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第431节

  ……

  碳硅数据要继续优化软件的开发,还需要考虑海外用户的使用习惯。

  碳硅集团这边在高层意向确立之后积极的与比亚迪商讨专利互授的细节,而随着两边的交流,宁德时代或许是听到了一些风声,提前遣人过来汇报最新的电池研发进展。

  以及,宁德方面再次表达了对碳硅集团电车电池的意见。

  这次是由宁德的高级副总裁窦兴怀来见俞兴,当面阐述三元锂电池的未来。

  同时,他颇为详细的提到宝马已经在与宁德交流的电池标准情况。

  按照这位的说法,宝马方面是提供了800页的电池生产标准,涉及到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等方面的严苛要求,而宁德以目前的情况预估,认为明年或者后年是有望提供量产能力的。

  俞兴耐心的听完窦兴怀的描述或者说游说,然后才说道:“宝马有宝马的要求和考虑,窦总,难道宝马要那么用,我们就必须那么用吗?”

  “俞总,我不是这个意思。”窦兴怀感觉到俞总潜在的立场,解释道,“三元锂在能量密度上有着显著的优势,而且,特斯拉和松下的合作已经为业界树立楷模,咱们国内的电车市场,不管企业还是消费者,或多或少的都会有所参考。”

  他继续说道:“俞总,我可能理解你的想法,但我们对于安全性也有很高的要求,这一点绝对是一致的。”

  三元锂与磷酸铁锂两种技术路线的电池,简单说,就是宝马标准里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的差异,当前阶段下,前者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也就带来更高的续航能力,后者则在安全性和循环寿命上都表现更佳。

  对于电车而言,三元锂高出来至少3成能量密度,这相当可观。

  俞兴点头,笑道:“是,窦总,我不是指责,我相信宁德的标准,但是嘛,我们不同于宝马,宝马试水新能源,哪怕出问题,还能继续做主营业务,我们这边一旦出问题,再起步就是成倍的压力,而且,我们做增程车,对于续航的压力没那么大,还是更希望多考虑其它因素。”

  窦兴怀沉默一会,不得不提到数据:“俞总,我们给宝马做的磷酸铁锂就是需要考虑安全性而不得不牺牲一部分性能,如果想要在未来两年追上三元锂电池,进度预期上可能就需要调整。”

  宁德现在为宝马之诺车型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上是89Wh/kg,是要低于行业平均单体能量密度的100-120Wh/kg的。

  而特斯拉的Model S,它的单体能量密度达到200 Wh/kg,系统能量密度实测下来是157Wh/kg。

  同时期面向市场的车型这么对比,宁德的磷酸铁锂是89,特斯拉的松下三元锂是157,这是76%的巨大差异。

  俞兴“嗯”了一声,片刻之后重复道:“我相信宁德的标准。”

  窦兴怀微微一喜,觉得俞总有所意动。

  “不过,我正好前些天和比亚迪那边聊过他们的电池,他们实验室里的磷酸铁锂明年差不多能做到单体160左右的Wh/kg,实际能推到130Wh/kg,我认为这样的差异在增程车上是能接受的。”俞兴谈到另一家的进展,又笑道,“我不光相信宁德的标准,也相信宁德的研发。”

  如果电池的系统能量密度能在实际使用中做到130Wh/kg,相较于松下的三元锂,那就是20%的差距。

  从76%缩减到20%,这种进步要求也是巨大的。

  俞兴看着沉默的窦兴怀,宽慰道:“窦总,我提到比亚迪不是要拿它来给你压力,我就是相信宁德有这个能力,如果没有,那碳硅集团加上宁德时代总该有了,我们年底会继续追加这方面的研发预算,你们宁德要是真不想做这一块,直接把部门卖给我们,我们在这边建个临港时代,那也行。”

  窦兴怀摊手苦笑。

  “窦总,你摊手干什么?你在宁德拿多少钱?你回去问公司,他们要是不同意。”俞兴认真的说道,“那我支持你来临港搞新时代。”

  窦兴怀觉得自己脑仁开始隐隐作痛了。

第422章议价

  窦兴怀闷闷不乐的从临港返回公司。

  作为高级副总裁,他对接的正是与碳硅集团的合作,而这次听说比亚迪来访便留了心思。

  比亚迪本身就是做电池起家,如今虽然更多被当作一家车企,但它仍旧是潜在的竞争对手,毕竟是占据着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第一份额。

  不过,比亚迪属于自产自销,并不对外出售电池。

  然而,它现在不出售,不代表以后不出售。

  更何况,窦兴怀来临港已经打听清楚了,比亚迪这次和碳硅集团接触的合作正是电池安全方面的专利互授,这看起来更像是以后深度合作的苗头了。

  果不其然,他回公司把情况一汇报,参会人员的眉头都皱了起来。

  “俞总应该不会买比亚迪的电池吧?”另一位副总裁乔志鸿思考着说道,“俞总要做的是中高端定位的车,比亚迪和他不一样,再加上磷酸铁锂比三元锂低的能量密度,这种容易伤害到品牌定位吧?”

