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红色的“盛影传媒”、“603888”字样格外醒目。
交易大厅内,人头攒动,却又秩序井然。
受邀参加上市仪式的盛影传媒管理层、核心员工代表、保荐机构中金公司团队、重要合作伙伴、以及部分机构投资者和媒体记者齐聚于此。
男士们大多西装革履,女士们则身着得体的职业装或礼服,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期待的笑容。
王盛作为公司的灵魂人物,自然是全场的焦点。
他今天选择了一套剪裁合体的深藏青色西装,白色衬衫搭配一条深色领带,显得沉稳而内敛。
他没有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意气风发、谈笑风生,而是静静地站在人群前方,偶尔与身旁的韩三坪或中金公司的朱总低声交流几句,眼神平静地注视着正前方的开市铜锣和巨大的行情显示屏。
他的平静,与周围略显躁动的氛围形成了微妙对比。
或许,对于早已预见这一刻的他而言,敲响钟声更像是一个必经的程序,而非狂喜的顶点。真正的征战,在钟声之后。
韩三坪看着身旁这位年轻的弟子兼合作伙伴,心中感慨万千。
从北影厂那个提出“私人订制”想法的青涩子弟,到如今即将敲响上市钟声的传媒巨擘,王盛只用了不到八年时间。
这八年,是中国电影市场剧烈变革的八年,也是王盛以其超前的眼光、果敢的魄力和对市场规则的深刻理解,一步步将盛影传媒推向浪潮之巅的八年。
“紧张吗?”韩三坪低声问。
王盛微微摇头,淡淡笑道:“老师,水到渠成而已。”
上午9点25分,上市仪式正式开始。
上交所的一位副总经理主持仪式,简短介绍了盛影传媒的基本情况和上市意义,强调了这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资本市场结合的重要一步”。
随后,王盛作为公司董事长应邀致辞。
他走上铺着红毯的小讲台,面对话筒,目光扫过台下的人群和镜头,声音沉稳有力: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上午好。”
“今天,盛影传媒正式挂牌上市,这是公司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此,我谨代表公司全体员工,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盛影传媒发展的各级领导、合作伙伴、投资者以及社会各界朋友,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八年前,我们怀揣着对光影艺术的热爱和对市场化的信念,从北影厂起步。
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中国电影市场的低谷与复苏,参与了行业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坚信,文化产业的繁荣,离不开市场的力量,离不开资本的助力,更离不开每一位观众的认可。”
“上市,对于盛影传媒而言,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这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对股东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行业的责任,以及对弘扬中国文化的责任。
我们将严格遵守资本市场规则,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用好募集资金,聚焦主营业务,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不断完善产业链布局。
致力于将盛影传媒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文化传媒集团,以优秀的业绩回报投资者,回馈社会!”
他的致辞简短而务实,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清晰地传递出责任与未来的方向,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
9点28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
王盛、韩三坪、中金公司朱总以及重要嘉宾、数十位员工代表,共同站到了巨大的开市铜锣前。
礼仪小姐递上系着红绸的锣槌。
王盛与众人相视点头,共同握住了长长的锣槌。
“五、四、三、二、一!”现场主持人与众人一起倒计时。
当时钟跳转到9点30分整的刹那,四人合力,将锣槌稳稳地撞向铜锣中心!
“铛——!”
一声洪亮、悠扬的锣声,瞬间响彻整个交易大厅,并通过媒体信号,传遍了全国。
几乎在锣声响起的同一时间,交易大厅四面墙上巨大的电子行情显示屏上,“盛影传媒(603888)”的字样后面,原本空白的“最新价”、“涨跌幅”等栏目瞬间刷新!
开盘价:29.64元!
较发行价22.80元,暴涨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