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带来了远胜于破坏的市场净化与秩序重建,其影响力早已超越单纯的做空胜负之争。”
日本的《读卖新闻》对过山峰给出热情洋溢的赞叹。
……
潘兴广场。
百亿基金。
知名空头。
阿克曼看到查诺斯的拉踩,瞧见华尔街的评价,注意日媒的称赞,很难不陷入沉思,所以,我的声誉呢??
现在比起过山峰,我就不是人了吗?
阿克曼本想在推特上怒喷查诺斯,但考虑到过山峰是本轮最能恶心欧洲监管的空头,最终还是捏着鼻子忍了下来。
不仅如此,他消化情绪后还更新推特,体面的表示——不论怎么称赞过山峰都不为过,我虽败犹荣。
第478章 污点
因为做空欧洲车企,过山峰受到出道以来最热烈的称赞。
从华尔街到日本媒体再到国内报道,甚至有人结合查诺斯、阿克曼等人的吹捧,给了过山峰一个“空头之王”的封号。
破坏力强,出手精准,同行心悦诚服,监管不得不显出大手,以及依旧保持着神秘。
空头之王没有回应膨胀的舆论热潮,始终沉寂,没有显出幕后的姓名。
俞兴自然是注意到的,还饶有兴趣的把许多称呼罗列出来发给刘琬英,除了空头之王,还有什么末日空头、最毒空头、灾难空头等等。
刘琬英就一个简单的评价:“难听死了,就空头之王听起来比较朴实正经,但也没什么用。”
没什么用,因为过山峰不可能公布身份,单是这次在欧洲就还面临着监管的追踪,一旦被锁定身份,很可能是一系列的官司。
不过,这种名声也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空头总是不乏造势,这个是华尔街对冲基金第一人,那个是资本市场的狼王,如阿克曼,他就是凭借做空成绩名声转化,成功让自己的对冲基金攀升到百亿美元的资金规模。
按照过山峰的战绩和名声,只要成立对冲基金,可以调用的资金规模也能迅速增加。
这同样是外界对它保持匿名的一个不解。
如此的不解有诸多推测,但许多人都觉得还是阿克曼在节目里聊的方向比较有可能,过山峰公布身份或许会对幕后黑手的明面情况造成影响。
不解归不解,过山峰不回应外界的声音,看起来很可能就会这样保持下去。
欧洲的排放事件仍旧在继续推进,虽然没给过山峰颁发荣誉勋章,但确实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动静。
继抓住做空自己公司的马丁之后,欧洲联合调查团队通过资金动向揪出巴克莱、苏格兰皇家银行等五家银行的交易员在本次事件里通过共享客户订单信息,对汽车行业里的多家上市公司进行协同做空。
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老鼠仓。
调查团队没有公布具体的涉案金额,但银行方面本次免不了要被重罚,这也被视为欧洲监管对本土资金动手的信号,据说,依旧是来自德国金融监管局BaFin的力推。
目前的欧洲成员国里,BaFin是政策收紧的第一位,按照《明镜周刊》的爆料,德国方面目前施行的是推定非法,如果对冲基金的CDS头寸建立时间是在过山峰发布大众做空报告的前5个交易日内,他们就推定交易具有非法性。
即便……BaFin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信息获取渠道。
这无疑是极其严厉的处理措施,也再度引发非议。
但是,这样的爆料很快就被行业里更新的信息所淹没,空头对金融市场的攻击根源是柴油车本身的排放造假,戴姆勒集团在六月第一天宣布对部分柴油车车型的召回让大家重新把视线放在车企本身。
同样的全球顶级车企,同样的德国制造,同样与陷入造假技术输出疑云的博世关系密切,戴姆勒的召回被视为一种委婉的承认信号。
戴姆勒也干了……
奇怪,似乎又已经麻木。
事实上,不少媒体在戴姆勒召回车型之前就在梳理博世集团的零件输出,戴姆勒旗下的奔驰E级柴油车就被曝光同样采用了博世集团的EDC-17ECU。
来自又一顶级车企的动向成为对欧洲汽车行业的又一重创,但这次对市场的冲击力度并不大,因为德国政府几乎是同步推出了救市政策,德国央行与财政联合宣布对汽车行业注入流动性,为德意志银行、德国商业银行等商业银行提供300亿欧元的专项低息贷款。
同时,德国与法国设立汽车产业救助基金,将会拿出200亿欧元向符合要求的企业提供排放补贴,具体细则还未推出,但这被视为明显的利好。
除此之外,市场里广泛流传着德国和法国政府要求银行与金融机构不能抽贷车企及供应商现有贷款的声音。
一天之内高达500亿欧元的措施成功避免戴姆勒集团出现大众集团黑色十分钟的惨状,股价在全天只跌了5%,也让市场情绪得到充分的舒缓。
不过,这样一家车企的动静让人对造假企业的怀疑更多,如果戴姆勒也干了,下一个站出来的会是谁?
