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第324节

  俞兴聊了几句,听出来一点意思,不想多在这种问题上纠葛,直截了当的说道:“张总,我见你是想知道你有没有能力推动毫米波雷达的研发和应用?你别管我想干什么,你知道我有钱不就行了,别人的100块钱是100,我的100就不是100了吗?”

  张勇没想到客套会那么快结束,有点愕然。

  俞兴继续保持直接高效的沟通:“张总,你那边的团队现在是什么情况?一起创业的还有谁?技术层面的保障是什么?”

  张勇不是刚进入社会的新兵蛋子,但确实第一次经历这种投资方的询问,而这又代表着拿到钱的可能性,难免就有些流汗。

  他喝了两口茶,稳了稳心神,坦诚的答道:“俞总,现在就我一个人。”

  俞兴不接话,等下文。

  张勇果然有下文:“但如果有钱投资,我能短时间里就拉起研发的团队,我和朋友孙浩一直都认为这个领域是有国产化机会的,孙浩以前也在联发科,他是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的,技术能力很好。”

  他强调道:“只要有资金能投,我们俩立即就能到位,然后在1-2个月里组建初步的研发团队。”

  俞兴听到了“电子科技大学”这个明天行程的目的地,没有表示认同,而是问道:“张总,你们这个有点太萌芽了,你说你能快速拉出来人,那就是现在压根没有人啊,又得我投钱,市场调研也是空白吧?”

  张勇舔了舔嘴唇,认真的说道:“俞总,我们对市场很了解,不用太多的调研,毫米波雷达是被封锁的,现在主流车型上配备的是倒车的超声波雷达,技术成熟,成本也低,而毫米波雷达虽然高端,但其实十年前就出来了,现在属于技术还没下放的阶段。”

  俞兴问道:“那什么时候会下放呢?”

  张勇摇摇头:“这种赚钱的东西,我们自己搞不出来,它们就不会下放,我们这边搞出来了,它们大概立即就有下放动作了。”

  俞兴点了下头,这个逻辑是对的。

  “毫米波雷达呢,这一块是欧美主导,连日本之前都是60-61GHz,这几年才转到77GHz。”张勇如数家珍,“那个日产的英菲尼迪EX35,它是08年才首次搭载的77GHz雷达,去年的本田刚在Legend车型引入,估计日本车未来几年会有个全面的切换。”

  他继续说道:“我们要搞,得先从24GHz起步,先做短距离雷达,这样积攒出来经验之后才能继续做77GHz的雷达,还得有政策配合。”

  俞兴听到这里,皱眉问道:“等等,你说要从24GHz起步?不能从77GHz立项吗?”

  他低头翻了翻考察团队的资料,确认后问道:“华域汽车不是在做24GHz了吗?”

  华域汽车是上汽的子公司,也是它的重要供应商。

  “华域是在做,但应该比较慢。”张勇沉吟道,“24GHz也有不错的应用,能做盲点监测和变道辅助,会有销路的,至于能不能从77GHz立项……这个,这个……我不敢轻易说,得需要论证。”

  俞兴盯着张勇的表情,脑海中的念头不断转动,有行业经验,有前景判断,有谨慎起步,没有画饼,还谈论证……初步感觉是没问题的。

  他思考之后问道:“张总,你们要做毫米波雷达项目,如果能从77GHz开始尝试,我会有投资的兴趣,当然,咱们今天就是初步碰一碰,你需要论证,我也需要再让团队考察,假设,就目前的情况来假设,你如果拉人从77GHz开始攻坚,这一轮需要多少资金?”

  俞兴见张勇在沉思,又补了一句:“如果是要做24GHz,你也知道华域汽车在研发了,我直接等他们好了,还投你干什么?”

  张勇为难的说道:“研发是需要积累经验的,这……而且,这种77GHz的频段也得等国内的政策开放,直接上马是很难的。”

  “政策方面我来找人想办法,我和今日资本的徐欣徐总关系很好,她在这方面有人脉,我们逐项来解决,也不是就要在今年或者明年,对不对?”俞兴说道,“你既然来找我,那初步也有个大概的数字吧?”

  张勇心里有数字,但那是24GHz的,现在被要求从77GHz评估……

  他一咬牙,发了狠劲,喊出数字:“1000万!”

  随即,张勇果然看到对面的俞总皱起了眉头。

  俞兴抿了抿嘴,盘算一会资金后缓缓说道:“1000万美元的话,你这个团队和技术都需……”

  张勇吓了一跳,连忙纠正道:“俞总,不是美元,不是美元,是1000万华夏币!”

  俞兴看着张勇,张勇看着俞兴。

  五秒钟之后,俞兴叹息道:“干的还真是苦哈哈的活。”

  张勇:“……”

  俞兴直接不谈数字了:“张总,那你找人论证吧,你刚才提到孙浩,说他是电子科技大学的对吧,我明天就要去那边一趟,你尽快给我一个能够确定的意向。”

  张勇听着俞总明显变得轻快的声音,心里的滋味有些复杂,执着于确定数字:“俞总,如果论证有望,这笔资金就能投进来?”

