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苏阳倒是知道俞总有哪些考虑,碳硅集团论证的笼式车身+一体化压铸据说让前沃尔沃的安全负责人都很有信心,极可能会是一个优势点。
俞兴说道:“安全要有冗余嘛,我们是要看看好车到底都有多好。”
章苏阳指出一点:“俞总,你这身份还是免不了有非议。”
“是的,谁让我造车呢。”俞兴这时候反而笑道,“我前几天在车展的时候觉得就车论事就行,但人的立场确实是抛不开的,别人看我是全方位的看,既然这样,也没什么需要抛开的,做的事有用就行,非议于我何加焉。”
章苏阳“嗯”了一声,成功了,非议就变成谈笑戏谑,不成功,非议就是数落的罪名。
他结束通话,本来还在继续琢磨车圈的这场风波,没想到只在晚上就瞧见一篇对于碳硅数据公司的报道,标题就很有吸引力——《得罪了阿里和企鹅的俞兴还能走多远》。
标题是这么起,实际内容是探讨碳硅数据公司的未来。
碳硅数据的“最新热点”已经和阿里的微信中断合作,又出现对蘑菇街、美丽说的异议态度,而创始人俞兴与企鹅的恩怨情仇全网皆知,更是不可能合作。
BAT三大巨头的合作之路已失其二,碳硅数据公司又能有什么样的未来?
文章里除了对巨头合作关系的论述,还谈到“最新热点”这种做资讯整合的模式,认为它和整个公司的前景一样,都很黯淡。
章苏阳仔仔细细的看了几遍这篇报道,再在思考时就看到它已经被多家门户网站所转载。
他想了想,没有致电俞总,而是把报道链接发给今日资本的徐欣,询问她的看法。
“俞总从一开始,甚至没和阿里的微信合作之前就聊过这方面的想法,他觉得碳硅数据公司是要走自己的路的,不被百度绑定,不依赖企鹅,不寄生阿里,我觉得他心里有数。”徐欣的回复很快。
没过一会,她又发来一条消息:“如果说不愿意被阿里收购股份就是得罪,那谁能有办法啊?得罪就得罪呗,碳硅数据公司现在的软件矩阵也有规模了,都是和一帮移动互联网的软件相互导流导起来的。”
章苏阳回复道:“徐总,你比俞总的信心还足啊。”
徐欣最后回复:“我只是觉得移动互联网的玩法逻辑有变化了,这种所谓的得罪也没有和碳硅数据最开始的战略相违背,既然按照想法在走,那也没什么值得说的。”
通过收购阿里股份而进入碳硅数据公司的两位投资人交流了意见,都没有询问俞兴这方面的想法。
不过,俞兴是需要在碳硅数据公司进一步阐述想法的。
先是车圈批评,又是得罪巨头。
舆论伤不到俞兴,只是有些恼人,他在自己的朋友圈都看到有人在转发这篇报道了。
8月23日,碳硅数据公司召开高层会议,探讨下一步的走向。
俞兴主持会议,先是聆听近期状况,随后聊到明年需要加码的动作,提出一个明确的目标。
“我们碳硅数据公司明年要成为国内智能机的预装之王,能谈多少家就谈多少家,能拿多少份额就拿多少份额!”
钟志凌迟疑着提到两个字:“预算……”
“预算不用担心,IDG、今日资本、启明创投这三位老朋友分吃了阿里在我们这股份,正好进来贡献力量。”俞兴表示决心,“如果他们给的钱不够,我手里还有百晓生的股票,有一半质押的钱还没怎么花,另一半没质押的也可以拿来质押。”
会议室的人感受到老板的坚决,颇为惊讶。
“从去年到今年,我们软件矩阵和移动互联网的其它中小软件,该相互导流的都导流了,这种方式的效果已经有瓶颈。”俞兴说道,“我从做微信的时候就在关注智能机的发展速度,今年的增长已经很惊人,明年在今年的基础上会更惊人,我们现在把预装市场抢下来,这就是未来让我们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微信曾经受限于国内智能机总量的上限,这是大家后来才知道的情况,但今年已经不存在这个问题,也让微信与微聊的竞争格外激烈。
只是,随着智能机的发展,预装市场的效果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此时的合作抢占就很具有性价比。
俞兴这时提起前两天的那则“得罪”报道,重申公司发展的逻辑,免得在座的人被蛊惑。
BAT确实是实力强大的三巨头,但实际上移动互联网诞生出的后来被并称为TMD的字节、美团和滴滴,它们能发展起来都不是依附于BAT,而是或平衡或合作或独立的走出自己的路。
其中,尤以字节最为独立。
俞兴不清楚字节有没有高效利用过预装市场,但碳硅数据没能复刻出“内涵段子”也一样利用软件矩阵初步做出规模,而预装市场的高速增长与强力作用必将是能催生软件矩阵发展的重要动力。
如同中小app软件并不依赖于三巨头一样,预装市场里的硬件手机厂商同样不怎么受三巨头的影响,恰是适合碳硅数据的发展之路。
碳硅数据公司今年已经在做预装,但大家的力度还需要再来提提速。
俞兴几乎是强硬的主导了这次会议所决定的行动方略,又让钟志凌通知新晋入场的二马一驴掏钱出力,至于这部分钱的使用自然就让他们自己去解释逻辑。
三家机构不知道能掏出来多少钱,但不管最终多少,三菱即将给出的拨款在俞兴的盘算里都将部分流入进来。