很多媒体都把目光看向了宝马。
BBA里,奥迪的大众、奔驰的戴姆勒都排放造假,宝马还远吗?
几乎在诸多媒体都在分析宝马造假概率之时,来自意大利的菲亚特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过初步的内部调查,认定部分车型采用了来自博世集团的ECU而出现技术疏漏,将会进行车型召回和免费升级。
“技术疏漏”,“免费升级”以及“博世集团”。
相较于主动认罪又让CEO辞职担责的大众集团,菲亚特的腔调就理直气壮的多了。
密切关注欧洲情况的查诺斯对此猛烈抨击:“这就是德国和法国政府对市场采取的错误的干预,正是由于它们为汽车行业提供的资金,才让这些造假车企能够这样无耻的站在媒体面前!免费升级是我今年听到最大的笑话!”
菲亚特对于外界的杂音保持沉默,只打算成为大佬造假后不起眼的小弟。
雷诺,大众,戴姆勒,菲亚特,四家车企再加上先前的三菱,车圈今年很不太平。
至此,第三方机构的独立排放测试结果姗姗来迟,验证了委婉召回的奔驰车型与免费升级的菲亚特车型,确实存在类似的几乎可以认定为博世集团技术的排放问题。
让人意外的是,德国三巨头的宝马公司在机构测试里没出现问题。
这种情况竟然让不少人心里松了一口气,德国汽车的代表总算是保下来一家。
BBA,BBA,排在前面的还得是“宝”!
第三方测试机构的结果一经出现便如雨后春笋,仿佛是为汽车行业提供交叉验证,本以为市场信用度可以开启修复之时,标致雪铁龙的名字出现在测试异常名单里。
来自法国,来自共同设立汽车产业救助基金的法国。
以及,依旧是来自博世集团的零件基础。
这已经不让人感觉奇怪了。
同时,更多媒体认为这就是德国和法国乃至意大利逐渐释放信号的共同行动,由此让这场排放事件的冲击由硬着陆转为软着陆。
测试结果仍旧在继续出炉,没有出现新的车企名字。
应该说几乎没有出现,日产一款车型的疑似异常甚至不让人觉得有什么大问题。
六月第二周的第一天,欧盟方面再度出台刺激政策,显示欧洲对汽车行业维护到底的态度,也让观望的做空资金逐渐撤退。
从五月初到六月上旬,从雷诺到雪铁龙,CEO进去了,T1供应商变黑了,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被查了,政府也下狠手进行救助了,整个欧洲的汽车行业似乎要沉寂下来舔舐伤口了。
6月10日,一则重磅消息从美国传来,戴姆勒集团被《华盛顿邮报》曝光正在与美国司法部秘密接洽,因为担忧对柴油车排放造假事件的调查会造成重罚,它率先自首并披露一起源自2006年的合谋。
从2006年开始,大众、宝马、戴姆勒及其子公司奥迪、保时捷就召开小范围的技术会议,达成限制尿素罐容量的行为,确定旗下柴油车型采用相同容量的尿素罐,最终设定量为17升,较最优方案减少20%-30%,使补充间隔缩短至约3000公里。
同时,他们一起强制要求供应商提供适配的SCR模块并禁止开发更大容量方案,以及,联合施压类似巴斯夫这样的供应商在市场维持高价。
也就是,戴姆勒正寻求在美国面前转为污点证人,曝光了与同行一起秘密垄断市场的行径,希望减少自家将来遭遇的罚款。
拿着补贴,出卖队友,死道友不死贫道。
这个消息一出,行业遭遇不知第几次的震动,更让德国政府震怒不已。
查诺斯及时跟进,推特开嘲:“这就是欧洲监管部门的放任,戴姆勒拿着钱,就是可以有恃无恐,更有趣的是,戴姆勒大概确实会被减轻罚款,加油,戴姆勒,好样的!”
