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第432节

  俞兴继续说道:“这是他们最新研发的单体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的电池,我们实测整体的效果确实接近130Wh/kg,看来王总没说大话。”

  窦兴怀:“呃……”

  “当然,这是实验室里的电池,我也就是让比亚迪那边送来试试。”俞兴笑道,“距离量产也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呢。”

  窦兴怀听到了自己刚才所说的话。

  “不过,就我们实测的表现来看,这种标准的性能在当前阶段已经够用了,我们比较相信实测,六号车测了,特斯拉的车也测了。”俞兴说道,“这么实测下来,心里大致就有数了。”

  窦兴怀沉默片刻,问道:“碳硅集团有意把比亚迪纳入供应链吗?”

  “比亚迪不对外卖啊,这次的装车一是我们好奇,二是我们存在电池安全专利互授的基础,这方面还要加强合作。”俞兴认真的说道,“窦总,我是绝对支持宁德时代的,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宁德时代到底支不支持我们。”

  “俞总,我这次过来不是一定要让碳硅集团采用三元锂。”窦兴怀至此方才叙述了真实的态度,“我们是按照客户的需求,碳硅集团如果认为磷酸铁锂更适合你们的产品,那我们也一定可以提供高于行业水平的电池。”

  俞兴满意的点点头,笑道:“不管三元锂还是磷酸铁锂,我们是没有特别倾向性的,我们是对外卖产品,而技术都是为产品服务的,只要达标,我们哪种都可以用。”

  窦兴怀转着念头,提到另一件事,斟酌道:“俞总,宁德时代也绝对支持碳硅集团,而且,我们在考虑如何更好的支持你们,临港这边的招商政策很好,我看也有一些供应商已经落地在碳硅集团的周围,咱们这边也可以进行类似你们和力劲集团的合资合作。”

  他把两边合作新方式的合资公司抛了出来,这无疑就是在要钱了。

  按照宁德时代的内部讨论,这应该没什么问题,碳硅集团已经进行不少类似的合作,特别是关键技术的联合研发。

  俞兴微微一笑,没有拒绝,只是指着面前的六号原型车:“没问题,只要宁德时代拿出同级别的磷酸铁锂电池,咱们就谈合资公司的下一步。”

  不是你要钱,我就要给。

  他见窦兴怀还想说话,仍旧笑着说道:“这方面也不用再谈了,你把原话告诉曾总就行。”

  窦兴怀幽幽的叹了口气,确实也没再继续聊下去。

  比亚迪的电池就在面前装车,虽然不是量产版,但也真的存在很大压力。

  俞兴看着脸色凝重的窦兴怀,也有感慨,都得逼一逼啊,不然真没那么出力。

  好在,面前不是宁王,只是小宁。

  窦兴怀这次连晚饭都没吃就匆匆返回宁德,然后就没了什么动静。

  没什么比技术上的落后更让公司有危机感的了。

  尽管,实验室里的属于非标产品,也不清楚具体的性能表现,而且,宁德时代的实验室里也有进步,但比亚迪既然能拿到碳硅集团,恐怕还真是有一战之力。

  俞兴事后倒是又和曾玉群通了个电话,没提近期具体的电池情况,谈到彼此合资的潜在可能又不设时间,主要还是表达对彼此的支持和看好。

  曾玉群提到自己去车企考察的见闻,充分肯定碳硅集团的投入和进步。

  俞兴则是更为直观的表达看好,再次提到红隼资本可以在资金方面提供融资支持。

  两边在电话里好好好,接下来还得看实际的表现。

  不过,虽然俞兴仍旧觉得碳硅集团在电车推进上还有很大空间,但曾玉群反而认为临港这边有了长足的进步,原型车陆续亮相,关键供应商稳定合作,专利研发出现联盟,资方提供积极支持,再加上一定会有的政策扶持,这相较于前两年已经是一派基业的轮廓了。

  十月的国庆假期,俞兴有好几天都仿佛消失了一样。

  包括钟志凌、吕海颖都以为老板是放假回家了,实际上,他是和刘琬英天天钻测试车间,又亲手测试了一批刚到的大众和雷诺柴油车型。

  这两家企业的造假实际上只要用真实的路测就能很明显的表现出来,但这对于过山峰反而不是很好的方式,而如果交由海外测试机构,也容易走漏风声。

  所以,刘琬英一边找国外的工程师更改测试控制软件,要改成非标的工况流程,一边还是和俞兴亲眼见证了排放的造假情况。

  这么测试一波,他们心里都踏实下来,少则2倍,多则10倍,这种数据表现真是太石锤了。

  车圈地震,在所难免。

  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俞兴在微视发了一条看海的视频动态,发现自己在这边的粉丝不知不觉也突破50万了。

  不算很多,但之前没给什么推流,这种表现也还不错。

  他就像是一个正常的用户,还在评论区回答了一些问题,其中也不乏对他与企鹅竞争的好奇。

  ——“俞总,你不是不看好微视吗?为什么还要用?”