8月25日,车圈风雨已经渐熄,而百晓生的评测挂靠、流程、专家、公证、拍摄等环节都一一筹备完毕。
俞兴先前一直没有回复媒体的采访,也没有更新微博的动态,但这一天就挑着还残留的余温加入先前的舆论。
——欢迎大家关注九月一日“用车说话,以车会友”的汽车安全评测活动,我们将随机抽取先前报名的业内朋友进行评测,谢谢大家。
用车说话,以车会友。
俞兴不仅接受了先前舆论里的标签,还给增加了一条,而这样主题的活动倒让前面出声的车企像是在给九月一日的活动预热一般。
不过,这边刚有媒体继续报道碳硅集团创始人的动作,另一则更大的新闻就覆盖了这方面的热度。
许久不见的过山峰再度出手。
这一次,它的目标是日本知名汽车厂商——三菱。
第378章 动手
8月30日,上午十点钟,俞兴在临港接待来自宝钢的汽车用钢研究所的蒋浩民一行人。
蒋浩民是研究所的所长,主要负责的是汽车用钢的材料开发、工艺优化,而他因为工作内容到访和考察过很多车企的工厂,但这次来碳硅集团看新能源项目对接的端倪,还是有些惊讶。
这个一体化压铸的设想和论证有点意思。
呃,沃尔沃的安全BOSS托马斯也认可,那就很有意思了。
蒋浩民对于这种新技术的开拓和应用很有兴趣,继而就好奇它要如何落地,单有压铸机还不行,这必然还要在材料上有所突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我们找了交大的丁文江教授和彭立明教授一起搞了实验室,看看能不能把我们想要的方案做出来,如果做不出来,就算力劲集团能把压铸机提高到理论上需要的水平,也还是需要搁置的。”俞兴简单介绍之后笑道,“但最差就是仍旧采用业内惯用的方案,也能接受。”
蒋浩民点点头,这两位倒都是业内知名的合金材料专家。
他喝了口茶,笑道:“听说丁主任明年就要选工程院院士了。”
蒋浩民没有称之为教授,因为丁文江还是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主任。
“我也听说有这回事,希望明年见面的时候能喊声丁院士。”俞兴笑道,“丁教授就是我们浙省绍兴那边的,他对于我们需要的高强度与高延展性的铝合金有信心。”
蒋浩民不知道碳硅集团能不能把这个方案落地量产,但至少找的人是靠谱的。
一帮人就着材料问题聊起来。
俞兴不是第一回见蒋浩民,早在碳硅集团还没正式启动之前调研国内供应链情况的时候就和他聊过,彼时知道宝钢已经有980MPa高强度钢的量产,还把这个情况在供应商大会的时候当作信心的注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供应链的进步和发展,想要打造中高端定位的车型无疑是难以实现的。
高强度钢和毫米波雷达类似,国外掌握这类技术的供应商存在默契,不会把产品供应给国内的汽车厂商,只有自家取得突破之后才能出现松动。
宝钢今年12月在申城的生产线就会正式投产,明年就能实现1500Mpa的热成型钢的工业化生产,性能可以对标全球顶尖的安赛乐米塔尔的产品。
俞兴称赞一句打破国外垄断,蒋浩民也笑吟吟的担得起这样的话。
不过,蒋浩民这一趟过来除了看看碳硅集团,看看一直保持联系的俞总,也有一件正事:“俞总,我们现在在搞高强度钢和低强度热成型硅材料非消融激光拼焊技术,可以把不同厚度和强度的钢板焊接成一体,既能保证强度,预估也能实现15%左右的减重,咱们这方面是可以做个打包方案的。”
俞兴眨眨眼:“‘在搞’?那就是还没出来啊,现在这么急着干什么,等技术出来,我们做验证再聊聊呗。”
“先找客户嘛,俞总,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你了。”蒋浩民热情推销道,“那些老厂老品牌有老技术的桎梏,这样的新技术就得碳硅集团先上先享受,你这边给个意向,我回去也能帮你争取最好的方案。”
俞兴不置可否,碳硅集团已经确定会和宝钢合作,采购它的高强度钢材,1500Mpa是全球一流水准,又能确认投产,还会先在申城这边的合资品牌上验证,但新的拼焊工艺就得谨慎些了。
他听着蒋浩民介绍了一会,笑道:“我们和宝钢签个长期供应协议,你们就应该免费提供焊接工艺包括设备调试服务啊,怎么还想着多收我钱。”
蒋浩民想了想,认真的说道:“俞总,按道理说,这样也不是不行,但是,这得要求每年的采购量达到一定的数字,比如,你们明年买走5万吨,我现在就能打包票给提供免费服务。”
俞兴端起茶杯,慢慢的喝着茶,片刻之后笑道:“你这就是乱喊了,我们过两年能买一万吨就不错了,蒋所长,你回去多要几个方案,咱们看看到底什么样的最合适。”
蒋浩民分了分神,要是碳硅集团能消化一万吨,按照一辆车上使用150kg左右来衡量,那就得6.7万辆的年销量,确实还挺敢想。
他脑海里闪过内部讨论的与车厂的合作方案,还没说话就见办公室的门被敲响。
“胡总,怎么了?”俞兴询问面色奇异的胡铮南。
胡铮南和宝钢的人点头致意,分享了一则最新的消息:“过山峰出一份关于三菱发动机能效和油耗造假的做空报告!三菱公司出丑闻了啊!”
