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 第448节

  一把年纪的心理学教授,也是在各种讲座和报告会议中锻炼出不俗的现场辩论的口才的。姬教授直接道:“群体癔症?也太武断了吧?”

  姬教授挥舞起右手:“白老师,你那个叫南祝仁的徒弟才多大,有25岁吗?有多少小时的咨询时长积累,又有多少临床咨询的经验?像是【群体癔症】这种大规模的定性,需要非常严谨的调查和证据,怎么能凭几个个案就下结论,还要我们接下来直接调整工作的方向了?”

  “不会是在心理干预的时候碰到了棘手的来访,把事情做了灾难化的叙事理解吧?年轻人……”

  白庆华在姬教授说到一半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眯起眼睛,随后若有所感地坐下。

  他身边,翁娉婷“噌”地一下就弹了起来。

  “武断?”翁娉婷的声音一开口就拔得很高,直接打断了姬教授,“你以为【群体癔症】是什么?是等到一半的人同时抽搐、瘫痪才算数吗?你自己背得出来它的定义吗?你自己又有多少咨询时长?我师弟的咨询经验说不定都比你多!”

  说着,翁娉婷一指坐在自己身边的重晖。

  大个子眨了眨眼睛,似乎没预料到居然还有自己的事情。

  当然,翁娉婷也不需要重晖给出什么反应就是了。

  翁娉婷很快把手收回来:“现在还是只是有早期的风险而已,还能够控制。等它彻底爆发,你那个架构还搭得起来吗?”

  对手的更替让姬教授的脸立刻涨红,翁娉婷不留情面却又字字珠玑的攻击更是让他有些上头。

  姬教授张了张嘴正要说什么,翁娉婷紧凑的进攻节奏却又把他的话堵了回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精神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不是你蒙上自己的眼睛、堵住自己的耳朵就能够假装看不见、听不到的!”

  “这是危机干预,不是写学术论文,等你的‘严谨证据链’齐全了,危机已经失控了!”

  ……

  眼看着姬教授越来越红温,眼看着就要自己烧起来了。

  突然“咔嚓”一声,会议室的门被打开,一阵冷风灌入,略微冷却了一下姬教授的脸色。

  首先进来的是营地的周姓负责人,随后是另外几个在营地分属救援、物资调度等事务的二把手。

  “各位老师,让你们久等了。”负责人开门,像是没有看到场内的气氛一样,“营地里面事情比较多。”

  姬教授很快收拢了表情,赶在翁娉婷和其他人开口之前抢先道:“不,应该是我们麻烦各位了才对。”

  这群“外人”的闯入打破了刚刚会议室里面即将成型的某种气氛,姬教授似乎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跟在负责人之后进场的其他人看到室内的座次排列,以及姬教授率先和营地负责人寒暄的样子,自然而然地认为姬教授是整个心理专家组的话事人,也纷纷朝着姬教授点头。

  翁娉婷的眼睛不由地一眯。

  姬教授一边给进来的各位让座,一边紧跟着又道:“但是麻烦各位也是必须的,因为我们工作开展的对象就是各位的下属,因此必须嵌入到各位的日常指挥中去,我们互相促进,才能发挥更好地效果,都是为了下面的同志在之后能更好地工作嘛……”

  姬教授也不是完完全全的学院派,他痴迷于组织的架构,平日里和社会企业、政府机关的合作也不少。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对于场面话的擅长程度还要超过学术场里的辩论。

  负责人和他身后跟过来的人都笑着点了点头,道:“对,都是为了下面的同志……不过说起来,你们这边的老师也很能干啊!”

  “尤其是南老师,半个下午就帮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还发现了一些不小的隐患。”

  说着,负责人的脸色就严肃了起来。

  而姬教授眨了眨眼睛,终于有了思维卡壳、不知道怎么接话的感觉了。

  翁娉婷眉头一挑,眯起来的眼睛不由自主地舒展开来一些。

  就听见负责人继续道:“那位小南老师刚刚给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汇报,说是营地里面有一个……【群体癔症】的风险。”

  负责人吐出这个名词的时候显得还有些生疏,但表情里面没有多少迷茫。

  看样子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他已经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了这个名词背后的风险,以及其中隐藏的急迫性。

  “小南老师说已经把这个问题汇报给白老师和翁老师了,对吧?估计老师们刚刚开会也是讨论这个问题吧?”

