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山河 第686节

  除此之外,南京户部还负责管理全国漕运事务,以及全国盐引勘合。

  漕粮从南方运往京师,全国的盐业许可凭证颁发,都是南京户部在负责。

  另外南京户部,还负责收藏全国黄册。

  相较于北方户部是差了点儿,但也是妥妥的位高权重。

  “师爷,用钦差大臣的名义,向各地衙门下发公文。

  责令他们在半个月内,补上之前欠缴的所有税款,同时做好严查税务清收的准备!”

  万怀瑾果断下令道。

  上面给他施加了压力,现在只能把压力传导下去。

  能够解决问题,自然是皆大欢喜。

  倘若差事办砸了,也能多拉一些人分摊责任。

  “大人,情况不妙。

  外面聚集了大量士子,举着圣人牌匾过来了。”

  不等命令传达出去,差役们就先传来了噩耗。

  举着圣人牌匾搞事情,几乎是大虞士子的标配。

  更早的封建王朝,文官世家尚未完全崛起,士子们在政治上也无法享受现在这么多的特权。

  孔圣人的地位,也没现在这么高。

  到了大虞朝,文官集团权力走到了巅峰,连带着士子地位也达到了巅峰。

  对朝中政策不满,大家就集结一帮同窗,举着圣人牌匾去衙门抗议。

  官员遇到这种事,经常被吓得瑟瑟发抖。

  一旦处理不好,轻则丢官去职,重则身败名裂。

  发展到中后期,在清流集团的操纵下,逐步演变成为了党争的工具。

  不过通常这种大动静,多发生在京师。

  到了地方上,有功名的士子大都在家中,或者是书院苦读,以期有朝一日能够高中。

  想要聚集大量的士子,并不是一件轻松事。

  书院的士子数量确实多,但书院也是朝廷监管的重点。

  一旦发生书院学子大量聚集闹腾的恶性事件,无论最终结果如果,朝廷都会问责书院负责人。

  轻则挨一顿板子,重则当事人下狱,书院被查封。

  能够成为天下知名书院,不光教学能力要强,还必须学会苟。

  那些活跃的书院,都在一轮又一轮的政治斗争中,成为了历史。

  大多数时间,哪怕书院参与了谋划,也会拉上大量书院之外的士子,以降低自身存在感。

  眼下外面士子是谁聚集的,万怀瑾并不清楚,但他知道这些人来者不善。

  “愣着干什么,赶紧让兵丁把他们驱散!”

  迟疑了片刻功夫后,万怀瑾果断下令道。

  甭管对方有什么谋划,他现在的身份,都不适合见这些士子。

  参考以往的旧例,只要他公开露面,那帮士子就会提出一个看似合理,却又完全不可行的无理要求。

  “大人,外面那些士子,可都是有功名的。

  何况还举着圣人牌匾,万一不小心冲撞了,那是会出大事的!”

  中年差役忐忑的回答道。

  读书人在大虞朝的地位太高,他们这些底层差役,根本不敢招惹。

  钦差大臣看似位高权重,可终归是外来户。

  惹出了麻烦,直接拍拍屁股走人,他们这些本地差役可就惨了。

  “混账!”

  “本官让你们干,你们就赶紧去干。

  圣人牌匾,你们不能避着点儿么!”

  万怀瑾忍不住训斥道。

  眼前这一幕,让内心深处,涌现出了一股无力感。

  早知道这样,就不该让护送的锦衣卫离开。

  尽管和锦衣卫待在一起,会有损他的清名,但那帮人是真敢做事啊!