  “是的。”俞兴很确定,又说道,“但是,钱是分期到账的,你们团队需要给我不同阶段的目标与进度,每个阶段到了什么大差不差的程度,那才能继续打钱。”

  张勇沉默一会,说出异议:“俞总,你这样投,对团队的干涉是不是太大了?”

  俞兴叹了口气:“张总,是这样的,我刚才说了,我和今日资本的徐总关系很好,也是她教了我如何认识投资,她那种能够强烈影响公司的风格被证明是有效的,所以,我也是按她那样来。”

  他继续说道:“另外,只要进度不错,资金来源是有保障的,你们需要什么人,我也尽量帮你们找,咱们相互理解吧,你看我,我这么年轻,也怕碰到骗子啊。”

  张勇低头思索,有些无奈,那位徐总只要投俞总就行了,没事教他怎么投资干什么啊……

  他最终说道:“好,俞总,那我先找人论证,咱先看看能不能做。”

  俞兴起身握手,真诚的说道:“张总,我特别希望这笔钱能投进来。”

  张勇心情既轻松又沉重,点了点头,结束与资方的会面。

  俞兴送走张勇,考虑着今日份获得的信息,嘱咐了秘书章阳煦:“小章,你打电话回去,不要从蓉城找技术来考察论证,从金陵找人来跟张勇的这个项目,然后再联系今日资本的人,让他们出人帮我看看水果运营的生意前景。”

  章阳煦不惊讶前者,老板大概是担心同一地域的技术论证容易打马虎眼,但后面这个就有点奇怪了。

  他问道:“俞总,不是要让IDG的帮这个忙吗?”

  “这又不是什么大事,也不用他们掏钱,这种小忙不是忙,只是彼此关系的互动。”俞兴揉了揉脸,“不然,我一上门就谈大事,那也不好开口啊。”

  章阳煦觉得俞总不是不好开口的那种人,但可能徐总确实适配最近这一阵苦哈哈的项目。

第295章 师出有名(6k)

  俞兴这一趟的行程安排很满。

  开会,交流,见人,以及,算是到蓉城的小考察。

  鹏城这边的事情一结束,他立即就在3月16日到电子科技大学拜访这边的教授专家,而且,还带上了昨天张勇提到的从这里毕业的孙浩。

  俞兴本想着有没有机会探访探访“华夏微波之父”林为干教授,但对方现在没在蓉城,也就只能作罢。

  同时,孙浩委婉的表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俞兴这一趟除了关注基础的微波领域的看法,也应该听听通信领域的意见。

  “俞总,如果真正要把毫米波雷达做出来,团队必然是要交叉配置的,得有射频工程师来搞高频收发电路,得有天线工程师来优化阵列天线性能,还得有雷达算法、芯片设计……”

  孙浩一开口就是滔滔不绝,明显心里已经有过反复的考量。

  俞兴尊重了这位的意见,找了找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几个方向的教授,更多是以投资人的身份旁听孙浩与他们的讨论。

  虽然是苦哈哈的活,但场面只有四个字来形容——相谈甚欢。

  甚至,有位副教授还表现了比较明显的愿意参与的兴趣。

  公司还没成立,团队还没搭建,投资只是意向,这种情况下都能有兴趣过来一起做……

  俞兴与孙浩结束拜访之后一起漫步在成电的校园,他谈起了自己的这种观感。

  “俞总,已经很不错了,在我看来,这是公司即将成立,团队快要搭建,投资人表示了罕见的兴趣,哈哈。”孙浩很开朗,“再说了,俞总,我们就是学这个的,如果可以,当然希望能够施展所学,做出来自己的东西。”

  他机敏的问了个问题:“你可能觉得我们做这个的前途一般,那我也奇怪你去年为什么要冒着与企鹅竞争的压力做微信啊?”

  俞兴笑了笑,诚实的说道:“我赚钱的把握比较大,所以才做的,就算失败了,我还有一家运营不错的网站。”

  孙浩乐观的说道:“是啊,我们也有退路啊,就算失败了,也能回去打螺丝。”

  俞兴觉得这位比昨天见的张勇要更有趣一些。

  他聊了没几句,手机上忽然显示了毕胜的来电。

  俞兴示意自己接个电话,往旁边走了几步才接通道:“毕总在哪里发财呢?怎么忽然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我再怎么发财,还能比得上搅起腥风血雨的俞总吗?”毕胜笑道,“知道俞总干的都是大事,我平时没事也不敢打扰啊。”

  俞兴听着这话:“那这就是有事喽?”

  “你肯定知道企鹅在和电商合作的事。”毕胜斟酌道,“他们也找我了,你觉得怎么样?”

  俞兴只转了一秒钟的念头就笑道:“这不是好事吗?你想从我这里听到什么答案?反对?坚决反对?”

  毕胜有些惊讶:“你又是哭马,又是游说阿里,我还以为至少是……”

  “微信都卖了,况且,这是乐淘网的事,我觉得你都不应该给我打这通电话,唔,好吧,既然你打了,那我觉得如果你要和企鹅合作,那就要它的流量,不要它的钱。”俞兴顺口给建议,“多谈流量,企鹅现在正是急的时候,乐淘网是搞垂直电商,是做尾货,只要流量够多,那就可以凭借做出来的营收再找投资人要钱。”

  毕胜思考了一会,说道:“听说企鹅现在到处找合作,但也有人拒绝了,我打听了一下,唯品会就没接受。”

  俞兴很难不惊讶:“为什么?企鹅开的条件很严苛吗?”

