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帆舔了舔嘴唇:“俞总,那这个研发资金的规模……”
“第一笔先挤出来500万美元,虽然成立新公司,但场地都是现成的,员工的一部分也可以先用碳硅集团的资金来招,这都是小钱了,但也节省新公司的支出。”俞兴认真的说道,“我这笔钱本来是要用来做另一笔收购,目前谈僵了,先划出来一部分用在你们这。”
他又承诺道:“明年的研发资金不会低于1000万美元,不管是融资还是我个人的投资,反正是能拿到这笔钱,我在纳斯达克还有公司呢。”
上市公司是最好的信用背书。
三人组脸上浮现出明显的兴奋表情,没有怀疑俞总这样的承诺。
从公开信息来看,俞总说的话还是很有含金量的,他连卖微信的期权都按照承诺发给员工,而那笔钱堪称巨额资金了。
“至于你们的薪资待遇,虽说李一帆说是愿意加入碳硅集团,但综合考虑,还是新公司的期权加工资更适合,未来并入碳硅集团的话可以按照价值转化到集团的期权,碳硅集团未来的目标同样是上市,它的估值是必然会比单一的激光雷达公司更好的。”俞兴把方方面面的考虑都说了出来,“具体多少的期权,这毕竟和你们自己做项目有所不同,我再研究研究,你们也需要想想这种预期。”
李一帆这时候说道:“俞总,你直接说吧,你觉得多少合适?”
孙恺笑着说出之前真正的想法:“是啊,俞总,你说吧,我们今天就商量定一定,不然,都要分行李散伙了。”
俞兴倒是有些吃惊于他们的“散伙”可能性,虽说融资碰壁,但这种事也不罕见,何至于到散伙的地步?
他沉吟道:“正常来说,新公司拿出10%的期权池给重要员工预备,但考虑到你们本身的作用,大致是每人10%的期权,工资嘛,按照业内的一流标准来。”
有人拿钱和有人担风险,这项目就和自己创业是两个概念了,甚至可以不急于追求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营收,而如果真把项目撑起来,后续也可以追加薪酬待遇。
李一帆心里思考了几秒,觉得能接受这样的期权。
他没有立即说话,微微侧头才发现向少卿和孙恺脸上分明早就写好了同意。
李一帆没有再讨价还价,直接说道:“俞总,我能接受。”
虽说公司没搞起来,但原本计划担任CEO的人这样表态也就直接让向少卿和孙恺都跟着同意。
俞兴见到他们答应下来,忍不住起身一一握手,笑道:“我觉得禾赛这个名字挺好听的,就继续用这个吧,你们之前想这样起名是有什么寓意?”
李一帆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这是硅谷的圣何塞市,我们原本打算在美国做公司就用了‘禾赛’的谐音,嗯,现在……可以用‘邻罡’。”
俞兴愣了愣,哭笑不得:“那看你们自己喜欢,我这边都行的,后面你们有什么需求都可以直接给我发微信,或者给章阳煦打电话。”
三人郑重点头,相较于散伙的沮丧,此时已经心中满是激昂。
俞兴又和三人组聊了一会,这次就是听他们聊目前全球市场里的激光雷达产品表现了。
等到送走明显兴奋起来的禾赛小团队,他稍微处理手上的工作之后就驱车去找过山峰的刘琬英,考察三菱项目的情况。
“嗯,三菱大概率是标准造假了,不是用日本自己的行业标准,而是用美国的。”刘琬英这一阵子就在磨三菱的调研报告。
俞兴接过小英递来的文件,认真观摩。
刘琬英没有继续聊三菱,而是慢悠悠的问道:“你说,如果一家药品公司收购另一家药品公司的药物,然后立即把药品价格抬升7倍,它这样违法吗?”
俞兴随口答道:“市场监管局肯定会介入的。”
刘琬英点点头:“如果不是国内的公司,而且程序上不违法,这样的模式会不会出现问题呢?”
俞兴把视线从调研报告挪到小英脸上,疑问道:“什么公司这么吊?”
“我从邮箱里梳理到一条这样的信息,加拿大有家凡利亚药品公司,它在09年收购了一家皮肤病药品公司Dow,然后立即把收购来的药品价格都提高了。”
“治疗痤疮的多西环素从一瓶15美元提升到150美元。”
“克林霉素凝胶从每管10美元提升到40美元,还有松乳膏,每管8美元变成35美元。”
刘琬英简述了情况。
俞兴愕然,愣了好一会才叹道:“这么牛逼吗?真的假的?”
“真的,先收购后提价,它是溢价收购本来就有一定垄断地位的药物,那是09年的收购,去年又收购了立陶宛的公司,把这种业务扩大到了欧洲。”刘琬英认真的说道,“这种商业模式如何?”
