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 第447节

  而翁娉婷在这一眼之后再没看一斤胶老师,她目光直接扫向姬教授,然后环视全场。

  她一站起来,似乎就非常顺理成章地接过了这个小型会议的主持权:“这位……焦老师,对吧?”

  翁娉婷似乎都没怎么记忆一斤胶老师的名字,这让对方的脸不由红了一阵。

  “你的主张,是和平时期、社区背景下的标准操作流程。”翁娉婷语气平稳,“但首先,这里是灾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神经系统还处于‘战或逃’状态的人,他们的认知资源极度匮乏。”

  “让他们坐下来填几十道甚至上百道题的复合量表?前段时间我已经在外围的灾区配合着志愿者工作了一段时间,我敢说这种情况下发放这种问卷,不但回收率会低到发指,收上来的问卷有效率也会不到30%,纯粹是浪费人力物力,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她吐出了一个数字,似乎没有根据,但是在场却没有人反驳。

  一斤胶老师脸涨得更红了一些,下意识看了一眼身旁的姬教授,没有得到回复,于是硬着头皮道:“翁老师,如果没有数据……”

  “数据很重要,”翁娉婷却没有等对方说完就打断了。语速不快,声音不大,但压迫感十足,“可首先要搞清楚,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数据?是躺在数据库里漂亮的统计图表,还是能立刻指导我们找到最需要去做干预的、防止危机事件发生的有效数据?”

  “前者,自然能够更好地放进文章里面,编进书里面……”说到这里,翁娉婷貌似无意地瞥了一眼一斤胶老师,一下子把欲言又止的对方重新定在原地。

  随后翁娉婷身体微微前倾,手按在桌上,明明正对着一斤胶老师的方向,但在场的人都不由自主地身体后仰了一下:“但我觉得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不是谁的抑郁分数比常模高了几分,而是谁已经开始出现解离症状,谁有严重的失眠惊跳,谁因为内疚产生了强烈的自毁念头!”

  “这个流程没什么问题,但是少了最重要的一步——”

  翁娉婷指了指身后:“我们现在不是正派出了一批心理咨询师在做干预吗?不如等他们今天先回来,总结今天的咨询状况,了解营地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再调整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不知道为什么,焦老师你们似乎把这批派出去的老师们……忽略了?”翁娉婷终于把视线转了回来。

  面对同样的问题,比起大巴车上的重晖,翁娉婷反驳起来要更有逻辑性。

  也——更有攻击性。

  而一斤胶老师此刻也没有了再和翁娉婷对视的勇气了。

  他的脸色由红转白,求助似的看向自己的导师。

  姬教授的脸色也不太好看,他轻轻推了推眼镜,终于亲自开口,语气带着长辈和权威的沉稳:“娉婷——”

  他选择的称呼也有一定的讲究。

  他一出声,一斤胶老师立刻如蒙大赦地坐下。

  姬教授继续道:“你的担心有道理,但科学讲究方法和秩序。没有一个统一的框架和标准化的评估,我们如何确保干预的质量?如何避免混乱?如何向上级汇报我们的工作成效?心理援助不是野路子,不能只靠几个咨询师单打独斗。”

  他这话,隐隐指向了抵达后就直接扎进一线、尚未参与“架构”工作的南祝仁。

  同时,也是一下子就把这些心理咨询师剔除出了学术派的范围。

  在场的不少教授、老师心里甚至是微微点头的,只不过碍于现在的场面,都还没有出声,都还在旁观评估。

  翁娉婷嘴角抽一下,随后勾起一个固定的弧度,同时身体也更加前倾:“姬教授,疗效是唯一的成效。在救命的时候,你还要先画好施工图,申请完许可证,才去挖被埋的人吗?我们现在面临的可能不是单一的创伤个体,而是一整个群体。”

  “还是说,相比较于现场的效果,您现在还是更加看重能够收上来的、用在其他地方的数据?”

  正主一出来,翁娉婷的火力目标一下子就明确了许多。

  其他团队的老师低声讨论起来,隐隐间似乎有认同翁娉婷的样子。

  姬教授的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他转头看向白庆华:“白老师,这也是你的意思?”