  哪怕是削弱版的锦衣卫,驱逐一群士子,也不会有丝毫犹豫。

  在京中的时候,类似的场面,每隔几年都会遇到。

  党争激烈的时候,一年都能够遇上好几次。

  厂卫有丰富的处理经验,知道怎么用最小的代价,解决这个棘手的麻烦。

  南直隶这边的差役,都是几年前从民间招募的。

  那会儿勋贵系掌权,人家有自己的嫡系武装,一言不合秒变叛军余孽灭门。

  士绅大族都被吓得瑟瑟发抖,根本不敢搞事情。

  自然不会出现士子聚集抗议的闹剧,连带着差役们,也没有应对经验。

  “大人……息怒!”

  “小人,这就去办!”

  ……

第478章 持续崩坏的局势

  “大人,情况有些不妙。

  您刚抵达南直隶,连接风宴都没来得及参加,消息不应该这么快传开的。

  如果是凑巧赶上了,那未免也太过巧合!”

  文师爷神色凝重的说道。

  组织士子闹事,那也是需要时间的。

  钦差大臣上午才抵达,下午麻烦就找上了门。就算速度再快,江南各地的士子也赶不过来。

  凑巧碰上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没有这么多巧合。

  如果没人策划引导,就算士子们聚集在一起,也是到巡抚衙门闹腾,或者是找上南京六部。

  万怀瑾是催缴税款的钦差,又不是主管江南军政大权的钦差,手中的权力并非无限。

  税务之外的问题,找地方衙门解决,更加靠谱。

  “看来是有人,在给老夫下马威啊!”

  万怀瑾故作平静的说道。

  内心深处,他早就气的不行了。

  想他为官半生,那是广结善缘,朝中大小衙门,都有能说上话的人。

  朝野上下对他的评价,都非常不错。

  唯一犯下错误,就是没有及时站队。

  政治上没有温情可言,赶上党争最激烈的时候,只要不是自己人,那就是被打击的对象。

  意识到这一点,时间线上已经太晚了。

  以他的身份地位,无论进入哪个党派,都应该是其中的决策者。

  毫无疑问,这是不可能的。

  没有第一时间加入,后面半路加入的,很难获得信任,更别说成为决策者。

  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自己独自拉一个山头,在朝中自成体系。

  他这种人脉资源广的正二品大员,本身就具备自立门户的资格。朝中能出现众多派系,大都是这么来的。

  聚集一帮政治上志投道合的人,就是一个新的党派。

  “大人,既然对方出手,那么我们也不用客气了。

  想要把进入别人腰包的钱掏出来,就注定不可能一帆风顺。

  在江南这种士绅力量强大的地区,地方衙门很难压制住他们。能够让他们感到畏惧的,唯有地方驻军。

  尽管被调离了许多人,南直隶依旧有一镇勋贵系的军队驻扎。

  如果能够获得他们的支持,不愁拖欠的赋税,收不上来!”

  文师爷的话说完,万怀瑾陷入了沉思中。

  他挂职的是南京户部尚书,不是兵部尚书。想要调动地方驻军,那是需要付出大代价的。

  甭管是哪个派系的军队,在地方上驻扎的时间长了,或多或少都和地方势力有了牵扯。

  想要地方驻军帮忙,光一个钦差大臣的名头不够,还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利益。

  对勋贵系将领来说,文官无论哪个派系,本质都差不多。

  没有足够的好处,人家是不会趟这潭浑水的。

  “嗯!”

  “师爷,你代我走一趟,先去探探他们的口风。

  只要条件不是太过分,都可以先答应下来。”

  万怀瑾点了点头说道。

  理智告诉他,这是唯一的破局之法;但直觉又告诉他,接下来要出大事。

  在下达任务的同时,他右眼就跳个不停。

  ……

  山海关。

  “大哥,粮饷又延迟了,朝廷这是摆明把我们当后娘养的!

  以我看干脆带兵杀到京师,宰了朝中那帮狗娘养的,拥立太上皇复位。”

  施靖明愤愤不平的说道。

  军费是大虞朝最大的一笔开销,占据了财政收入的八成以上。当朝廷财政陷入困境时,军队钱粮划拨必然出现问题。

首节 上一节 686/8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