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哥,”范小胖放下勺子,身体微微前倾,眼中闪烁着期待与一丝不确定,“你说……《暮光之城》真的能火吗?我总觉得那种吸血鬼和高中生的爱情故事,有点……太梦幻了?”
王盛夹了一筷子清炒芦笋,语气笃定:“会的。而且会非常火。”
他看向范小胖,眼神深邃:“不要小看青少年市场,尤其是少女们对浪漫幻想的消费能力。
这种‘平凡女孩与超自然帅哥’的设定,加上禁忌之恋的元素,精准命中了一个巨大的需求空白。
你演好了‘贝拉’,就等于握住了一把打开全球青少年市场的钥匙。”
他顿了顿,补充道:“新线那边对项目很重视,后续的宣传资源会跟上。你要做的,就是电影上映后,配合好全球宣传,把你‘东方最美面孔’的形象立住。”
王盛的话语仿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预言力量,瞬间驱散了范小胖心底最后一丝阴霾。她脸上绽放出明媚的笑容,用力点头:“嗯!我一定好好配合!”
只要事业能继续攀升,在国际上打开局面,那么……有些东西,她还有时间和机会去争取。此刻的她,身心刚刚得到满足,又被王盛勾勒的璀璨前景所鼓舞,暂时将那份争宠夺嗣的焦躁压回了心底。
吃过午饭,看看时间还早,范小胖撒娇想去看电影。
“《功夫》上映这么久,我都没机会好好看一遍呢!都说特效特别厉害,我想去看看嘛盛哥,你陪我~”
王盛无可无不可地答应了。
两人便乘车来到附近一家隶属“中影盛世”院线的高端影城。
影城经理早已接到通知,恭敬地将他们引至最大的IMAX厅一个预留的最佳位置,奉上饮品零食后便悄然退下,确保绝对的隐私。
巨大的银幕上,猪笼城寨的市井烟火气扑面而来。
当周星星饰演的阿星顶着乱发,试图冒充斧头帮却屡屡弄巧成拙时,影厅里爆发出阵阵哄笑。
范小胖也看得津津有味,不时被无厘头的桥段逗得前仰后合。
然而,王盛看着银幕上那个拼命挣扎的小人物,思绪却有些飘远。
胶片光影流转,映照着他平静的脸庞。
《功夫》无疑是成功的,是港片精华与内地电影工业能力一次完美的融合。
无论是此刻影院里的笑声,还是即将在北美市场取得的认可,都证明了这一点。
但王盛知道,这几乎是港片最后耀眼的余晖了。
周星星,这个名字代表着港片一个时代的喜剧巅峰。
《功夫》之后,周星星作为导演,产量将急剧减少,数年磨一剑。
2008年的《长江七号》温情转向,虽有关注但争议不小;2013年的《西游·降魔篇》开启IP新编,已显露出不同的创作重心;2016年的《美人鱼》环保主题商业成功,却难复《功夫》时期那种纯粹的作者气息与类型探索的锐气。
其后的《西游伏妖篇》、《新喜剧之王》等,更是褒贬不一,再难现昔日辉煌。
而《功夫》本身,某种程度上,也如同港片黄金时代最后一道耀眼的余晖。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市场重心北移,人才流失,类型片创新乏力,港片虽未彻底消亡,但其作为华语娱乐文化绝对主力的时代已然过去。
《无间道》系列(2002-2003)在警匪类型上的巅峰造极之后,港产片整体呈现出一种在合拍片框架下寻找出路的状态,虽偶有《窃听风云》系列(2009-2014)、《寒战》系列(2012-2016)等佳作,但再也无法复制八九十年代那种百花齐放、引领潮流的盛况。
《功夫》站在这个转折点上,以其极高的完成度和作者风格,成为了港片一个辉煌的句点,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峰。
王盛所做的,不过是凭借先知和资本,在这道余晖最绚烂的时刻,顺势推了一把,将其光芒放得更大,辐射更远。
无论是全球票房已超两亿美元的《功夫足球》,还是眼下这部即将在北美上映、被新线寄予厚望的《功夫》,他只是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充足的弹药,让天才的才华得以最极致的绽放。
“盛哥,最后那招如来神掌太帅了!”电影结束,灯光亮起,范小胖还沉浸在视觉震撼中,兴奋地拉着他的手臂。
王盛收回思绪,微微一笑:“嗯,是不错。”
走出影城,冬日的阳光斜斜洒下,带着一丝清冷的暖意。
王盛看着街上熙攘的人流和车流,心中一片平静。
《功夫》的放映结束,仿佛也为他波澜壮阔的2003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上市、首富、票房奇迹、国际布局……一切都按部就班,甚至超预期地实现了。
……
回到住所,巨大的落地窗外,京城的夜景如同打翻的星河,璀璨蔓延至天际。
或许是日间办公室的氛围勾起了某种情绪,或许是范小胖内心深处那份“不能落后”的紧迫感再次作祟,又或许仅仅是情欲的自然流转。
刚进门,没开主灯,只有氛围灯带散发着朦胧的光晕,范小胖便转身抱住了王盛,仰起头,目光灼灼,带着一丝豁出去的媚意,主动吻了上去。
这一次,不同于办公室内带着委屈和证明的急切,也不同于午餐后暂时的放松,范小胖表现得格外投入,甚至可以说是……贪婪。
她极尽所能地撩拨、取悦,恨不得将眼前这个男人彻底融化在自己身上。
第510章:《间谍过家家》上映
2004年1月21日,农历癸未年除夕。
凛冬的寒意被喜庆的红色与团聚的暖意驱散,华夏大地沉浸在一片辞旧迎新的祥和氛围中。