  ……

  姬教授这个时候也是知道在辩论上自己可能不是年轻的翁娉婷的对手,现在被激得有些呛,所以及时调转枪头,想要维护一下自己的体面。

  两宗互拼,自己这边派出的弟子暂落下风,姬教授认了。

  但是自己现在站出来了,同为师尊的白庆华你还坐在原地,躲在自己的弟子后面,是不是不太体面?

  白庆华把头从手机屏幕上抬起来,眨眨眼睛正准备说话,翁娉婷直接一挥手:“我要说的当然是我老师的意思。”

  白庆华眨眨眼睛,又把头低了下去。

  姬教授深吸一口气,也是有些上头了:“翁老师,我理解‘你们’一线工作者看重即时反应。但心理援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急救包扎!没有顶层设计,没有统一标准,任由各个小队自行其是,会产生多少问题?评估工具不统一,如何比较不同区域的情况?干预手法五花八门,如何保证质量?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你说等心理咨询师们回来,但是他们就这半个下午的时间能发现什么问题?干等他们,我们又会错过多少宝贵的时间?”

  “你这样执着于个案,才是对灾区群众的不负责!我们必须要为整个灾区的心理重建负责,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处理一两个个案!”

  这话的逻辑也很严密。

  其他团队的老师又在低声讨论起来,似乎有更多的认同起姬教授。

  显然这种宏观的设计更加合他们的口味。

  白庆华闻言举了举手机,似乎想要说什么,但是他的手机又震动了一下,于是他把头重新低了下去。

  翁娉婷冷笑一声,微微后靠,双臂环抱:“姬教授,您说的‘负责’,是指负责把漂亮的报告交上去,还是负责让这里的人少受点心理上的罪?”

  她一下子把攻击性拉满:“您担心干预手法五花八门?那您告诉我,面对一个刚刚失去亲人、哭到几乎休克的灾民,是CBT标准,还是人本主义的态度更有效?”

  “面对一个因为过度疲劳出现幻觉的救援队员,是先用稳定化技术,还是先给他做一份SCL-90更负责任?”

  “亦或者说,面对不同的干预对象,您是想要一刀切,直接用一种统一的疗法进行干预?那确实在排版上会很好看,得出的结论会很漂亮,对您的文章也非常‘负责’!”

  ……

  能不能不要再盯着文章打了?!

  姬教授的脸也一下子涨红了,这种潜规则一样的东西,能不能不要拿到明面上来说?!

  其他团队的教授原本还在姬教授说话的时候点头,但是此刻都僵了一下,似乎他们只要表达认同,也会被打到“为了文章数据而不管现实需求”的阵营里面去。

  往常这么做是没事的,但是要知道一会还会有营地的领导过来,要是这种东西在他们眼前被摆到台面上,那情况就会很糟糕了。

  部分往日里仅仅只是听说过翁娉婷、今天第一次见到翁娉婷本人的教授,看着翁娉婷的眼神慢慢变化起来。

  心里似乎明白为什么翁娉婷会有这么大的名声;

  以及为什么对方会被挤兑得离开了北都这么久,直到最近才会回来了。

  而翁娉婷的攻势还没结束:“脱离具体情境空谈标准和架构,就是最大的不负责!您……嗯?”

  她的话突然一顿。

  身后,白庆华扯了扯翁娉婷的袖子,似乎有什么话想要说的样子。

  【这里有你什么事啊,身为大弟子的我已经差不多把对面的师尊拍下去了,你在一边玩手机不好吗?】

  心里这么想着,但现场外人这么多,翁娉婷还是第一时间深吸一口气缓和了语气:“老师,怎么?”

  一旁原本一直坐着欣赏师姐英姿的重晖和石倩浅都露出了莫名其妙的眼神,表示老师今天似乎积极性有点高了?

