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第324节

  “箭在弦上。”王盛简短的吐出四个字。

  韩三坪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带着长辈的关怀和战友的信任:“放手去做。国内这边,我帮你盯着。你这艘大船,已经出了港湾,接下来,就是星辰大海了。”

第490章:站台和探班

  京城八月的尾巴,依旧残留着夏日的余烬。

  但当王盛乘坐的航班降落在洛杉矶国际机场时,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地中海气候特有的、干爽中带着一丝凉意的初秋气息。

  此行洛杉矶,目标明确,行程紧凑。

  其一,便是为即将在九月中旬上映的中美合拍版《当幸福来敲门》站台助威。

  这部电影,由迪士尼、上影集团与盛影传媒三方合作,王盛亲自执导并深度参与剧本和后期,但主演杰米·福克斯此时尚属“潜力股”,并非票房保证,影片整体预算在好莱坞属中等偏下,宣发费用更是捉襟见肘。

  在好莱坞这个名利场,没有巨星加持,没有海量宣发资金开路,一部偏文艺的现实主义励志片,想要杀出重围,难度可想而知。

  王盛此行,就是要用他新晋“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得主”、“《博物馆奇妙夜》奇迹导演”的名头,为这部作品撑起场面,吸引关注。

  其二,则是探班已经开拍数周的《暮光之城》剧组。

  这是他力排众议,坚持引入中国演员并设定女主角为华裔的关键项目,也是范小胖真正意义上打入好莱坞主流制作的第一战,关乎他全球化战略和“盛影系”艺人出海计划的成败,必须亲自盯一眼才能放心。

  “王先生,欢迎回到洛杉矶。”前来接机的是罗伯特·怀特,这位精明的中间人如今对王盛更是毕恭毕敬,王盛在好莱坞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和取得的成功,早已让他将其奉若神明。

  王盛微微颔首,坐进了怀特安排的凯迪拉克防弹轿车里。车内,助理早已将未来几天的行程表递到他手中。

  《当幸福来敲门》的宣传行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但类型相对单一。

  没有铺天盖地的户外广告牌,没有昂贵的超级碗广告时段,主要集中在几家具有影响力的纸质媒体专访、数个精英读者群体庞大的电台谈话节目,以及一场小范围但规格较高的业内看片会。

  宣传策略清晰而务实:主打口碑,瞄准奥斯卡前哨战的影评人群体和学院会员,试图通过扎实的影片质量和感人肺腑的故事内核,实现以小博大。

  王盛对此并无异议。

  他知道这部电影的潜力在哪里。

  在“上帝视角”下,原版的成功路径清晰可见,如今这个版本,在他“优化”过的剧本和精准调教下,杰米·福克斯和小演员泰勒·詹姆斯·威廉姆的表演更具冲击力,影片的现实主义力量更为凝聚。

  他有信心,只要能让目标受众走进影院,或者让关键的评委看到成片,口碑自然会发酵。

  次日,王盛便投入了紧张的宣传活动中。

  在《洛杉矶时报》的专访间里,他换上了一身剪裁合体的深灰色汤姆福特西装,气质沉稳内敛,与《博物馆奇妙夜》时期展现的奇幻商业感截然不同。

  “王导,众所周知,您凭借《博物馆奇妙夜》在商业和技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何会选择执导《当幸福来敲门》这样一部基调相对沉重、偏文艺的现实主义作品?”资深影评人肯特·琼斯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王盛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语气平和而坚定:“电影于我而言,不止是视觉奇观和娱乐产品,它更是一种记录时代、传递情感、探索人性的媒介。

  《当幸福来敲门》讲述了一个关于爱、责任、坚持与梦想的故事,它的核心是普世的。

  无论身处何种文化背景,面对困境时永不放弃的精神,以及父子间深沉的情感,都能引发共鸣。我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向观众传递一种温暖和力量。”

  他巧妙地避开了直接比较,而是强调了作品本身的情感价值。

  “您对杰米·福克斯的表演如何评价?他似乎并非这个角色的第一人选。”另一个问题紧随而至。

  “杰米是一位极具天赋和爆发力的演员。”王盛毫不犹豫地称赞,“他完全沉浸于克里斯·加德纳这个角色之中,捕捉到了人物在绝望中挣扎、在困顿中坚守尊严的每一个细微瞬间。

  我相信,他的表演会打动每一位观众。选择他,是我和迪士尼、上影共同的决定,我们从未怀疑过他能够胜任。”

  在NPR(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的直播节目中,王盛则用更感性的语言描述了拍摄过程中的点滴,分享了杰米·福克斯为了体验角色在街头露宿的经历,以及小泰勒在片场如何用纯真的表演感染了整个剧组。