  “比亚迪能做到单体160Wh/kg了?这还是挺厉害的啊。”研发的副总监袁敬仁注意的是这个重点。

  “这是实验室里的数据,从实验室到量产,估计还有段距离。”窦兴怀给了相对准确的信息,“但也就未来两年的事了。”

  同时,他又说道:“俞总和王总的关系好像还不错,他们很久前就交流过啊,这次还是王总亲自过来谈的合作,他的考虑不是没有道理,增程车的续航已经通过增程器来提供保证。”

  碳硅集团的增程车就是要解决续航焦虑,从这个角度来看,只要磷酸铁锂电池能够达到碳硅集团的性能要求,一样是可以用的,不是非要向特斯拉看齐。

  只是……宁德时代目前的想法是寻求三元锂发展来占据行业市场。

  一是特斯拉和松下的合作很成功,二是本身能量密度的优势很明显,三是可以集中研发资源。

  宝马那边已经确定要三元锂,固然碳硅集团的增程车路线可以使用磷酸铁锂,但现在就它一家在搞增程车,这种过渡技术未来能撑几年?

  就宁德时代的内部判断,碳硅集团第一款车型如果能取得初步成功,后面肯定也要切换到纯电产品。

  那么,从性价比上来说,集中精力搞三元锂,押注未来乘用车市场的爆发,这才是最好的。

  乔志鸿看了看没说话的董事长曾玉群,提醒道:“宝马现在也在和天津力神谈合作,那边也可能会打入宝马供应链的,它对三元锂的研发也不容小觑啊。”

  不光不容小觑,国内目前的动力电池市场,比亚迪第一,天津力神第二,国轩高科第三。

  宁德时代今年的增长速度很不错,明年的目标是进入国内前三,目前看起来,天津力神凭借着国企的合作,可能还有点追不上,也正是因为这种合作,它验证技术的机会不少。

  会议室里讨论了一会,渐渐的还是看向思考中的曾玉群。

  “宝马是客户,碳硅也是客户。”曾玉群缓缓说道,“你们觉得碳硅好像不应该有议价权,但我们难道就有吗?”

  他用“议价权”来指代目前的情况。

  碳硅集团是刚刚杀入汽车行业,按理说,供应链给什么技术,它就用什么技术,但是……宁德时代也是成立没多久,固然是打入宝马供应链,更多的效果还是积攒口碑和技术。

  宝马是一个子品牌“之诺”使用宁德的电池,它看起来压根卖不了多少,固然有机会一步步打通宝马更主流车型的供应,但这还不如押注国内新能源爆发呢。

  宝马量少,新能源上更成功的特斯拉,它现在既没进入国内,也不可能使用宁德的电池,日本的松下都在美国建厂了。

  想要押注国内新能源的爆发,想要吃到更多的电池行业份额,还是需要依赖于终端产品打响名声。

  宁德时代在国内不是只有碳硅集团这一个客户,还有北汽新能源、长安等车企的合作,这部分大概能占到30%的比例,又与宇通、金龙等商用车车企在谈合作,明年有望推进这方面的业务。

  但是,从目前的接触和考察来看,北汽、长安那些车企真不如碳硅集团的投入更大。

  曾玉群觉得想要通过北汽、长安这批车企来打响名声,推动新能源市场的扩大,可能……

  他有了决定:“俞总想要磷酸铁锂,那就尽力给他磷酸铁锂。”

  乔志鸿皱眉道:“我们磷酸铁锂这一块的规划……不太一致啊。”

  宁德时代现在主要的营收都来自磷酸铁锂,但对它的未来规划是偏向商用车,这类车型体积更大,可以用更大的电池来解决磷酸铁锂单体密度低的缺点。

  “客户下单就跟着客户走。”曾玉群说道,“俞总不是和力劲那边都搞合资公司了吗?它自己也有投电池的研发,这不是一个不能考虑的路子。”

  会议室里的众人面面相觑。

  “新能源市场发展不起来,什么规划都是白搭,别看北汽他们也跟着政策走,但都是敷衍了事,碳硅集团和比亚迪这种才是押着身家使劲往前推。”曾玉群摇头道,“依着政策,拿拿补贴,那些车企就能这么轻松的把市场做好?我是不信的。”

  他笑道:“俞总说相信宁德的研发,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就研发呗,没钱了就融,也可以看看到底能研发出什么样,国内市场这么大,增程车这种路线或许能持续更长时间的过渡。”

  乔志鸿想了想,说道:“我们也可以找碳硅集团进行合资的方式,它今年不是刚拿了B轮的一大笔钱嘛,俞总在研发方面还是挺舍得的。”

  窦兴怀听到这里,心中一跳,临港时代呗。

  曾玉群微微点头:“可以借鉴,可以考虑,搞不通也能分担风险,没道理俞总愿意给力劲钱,不愿意给我们钱。”

  他说到这里,看向去了临港的窦兴怀,问道:“窦总,你看俞总有没有这种想法?”

  窦兴怀轻轻“咳”了一声:“或许有。”

  乔志鸿不解:“或许有?有还是没有?”