  就看到白庆华清清嗓子,翁娉婷见状顿了顿,也先坐回到了椅子上。

  对面的姬教授涨红的脸微微褪去,心里刚刚升起“白庆华还是挺讲规矩”的想法——

  “各位,不用争了。”白庆华把手机递给翁娉婷,慢悠悠道,“就在刚刚,我徒弟南祝仁那边发来了消息,他已经做了三个心理干预的案例,已经发现了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需要我们第一时间重视起来,展开工作。”

  在场的所有老师,不管是做应用实践的、还是做基础研究的,此刻都愣了一下。

  等会,我们这里还没吵完一架呢,那边已经做完了三个干预案例了?

  再等会,半个下午……连作三个案例,而且已经做好归纳总结了?

  翁娉婷手指划拉着白庆华手机上的聊天信息,脸上的表情先是缓和下来,不由自主勾起了嘴角。但随后,表情立刻严肃了起来。

  白庆华故意停顿了一个呼吸的时间,让在场的老师们消化这个消息,紧接着也是换上了沉稳的声音:“在他干预的三位来访者中,有两位出现非生理性病变导致躯体不适的救援人员,同时还了解到同类情况有扩散的征兆,换句话说——”

  “营地内,可能存在【群体癔症】的爆发风险,需要立刻重视起来!”

第616章 指挥权移位

  “【群体癔症】?”

  这个词像一块巨石投入水中,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在场的专家老师们先是身体一震,讶异于南祝仁如此高超的工作效率。

  随后,开始细细咀嚼白庆华吐出的这个名词。

  等他们思考完毕后,身体又是一震。

  因为,这是【群体癔症】。

  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在心理学领域中处于鄙视链的低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个案干预发不出文章。

  你说你治好了一个抑郁症,阻止了一个人自杀,这很不容易,专家们会为你鼓掌,同时感叹自己碰到这种棘手的情况也可能会翻车。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精确到个人的案例,推广度是很有限的;同时,个人身上的情况,也不具备什么理论方面的延伸意义和价值。

  就算有人闲到把个案干预过程整理成文章,也就发一发不入流的学报,根本碰不到核心的边。

  高校里面也有这样的主张——针对个案干预写出来的文章,最多就是本科生的层次,硕士研究生写出来是毕不了业的。

  但,【群体癔症】不一样。

  这东西,能发文章。

  核心区的文章。

  而且——不止一篇。

  光是针对当下【群体癔症】的干预过程,就能发一篇;

  对这个【群体癔症】背后生理机制的研究,也能发一篇;

  针对这个【群体癔症】背后的本土文化成因,还能发一篇;

  甚至对这个【群体癔症】的测量编一个问卷,说不定都能发一篇。

  更不用说这个【群体癔症】现象还和当下的灾区心理干预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哦,对了,我徒弟发现了不是一起【群体癔症】的疑似案例——”白庆华补充道,“——是两起,而且分属不同群体、不同类型。就是其中一起的规模稍微小了一点。”

  ?……!!!

  在场专家们的身体再震,白庆华的最后一小句话已经被他们选择性地忽略了。

  他们来这里,是想要构建一个具备推广的灾区心理援助模式没错,但……这只是“一个”项目而已,能够产出的文章数量也有限。

  本来就不够分。

  而且可以预料到的是,这个项目的主导肯定也是姬教授的课题组,他们最多就是在编纂成指导手册的时候加上自己的名字而已。

  但是……眼下蛋糕被做大了啊!

  白庆华的课题组会独吞这个……不,这两个【群体癔症】案例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毕竟白庆华他们都已经拿出来放到桌面上去谈了,都已经提议把这当成“我们”接下来的首要任务了!

  一瞬间,原本有些潮湿、阴暗的房间,隐隐亮堂了起来。

  在场专家老师们的眼睛里面都点起了光。

  那些原本在刚刚的辩论中倾向于姬教授的专家老师,此刻纷纷面色闪烁了起来。

  各种各样的情绪开始在小小的会议室里面交织。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南祝仁的判断是否正确,灾区现场是不是真的出现了【群体癔症】的问题?

  姬教授虽然刚刚被翁娉婷激得面色发红,但思路还是清晰的。

  他马上就意识到了自己现在面对了什么样的问题。

首节 上一节 447/4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