俞兴:“……”
他有一种自己果然还很稚嫩的强烈感受,这才是卖出价格又不让消费者转投竞品的模式啊。
俞兴吐了一口气:“你知道的,我是学医的出身。”
刘琬英点点头:“是的,我知道,你是学医学出一手好刀法。”
俞兴沉默片刻,给出评价:“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第370章 原委
俞兴没想到这一趟来找小英会听到凡利亚公司这样的商业模式。
听起来很不合理,但已经运转三年还做大做强了。
凡利亚公司在08年迎来新任CEO迈克尔,随即就开始进行似乎是“系统化”的操作——刘琬英对此的评价就是这三个字,仅仅上任第二年就尝试性的收购后提价,确认路线行得通之后继续复刻操作。
俞兴翻阅刘琬英初步整理的资料才发现,去年不光是收购立陶宛的公司AB Sanitas,还收购了瑞士的公司PharmaSwiss,涉及到的是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抗感染等药物,辐射的主要是东欧市场。
这两家公司的药物涨价操作在今年已经体现出来,而或许是它们在市场里的地位不够垄断,目前涨幅在40%左右。
“欧洲为什么涨幅没那么多?”俞兴还是指着资料上的数据发出疑问。
“没到时候呢。”刘琬英笑眯眯的说道,“从2009年对Dow公司的药品涨价来看,它是6-12个月进行一轮涨价,所以,你现在看这两家新收购的公司是才40%。”
俞兴:“……”
什么叫系统性啊……
刘琬英又补充了一句:“凡利亚收购公司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原先的研发部门干掉,然后集中精力资源搞销售和调价,所以,它在2009年的市值是15亿美元,现在你猜猜是多少?”
俞兴刚才没在资料上看到这些,略一沉吟后大胆猜测:“10倍?150亿美元?”
刘琬英简单公布答案:“247亿美元。”
16倍!
随即,她静静欣赏俞老板脸上的惊愕。
片刻之后,俞兴没来由的笑了一声:“还真是杀人放火金腰带啊。”
“资本市场认这个啊,能赚钱就行。”刘琬英往后靠了靠,蹙眉道,“问题来了,它这样搞到底行不行,或者说,有没有留给我们下刀的位置?”
从2009年到2012年,这种操作已经运行3年时间,市值翻了16倍。
俞兴明白小英的意思,时间不短,现在还在继续操作,看起来很像是游走在规则之内。
他把手里的材料翻到最后,赫然也是规则方面的问题。
凡利亚公司还是遭受到美国监管部门注意的,去年遭遇美国FTC的调查并被要求它剥离部分资产来维护竞争,但是,就目前收集到的主要药品价格来看,似乎没什么效果。
俞兴问道:“它已经被FTC调查过了?它剥离了吗?”
“FTC调查之后没有强力的措施,我觉得这可能反而会给资本市场带来更多信心,查过了,没什么事嘛。”刘琬英思考道,“我没找到太具体的,只有零星的线索,大概是卖掉了市场份额很低的产品线,算是完成FTC的要求,但不会影响它继续系统化的操作。”
她想了想,继续说道:“凡利亚砍掉了研发部门,但又用研发成本的理由来提升价格,我觉得这个事也和美国药品定价体系的复杂有关,有专利保护的问题,也有市场细分的问题,这就留下了凡利亚操作的空间。”
“我找人咨询了美国那边的专业人士,药品市场细分下去之后,凡利亚的一些药品没有替代品反而可能被视为独立市场,倒是规避了一定的监管。”
“但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凡利亚的这套操作肯定也是有法务在帮忙琢磨的,包括已经存在美国FTC的正式审查,连调研结果和整改都出来了,我们能有什么理由来做空它呢?”
这么涨价看起来不对,但审查过后没有大事,资本市场的股价也噌噌上涨,炮制药品价格的切入点就没什么说服力,无法成为做空的筹码。
既然这样,过山峰之所以注意到凡利亚的线索就没什么用了。
俞兴给小英加了茶,自己也喝了一口,忽然问道:“为什么独立市场反而规避了监管?”
刘琬英解释道:“美国那边的反垄断法是要求要有‘相关市场’才能评估垄断行为,凡利亚把自己的药品定义为特定适应症、剂型,而不是更广泛的治疗领域,缩小了市场范围,反而可以博弈FTC的垄断调查了。”
俞兴明白了:“这就是流氓有文化啊。”
“我感觉它这一套监管是有漏洞的,后面不知道能不能补上。”刘琬英抿了口茶,“但那和我们没关系了,还是那个问题,这到底有没有邪恶空头的利用空间?”
