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大清烧炭工 第271节

  或许这与美利坚相对弱小的国力与相对自卑的心态有关。

  此时欧洲自诩为文明高地,对其他洲的国家,包括同欧洲在科技技术上没有明显代差的美利坚都看不上。

  面对欧洲,美利坚的心态相当自卑,无论是南北双方的高层,都附庸风雅,效法欧洲贵族的所谓高雅文明生活方式,试图融入欧洲上流社会的圈子。

  不过美利坚是共和制国家,此时欧陆,乃至全球的主流仍旧是帝制。

  欧洲诸王国与美利坚有着意识形态上的冲突,欧洲国家对美利坚的主流态度为警惕防范,而非接纳认可。

  听到彭刚许以美利坚使团场地,对英吉利使团的态度冷淡。

  阿礼国这才放下身段,让怡和洋行出身的通事将他的诉求用汉语转述给彭刚。

  彭刚只是不冷不热地回复,明天他的人会带他们去场地。

  英法美三国使团的成员和洋行商务代表们抵达武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半。

  彭刚设宴款待了他们一番,宴席结束之后,彭刚以使团代表们舟车劳顿,需要休息为由,派遣教导营的士兵将他们送到提前准备好的下榻之所暂歇。

  晚间,彭刚在北王府的西花厅召见了唐正才、陈阿林等人,向他们详细了解了三国使团各自的主要诉求,以为明天的正式谈判做准备。

  根据陈阿林提供的报告和讲述。

  彭刚大体了解到了英吉利方面的主要诉求为开埠,保障英法的烟土贸易,希望在武汉三镇地区获得在上海口岸的同等权利。

  陈阿林不怎么清楚英吉利佬口中的上海口岸的同等权利具体指的是哪些权利,彭刚大概已经猜到了英吉利佬具体想要的是哪些权利。

  无非是要求割让提供租借地,给予外国侨民超国民待遇的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

  法兰西方面虽然也有同等的商业贸易诉求,但比之英吉利,天主大孝子法兰西对自由传教,修建教堂方面有着更为强烈的诉求。

  至于美利坚的代表,听陈阿林描述,美利坚使团一路上更经常把旗昌洋行挂在嘴边,显然比起美利坚的国家利益,他们更在乎的是旗昌洋行的在华利益。

  彭刚听下来觉得马沙利、金能亨、史密斯等人与其说是美利坚的外交代表,倒更像是旗昌洋行的代表,毕竟金能亨、史密斯的主业都是旗昌洋行的高层。

  从陈阿林、唐正才这里获得的最有用的信息还是英法美三国代表的关系没有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团结融洽,从上海到武昌的这一路上,爆发过三四次由争论演变成的争吵。

  “陈阿林,唐正才说你精通英语,这几日你便留在我身边先做个通事。”听完陈阿林的汇报,彭刚对陈阿林说道。

  “殿下看得起小人,小人荣幸之至。”陈阿林有些惶恐地说道。

  “不过小人只是早年在花旗国学校教堂做事的时候,勉强学了几句洋话,只会些洋泾浜英语.”

  洋泾浜英语即Pidgin English,为19世纪通商口岸上,中国人和洋人夹杂说的半生不熟的英语,语法极度简化,没有复杂的时态、复数和语序规则,大量混合官话、粤语、上海话,虽滑稽但实用的英语。

  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chop-chop(速速)、topside(上面)、look-see(看看)、no can(不可以)等词汇就是典型的洋泾浜英语。

  陈阿林只是会英语,并不精通英语,他觉得自己无法胜任这一工作,没有信心。

  “尽你所能即可。”彭刚打断了陈阿林,没有给陈阿林拒绝的机会。

  彭刚手底下没有会外语的人,懂些洋泾浜英语,听得懂简单的对话,总比连一个翻译都没有强。

  “小人尽力而为。”陈阿林见彭刚态度果断强硬,只得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一差事。

