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大清烧炭工 第238节

  设置协理三员,协理农会事务,分管会内诸事。

  司事由总理聘任,办理文牍、账务、庶务。

  会董有议决会务,稽查账目,调解争讼之权。

  会务规程:

  常会:每年二月、八月集议,由地方官临会训谕。

  特会:遇灾荒、虫害、粮价骤变等事,由总理禀辖地地方官召集。

  议决:会务以会董过半数赞同为定,争议事项禀地方官裁断。

  待众人看过听过两份章程,彭刚让他们有疑问,有完善章程建议的,当场提出来。

  “军中多有单身未有家室者,尤其是学堂里出来的军官,多未成家,给他们分了田地,无人耕种怎么办?”萧国英问道。

  部分左军士卒,大部分左军军官目下,尤其是学堂里出来的高级军官,基本都打着光棍。

  比如萧国英的儿子萧茂灵,就没有成婚,这些人目前都在军中服役,即使分给田地,也无人耕种。

  “战俘营有战俘,可雇战俘,让改造过的战俘耕种。”彭刚略一思忖,说道。

  战俘营还有大量的清军俘虏,仅岳州府破清军大营一战,太平军就俘虏了四千六百余人。

  秦日纲、韦志俊嫌带清军俘虏行军太麻烦,这些俘虏都留给了北殿。

  湖南的清军兵勇多为清军精锐,大部分都是青壮汉子,优质的精壮劳动力。

  湖北人口稠密,彭刚只愁田地不多,不愁没有足够的劳动力种地。

  “可还有其他异议?”彭刚环视众人,问道。

  “农会信用社的司理、司库、司账等人员皆需要能写会算,圣库倒是能够抽的出人手,不过抽调的人多了,必然会影响到圣库这边的工作。”彭毅说出了他担忧。

  北殿对文化人相对友好,前来投效的中小知识分子是各殿之中最多的。

  饶是如此,也架不住北殿规模大。

  圣库的管理人员,包括北殿学堂里培训的、税警营的、广西、湖南投奔北殿的小知识分子在内,也只是堪堪够用而已。

  成立农会信用社,所要的人员不是两三个,抽调多了,难免会影响到北殿的正常工作。

  前番陈兴旺从税警营带走一个连到汉口整肃汉口的商税,已经加大了圣库的工作强度。

  “在广西的时候,东王不是送了二十四名苍梧女子么?这些女子皆能写会算,还有好几个会管账的商贾之女,给圣库办农会信用社正合适。”彭刚绞尽脑汁思索了一番,想起了杨秀清在广西原本送给他当北王妃的二十四名苍梧女子。

  这些苍梧大户人家的女子本来文化底子就好,在女营的近两年时间里由彭敏教授他们算术,不少人的文化水平比三期学堂的学员还高。

  彭刚正打算在分田地之时取消执行了近两年的男女别营之令。

  将他们安置到农会信用社正合适。

  “可她们毕竟是女子,还是有姿色的妙龄女子,让她们到农会信用社办差,合适么?”彭毅迟疑道。

  “妙龄女子还不好?有她们在农会信社当台柱子,农闲时那些大老爷们巴不得找机会往农会信用社跑,人来人往多了,还愁农会信用社办不起来?”彭刚笑道。

  所有人都没有异议后,彭刚宣布散会,单独留下了萧国英谈话。

  萧国英请示道:“殿下有何吩咐?”

  “分田地山塘之时,清田队的那些湖南诸生和三期学员也会在,组织民众制作些锦旗,备些吃食,当面向他们致谢。”