看起来有破绽,但人家的破绽是有法律支持也经受规则审查的,即便后续的法律变动不再支持,那也是后话了。
俞兴仔仔细细的想了一会,忽然意识到一件事:“凡利亚这种目标和我们以往那种直接的骗局都不一样啊,包括三菱,一旦三菱的发动机造假曝光出来,造假就是造假,凡利亚这种……”
过山峰过去做空的芬众、华夏森林等目标都是找到线头便能直接一扯,对面就瓦解了。
现在的凡利亚明晃晃的大幅提高药价,反而无从下手。
“是的,我也注意到了,所以,我很犹豫要不要跟这条线。”刘琬英用手指敲了敲办公桌,“它不是那种偷偷摸摸的公司,是已经被FTC调查后的上市公司,那种独立市场和专利保护下的空间看着不合理,但可能还就是坚固的。”
她看着俞老板,询问他的想法:“你说呢?跟不跟?”
俞兴抽烟琢磨这件事。
过了一会,他认真的说道:“我觉得可以跟,但不是跟这种药价的提升。”
刘琬英发出疑问:“嗯?它就是药价的问题啊。”
“药价的问题已经经过审查,以现行法律来定,那就是问题不大的,我们也就没法在这方面做文章,顶多是拿来扩散舆论,毕竟这最容易激发大众关注。”俞兴说着自己的想法,“但是,我觉得凡利亚还是会存在别的问题,因为,它的导向就是有问题的。”
刘琬英不解:“导向?”
“嗯,这是我做不同项目的感受。”俞兴很认真的说道,“你觉得,迈克尔这种CEO搞这种收购后提价的激进操作,这家公司的激进就只会局限在这一层吗?”
“就好像我当初做瑰爱网,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搞出来几百个员工,如果加上兼职的大学生,那就更多了,正常的公司不会这么激进的来招人扩张。”
“后来,京城那边的城市经理私底下多拿钱还被臻爱网查了出来,他那种贪婪很难说不是我粗犷式管理的恶果。”
“我不想把每个城市和每个团队都管好吗?我愿意公司的钱让他贪走吗?我当然不愿意,但我一个人怎么管呢?算上钟志凌和吕海颖,乃至再多几个靠得住的,又怎么管成百上千人的迅速扩增出来的团队?”
“没办法的,这必须要上机制,必须要用时间,但瑰爱网的战略就是快速扩张,就是为了最终把公司打磨成一个产品卖出去,而既然定下这样的战略,方方面面都是战略蔓延的结果,不会只局限在一层。”
刘琬英理解了俞老板的考虑,这纯是他做公司的经验之谈。
凡利亚的战略是激进的,它就不可能只享受激进的好处,而锁住激进的坏处。
换言之,提价无法作为突破点,这家公司必然还有别的突破点。
那种突破点或许是无意的,也或许还是凡利亚系统性激进的有意为之。
刘琬英被说服了:“行,俞总发话,那就查查它,全方位的来审视这家公司的情况。”
她忽然灵光一闪,笑道:“照你这么说,你那个‘老实造车’倒是也挺有意思啊。”
俞兴故作矜持的说道:“只是一点点做公司的思考和进步罢了。”
刘琬英被逗笑了。
凡利亚在过山峰获得立案待遇,三菱则是接近处理了。
不同于凡利亚的激进,三菱已经有一段时间的颓势。
从发现发动机的热效率存在问题到进行不同的独立检测,再到梳理这里面的情况,三菱如何造假已经揭示在面前。
俞兴之前颇为疑惑,像三菱这种把汽车销往海外的公司如果存在发动机能效的造假,它是如何通过不同国家的检测的?
总不能把不同国家上上下下全都打通了吧。
现在的答案就很简单,三菱是直接使用的美国FTP-75工况标准,而不是使用日本自家的JC08标准。
汽车工况是汽车的运行状况,包括加速、稳定速度行驶、减速等情况,而不同国家根据自家区域的汽车使用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测试工况标准,以此来评估汽车的排放和燃油经济性。
像美国的FTP-75工况标准,它就侧重高速行驶,因此,发动机在高热效率区间运行时间更长,显示的热效率也就更高,日本的JC08标准则是偏向城市拥堵的汽车使用场景,测出来的热效率便低。
众所周知,汽车跑高速省油,城市拥堵里费油,三菱在某些发动机上的参数上就是拿美国省油的数据套在日本费油的标准测试上。
所以,美国方面对三菱发动机的检测是符合的,那恰恰就是在美国工况标准下的测试结果。
但是,这件事从目前的调研来看已经至少十多年的时间,之所以没有曝光,还是不同国家的政策存在差异,美国EPA要求车企提交原始数据并随机抽检,但日本是企业的自主申报。
三菱这一自主申报就是十多年的参数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