  毕胜答道:“我这边还没具体接触,就是电话里聊了聊,但每家的条件肯定是不一样的。”

  俞兴踱步思索,好一会之后给出了新的建议:“毕总,虽然不清楚唯品会为什么拒绝,而且企鹅现在估计也不会搞排他式的合作,那我觉得这就还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另外,如果企鹅的条件严苛,我教你一个方法。”

  毕胜洗耳恭听。

  “我是独董,我是投资人。”俞兴提到之前刚被毕胜说过的身份,“你可以说我很生气这种潜在合作的可能性,说我在阻挠这件事,或者什么有我无他之类的东西,然后看看企鹅那边会不会有什么条件让步。”

  毕胜很惊讶:“这……这行吗?”

  俞兴很自信的说道:“我是挺遭企鹅恨的。”

  随即,他又补充强调道:“乐淘网的发展是另外一回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还是不看好企鹅用流量和资金在电商领域发起的进攻,阿里在PC领域很稳固,而企鹅已经用自己战略迟缓的代价给阿里上了生动的一课,任何来自移动端的电商异动都会被阿里注意的。”

  这是俞兴抽空琢磨企鹅反击的小结论。

  正因为企鹅如今的战略窘境,阿里一定会正视PC转向移动的变革,而这可能是目前阶段有几率动摇它市场的切入点。

  至于京东那种B2C,重资产的运营很大程度上是看自己运营的水平,阿里的淘宝商城B2C保持稳定的发展,也一样能拿到用户。

  俞兴与毕胜聊了好一会企鹅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变化。

  等到挂掉电话的时候,他仍旧有些意犹未尽,还没走两步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企鹅那次请自己过去参加的战略研讨会是确定要以资本+流量进行转型的。

  然而,这种转型的方向因为阿里微信的威胁而变成了进入电商领域,那么……如果战略没偏移,它原本通过资本+流量投资的公司都在哪里呢?

  俞兴考虑片刻,感觉微信这一刀扎的有点深了,很可能是内出血。

  他把手机塞口袋里,大踏步的走向孙浩,招呼道:“走,孙总,请你吃饭,吃完饭我就得赶晚上的飞机连夜回去了,后面的论证会有个小团队和你们对接。”

  孙浩跟上俞总的脚步,问道:“怎么算论证成功?”

  “放心吧,肯定不会要求你们百分百的做出来东西,创业和投资嘛,没有一定成功的事。”俞兴真诚的说道,“我自己也做过好几个项目,知道大家的心情,我只是希望咱们不要浪费彼此的精力与时间,不然,平白无故的花几年时间,最后一无所获,我损失的只是一点钱,你们损失的是一段有着无限可能的人生。”

  孙浩听着这样的说法,由衷的说道:“俞总,你真有钱。”

  俞兴笑道:“原本我没这么觉得,但和你们碰了碰才忽然发现,咦,有钱还真好哈。”

  孙浩哭笑不得,但这一行能有人过来投钱确实已经……很好了。

  论毫米波雷达的市场需求,欧美厂商有自己合作的供应商,而国内中高端车的发展还任重道远,真把东西做出来也得有很多车能搭载才行。

  论毫米波雷达的利润,现在应用在奔驰S级等车上的也就几百美元一个,后续如若出现国产突破,价格必然下调,利润空间也就相应的被压下去。

  所以,俞总的这笔投资……

  孙浩在晚餐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谈到了自己的看法,随即得到俞兴的答案。

  “是可能不赚钱,或者说,赚不到太多钱,但是,没事,我这投资是战略性的。”俞兴笑道,“你们不用悲观,如果越早做出来,你们越有希望赚到更多的钱,要是达不到期望,我这边搞成功了也可以收购你们,最坏的局面是我这边没成功,你们那边也马马虎虎,所以,一起努力吧。”

  孙浩深以为然。

  俞兴结束与孙浩的会面,连夜赶回申城,还需要处理百晓生上市的工作。

  这一趟如果不是来参加鹏城的会议,像张勇、孙浩他们应该是到申城来见自己,但既然飞来了,那也就顺便谈一谈。

  总体来说,供应链的不成熟是早有预期的,但简单的筛选一遍,不少环节已经有萌芽,乃至有些突破了。

  不过,自己这边的电车考察与验证团队还需要扩大规模,每个方向至少需要2-3个熟悉业界情况的人来对接,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

  俞兴计划用3-6个月来完成对国内供应链的梳理和初步投资,然后再考虑打出项目成立的旗号。

  百晓生上市前的筹备比他想象的要多,一方面需要进行合规的架构改造,搭建能够海外上市的VIE,另一方面还需要做财务的规范和审计,等到这些搞完就是找承销商,不过,这部分会有来自IDG的协助与介绍。

首节 上一节 324/5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