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反应——就是最大的反应了!
南祝仁心里松了一口气,再接再厉。他用非常温和的语气问道:“如果方便的话,你能告诉我在这次救灾过程中,有没有哪一个瞬间,特别让你感到……那种无力回天的感觉?就是无论你怎么努力,好像都无法改变结果的时刻?”
这个问题仿佛打开了某个开关。
李组长深吸一口气,让整个身体膨胀了一些。
他的视线没看南祝仁,而是凝视着面前的空气;似乎有无形的画面,在那方寸之间的地方凝聚。
“……啧。”李组长拿起眼前的矿泉水瓶喝了一大口,“还记得我之前给你说的那个,迟到了三天的防水布吗?”
“当然。”南祝仁道,对于来访者的陈述内容,他自然记得像是在脑子里面扎根了一样,“我记得你当时还强调,‘如果东西早点到,本来可以救更多人’。”
南祝仁露出探索的表情:“你最后的那个指责,针对的是这一件事的?”
“对。”李组长点头,“那个时候……洪水还很凶,至少比你现在在营地看到的要凶很多。我们片区有个地势低洼的城中村,水已经淹到二楼了。当时我正在协调转移最后一批被困群众。”
他的语速很慢,每一个字都像是从沉重的记忆里捞出来。
“大部分人都撤出来了,但有一栋自建楼里,据邻居说还住着一个独居的老人,耳背,可能没听到撤离的广播。水太急,我们的冲锋舟过不去,消防的救援绳也抛不到那么远。眼看着水位一点点往三楼涨……”
李组长停了一下,咽了口唾沫。他用力攥紧了拳头,指节发白。
“后来,终于调来了一艘马力更大的救援艇。我和两个队员,还有一个本地的向导,冒着风险冲了过去。水面上漂着家具、杂物,还有……唉。我们好不容易靠近那栋楼,水已经淹到三楼窗台了。”
他又停顿了很久,似乎在积蓄说下去的勇气。
南祝仁紧紧盯着李组长的表情。
“我们砸开窗户进去,在积水的房间里搜寻……最后,在顶楼的阁楼找到了他。老人蜷缩在一个旧箱子上,水已经没到了他的胸口。他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布包,里面是他和老伴的合影,还有一些泛黄的证件……我们把他抬上救援艇的时候,他一直在喃喃地说‘谢谢’,说给我们添麻烦了……”
故事的发展似乎还是不错,情况到这里只能算是有惊无险。
但转折就是来得猝不及防。
“我们把他安全送到了安置点。可……就在我们返程,准备去下一个点的时候,对讲机里传来消息……咳。”
李组长用力清了清嗓子。
他现在不仅仅是在向南祝仁传递信息,也是在进行自我疗愈式的倾诉。
“就在我们救那位老人的同时,邻区有一段临时加固的河堤决口了,几个正在封堵管涌的年轻队员……被冲走了三个……只找回来一个……”
“我一直在想……如果当时我们的救援资源能更多一点,调度能更完美一点……如果那艘大马力的救援艇能更早十分钟到位……我们是不是就能更快地救出那个老人;然后那艘艇,那些人,是不是就能赶得上去支援河堤?是不是……那三个年轻人就不用……”
李组长说到这里又顿住,或者说——哽住了。
和一般的来访者相比,李组长的情绪更加克制。每次有极端的情绪上涌的时候,他都会选择沉默以压制、消化。
南祝仁对这种情况表示乐观。
毕竟是第一次谈话,让这么一个硬朗的男人在自己面前做嚎啕大哭的情绪释放,也不太现实。
南祝仁静静地等待着,给予李组长充分的时间去释放这压抑已久的情绪。
在这过程中他没有用语言去试着抚慰,只是静静等待。
这回过了格外长的时间,足有十几个深呼吸的时间。
李组长才抬起头来:“那个迟到三天送过来的物资……其实是防水布。”
他自嘲地轻笑一声:“防水布,嗯,好像和那场意外没什么关系,对吧?就算提早送到,好像也帮不上什么忙的,对吧?”