  “你在上海也有些时日了,你可知上海有何人精通西洋语言?”彭刚看着陈阿林,顺嘴问了一句。

  陈阿林凝思片刻,说道:“上海会些洋泾浜英语的人不少,可若论真正精通西洋人语言的,除却洋行、教会学校培养的通事之外,恐怕只有龚橙了,只是此人性格乖张怪异,沉湎酒色,难以打交道,小人对他了解无多。”

  龚橙即龚自珍的儿子,龚橙在学问方面和他父亲一样,从小涉猎广泛,有神通之美名与过目不忘的本事,学问诗文皆属一流。

  可唯独不善八股科考。成年后科考失利,从此自暴自弃,放荡不羁,与一群狐朋狗党厮混,沉迷于饮酒狎妓。

  龚橙与父居京师期间,学会满、蒙、唐古忒多种语言文字,甚至还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只是在人品私德方面,龚橙几乎完全是龚自珍的反面,风评极差。

  其最为人所诟病的是二次鸦片战争担任英国公使威妥玛的通事,引路洗劫圆明园。

  或许这便是名父之子多败德。

  “除却此人,没有其他人了么?”彭刚皱眉追问道。

  彭刚最为理想的通事人选是后来为筹建江南制造局赴美采购机器,倡议促成官费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容闳。

  容闳曾经访问过天京,与洪秀全的族帝洪仁奈对担幸馕教旃ЯΓ蔡崃瞬簧僦钊绱窗煳浔浮⑺ρ谩⒔⑾执逃逑怠⒁刑逑档慕ㄉ栊越ㄒ椤�

  只是彼时连洪仁摹蹲收缕范急缓樾闳吒螅芈鄄赡扇葶鹊慕ㄒ椤�

  奈何现在容闳尚在美利坚的耶鲁大学留学,短时间内联络不上。

  “广州或许有,但上海,小人只知此一人。”陈阿林摇了摇头说道,就连龚橙,也是因为名气大他才听说过,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广州作为曾经唯一的通商口岸,距离香港又比较近,那里可能有彭刚需要的通事,不过陈阿林没在广州混过,不了解广州那边的情况。

  “好了,知道了,你们先下去好好休息吧,明日陪我同洋人代表谈判。”

  唐正才、陈阿林退下后,彭刚又查看把玩了一番英法美三国代表送给他的枪械。

  英吉利代表团送的是两把新的燧发褐贝斯,法兰西代表团送的则是两把新的燧发查尔维尔。

  美利坚代表送的武器比较多,有十二支柯尔特转轮手枪,四支斯普林菲尔德M1842步枪,四支枪表面上看着差不多。

  实际上是四种完全不同的型号,有早期燧发滑膛版本的斯普林菲尔德M1842步枪,也有经过线膛改造,可以打米涅弹的斯普林菲尔德M1842步枪,更有火帽击发的滑膛、线膛版本斯普林菲尔德M1842步枪。

  就军火交易的诚意态度而言,美利坚代表团,也可以说是旗昌洋行的代表团,给的诚意态度更足。

  英法两国想的是清库存,美利坚方面也有清库存的想法,不过至少美利坚方面提供了多种方案给彭刚选择,不吝出售更先进的火帽击发枪。

  翌日清晨,用罢早餐,彭刚交代黄大彪带英吉利使团的技术人员带着蒸汽机车模型和铁轨去阅马场,带美利坚使团的技术人员去架设有线电报线路。

  比起向彭刚展示西方先进科技的成果,英法美三国使团更着急同彭刚商谈开埠之事。

  不等彭刚主动提出邀请,英国领事阿礼文便地带头要求同彭刚进行谈判。

  毕竟英法美三国的带来的礼物只是取悦彭刚的添头,签订条约,开埠通商才是他们此行的真正目的。

  彭刚在北王府的大殿接待了英法美三国的使节。

  彭刚端坐正殿主位,两侧的教导营军官按刀而立,目光炯炯地审视着堂下的三位西洋使节。

  英、法、美三国代表依序坐下。

  简单的寒暄过后,嘴角上扬的英吉利领事阿礼国率先向彭刚发难:“尊贵的北王殿下,请允许我再次代表伟大的维多利亚女王陛下,向您展现出的慷慨与远见卓识,表达最诚挚的谢意。”