  他的英语流利,措辞精准,时而幽默,时而深沉,展现出一个国际级导演的魅力和沟通能力。

  这些专访和谈话节目的内容,很快通过纸媒、电波和初步兴起的网络媒体传播开来。

  “王盛新作《当幸福来敲门》”、“东方奇迹导演的温情转身”、“杰米·福克斯的影帝级表演”等关键词开始在一些文化精英和影迷圈子中流传。

  虽然声势远不及那些动辄数千万宣发费用的商业大片,但至少在目标群体中,成功地点燃了第一波关注。

  ……

  忙完《当幸福来敲门》首轮宣传的间隙,王盛立刻动身,前往位于俄勒冈州与华盛顿州交界处的《暮光之城》外景地——那个终年阴雨、森林茂密,完美契合小说中“福克斯”小镇氛围的地方。

  剧组租用了一个小镇的边缘旅馆作为临时指挥中心。当王盛的车队抵达时,导演凯瑟琳·哈德威克和几位制片人早已等候在门口。

  哈德威克是一位充满激情且注重细节的女导演,她对王盛给予的这个机会无比珍惜,同时也对这位年轻的东方投资人兼项目掌控者抱有几分敬畏。

  “王先生,欢迎您来探班!”哈德威克迎上前,她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紧张。

  “凯瑟琳,拍摄还顺利吗?”王盛与她握了握手,目光已经投向不远处正在布光的森林场景。

  “总体顺利,演员们都很投入,尤其是范,她非常努力,适应得很快。”哈德威克连忙回答,一边引着王盛向片场内部走去。

  片场设在一片高大的红杉林中,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和植物气息,人工制造的雾气在林间缓缓流动,营造出神秘而压抑的氛围。

  此刻正在拍摄的,是华裔少女贝拉(范小胖饰)与吸血鬼男友爱德华·库伦(由一位王盛依据记忆挑选的新人演员饰演)在林中初次深入交谈,爱德华坦言自己吸血鬼身份并展示超能力的戏份。

  王盛安静地站在监视器后方,看着镜头下的范小胖。

  她穿着符合角色设定的、略显朴素的毛衣和牛仔裤,长发披肩,脸上带着属于贝拉的那种疏离、好奇又隐隐不安的神情。

  与身边苍白、俊美、非人气质突出的“爱德华”对戏,她的反应细腻而准确,眼神中既有被吸引的悸动,也有面对未知危险的恐惧。

  “Cut!”哈德威克喊了停,快步走到范小胖和男演员身边,低声讲戏,调整走位和情绪。

  王盛没有打扰,只是静静观察。

  他能看出范小胖的专注和压力。

  离开熟悉的国内环境,在完全陌生的文化背景和工业体系下担任如此重要的角色,对她而言是巨大的挑战。

  但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她扛住了这份压力,并且正在努力地将自己融入角色。

  休息间隙,范小胖看到了王盛,眼睛顿时一亮,快步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欣喜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

  “你怎么来了?”她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点喘息,显然刚才的戏份很耗心神。

  “来看看你,顺便看看我的投资。”王盛语气平淡,递给她一瓶水,“感觉怎么样?”

  范小胖接过水,喝了一小口,深吸了一口气:“压力挺大的,语言关还是有点吃力,不过哈德威克导演很耐心。”

  她顿了顿,眼神重新变得坚定,“但这感觉很好,就像当年刚入行,一切从头开始,很有挑战,也很刺激。”

  王盛微微点头:“记住这种感觉。把你现在这种‘闯入新世界’的陌生、紧张和兴奋,融入到贝拉这个角色里。她就是这样一个闯入超自然世界的普通人。”

  “嗯,我明白。”范小胖用力点头。

  王盛又转向走过来的哈德威克:“凯瑟琳,我认为贝拉在看到爱德华展示速度时的反应,可以再增加一点生理上的不适感,比如轻微的眩晕、下意识的后退半步,而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惊。这更能体现人类面对超自然力量时的本能恐惧。”

  哈德威克认真思考了一下,随即表示赞同:“很好的建议,王先生。我们等下就按这个思路再拍一条。”

  王盛在片场待了大半天,观看了几场关键戏份的拍摄,偶尔会提出一些具体的、基于“上帝视角”的优化建议,既针对表演,也涉及镜头语言和氛围营造。

  他的每次开口,都言之有物,切中要害,让哈德威克和剧组主创愈发信服。

  ……

第491章:幸福的回响(上)

  2003年9月的美国,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

  尽管距离美伊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结束已过去数月,但战争的阴影远未消散。

  新闻频道里依旧充斥着关于战后重建、安全局势以及士兵伤亡的报道,一种对国家前路的迷茫和对个体命运的无常感,悄然渗透进社会的肌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9月12日,由迪士尼、上影集团与盛影传媒联合出品,王盛执导,杰米·福克斯主演的中美合拍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在北美院线悄然登陆。

  影片的宣传口号,经过王盛与迪士尼团队的反复斟酌,最终定为“Hope is not a strategy, but never losing it is.”(希望并非策略,但永不放弃希望才是。)以及更为直指人心的“In the struggle, lies the strength.”(挣扎之中,蕴藏力量。)

  没有炫目的特效,没有火爆的动作场面,甚至没有一线巨星的光环,《当幸福来敲门》就像一颗沉静的石子,投入了被战争新闻占据的喧嚣湖面。

  首映日,排片率并不算高,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部分艺术院线和多厅影院的非黄金时段。

