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第340节

  发言完毕,照例是与会代表发言。

  几位大型国有电影集团的负责人依次发言,内容多是结合自身情况,谈如何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如何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打造精品力作等等。

  发言大多中规中矩,符合身份,强调责任与担当,但也隐约透露出面对市场竞争,尤其是面对盛影这样庞然大物时的压力与焦虑。

  轮到王盛发言时,会议室内的气氛明显更加专注。

  所有人都想听听,这位唯一在场的“局外人”,这位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年轻人,对国有电影集团的未来发展有何高见。

  王盛清了清嗓子,面对一众国企老总,他的姿态不卑不亢,语气平和而笃定。

  “感谢总局领导和各位国企同仁的信任,让我有机会在这里列席学习。”

  他开场依旧谦逊,“昨天在民营座谈会上,我谈了一些关于创作原则的粗浅看法。今天面对各位中国电影产业的‘国家队’主力,我想换个角度,谈一谈在《若干意见》指引下,国有电影集团与民营资本如何优势互补,共同构建健康繁荣的电影产业新生态。”

  这个切入点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首先,我认为,‘国家队’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深厚的产业根基、政策资源背书以及对主流价值观的精准把握。”

  王盛分析道,“在重大历史题材、现实主义力作、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重点项目上,国有集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中影集团承担的国庆献礼片、上影集团擅长的都市情感剧、西影的西部题材等等,这些都是中国电影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他先肯定了国企的价值,让在座的老总们脸色稍霁。

  “而像盛影这样的民营资本,优势则在于市场敏感度、灵活高效的决策机制、在类型化探索和工业化制作上的经验,以及……初步搭建的国际合作与发行网络。”

  他话锋一转,“《当幸福来敲门》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上影提供了品牌支持和国内资源,我们带来了项目创意、国际制片经验以及与迪士尼的合作渠道。

  最终,项目成功了,各方都获益,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中国电影整体的国际能见度。”

  他以此为例,引申开来:“所以,我认为未来的合作模式可以更加多元化。不仅仅是简单的项目合资,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

  “第一,产业链分工协作。国有集团可以更专注于把握导向、孵化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题材、管理庞大的制片基地和固定资产;而民营资本可以更专注于市场前沿的类型开发、技术创新、精准营销和后产品开发。大家各展所长,避免同质化竞争。”

  “第二,资本层面深度绑定。类似于中影集团投资盛影的模式,其他国有集团也可以考虑与头部民营公司建立股权层面的合作关系。这不仅是资金的支持,更是理念、资源和风险的共担,能够形成更稳固的利益共同体。”

  “第三,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国有集团凭借其官方背景,在政府间文化交流、官方选送参展等方面有优势;民营资本则在商业发行、海外合作制片上更为灵活。两者结合,可以形成‘官方推动、商业运作’的中国电影出海新范式。”

  王盛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在韩三坪和任中伦身上:“我相信,只要‘国家队’和‘民营队’能够消除隔阂,真诚合作,找准各自的定位,形成合力,就一定能够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实现《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宏伟目标,不仅在国内市场繁荣壮大,更能在全球文化格局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他的发言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建立在理性分析和成功案例基础上的战略构想,既指出了国企的优势与不足,也明确了民营资本的角色与价值,更描绘了一幅协同发展的蓝图。

  会议室内安静了片刻,随即响起了颇为热烈的掌声。

  王盛成功了,那他说什么都有道理,哪怕是放屁,那也是香的。

第518章:聚宝盆

  正式的会议议程尘埃落定,与会者移步至旁边的休息区,进入了更显轻松却也暗藏机锋的自由交流环节。

  茶香袅袅,笑语晏晏。

  但无形的焦点,依旧牢牢锁定在王盛身上。

  果不其然,几位来自地方电影集团和制片厂的老总们,几乎是瞬间就围拢了过来。

  话题自然而然地引向了近年来在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方面堪称典范的“闯关东影视城”。

  辽省电影公司的老总,如今也算是“闯关东影视城”项目的间接受益方,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笑容,嘴上却说着“烦恼”:“王董,您是不知道,咱们沈城那个影视城,现在可真是成了聚宝盆了!