  江夏清田队办事得力,彭刚决定奖励一下清田队,满足一下清田队成员的情绪价值。

  这些愿意冒险举家来投北殿的湖南诸生,家世谈不上大富大贵,但在家乡衣食饱暖还是没有问题的。

  他们来投彭刚有受到左宗棠、王佺感召之故,对现状不满,想有所作为,有追求的人,亦不在少数。

  彭刚需要给这些年轻的湖南诸生一些清廷给不了他们的东西,满足他们的情绪价值,将他们牢牢绑定在自己身边。

  “我这便回去准备。”萧国英意会,点点头说道。

  萧国英离开后,彭刚用中英双语写下一份采买军火的信件和清单。

  让跑商出身的唐正才往上海走一趟,联络西洋军火贩子采买军火和机器。

  清廷在长江的水营羸弱不堪战,目下从巴陵到江宁的长江水道全部都在太平军的控制之下,长江航道畅通,将沿海的军火物资输送到武汉三镇不存在阻碍,正是采买军火的良机。

  1851年十一月初五。

  彭刚正式发布榜文废除了执行了近两年的男女别营之令,许北殿人员以家庭为单位团聚,同居一处。

  为接下来的均分田地,恢复生产作准备。

  榜文一经发布,夫妻、兄弟姐妹、父女母子相拥而泣。

  其中从广西就追随彭刚的北殿老人情绪最为激动。

  湖南地区加入北殿的人员与家人分别最长也没超过一年。

  广西的北殿老人,尤其是浔州府的老人,可是实打实的与异性家属分别了快两年。

  彭刚也将安置在女营,交由苏三娘、邱二嫂照顾的妹妹彭敏接回了北王府内宅。

  废除男女别营令的同时,成立农务总会,农会信用社并江夏县分会、分社的榜文相继发布。

  北殿人员,乃至未入殿的江夏县农民,都对接下来的均分田地山塘充满期待。

  农务总会的总理事萧国英已经放出消息,凡归乡务农的江夏县农民。

  无论自耕农、佃农、雇农皆可按照北殿人员一半的标准,也就是每人五亩中田的标准分得田地,也有加入农会成为会员的资格。

  十一月十五。

  彭刚正式任命郭崑焘为江夏县知县,署理江夏县政务。

  同时改房设科,抽调湖南诸生和三期学员成立江夏县的政府班子。

  取消吏房,代之以民政科,综合管理县政,部分承接了原吏房人事、文书的职能,加增户籍管理、救济等职能。

  取消户房,代之以财政科,负责本县田赋、捐税、会计、出纳等财政事务。

  取消礼房,代之以劝学科,专司本县教育扫盲工作。

  取消工房,代之以劝业科,专司本县公共工程、劝课农桑相关诸事。

  取消兵房和刑房,代之以治安队,专司本县治安,江夏县治安队从轻伤退役的老兵、预备役中抽调人员组建。

  和清廷不同,清廷各房主官皆为本地豪强充任的胥吏。

  北殿县级四科一队的主官,为彭刚亲自任命的正儿八经的官员,若考核成绩优良,有机会晋升县令。

  十一月二十。

  江夏县田地清丈完毕,草册已成,彭刚下令在江夏县正式执行耕者有其地法令,为部分北殿成员以及仍在江夏县,愿意务农的农民均分田地山塘。

  次日清晨,武昌城城东的宾阳门外。

  凝在枯草尖上寒霜还未化成水珠,宾阳门附近早已人声鼎沸。

  黑压压的人群挤满了宾阳门外的空地。

  烧炭工、矿工、佃农、长工短工、艇户疍民出身北殿人员穿着交领土衣翘首以盼的看向宾阳门城楼,等待着他们的领袖现身。

  城楼上立着一面显眼的杏黄色北王大旗,大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旗上苍劲有力的“太平天国北王彭”七字如刀劈斧凿。

  于万众瞩目之中,彭刚走上城楼现身于北王旗下。

  彭刚仍旧穿着靛蓝色圆领棉袍,和往常无异,唯一的区别是为了庆祝今天这一大好日子,他特意换了件新袍子。

  彭刚扶着城垛,望着城下一眼望不到头,从广西、湖南追随他到武昌的北殿成员,不禁胸襟激荡,豪情冲天。

  三年多之前,他还是广西群山中一个籍籍无名的烧炭工炭头。

  如今他已是掌握数万强军的一方豪强。

  “父老兄弟们!”彭刚面对一眼望不都的人群朗声开口,声音不高,却压过了城下的骚动,带着广西口音的官话清晰传入前排北殿成员的耳中。

  “赖前线将士与诸位齐心协力,武昌、汉阳、黄州、岳州四府光复!我们这脚下的田土,不再姓爱新觉罗,也不再姓哪个老爷,是诸位兄弟们用命搏出来的活命衣食!

  我曾向诸位许诺凡追随我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让天下人人人有田可耕,衣食饱暖,今日在此兑现昔日的承诺!”

  城楼下寂静无声,北殿成员茫然的目光中透着兴奋与不可思议,他们抬头看向城头那位伟岸的身影,攥紧了冻裂的手。

  他们中的多数人租田种了几辈子,田是东家的,命是东家的,欠下的印子钱更是祖祖辈辈都不清的。

  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地,自食其力,过上饱暖日子,一直是他们不可望亦不可即的梦想。

  如今终于能够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地了?

  不少北殿成员都觉得自己在做梦,忍不住猛掐自己。

  真真切切的痛感告诉他们,确实是真的。

  田地,他们终于拥有了属于他们的田地。

  “开箱!”

  彭刚一挥手,打破沉寂。

  几个穿着靛蓝色交领军衣北殿教导营的将士抬上数口樟木箱。

第288章 北王一言九鼎

  于万众瞩目之中,数口樟木箱子箱盖被掀开。

  樟木箱内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摞摞用麻线捆好的田契、地契、印子钱凭折、借据以及有清廷官府背书的印票。

  每张契据上都盖着鲜红大印和猩红色的手印,彭刚随手抓起一把契据,向城下的群众展示。

  往日这每一张都能压的一个家庭几辈子直不起腰杆,重如泰山的纸张,此刻在彭刚的手中,轻若鸿毛。

  “江夏县的全部田土契书,印子钱凭折印票在此!”彭刚的声音陡然拔高。

  “北殿清田队已清丈毕全县田土!按《耕者有其地法令》,凡天下田土,天下人同耕!不分男女老幼,按人授田!”

  言毕,彭刚将手中契据抛向空中,旋即从黄大彪手中接过提前准备好的火把,当着所有人的面,将摆上城垛的数口樟木箱内契据一一点燃。

  “这些是往日江夏县土豪劣绅勾结满清鞑虏,吸吮百姓膏血的凭据!今日尽数焚毁,不再作数!”彭刚的声音穿透火焰的噼啪声,斩钉截铁。

  “旧契已焚!凡今日领田地者,皆由北殿颁发新照!田随人走,永为世业!永有田土耕用之权!”

  烈焰腾空而起,无情地吞噬着纸张,红印在火舌中扭曲、焦黑、化为飞灰。

  热浪扑面,烤得彭刚和随行卫兵的脸颊发烫,却没人后退一步。

  所有人都死死盯着那几团跃动的火焰。

  “北王万岁!”

  “耕者有其地!万岁!”

  伴着火焰的热浪,城下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声浪。

  声浪如山崩海啸,冲散了冬日的阴霾,直上云霄。

  连城门附近那几株在太平军攻打武昌城前,被大火被熏烤至焦黑的老槐树枝桠都在震颤。

  不远处长江的滚滚波涛仿佛也在这惊天动地的呐喊中汹涌澎湃。

  待民众们高呼了几分钟万岁,彭刚压了压手,止住声浪,带头高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

首节 上一节 238/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