  言及于此,阿礼国微微侧身,向法兰西、美利坚的代表示意,试图营造一种他们团结一致的氛围。

  法兰西领事敏体尼指尖轻轻拂过修剪精致的山羊胡,优雅地颔首会意;美利坚公使马沙利亦礼貌性地回以微笑。

  “为了巩固我们双方的友谊,并建立一种长久、稳定且互惠的关系,”

  阿礼国继续说着,他放缓了语速,以确保旁边的法语和英语通事能准确将他的话翻译出来,尽管他知道法兰西领事敏体尼听得懂他的话,端坐大殿之上的彭刚也可能听得懂他话。

  “我们认为,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便是将现存于我国与京师鞑靼朝廷之间的一切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之条款,及其所赋予的一切权利、特权与豁免,毫无保留地、同等地适用于殿下的领地,尤其是国际交往中象征信任与互惠的最惠国待遇。”

  阿礼国此言一出,他身边的法兰西领事敏体尼和美利坚公使马沙利虽然面色不变,但眼神都微微一动。

  他们立刻明白了阿礼国的意图,阿礼国口中的所谓最惠国待遇,实际上解释为片面最惠国待遇更为恰当。

  他们同清廷的外交政策,便是建立在这一条款之上。

  这是英吉利在远东外交的惯用伎俩,一旦彭刚应允,意味着他们法、美两国未来任何艰难的谈判成果,英国都将不费吹灰之力地自动享有,反之亦然。

  等于是英法美三国在谈判初期就捆绑在了一起,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谈判筹码。

  到底事英法西三国使团代表中唯一一位专业的外交官,阿礼国的表现要比法兰西、美利坚的代表老辣许多,一直牵着法兰西、美利坚代表走。

  阿礼国瞥了一眼彭刚,阿礼国见彭刚保持沉默,从彭刚的脸上看不出他多余的表情和反应,阿礼国略微停顿了一下,等待通事把他的话翻译完,便趁热打铁,开口说道。

  “殿下,接受这一原则,您将获得整个文明世界,即刻的、正式的外交承认与最强有力支持的基石。这对于您稳固新生政权、彻底击败北方敌对的鞑靼朝廷,将是不可估量的巨大助力。我们坚信,以您的智慧,定能看清这其中的机遇。

  当然,为了确保这一伟大友谊的顺利实施,并为我们的商民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可预期的环境,我们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合情合理的补充条款,所有细节都详尽地记录在这份备忘录之中。这是我们真诚友谊的试金石。”