  去年初步核算,直接旅游收入加上剧组租赁、配套服务,愣是干到了接近三个亿!

  这还没算它带动的周边住宿、餐饮、交通,那可是十个亿的市场规模啊!我们省里领导现在是又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效益好,发愁的是接待任务太重,哈哈!”

  这话看似抱怨,实则是炫耀,更是抛砖引玉。

  话音刚落,旁边一位戴着眼镜、气质更显文雅的中年人便接过了话头,他是长影集团的负责人。

  长影作为共和国的电影长子,底蕴深厚,但近年在市场大潮中亦是步履维艰,看着邻居辽省凭借一个影视城搞得风生水起,早已眼热许久。

  “王董,韩董,”长影负责人语气带着几分感慨和恳切,“咱们电影厂联盟成立初期,我们长影可是第一批响应,全力支持联盟政策落地的。这份香火情,您二位可得多念着点。”

  他看向王盛,眼神热切,“辽省那边靠着《闯关东》吃了肉,我们吉省也不能老是喝汤啊。您看,是不是能在我们吉省也策划一个《闯关东2》?

  咱们吉省也是闯关东的重要目的地,历史素材丰富!到时候,咱们也依葫芦画瓢,搞一个‘闯关东影视城吉省分城’,保证不比沈城的差!”

  他这一开口,如同点燃了导火索。

  辽省那位老总立刻不乐意了,半真半假地反驳道:“哎,老李,你这话就不对了。《闯关东》的故事核心就在我们辽省,这IP是有根的啊!你们搞个《闯关东2》,那不是分流客源吗?这不厚道!”

  这时,一直没怎么说话的黑省电影公司老总也加入了战团,他嗓门洪亮,带着东北人特有的直爽:“要我说啊,《闯关东》的故事脉络贯穿咱们东三省!辽省有起点,吉省有中转,我们黑省那可是终点站,是开拓的核心地带!

  论起来,我们黑省搞个‘闯关东终极体验影视城’,那才是名正言顺!王董,您考虑考虑我们黑省,政策、土地,我们全力支持!”

  眼见着东三省内部先“吵”了起来,其他来自全国各地、尚未组建省级电影集团(此时已成立的区域性电影集团屈指可数,主要有上影集团、西影集团、潇湘电影集团、峨眉电影集团等,多数省份仍以电影制片厂和省电影公司分立为主)的电影厂厂长或省公司老总们也坐不住了。

  西影的负责人提及了自家厚重的黄土文化和革命历史,暗示能否搞个“西部往事”或“革命圣地”系列;潇湘厂的代表则打出了湖湘文化和近代名人牌;就连一些中原省份的代表,也开始挖掘自家“河洛文化”、“中原迁徙”等题材,纷纷向王盛发出邀请,希望“盛影模式”能复制到自己的地盘,也打造一个类似的“聚宝盆”。

  一时间,王盛仿佛成了手握点石成金魔杖的法师,被一群渴望发展的“诸侯”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各种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构想层出不穷,目的只有一个——请王盛去他们那里,也造一个现象级的影视城。

  王盛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他面带微笑,耐心地听着各方陈述,心中却是明镜似的。

  等到众人声音稍歇,他才抬手虚按了一下,朗声道:“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的心情我非常理解。谁都希望自己的家乡能更好,文化产业能更兴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渴望的脸庞,语气变得沉稳而恳切:“但是,有些事,真的急不来,也复制不了。沈城‘闯关东影视城’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开始掰着手指头分析,既是对众人解释,也是再次强调市场规律:“首先,是IP本身。《闯关东》电视剧本身的质量和影响力,加上泱视一套黄金档的播出,造就了现象级的国民度。这种级别的IP,可遇不可求。”

  “其次,是地理优势。沈城本身是东北最大的城市,交通枢纽,人口基数大,消费能力强。而且它距离京城相对较近,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发达,能够有效辐射东三省、冀省乃至内蒙部分大中城市,保证了稳定的客源。这不是随便一个地方都具备的条件。”

  “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是管理和环境。”王盛语气加重,“影视城的运营,不是盖好房子就完事了。需要专业、严格、现代化的管理团队,杜绝任何宰客、欺客、强买强卖的行为。