琴岛,范家。
窗外偶尔传来零星的鞭炮声——虽然大中城市早已禁放,但在这滨海城市的某些角落,总有人忍不住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年味的坚守。
范小胖裹着一件厚厚的家居服,素面朝天,盘腿坐在自家温暖客厅的沙发上,面前茶几上摆满了母亲刚切好的水果和各式干果点心。
出国拍戏好几个月,这是她难得完全放松的时刻。
“多吃点,你看你在外面拍的,都瘦了。”范妈妈不停往女儿手里塞着剥好的橘子,眼里满是心疼。
“妈,我那是上镜需要,健康着呢。”范小胖笑着接过,心里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怅然。
看着电视里已经开始预热、充斥着喜庆音乐的春晚直播背景画面,她不由得想起了京城,想起了京信大厦那间办公室,想起了那个此刻不知在何处、与谁共度除夕的男人。
她甩甩头,将那份微妙的情绪压下,专注地陪着父母看电视,聊着家常。至少在家人面前,她是备受宠爱、事业有成的女儿,是他们的骄傲。
……
这边。
京城。
李晓冉系着围裙,正和母亲一起在厨房忙碌。
她已经推掉了所有除夕夜的演出邀请,决心安安心心陪父母吃顿团圆饭。
锅里炖着香飘四溢的红烧肉,案板上是切好的饺子馅儿。
“妈,这个我来拌吧。”李晓冉接过母亲手里的筷子,熟练地搅拌着肉馅。
母亲看着她,眼里满是欣慰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冉冉,过了年又长一岁……”母亲忍不住开口。
“妈~”李晓冉撒娇似的打断她,脸上带着明快的笑容,“大过年的,不说这个。看我给您露一手,包您最爱吃的三鲜馅饺子!”
她将话题轻轻带过,心底却并非毫无波澜。
只是她比范小胖更早看清一些事情,也学会了将某些情感妥善安放。
……
泱视一号演播大厅后台,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张伯芝坐在独立的化妆间里,任由化妆师为她补妆,经纪人李秀秀在一旁拿着流程单,做着最后的核对。
又是一年春晚。
作为港岛新生代中断层式领先的第一艺人,张伯芝早已不再是初登内地舞台时那个略带青涩的“超女冠军”。
连续多年的春晚曝光,加上一系列现象级作品加持,以及盛影传媒不遗余力的资源倾斜和形象塑造,她已然成为一面旗帜——港岛艺人积极融入内地、促进文化交流的旗帜。
今晚,她将独唱一首融合了流行与民族元素的歌曲《万水千山总是情》,服装是特意定制的,既现代又隐约可见传统旗袍的改良元素。
“放轻松,状态很好。”李秀秀检查完毕,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是多年搭档形成的默契与信任,“唱完我们就收工。”
张伯芝点点头,对着镜子露出一个标志性的、既甜美又不失大气的笑容。
她知道自己肩负的不仅仅是表演,更是一种象征意义。
聚光灯下,她必须完美。
……
京城,李兵兵购置的别墅内,此刻也充满了年味。
她早早将远在老家的父母接到了京城,决心陪二老在首都过个热闹年。
院子里挂起了红灯笼,门上贴了福字和春联。
李兵兵穿着舒适的居家服,正和父亲一起调试着电视,准备准时收看春晚。
母亲则在厨房里准备着年夜饭的菜肴,香气四溢。
“秀秀说等伯芝表演完就赶回来,应该能赶上吃饺子。”
李兵兵对父亲说道,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这种家人团聚的踏实感,是她在这个浮华的圈子里拼搏多年后,愈发珍惜的温暖。
至于那个居于云端、此刻不知在何处团年的男人……
她学会了不去深想,把握住自己能把握的就好。
……
琼州,亚龙湾。
与北方的凛冽截然不同,这里晚风湿润温暖,吹拂着棕榈树叶,带来海浪轻柔的絮语。
私密性极佳的临海别墅内,灯火通明。
王盛穿着短袖T恤和沙滩裤,悠闲地靠在沙发上。
旁边,母亲张秀兰正抱着咿呀学语的孙子王闲,逗弄着他肉乎乎的小手。
父亲王保国则略显笨拙地抱着孙女王若若,脸上是掩不住的慈爱笑容。
高媛媛坐在稍远一点的单人沙发上,穿着一件宽松的丝绸长裙,气色红润,比生产前更多了一份温婉与丰腴。
她看着孩子们,眼神柔和,只是偶尔与王盛视线交汇时,会流露出一丝难以捕捉的复杂。
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年夜饭菜肴,以海鲜为主,兼具南北风味。
“来,闲闲,若若,看爷爷给你们准备了大红包!”王保国乐呵呵地拿出两个厚厚的红包,塞到孩子们的小襁褓旁。
“这么小哪会拿。”张秀兰嗔怪道,脸上却笑开了花。
……
千里之外的魔都,同样是万家灯火。
张恒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有些紧张地站在女友林晓月家的门口。
他是京城土著,今年却毅然决定陪女友回魔都过年。
这个决定,对他而言,需要不小的决心,意味着他认真对待这段感情,并希望得到对方家庭的认可。
林晓月打开门,看到他,脸上立刻绽放出惊喜的笑容,侧身让他进来。
“叔叔,阿姨,过年好!”张恒换上拖鞋,恭敬地向客厅里的林父林母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