第479章 遮羞布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戴姆勒意图向美国自首倒不是很新奇的操作。
三星这么干过,它向美国司法部自首,导致LG、奇美、友达等一起操纵液晶面板价格的5家企业被罚5.85亿美元,而三星自己免于处罚。
日立这么干过,它向华夏发改委自首,导致一起操纵汽车线束、起动机等零部件价格的7家日企被罚款8.32亿华夏币,而日立自己免于处罚。
制药行业的法国罗纳、海运行业的日本邮船、内存行业的美国镁光,它们统统这样干过,也统统免于处罚,但合谋公司就要为此大出血了。
戴姆勒想走一条前辈们已经走过的路。
但是,它选择一个极其让人愕然的时机。
欧洲车企正遭受系统性质疑,政府刚出台扶持政策,同行在试图消弭市场影响,金融市场也刚有稳定信号,如此情况之下选择自首无疑是让刚刚休整的战壕再次被炮弹锁定。
排放造假的事情还没结束,垄断市场的行径又冒了出来……
这种来自华盛顿的消息甚至把身败名裂的马丁都激怒了。
作为一个正被调查的大众前任CEO,他本该就此沉寂,但在瞧见戴姆勒的动作之后便又惊又怒,行业局势刚艰难的有所缓和,这新的案子无疑是再次把大家都推上风口浪尖。
马丁可以和戈恩共同竞选本轮排放造假事件里最倒霉的人,某种程度上也是付出了很大成本,所以瞧见来之不易的局面忽然恶化就倍感痛心,当然,还有一层原因是他可能又要遭遇一轮新的调查。
他在推特上直接斥责:“曼弗雷德和迪特两个蠢货把一切都搞砸了!!”
曼弗雷德是戴姆勒的董事长,迪特是CEO。
马丁的声音是伴随着德国国内舆论的批评一起冒出来的,但是,戴姆勒集团对别的斥责保持沉默,唯独反驳了大众前掌门人的批评。
迪特直接在推特上反唇相讥:“还能比你做空自己公司更蠢吗?”
他不能容忍身败名裂的马丁在这种关头还能出来踩自己,做空大众公司又被抓住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德国汽车三巨头在很多领域保持默契,这次曝光出来的垄断行为也只是再次证明这一点,但三巨头之间也有竞争,迪特和马丁在很多问题的看法上也有争执。
马丁继续在推特上输出,指责戴姆勒集团的行为是一种背叛,批评他们对如今局面的破坏。
迪特不管这这那那的,干脆在推特上呼吁当局发起对马丁的进一步调查,怀疑马丁这种能做空他自己公司的人也有资金布置在做空戴姆勒!
马丁至此彻底不回了。
他悲哀的发现,一步错,步步错,不管自己再说什么话,只会被所有人揪住一件事不放,偏偏自己又难以反驳。
不过,马丁无法匹配迪特的指责,德国乃至欧洲其它国家的舆论仍旧汹涌,汽车行业的事件自上个月就一直是媒体报道的重点热点,电视、网络、报纸轮番轰炸,还有环保主义者的抗议示威,关注度实在太高。
上次还能指责是空头破坏,这次是车企自己把证据拱手奉上,还有什么好说?
戴姆勒还真有。
它对外没有正式回应这件事,但高级副总裁科林斯在自己的推特上委屈表示了集团如此动作的考虑——“我们认为过山峰很可能掌握了很多关于我们的信息,这样也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还赖过山峰!都赖过山峰!
那个幽灵给的压力太大了!
如果过山峰真的拿着垄断市场的信息再次发动袭击,戴姆勒集团的后续损失会非常多,至于它到底有没有掌握……谁又能说空头之王不是拿捏着消息准备发起三战呢?
过山峰先前在排放造假上明显是有计划的追逐最大利润,也有人在怀疑它的消息来源是雷诺、大众或者博世集团的内部高层,动机也很简单。
马丁都能反手做空大众,别的高层联合过山峰搞内幕交易也不稀奇。
所以,这时候不赶紧出卖队友,等到过山峰发起袭击就晚了,与其一起死,还不如现在降低损失。
至于降低谁的损失,谁先站出来卖就是谁的。
科林斯在推特上的表述似乎让戴姆勒集团的选择变得有那么一丝丝的合理。
更为吊诡的是,尽管欧洲舆论批评,美国舆论看戏,但戴姆勒的股价竟然真的有所反弹,那些真正拿着公司股票的股民们显然觉得卖得好。
这种金融市场的表现让戴姆勒多了些应对舆论的底气,除了在道德意义上容易被诟病的背叛,垄断市场的行为本身并不占据高点,包括面对来自德国BaFin的紧急审查也是类似的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