蒋浩民吃了一惊:“三菱公司?能效和油耗造假?!”
俞兴也大吃一惊:“啊??真的假的??”
胡铮南就知道老板会对三菱的这种事有兴趣,认真的说道:“我大致看了过山峰的报告,数据还挺详实的,说是经过不同机构测试的交叉验证,至少是10%的虚标,而且,就目前锁定的发动机型号来看,这种造假行为持续了至少20年!!!”
蒋浩民惊愕的喃喃自语:“20年……这……”
俞兴皱眉:“过山峰真坏啊,人家造假造了20年也不容易啊。”
蒋浩民和胡铮南都忍不住看了眼俞总。
“看我干什么。”俞兴正色道,“确实坏啊,三菱造假肯定不对,过山峰这种空头为了自身利益而拼命做空各种企业,它又能好到哪里去?”
这话听着总好像有点别扭。
蒋浩民委婉的说道:“过山峰现在做空的公司好像都证实了确实存在骗局。”
俞兴摇摇头,没有继续评价,但脸色是能看出来对过山峰这种空头的鄙夷。
“20年的造假,这真是大大的丑闻了。”胡铮南把话题回到最新的事情上面,“不是一年两年,这过山峰确实有一手啊,它直接把三菱怎么造假的路径都剖析出来了,日本和美国的测试方法存在差异,日本是车企自己报,美国是抽检测试,三菱就把美国那一套标准下的油耗放在了日本,但美国标准和日本实际路况油耗是有偏差的。”
虽说还没有机构能那么快的复刻测试,但过山峰一是有过去的战绩提供信用背书,二是这篇研报从发动机型号到三菱对不同标准的利用都给指了出来。
三菱的车不是卖了一台两台,稍微测测就能知道具体情况。
胡铮南现在极度倾向于过山峰这次还是对的。
蒋浩民啧啧称奇,忽然说道:“三菱出了这样的丑闻,那它股价得大跌啊。”
胡铮南点点头:“就刚才一会已经没了7个点,这就是好几亿美元没有了。”
蒋浩民笑道:“还得是这些空头挣钱容易啊,过山峰这一出手就是赚大钱啊。”
俞兴信手点了一支烟,摇头道:“也没那么容易,日本金融市场不一样,它那边是允许股票卖空,但有个很严格的报升规则,只允许股价上涨的时候卖,就是防止市场恐慌抛售。”
报升规则?
胡铮南和蒋浩民第一回听到这样的规则,没想到俞总竟然了解这方面,颇有些奇怪的看了眼他。
蒋浩民惊讶的说道:“俞总,你还懂这个?”
“嗯……这不算懂啊,你们没听过吗?”俞兴转动念头。
胡铮南和蒋浩民不约而同的摇头,没听过,没听过。
俞兴笑道:“我想起来了,还是上回听说过山峰做空,然而我就纳闷,怎么没怎么听说日本市场有什么做空事件啊,所以,我问了一嘴谁,被告知情况不一样。”
这次情况确实不一样,除了日本股市存在的报升规则,那边融券的保证金是美国市场的3、4倍,而且,要求机构头寸超过0.5%的流通股就要立即公开。
再加上,日本企业存在普遍的交叉持股,三菱现在的流通股仅有45%,其中的30%还被机构长期持有,真正能用来做空的不会超过15%。
因为这次做空的困难和风险,刘琬英已经提前五天就飞去香江。
俞兴听她认真分析过这次做空的局面,为了应对制度和监管的风险,本金就预留了6000万美元作为应对。
胡铮南有些理解老板所说的情况,迟疑道:“这么说来,还是流通性更高的美股更容易被做空啊。”
俞兴点点头,有悟性哈,明天调到过山峰。
“三菱,啧,它这次得让董事长鞠躬辞职啊,20年的造假……品牌和声誉都得是一个重大打击啊。”蒋浩民不关心做空的情况,只觉得这种长期造假相当离谱。
胡铮南则是忽然想到三菱和老板的过节,问道:“俞总,你过两天不是让人测汽车安全吗?那这次还测不测三菱了?”
俞兴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