南祝仁没有回应,这个问题也不需要回答。
南祝仁只是皱着眉头,回以一个匹配当下情境的苦涩的笑。
果然,李组长下一刻就自问自答道:“对,我其实是知道这事跟后勤物资没有直接关系。河堤那边的情况更紧急,资源调配优先级更高,这个我懂。”
“可是……可是我脑子里就是会不停地想‘如果’……想到最后,就觉得胸口堵着一块大石头,憋得喘不过气,然后就……就总想找个什么东西,或者找个人来怪一下……好像这样,心里才能好受一点……”
南祝仁静静地听着。
这个时候,他反而展现出一种中立的姿态来。
因为接下来的这个问题很关键。
也是最后一个问题了。
南祝仁问道:“你是从那个事情之后,才开始觉得有个‘他们’在拖累物资调配的速度的吗?”
还在和情绪做抗争的李组长一下子被拉了出来。
他思考了一会,三个呼吸的时间之后才开口:“我……没记这么清楚。可能吧,之前也因为这事情抱怨过物资调配速度慢,但也能理解……可能就是因为这个事情之后才开始经常和人吵……”
李组长沉吟一会,像是下定什么决心一样:“……对,可以说就是在这件事情之后,可以这么说,没错。”
他长长地舒出一口气,像是卸下了一层厚厚的甲。
看上去轻松了不少。
但是在南祝仁的眼里,卸下了防御的李组长,在面对外界的时候更加危险了。
【防御】之所以叫防御,那是因为它确实是有保护作用的。
哪怕这种保护有害。
接下来南祝仁要做的,则是让李组长重新学会应对外界危险的,让他自己保护自己。
伤口清创完毕,该缝合了。
……
“谢谢你愿意告诉我这些。”
惯例的,南祝仁先上一串【无条件积极关注】,给来访者关注积极的心理能量。
看着李组长的眼睛,南祝仁认真道:“承受着这样的记忆,背负着这样的重量,你还能坚持在岗位上,协调着千头万绪的工作……李组长,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负责’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了。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坚韧——”
“——所以。”南祝仁的表情变得郑重,“请你一定要明白。你现在遇到的这个‘寻找假想敌’的情况,绝不是因为你人品不好、想要推卸责任。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你太有责任感,道德感太强,无法接受现实中的无能为力,你的心理才会启动这种自我保护。”
南祝仁尽可能地缓和所有和负面有关的措辞:“出现这种情况,不是你作为协调员的失败,而是你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良心有担当的人,在极限压力下的一种……悲壮的抗争。”
肉眼可见的,李组长的表情也随着南祝仁的讲述一点一点变化了。
“——但是。”南祝仁接着话锋一转。
“李组长,我们也必须看到,这种保护机制虽然短期内让你撑住了,但它也正在持续地消耗你,让你失眠、焦虑、易怒,让你和同事关系紧张。”
“更重要的是——它让你把宝贵的精力和智慧,浪费在了一个虚幻的敌人身上,反而可能影响了你在现实中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判断。”
说着,南祝仁拿出一张A4纸,铺在桌子上。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否定你的责任感,而是为这份责任感,找到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安身之所。”
第609章 可视化技术的必要性
南祝仁将空白的A4纸横放在两人之间,拿出笔,在纸的中心画了一个小点。
“李组长,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南祝仁抬头看向李组长。
他指向A4纸上面自己刚刚画出来的东西:“这个点,代表你,李组长本人。现在,请你以这个点为中心,画出三个同心圆。”
李组长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接过了笔。
他做事一贯认真,即使是在这样的练习中,也画得一丝不苟,三个圆圈由内向外,清晰规整。
“很好。”南祝仁指着最里面的小圈,“这个圈,我们称之为‘控制圈’。请你思考一下,在目前的工作中,有哪些事情是你可以完全掌控,不需要依赖他人,由你个人就能决定和执行的?”