  白庆华和翁娉婷朝着负责人微微点头,表示确有此事。

  姬教授的脖子有些僵硬,动不了,没法点头应和。

  “这不是个小事。”负责人继续道,“所以我第一时间找了医院那边的负责人提供资料来验证,她可能到得稍微晚一些,不过应该也快了……”

  负责人话音未落,门外又传来了脚步声。

  一个四十岁左右、满脸疲惫的医生开门进来。

  看见对方的模样,重晖不由闪了闪眼睛,他发现自己居然和对方有几面之缘。

  没记错的话,这似乎是李玲玲科室的主任医生,好像姓……胡?

  就看到胡医生抱着一叠档案,和会议室内的众人简单打了一个招呼坐下,在得到负责人的示意之后,沉声道:“在刚刚接到报告之后,我立刻调阅了报告里面提及的那七名救援人员的所有医疗档案,并紧急复核了他们近期的医疗记录。”

  胡医生顿了顿,拿起手边的一份文件夹。

  她一边递给负责人,一边同时向着负责人和在场的人解释道:“从纯粹的生理指标和现有医学检查结果来看,这七人均未发现能够完全解释其当前症状严重程度的器质性病变。”

  “其中四人有陈旧性腰肌劳损,两人有轻微高血压,但这些基础性疾病,不足以导致他们表现出如此强烈的头晕、恶心、心悸和短暂性肢体麻木等症状。”

  “更不用说他们的这些症状在几乎同一时间段集中出现。”

  在心理治疗中,胡医生现在做的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排除器质性病变。

  “在各位专家来之前,我们就已经怀疑他们的问题不是临床意义上的问题,打算邀请各位专家的介入了。”胡医生如此说道。

  胡医生的这段陈述中有很多关键词。

  伴随着她的叙述,原本不确定的东西也逐渐落下地来。

  姬教授更是已经开始做深呼吸调整自己的状态和思路了。这是知道事不可为,打算换一个战场了。

  负责人点头道:“那至少可以确认,我们营地现在确实存在不止一个需要各位老师立刻介入的问题了。”

  胡医生的叙述只能提供对救援队【群体癔症】的先期证据,对于王丽莉的“龙王爷”那部分则没什么验证作用。

  负责人道:“因此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南老师说的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是别的心理问题、或者说精神问题,这还需要各位老师再花些时间去验证……”

  负责人现在对于专家团队的整体实力还是有些误解,依旧以为样貌年轻的南祝仁只是这个团队的下限,最多也就是中坚层次。

  “南老师?”胡医生却突然出声道。

  她看了一眼在场的白庆华课题组几人,发现缺少一人后,又看向负责人:“提出这个【群体癔症】猜想的人是南祝仁?”

  负责人看到胡医生的反应挑了挑眉:“对,你认识?”

  胡医生点头:“如果是他的话,那判断就很可信了。”

  这话让负责人不由地眨了眨眼睛。

  翁娉婷见状,知道终于差不多到自己等人开口了。

  她抬肘隐秘地给了白庆华一下,作为老师的白庆华很快反应过来。

  “祝仁的心理干预技巧确实是我们这里数一数二的,虽然年轻,但是比很多三四十岁的老咨询师还要老练了,也谢谢胡医生这么看重我们祝仁。”

  白庆华先夸了一句自己的徒弟,随后又谦逊道,“不过年轻人也是第一次来灾区,可能还是会有些细节上的疏漏,我们开完会后还是要再去验证一下他发现的问题的。”

  对于夸奖南祝仁的话,之前翁娉婷就已经说过一次,但负责人当时只当是场面听。

  眼下在这个场合再听到,又有胡医生这个自己人的助攻,那味道就不一样了。

  目光闪烁几下,负责人顿了顿,随后做出感叹的表情,拿起刚刚姬教授递给自己的策划案。

  “那之后还是要白老师多费心,你们明明做好了计划,策划案都弄得这么详细了,结果因为我们营地的状况又要临时调整……”

  “哪里哪里,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是正常的,实践层面的东西本来就是要以现场为主的。”白庆华反应也很快。

  一旁正在深呼吸调整自己的姬教授张了张嘴。

  什么意思?