  窦兴怀沉吟两秒,摇头道:“不清楚,他那个人说话有时候像是开玩笑,搞不清,搞不清。”

  搞不清,搞不清,还得自己考虑考虑之后再去一趟临港把事情搞清楚。

第423章 小宁

  九月份的倒数第二天,宁德时代的高级副总裁再次抵达临港,带来了掌门人的友善态度。

  顺带着,也进行最后的努力尝试。

  如果可以,基于宁德的利益出发,还是希望碳硅集团着眼于三元锂的优势。

  作为目前主要营收就来自磷酸铁锂的企业,窦兴怀带着绝对是真实的生产和使用经验,当着俞兴的面痛陈利害。

  除了与三元锂存在明显的能量密度差异,像影响性能的一致性差、影响区域市场的低温性能差、循环寿命衰减,这都是极其现实的问题。

  俞兴出于对合作伙伴的尊重,给了窦兴怀把话说完的时间,但还是有些走神。

  他当然也早就知道这些问题。

  比如,磷酸铁锂电池的一致性差,这是它材料本身的问题,磷酸铁里的二价亚铁离子化学性质活跃,高温烧结过程中易被还原为单质铁或氧化为三价铁,这就导致晶格结构紊乱,会引发电芯容量衰减和内阻差异。

  通俗的来说,汽车电池就像是一群拉车的马,有的马壮,有的马弱,这就会对整体性能带来影响,实际续航、充电时间、使用寿命都存在相应的问题。

  “小章,给窦总倒茶。”

  俞兴回神,瞧见窦兴怀都已经口干舌燥,嘱咐秘书一句之后笑道:“窦总,我觉得你可能对我的态度理解存在问题,我不是非要选磷酸铁锂,是到时候看两种电池怎么会更匹配我们的产品,哪种在我们碳硅集团的安全测试上更出色,那就优先考虑哪一种。”

  窦兴怀立即说道:“俞总,我们的电池绝对是能通过行业标准测试的!”

  “当然,当然,但是嘛……”俞兴认可,又补充道,“但是,行业发展速度很快,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碳硅集团的标准要高于行业标准,这方面要拔高一些,我这么说,你能理解吧?”

  窦兴怀当然能理解。

  俞兴这时候又说了句:“而且,我很理解宁德那边的立场和考虑,也很理解你连续两次过来的动力,窦总,你相信我能理解你们吧?”

  窦兴怀对上俞总平静的眼神,尽管没有细细展开,但莫名觉得对方确实理解。

  他默默的点了点头。

  “那就行了,你看,我们要靠产品说话,两种不同的电池也要靠表现说话,这应该没什么好纠结的,通过标准就上,没通过就不上。”俞兴认真的说道,“我觉得宁德没必要在这这方面再浪费精力来说服我,如果宁德实在不愿意在磷酸铁锂方面继续投入研发,我还是感谢咱们这段时间的合作的。”

  窦兴怀忍不住说了句:“俞总,你变了。”

  俞兴哑然失笑:“窦总,你这话怎么说?”

  窦兴怀幽怨的说道:“俞总,就上次比亚迪来过临港之后,你的态度就变了,比亚迪那边所说的电池性能未必就是真的,距离量产更不知道需要多久。”

  “好吧,窦总,走,我带你去参观我们最新的原型车。”俞兴哭笑不得,起身邀请,“我还是那个俞兴,没什么变不变的。”

  很快,俞兴领着窦兴怀坐上了“九州六号”原型车。

  他在没发动汽车之前介绍道:“这辆车是我们想要的最终框架,后地板是通过一体化压铸完成的。”

  窦兴怀有些吃惊的往后看了看,视线仿佛能穿透到材料,问道:“俞总,一体化压铸真能行?力劲那边的压铸机搞定了?”

  “还没有,不管压铸机还是铝合金都没达到性能目标,更不用说良品率什么的了,但现在可以先压铸出来给我们做原型车试试。”俞兴对于这种原型车的呈现还是挺高兴的,“这是刚出来的,还没做测试,大家估计是挺硬的。”

  窦兴怀点了点头,提到宁德时代之前开会的讨论,说道:“俞总,国内新能源这一块,别看北汽、长安他们也在搞,但我们就觉得碳硅集团比他们都强。”

  俞兴冲窦总笑了笑,煞有介事的说道:“窦总这么一说,我就有信心了,等会把你这话拍个微视,我给发到网上去。”

  窦兴怀明知是开玩笑,但还是惊了一下,连忙劝阻:“别别别,俞总,说归说,千万别拍!”

  “窦总,你看你,急什么,我又不傻,唔,这辆原型车的驾驶感受就很硬了,这悬挂调校的软硬之分是真明显。”俞兴开着车,仔细体会驾驶感受,“这么一开,确实硬起来对开车的人更友好。”

  他带着窦兴怀转了几圈才下车。

  然后,俞兴用手拍着车门,笑吟吟的对窦兴怀说道:“这辆车里的电池就是比亚迪的磷酸铁锂。”

  窦兴怀刚想发表对乘坐六号原型车的感受,脸上浮现的笑容就因为这话僵住了。

首节 上一节 431/5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