  更需要地方衙门下定决心,提供强力支持,严厉打击各种坑蒙拐骗,营造一个让游客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沈城在这方面,是下了真功夫的,这一点,我相信辽省的同志深有体会。”

  辽省老总连忙点头称是。

  王盛总结道:“所以,影视城项目,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制。它需要顶级的IP内容、优越的区位条件、专业的运营管理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四者缺一不可。盲目上马,很可能最终落得个门可罗雀,投资打水漂的下场。”

  他看到一些人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话锋一转,给了颗定心丸:“不过,请大家放心。盛影传媒作为行业的一份子,推动中国电影乃至文化产业共同繁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后,如果在合适的地区,遇到了合适的项目,有了成熟的契机,我王盛在这里保证,一定会第一时间与各位联系,探讨合作的可能性!毕竟,百花齐放,才是春嘛!”

  他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既有拒绝,也有承诺,态度诚恳,让众人虽然略感失望,却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只能纷纷表示理解,并再次强调期待与盛影未来的合作。

第519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路

  好不容易从各路“诸侯”的热情包围中脱身,王盛与韩三坪并肩走出了总局大楼那略显沉闷的会议室。

  初春的京城,午后阳光带着一丝暖意,驱散了楼内空调制造的恒温假象,也稍稍吹散了萦绕在王盛心头的些许烦躁。

  坐进韩三坪那辆牌照低调但内部宽敞的奥迪A6,隔绝了外面的世界,韩三坪这才放松地靠在真皮座椅上,侧过头,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欣慰、调侃和些许复杂的神情,打量着身旁这位年轻得过分、成就也高得吓人的弟子。

  “感觉如何?”韩三坪笑着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揶揄,“咱们的中国电影首富,现在可是个真正的香饽饽了。我看那几位,恨不得直接把你请回去当财神爷供起来。”

  王盛揉了揉眉心,即便以他的精力和手腕,连续应对这种高强度的会议和后续的“围剿”,精神上也感到一丝疲惫。

  他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无奈的笑:“老师,您就别取笑我了。都是为国为民发展文化产业,热情可以理解,但这‘聚宝盆’又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工业品,哪能说复制就复制。”

  韩三坪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收敛了笑意,语气变得沉稳了些:“你今天在会上定的那几个调子,很好。文化自信、工业化、社会效益,抓到了根本,也堵住了很多人的嘴。以后啊,这行业里的某些歪风邪气,至少明面上得收敛收敛了。”

  他顿了顿,目光若有所思地看向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缓缓道:“规矩立下了,是好事。但规矩能不能执行下去,能不能成为行业共识,光靠一家企业,哪怕是你盛影,也终究力有未逮。需要时间,更需要……”

  他话没说完,但王盛明白那未尽之语——需要权力的背书和持续的推动。

  车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引擎平稳的嗡鸣和窗外模糊的城市噪音。

  忽然,韩三坪转过头,目光重新聚焦在王盛脸上,眼神变得有些锐利,又带着点长辈式的关切,他话锋陡然一转,语气也变得有些微妙:“公事谈完了,聊点私事。小子,你是不是有件挺大的‘私事’,一直忘了跟我这个老师汇报?”

  王盛闻言微微一怔,脑子里迅速过了一遍。

  盛影集团上市后,所有重大业务、资金流向、战略规划,都对中影集团这个战略投资者以及相关监管部门完全透明,绝无隐瞒。还能有什么“大事”?

  他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疑惑:“老师,您指的是?盛影方方面面,对您,对上面,可都是透明的。”

  韩三坪看着他这副“无辜”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哼了一声,手指虚点了点他:“跟我装糊涂?我说的是你个人的生活!你小子……是不是当爹了?”

  王盛脑筋一转,立刻明白了。

  他身边那两位轮班的“大内高手”,既是保护,某种程度上也是上面的眼睛。

  高媛媛在琼州生下龙凤胎的事情,虽然刻意保持了低调,但想要完全瞒过身边这两位专业人士,几乎是不可能的。

  消息通过某种渠道传到韩三坪这里,是早晚的事。

  想通此节,王盛脸上没有丝毫被拆穿的心慌或尴尬,反而笑了起来,笑容里带着一种坦然的惫懒,他身体也向后靠了靠,找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嗨,我当什么事呢。原来老师您这是知道您当爷爷了啊?

