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办法,道统之争,从来都不容妥协。
一大堆的儒家经典,被融入到一门国学中,本身就足够离经叛道。
再搞两个并立的学科,一下子把儒家从至高无上的王座上拉了下来。
尤其是科学中的很多知识,还是墨家当年搞出来的,更是大家无法接受的。
能够在安南都护府推广开来,主要是反对者,很少移民过来。
零星的反对声,根本无法左右李牧的决策。
“确实不能操之过急,所以本侯才让你们先制定计划。
什么时候实施,怎么具体运作,还要等时机成熟了再说。”
李牧一脸淡定的说道。
相较于众人的担忧,他根本没当成一回事。
对天下读书人来说,他们真正的核心诉求是通过科举制度做官,而不是科举具体考什么。
只要没有断绝他们入仕做官的路,事情就有得商量。
统治者要强力推动科举改革,这帮家伙无非是前期闹腾一阵子。
一旦发现事不可为,后面多半还是要骂骂咧咧的回来,捡起那些被视为杂学的东西学起来。
个别脑袋一根筋,要死磕到底,那就成全他们好了。
自古改革,就没有不流血的。
何况这还不是单纯的改革,而是一次从学术界开启的思想革命,要彻底打破重道轻术的陋习。
为了降低大家的抵触情绪,李牧也算手下留情,最起码没直接对四书五经下手。
等到未来大家接受了新科举模式,他还要通过删减修改教材内容,逐步把一些封建毒瘤思想踢出局。
第541章 天塌了
改革不是一跃而就,向下属敲了敲边鼓之后,李牧就直接隐身。
天下英杰如过江之鲫。
历史上众多开国之主,依仗的核心班底,都是一开始就追随的乡党。
以一县之才为核心,就能夺取天下。
许多人缺的不是能力,而是施展能力的平台。
安南都护府前期的官僚队伍,能力算不上太强,可是经过十年的磨砺之后,许多人都成长了起来。
或许政治斗争手腕,依旧不如朝中的老狐狸,但治理天下的能力却远强于他们。
出现这样的偏差,主要是环境导致的。
相较于大虞朝廷,安南都护府的官僚们,日常工作要多得多。
既要组织开荒生产,又要安置从国内来的移民,还要为大军外出征讨筹备钱粮。
都护府下属的一众衙门,就没一个能闲着的。
哪怕是看起来最闲的史官,因为李牧的要求,哪支部队取得了什么战绩,参与的官兵都有谁谁谁,个人的具体贡献……
文官们赴任后,如何稳固新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
需要记录存档的东西太多,名义上是史官,实际上都快成了档案管理员。
偏偏还不能抱怨,这些详细资料,到了未来都是珍贵史料。
全是都护府开拓中南半岛、南洋,再造新华夏的证据。
作为史官,有义务把自己看到的一切,全部记录下来。
哪怕安南都护府仅仅诞生十余年,官方记录下来的史料,也超过了以往任何王朝的总和。
功绩摆在那里,对比历史上的任何大统一王朝都不逊色,亲眼目睹文明辉煌史诞生,史家肯定要大书特书。
除了少数战争时期的黑历史,被一笔带过之外,剩下的全部都是据实记录。
都护府发起的对外战争,在史官笔下都变成了讨伐四方不臣。
史官也是人,在记录历史的时候,自然存在立场偏向。
闲散衙门都在忙碌,其他一应政务部门,只会更加忙碌。
尤其是负责移民的官员,常年在外面奔波,加倍更是成了常态。
大家都很忙,根本顾不上内斗。
现在正处于创业期,军方每打下一地,都会新增一堆的岗位出来。
不愁没机会提拔,就怕自身能力不济,到了位置上无法胜任工作。
相较于存量时代,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会儿完全是黄金时代。
地图每个月都在更新,没准哪天一觉醒来,都护府治下又多了一个省。
……
缅甸王国。
“那帮洋人怎么说?”