  然而,走进影院的观众,却意外地发现,这部看似“平淡”的电影,蕴含着击穿人心的力量。

  影片在原版剧本(王盛执导的原版)的基础上,迪士尼又加入了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一个名叫克里斯·加德纳的单身父亲,在事业失败、妻子离家、濒临破产无家可归的绝境中,如何一边拖着年幼的儿子,一边凭借顽强毅力争取一个几乎没有薪资的股票经纪人实习生职位,并最终扭转人生的故事。

  杰米·福克斯褪去了他在《阿里》中的拳王光环,将自己完全沉浸在这个为生存而挣扎的小人物身上。

  他眼神中的疲惫、绝望,以及在绝境中偶尔闪过的、对儿子无法掩饰的爱与愧疚,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那段为了赶去收容所排队,抱着儿子在地铁站厕所里过夜,用脚抵住门,泪水无声滑落的戏份,几乎让每一个观影者都感到胸口发闷,喉头哽咽。

  小演员泰勒·詹姆斯·威廉姆的纯真与依赖,则成了照亮这灰暗现实的一束微光。

  孩子无条件信任父亲的眼神,与父亲在现实重压下几乎崩溃的状态形成强烈对比,将生活的残酷与亲情的温暖同时放大到极致。

  王盛的导演手法克制而精准。

  他没有刻意煽情,只是用近乎纪录片的平实视角,跟随这对父子穿梭在80年代初旧金山冰冷而繁华的街头,记录下他们一次次被拒绝、被驱赶、被现实嘲弄的瞬间。

  然而,正是在这看似毫无希望的重复挣扎中,克里斯·加德纳那股“永不放弃”的韧劲,如同暗夜中的萤火,虽微弱,却执着地闪烁着。

  影评人的反应比预想的要快,也要热烈。

  《纽约时报》的资深影评人A.O.斯科特在专栏中写道:“在王盛导演的这部新作中,我们看不到《博物馆奇妙夜》的奇幻炫目,也感受不到《电锯惊魂》的紧绷刺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植于现实土壤的沉重与温暖。

  《当幸福来敲门》是一部关于失败者的史诗,它没有回避生活的肮脏角落和令人窒息的绝望,却在这种极致的困境中,挖掘出了人性中最宝贵的光芒——父爱、尊严,以及那份看似愚蠢却无比珍贵的坚持。

  在当下这个被战争阴云和不确定性笼罩的时代,这部电影像是一剂温和却有力的良药,提醒我们关注身边真实的挣扎,并重新思考‘幸福’与‘成功’的定义。”

  《好莱坞报道者》则评价:“杰米·福克斯奉献了其职业生涯中最具说服力的表演之一。

  王盛导演成功地将一个美国故事,拍出了跨越文化隔阂的普世情感。影片结尾,当克里斯·加德纳终于得到工作,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忍不住为自己鼓掌,热泪盈眶时,那种情感冲击是毁灭性的。

  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胜利,更是对每一个在困境中不曾放弃的平凡个体的致敬。”

  更重要的是观众的口碑。

  在互联网尚未完全主宰舆论的2003年,口耳相传的力量依旧强大。

  “你必须去看《当幸福来敲门》,我哭光了一包纸巾。”

  “没想到王盛还能拍这样的电影,太真实了,让我想起了我父亲。”

  “看完电影,我给爸爸打了个电话,我们已经很久没好好说话了。”

  “在新闻里看到那么多糟糕的事情,这部电影让我重新相信,生活中还是有美好和坚持存在的。”

  类似的评论开始出现在网络论坛、电台热线以及普通人的日常交谈中。

  战争带来的集体焦虑和心理创伤,使得公众潜意识里渴望情感上的慰藉与精神上的锚点。

  那些宏大叙事下的无力感,在克里斯·加德纳这个具体而微小的个体奋斗史中,找到了某种奇妙的代偿和宣泄口。

  他的挣扎,映照了许多人在经济不确定性或人生困境中的影子;他的最终成功(哪怕只是阶段性的),则提供了一种近乎奢侈的情感慰藉和希望暗示。

  迪士尼敏锐地捕捉到了这股涌动的暗流,立刻调整了宣传策略,放弃了部分原计划中过于“文艺”的路线,转而强化其“情感治愈”和“励志典范”的标签,在电视和平面媒体上增加了针对普通家庭和中年观众群体的广告投放。

  结果令人惊喜。

  《当幸福来敲门》的首周末票房粗报出来,达到了812万美元。这个数字放在动辄首周数千万的好莱坞大片里并不起眼,但考虑到其30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和有限的宣发规模,以及非商业片的类型,已然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更关键的是,它的票房走势极其健康,周六票房相比周五有明显提升,周日跌幅控制得非常好,显示出强大的口碑驱动效应。

  院线方迅速做出反应,第二周开始小幅增加排片,尤其是在白天和周中的非热门时段,上座率居然相当可观。

首节 上一节 324/3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