  俞兴给了回答:“市场在变,企鹅在变,微视在变,我的想法也在变,就是需要体验变化,我才使用啊。”

  他又回了另外一个提问,评价了现在的微视:“现在用起来的感觉还不错,企鹅是存在大公司病,但这款软件对市场的适应性不错。”

  这样的话出自曾经的竞争对手之口,几乎算是高度评价了。

  虽然企鹅和微视内部没有真就煞有介事的对俞兴的评价进行讨论,但企鹅门户还给了一则简短的报道,语调也很有意思,认为俞兴这位先前看衰微视的人已经被产品征服。

  国庆假期一结束,微视便对外公布了最新的亮眼数据。

  软件上线三个月,如今已经跻身苹果Store社交免费榜前三,总榜排名更到第24位,用户总规模突破一千五百万,更为惊人的是,微视的日活用户突破八百万。

  这种数据表现太好了,超过一半比例的日活……几乎让人怀疑造假了。

  短视频难道是移动互联网的新方向吗?

  企鹅的数据一出炉,前列的互联网公司都立即提升了关注级别,新浪微博已经在做秒拍,更多的是在评估竞争表现,而其它公司自然是考虑进军的可能性。

  包括紧锣密鼓筹措上市的阿里,他们也在内部讨论这个新方向的前景,国内外的产品表现都放在了桌面上。

  微视的阶段性成绩引发关注,也就自然为内部更多资源的获取提供话语权。

  作为负责人,邢宏宇颇为志得意满的也发了条微视动态,表示将会让软件继续贴合用户需求,要给大家带来更好的使用与创作体验。

  视频是下午发的,他晚上就瞧见俞总出现在评论区。

  俞兴:要如何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创作体验呢?

  邢宏宇不觉得这种问题有多敏感,回复了自己的微信笔友:我们会降低用户的创作门槛,让微视成为UGC平台,保持竞争活力。

  UGC,就是用户生成内容的英文简写,User-Generated Content。

  很快,他瞧见了俞总的回复,对方这次没有文字,只发了个表情。

  俞兴竖起了大拇指。

第424章 扶持

  微视是今年六月上线,如今十月的数据一亮相,着实让业界刮起一股风暴。

  尤其是还有国外Vine、Ins的参照,难免就让大家浮现类似的念头,莫非又是一款明星级的APP闪亮登场?

  以及,俞兴之前在节目上的论断也被翻出来,颇有打脸之意。

  企鹅的微聊压不住阿里的微信,是不是反而又寻找到更新的增长方向?

  这也是业界的一个讨论。

  作为直接的竞争对手,新浪微博最先给出反应,依旧是自己成功的经验,发动明星、网红拍摄短视频的内容,希望能够提高“秒拍”对用户在新内容上面的心智占领。

  甚至,俞兴的微博都收到了私信,一方面是常规的邀请,另一方面明显是人工的口吻,劝说他不要再使用竞品微视。

  俞兴注意到私信,但没有回复,不过,相较于“微视”,企鹅没那么引人注意的动作确实让它和碳硅数据成为直接的竞争对手。

  业界还在讨论微视的成绩,企鹅已经悄然上线了另外两款新APP。

  一款是“企鹅Wifi管家”,一款是“全民K歌”,前者对标“Wifi万能钥匙”,后者对标“一起K歌”。

  碳硅数据如今的软件矩阵只剩下3款APP,随着企鹅这两款的出炉,再加上它原本就有的“企鹅新闻”,两家公司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出现了极其直接的竞争。

  业界没太注意到这种对标,碳硅数据内部的讨论就比较多了。

  俞兴参会,聆听了大家的想法。

  相当一部分的情绪还是很有压力的。

  这两年只看企鹅和阿里对峙的热闹,真正正面碰见,对方还是那个互联网的巨头。

  “葛总,你一直没说话,你什么想法?”俞兴留意会议室里众人的表现,挑了个已经主要负责MusVid的葛智杰。

  葛智杰满不在乎的说道:“我没什么想法,来呗,要竞争就来呗,微信又不是没遇见过。”

  他随即又补了句:“大不了,我再被卖去阿里一次!”