缅甸王慌乱的问道。
为了遏制安南都护府的扩张,欧洲殖民者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其中最主要的一环就是扶持土著政权。
恰好经过数十年的励精图治,缅甸王国的国力也达到了巅峰,疆域北接云南南临印度洋,东连安南都护府西靠身毒。
国内人口数百万,拥兵数十万,算是东南亚地区的小霸。
前些年大虞朝衰落的时候,他们还入侵过云南。
可惜这个霸主国,没有风光几天,安南都护府就突然崛起。
亲眼见证都护府大军横扫四方,自知实力不济的缅甸王国,被迫收敛野心安分下来。
为了自保,缅甸王国也发起了强军运动。
恰好此时欧洲殖民者找上了门,双方算是一拍即合。
大量的火器,从欧洲世界一船一船运往缅甸,换走他们的手中的象牙宝石。
一时间欧缅贸易,达到了巅峰。
靠着欧洲几大殖民帝国的帮助,缅甸王国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火器部队。
战斗力怎么样,暂时不得而知,反正看起来挺唬人的。
见成果颇丰,缅甸高层再次抖了起来。
可惜好心情没持续多久,一则从大虞传来的消息,再一次让饶命陷入恐慌中。
安南都护府居然上书大虞朝廷,说他们勾结西洋人入侵安南都护府。
勾结西洋人他们承认,双方的贸易往来确实亲密了一些,但入侵安南都护府纯属扯淡。
缅甸王国强军备战,纯粹是为了自保。
哪怕对安南都护府有野心,也顶多在心里想想,绝对没人傻到要说出来,更不要说发起战争。
“陛下,请放心!”
“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葡萄牙人、法国人都承诺,战争爆发后会全力支持我们。
印度洋上的贸易线,将永久对我们敞开。
必要的时候,他们会派雇佣兵参战,只是经费需要我们出。”
国相奥三兰一脸镇定的回答道。
西洋人是他负责联络的,能够在危急时刻,争取到这么多支持者,这就是妥妥的政绩。
如果能够击败安南都护府,首功他当仁不让。
唯一遗憾的是这一仗,并不是那么好打。
西洋人看似牛逼轰轰,可他们在亚洲地区的实力有限。
暗地里支持他们抗衡大虞没问题,明面上这些家伙,一个个怂的不行。
好几年前就叫嚣着组织联军,要踏平大虞帝国,叫嚣了这么多年还是光打雷不下雨。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底气不足。
倒也没啥好奇怪的,遇上大虞帝国这个庞然大物,谁的心里都会犯嘀咕。
没有足够的利益,谁会傻乎乎的劳师远征啊!
“朕不想听这些虚的,既然他们要全力支持我们,就要落在实处。
给多少条枪,给多少门炮,能够派出多少援军,都必须尽快搞清楚。
还有雇佣兵是怎么回事,难道这些西洋人不准备亲自出兵么?”
缅甸王神色凝重的询问道。
欧洲殖民者在东南亚地区信誉并不好,对他们的许诺,缅甸王并不相信。
论起政治口碑,还是大虞朝最靠谱。
为了维护天朝上国的颜面,大虞皇帝只要向藩国做出了承诺,哪怕赔本也会兑现。
可惜最靠谱的成了自家敌人,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西洋人口头表示支持,没有给出具体的支持方案,在他看来这就是在画饼。
前面南洋诸多土著政权,都是收到西洋人的画饼后,倒在了虞军的枪炮下。
如果没有他们的鼓动,根本不需要虞军打过去,那帮土著政权就自己投了降。
别的不敢说,只要投降的足够快,小命和财富还是能够保住的。
对一些胸无大志的权贵来说,能够迁徙到大虞境内居住,也是一个不错选择。
“雇佣兵”在欧洲大陆非常流行,但是到了东南亚地区,就成了陌生事物。
受大虞朝的影响,各国都建立了常备军,打仗直接出动正规军即可。
民间就不允许出现私人武装,更不用说成建制军队。
“陛下,雇佣兵是西洋人那边的特色。
据说欧洲世界有一帮人,专门靠帮人打仗为生。
西洋各国为了节省军费开销,平常时期养的常备军不多,战争时期就喜欢雇佣人打仗。”
奥三兰当即解释道。
相较于督促西洋人,把支持落实到具体事务上,还是给自家国王科普欧陆常识简单。
没有足够的利益捆绑,想要人家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仅仅是给大虞添堵这个理由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