  没错,闲闲和若若,一岁零五个多月了,在琼州那边,由他们奶奶和高媛媛看着呢。本来想着等孩子再大点,带回来给您瞧瞧。”

  他那副理所当然、甚至带着点“您消息挺灵通嘛”的语气,让韩三坪一时语塞。

  他看着王盛那张年轻、英俊又写满成功与自信的脸,心里五味杂陈。

  责备吗?以什么立场?王盛年轻未婚,事业站在顶峰,个人私生活……在这个圈子里,有几位红颜知己,甚至有了非婚生子女,虽然与传统观念不符,但在他们这个层级,似乎也并非不可理解。

  何况王盛对此并无遮掩,也承担了责任。

  惋惜吗?

  确实有。

  韩三坪是真心欣赏王盛,不仅仅是他的商业才华,更看重他对产业的理解、布局和那种敢为人先的魄力。

  他内心深处,未尝没有想过,待自己将来退下来,是否有可能将王盛吸纳进体制内,接过中影集团甚至更重要的担子,凭借他的能力,或能真正引领中国电影完成更深层次的变革与崛起。

  但如今王盛有了这层“复杂”的个人关系,虽然未必是决定性因素,但在某些考量中,终究会成为一个需要权衡的变量。

  “你呀……”韩三坪最终只是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语气复杂,“年纪轻轻,事业做到这个份上,有些事……我也不好多说什么。

  只是,你自己心里要有杆秤。

  树大招风,你现在是几百亿市值的掌门人,是行业标杆,无数双眼睛盯着。家宅安宁,后方稳固,有时候比前方打拼更重要。”

  他知道王盛身边不止高媛媛一个女人,范小胖、李晓冉、张伯芝……似乎都与他关系匪浅。

  这种局面,在他看来,隐患不小。

  王盛听出了韩三坪话里的关切和潜藏的担忧,他收敛了些许玩笑的神色,目光变得平静而深邃:“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谢谢您。不过,我这人散漫惯了,受不得太多拘束。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

  他特意在“工作”上稍微加重了语气。

  韩三坪何等人物,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他凝视着王盛:“怎么?对你未来的安排,你自己有什么想法?难道就只想守着盛影这一亩三分地?以你的能力,应该有更大的舞台。”

  王盛笑了起来,笑容里有一种通透:“老师,说实在的,这几年,我没日没夜地折腾,从忽悠你用北影厂资源支持我搞婚礼录像开始,到成立盛影,搞联盟,推动院线制改革,跟好莱坞扳手腕,直到现在公司上市……回过头看,我最初的目标,其实已经超额完成了。”

  他的目光投向车窗外,看着这座古老而又飞速现代化的城市,声音平缓却带着力量:“我不过是乘着时代的大势,借着文化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东风,用了一些取巧的办法,把沉寂多年、几乎快要被进口大片冲垮的中国电影市场,重新给盘活了。

  让观众愿意重新走进影院看国产片,让资本愿意投入这个行业,让从业者看到了希望和奔头。”

  “如今,市场的基础打牢了一些,工业化的雏形有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也在会上把规矩立了。剩下的,”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缥缈,“就只能交给时间了。看看这片土壤,究竟能不能长出我们期望的参天大树,看看后来者,能不能沿着这条路,走出更广阔的天地。我能做的,差不多就这些了。”

  韩三坪眉头微蹙,他听出了王盛话语中那隐约的退意,这让他有些意外,也更觉惋惜:“把未来寄托给时间和后来者?王盛,你想过没有,如果你不掌握足够的权力和影响力,你今天立下的这些规矩,你规划的这些蓝图,很可能在你转身之后,就被改得面目全非,甚至推倒重来。没有权力的保障,理想不过是空中楼阁。”

  这是他作为体制内掌舵者多年的切身经验。

  王盛转过头,看向韩三坪,眼神像八年前那般清澈而坚定:“老师,如果那样,就不是我该考虑,或者说,不是我该强行去扭转的事了。”

首节 上一节 340/3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