“等你思考出答案之后,把答案写进这个圈的范围里面。”
李组长现在对于南祝仁的指示已经相当配合了。
不过此刻在思考之前,他还是顿了一下:“南老师,接下来你是不是要我按照顺序,写下我能控制的和我不能控制的东西?”
李组长真的非常聪明,也非常有经验。
他又一次预判了南祝仁的意图。
“我们单位以前也请老师来给我们做过培训,只不过当时是一个让我们分清工作紧迫次序的主题,总之……”
李组长看着南祝仁,真诚道:“我明白你的意思,洪水、灾难那些,是我没法控制的;而我手头的工作是我能做的——你是想要借着这个技术让我明白这些,对吧?”
这回李组长说出这些不再是抵抗和防御了,而是一种纯粹的自我表达。
而南祝仁也没有像上次那样再用技巧去迂回解释。
南祝仁坚持让李组长按照当下的指示去做:“对,但哪怕你以前做过,现在还是再做一次比较好。”
迎着李组长疑惑的目光,南祝仁解释道:“在我们心理学中,有一类技术,叫做【可视化技术】。”
“这种技术的核心作用,是把不可见的内心世界转化为我们能够看得见、摸得到、能够讨论的东西。”
南祝仁点了点自己的脑子:“有些东西,仅仅只在脑子里面的时候,永远是没有办法让我们去充分觉察的;而写下来之后,再去感受它们,就会不一样了。”
说着,南祝仁又把A4纸往李组长的方向推了推:“这个技术或许以前你以前体验过,但现在你的状态和当时肯定不一样——试试?”
……
【可视化技术】在心理学中是一大类的技术。
如今南祝仁使用的,是其中的【控制圈】技术。
除了南祝仁刚刚对李组长说的“将抽象概念客体化”的作用之外。
如今让李组长用这个技术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可视化的技术能够显著减少来访者的认知负荷。
对于刚刚经历了一大堆复杂情绪洗礼的李组长来说,再让他去细致地思考东西已经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了。
因此才需要一些外界客观实体的辅助。
像是南祝仁以前用过的【合理情绪疗法】(ABC技术),要求来访者将自己的信念写下来并进行反驳,也是类似的原理。
……
在听了南祝仁的解释之后,李组长没有再犹豫。
他先是回忆了一下南祝仁刚刚对自己的要求:“要写自己能控制的东西对吧?”
南祝仁点了点头。
李组长几乎没有犹豫,脱口而出:“我手下队员的任务分派、工作排班;我们片区现有物资的分配优先级和具体方案;还有……我自己的工作时间安排和精力投入——这些都是我能控制的。”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控制圈”内写下了这几点。
“非常清晰。”南祝仁赞许地点点头,补充道,“不着急,我们再仔细想想。写下来的可以不仅仅是工作中的,还可以是生活里的事情,只要是你能够完全控制的都可以写下来。”
李组长沉思了一会,又补充了几个,才抬头回答道:“没有了。”
“好。”南祝仁点头,接着指向三个同心圈中靠中间的圈,“这个,是‘影响圈’。这里的事情,你无法完全控制,但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沟通、协调去施加影响,从而可能改变其结果。”
“等你思考出答案之后,把答案写进这个圈的范围里面。”
这回,李组长思考的时间稍长了一些。
他的笔尖在纸上轻轻点着,一边思考一边喃喃自语:“和兄弟片区的协调,争取临时互助……向上级清晰地陈述我们的困难和需求,提供数据和事实……还有……”
他顿了顿,继续道:“和后勤部门沟通的方式和态度,虽然他们可能还是慢,但……是可以去影响的。”
他说着,同时将这些内容写入“影响圈”。
这回不用南祝仁提醒,李组长在写完之后又思考了很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