  那个策划案……明明是他们课题组做出来的啊。

第617章 姬教授:去和南祝仁多抢几个案例!

  实际上,这个心理援助团队里面的各个专家组,是没有什么阶级层次区分的。

  每个专家都是各自单位的翘楚,不然也不会接到这个项目;从官方的身份来说,他们都是平级的。

  可能大家背靠的单位实力不同、各自在圈子里面的影响不同,因此话语权才有了高低。

  而在眼下的团队,影响力最大、话语权最高的,其实也就是白庆华和姬教授了。

  他俩在整体上是平级的。

  只不过在这次灾区心理援助的项目中,姬教授负责的部分更加宏观,更加适合来指挥,因此才在一开始的隐隐压了白庆华一头。

  因此其他专家老师也乐得卖姬教授一个面子,结个善缘。毕竟出来工作,收获才是最重要的,这么大岁数,大家争的是馒头而不是那口气。

  就算有气,都是学心理学的,疏导疏导也就下去了。

  ——只是现在,形势逆转了。

  你的计划更好,考虑得更加周全,没错,但是到了现场——一个有着合理分工、层级鲜明的现场——那么谁能够得到现场最高指挥的支持,谁才能在这个项目中当话事人。

  更不要说白庆华团队的实力本身就能够服众,眼下还给其他团队开辟出了新的收益。

  因此面对这种情况,面对白庆华和姬教授之间的冲突,其他专家老师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

  ——让他们先打一架,谁赢他们帮谁。

  而现在结果很明显了,胜者是白庆华……不对,应该说胜者是翁娉婷?亦或者说那个叫南祝仁的年轻人也有赢一部分?

  算了不重要,反正他们都是一个团队的。

  这些专家老师们的复杂思绪很快平息,然后表情表达开始趋于一致。

  ……

  姬教授眼神隐晦地在专家老师们的脸上扫过,想了想,没有再出声了。

  第一——当着一堆营地领导的面这个时候再唱反调,那就真的一点收益都没有了,纯粹就是损失。

  关上门来,他们心理援助团队内部自己怎么吵都行;但是当着外人的面再争执,那损害的就是整个团队在营地领导面前的信任分,对之后的工作开展很不利。

  姬教授之前可以凭借这点去压迫白庆华的课题组,现在自己同样也要顾虑到这一点。

  至于第二——虽然眼下主导权已经移位,但构建心理干预组织框架依旧是团队必须做的任务,而这个组织框架也确实是姬教授他们课题组规划出来的,只要任务完成,他们团队的收益依旧是最多的。

  这也是姬教授为什么会在意第一点,想要维护团队在营地领导面前形象的原因。

  姬教授也是来争馒头的,要是为了一口气闹到最后大家都没得吃了,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不过,虽然这一局暂时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事就这么算了。

  姬教授把视线看向白庆华。

  在说了几句场面话之后,白庆华就神隐到一边继续摆弄自己的手机。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给什么人发消息,但是没有得到回复。

  “说起来……”白庆华终于又出声了,他对着负责人道,“你之前说祝仁做了报告,那他现在人呢?这个【群体癔症】的风险是他发现的,干脆把他喊过来给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汇报吧。”

  对于这个提议,一旁的翁娉婷也是点头表示认可。

  南祝仁舟车劳顿半天,又连续三个心理干预,现在来做会议报告都算是休息了吧。

  然而负责人却道:“哦,小南老师来找我的时候正好是饭点,他跟我一起一边吃盒饭一边做了汇报,然后又走了。”

  “听他的意思,好像是晚上想要再和几个同志聊一聊,做做心理干预什么的,尽快把他拿过去的档案做完……”

  在场的专家老师一起眨了眨眼睛。

  负责人看着这一幕,也眨了眨眼。

首节 上一节 448/4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