  说着,阿礼国挥了挥手,示意通事将已经起草好的中英双语条约呈递到彭刚的公案之上。

  彭刚身边的卫兵没有让英吉利通事靠彭刚太近,抬手示意英吉利通事止步,上前接过英吉利通事手中条约文本,小心翼翼地解开丝带并展开,呈送给彭刚查看。

  彭刚的目光缓缓扫过条约文本上面并列的中英双语。

  只粗略了扫了一眼条约上的内容,彭刚便明白了阿礼国为什么来武昌之前会在天京的洪秀全和杨秀清那里吃瘪,被赶出天京。

  彭刚现在也有直接将阿礼国轰出武昌城的冲动。

  阿礼国提供的条约中的条款内容之苛刻离谱,令彭刚瞠目结舌。

  彭刚一度怀疑阿礼国这厮是不是把他同清廷官员等而视之,以为他的武昌政权和清廷一样好恫吓拿捏。

第322章 吾炮未尝不利

  英方提供的条约文本中第一条便是要求割占汉口地区的两百英亩,即一千二百多亩地作为英租界,再另割一百英亩地作为公共租界。

  割占区域由英方挑选,英租界由英方全权管理,英方可在租界内自由建设堡垒,自由驻军,不受北殿律法规则约束。

  武汉三镇所有进出口货物的税率需与英国共同议定。

  准予包括但不限于公班土(高级烟土)、与白皮土(中级烟土)、红皮土(低级烟土)之类的洋药及其原料在通商口岸照章纳税后合法进口、交易、持有。

  英吉利国民,以及甚至任何受雇于英方机构的华人享有法外治权(领事裁判权),涉讼皆由英国领事审判,北殿方面无权过问。

  英方舰船有权自由进入长江及其所有支流,并可任意停泊,以保障本国商民之利益。

  英方传教士拥有自由传教权与土地永租权,允许英方传教士深入内地传教,并可永久租赁土地修建教堂、医院、学校,不受北殿律法管辖约束。

  每多看一条,彭刚脸上的便沉下一分。

  尽管还没仔细看完条约,彭刚便已不想再继续看下去。

  如此苛刻的不平等条约,不知道的还以为清军已经打到武汉三镇,他彭刚不赶紧抱紧英吉利佬的大腿就要亡了呢。

  阿礼国微笑着,用一种近乎恩赐的语气补充说道:“殿下,这些条款是已经经过检验,在东方行之有效的国际惯例。接受它们,您将立刻成为文明世界的一员,获得无与伦比的力量。拒绝它们……”

  说到这里,阿礼国故意拖长了语调,重重地强调道:“那将是巨大的遗憾,可能会将您引向不可预测的孤立与困境。我们希望您能做出……符合现实利益的明智选择。”

  彭刚阴沉着脸,默不作声,大殿内落针可闻,只有众人粗重的呼吸声以及香炉里檀香燃烧时发出的细微噼啪声。

  敏体尼和马沙利等人屏息凝神,等待彭刚的反应,等着看英吉利佬的鱼饵能否钓上这条大鱼。

  经历片刻的沉寂后,彭刚终于抬起了头。

  他没有看阿礼国,而是先缓缓地、逐一地扫过敏体尼和马沙利的脸,带着杀气的锐利目光让敏体尼和马沙利心底莫名一寒。

  最后,彭刚的视线牢牢盯在阿礼国那张志得意满的脸上:“阿礼国,你,以及你身后所代表的那个,建立在全球掠夺与欺诈之上的帝国,犯下了一个……愚蠢且不可饶恕的错误。

  你错误地将一个诞生于压迫、寻求新生的政权,与北方那个出卖主权、苟延残喘的封建鞑虏朝廷混为一谈。

  你试图用你们那套在印度、在非洲、在孱弱的清廷身上屡试不爽的,海盗式的、裹着糖衣的炮舰外交,来对待我,以及我所代表的人民。”

  说着,彭刚伸出手,用两根手指拈起英方的条约文本,仿佛拈起一件沾染了瘟疫的秽物,当着阿礼国的面,丢进了痰盂中。

  “这份东西,不是友谊的盟约,是战书,是明火执仗的抢劫。

  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条款。它意味着你们只想贪婪地索取,却不愿付出对等的尊重。真正的友谊建立在平等、互惠互利之上,而非一方对另一方永无止境的、单方面的掠夺。

  租界?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营勇将士们用热血浇灌的,岂容尔等染指?!你想在内地再造一个香港、上海?在我这里,绝无可能!

  至于领事裁判权,内河航行权,请问阿礼国先生,与贵国隔海峡相望的法兰西国民,隔大西洋相望的美利坚合众国国民,在英吉利的领土上是否享有领事裁判权,法兰西、美利坚海军的军舰又是否能自由进出泰晤士河?”

  彭刚每质问一句,声音就高昂一分。

  英法美三国使团代表听完各自通事的转译。

  敏体尼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神色。

首节 上一节 271/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