  会议室里瞬间浮现笑声。

  葛智杰是微信时期的技术总监,当初随着公司卖到阿里,然后又跳槽来了碳硅数据,他说这样的话,着实逗趣。

  “葛总说得对。”俞兴顺着大家的笑声也笑道,“我看有人觉得企鹅又来搞对标,颇有些愤愤不平,但这也没什么,市场就在那里。”

  市场就在那里,没道理只能碳硅数据来做,而不让企鹅做。

  俞兴看到不少人点头,继续说道:“不过嘛,我是不想再把葛总卖给阿里一次了,现在的情况也和我们做微信那会不同,企鹅的这两款竞品都是挑战者,我们已经占据很多的优势,而且,企鹅的资源分配也是个问题,它又要维持与微信的竞争,又想打造微视这样新的内容平台,真正能催动多少力量是很难说的。”

  这一点细化展开,包括今年发挥很大力量的预装渠道,萝卜坑都已经被占满了,企鹅的新软件是拿不到类似资源的。

  俞兴给予了必要的信心鼓舞,最后也把话往回拉了拉,说道:“移动互联网发展很快,我们凭借这样的势头获得不少的优势,但是,那些PC时代的公司们现在也慢慢回神了,企鹅这次的对标可能不是一时的,有可能是长期竞争的开始,咱们也要有这种心理上的准备。”

  他看向今年主导了碳硅数据算法变革的杨震原,笑道:“好在,杨总他们以技术来驱动营收的尝试有很大的成效,这是咱们可以进行长期竞争的基础。”

  俞兴没有透露具体的数字,但算法优化的成果还是很惊人的。

  刚刚过去的第二季度,最新热点通过“算法推荐+信息流广告”的模式让广告收入接近了工资、服务器等运营成本,而按照这种趋势,这个季度必然能实现盈亏平衡。

  淘宝那边正提出来“千人千面”的移动互联网新形式,碳硅数据这边类似的模式已经有了走向成熟的趋势。

  Q2接近平衡,Q3必然平衡,再加上Q4的增长,这极可能让碳硅数据在今年就实现一定的盈利。

  公司可以实现良性的造血,这是俞兴做微信时都没做到的事情。

  事实上,过去十多年从PC到移动互联网,如果碳硅数据今年实现盈利,那就是国内首个通过纯信息流广告而实现规模化盈利的公司。

  移动互联网的新形式让过去无法实现的商业化路径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俞兴相信,只要今年继续获得验证,届时与资方沟通就必然会获得更多的支持,商业模式的完整构建会带来源源不断的扩张。

  以及,这种技术上的打磨将会继续为短视频方向提供至关重要的支持。

  碳硅数据的会议结束,杨震原单独留了下来。

  “杨总,有什么要交代的?”俞兴注意到慢吞吞的杨震原,笑着询问这位技术大拿,“不会是不放心我,担心我把你们卖了换钱造车吧?”

  杨震原听着这话,忍不住笑道:“俞总,你也不能怪我们这么想,你有这样的前科啊。”

  碳硅数据就在碳硅集团旁边,员工们有时候会自我调侃,觉得自家就像是个随时能用的大血包。

  他聊了几句,有些犹疑的说出不方便公开聊的事情:“俞总,我想让你再给我们一些支持。”

  “支持?行啊。”俞兴有些惊奇,但毫不犹豫的说道,“研发预算不够?今年需要追加?”

  杨震原摇摇头:“不是资金方面,是我想从百度再挖几个人,他们都很出色。”

  他自己就是去年从百度跳槽过来的网页搜索副总监,而最早过来的翟逸飞同样是百度出身。

  杨震原刚做出来一些成绩,其实是有些顾忌的,担心这样的提法会不会让俞总觉得太成派系,但左想右想还是觉得把决定权交给俞总自己。

  俞兴笑道:“可以啊,杨总,有人才愿意过来是好事,唔,你是想我出面还是怎么样?这有什么不好说的?”

  杨震原心里松了一口气,没有解释顾虑,而是郑重的说道:“俞总,我是希望你能重视的,至少有一位是想你亲自见见,他是百度搜索部的主任架构师朱文佳,在那边主要负责的是搜索引擎的技术架构,能力特别强,像百度的搜索排序模型就是他带人做出来的。”

  俞兴思考着这话,问道:“排序模型?就是搜索结果的关联性?”

  杨震原露出笑容:“俞总,你当初要是不学医,来学计算机,也一定能当个出色的程序员,就是这个意思,我和他聊过最新热点的技术和需求,他在深度学习模型上面也很有造诣,碳硅数据在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内容,这其实就提出了搜索的要求,我们是一定要做这一块的。”

  他这么说了之后觉得有歧义,补充道:“我的意思是,我们不是要对外和百度形成竞争,是需要给自家用户提供搜索功能,怎么搜得准,这其实是个技术活。”

  俞兴彻底明白了杨震原的意思,再次点头道:“没问题,既然你们有聊,那随时约时间见面或者电话都行。”

  杨震原“嗯”了一声,摸出手机,寻找号码。

首节 上一节 432/5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