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规划的不是水泥路,交通局也能承担一部分费用。但是江成和老周申请的道路,要是一定要建设,不能按照道路规划建设,这只能属于按照内部道路去建设。
按照内部道路建设,交通局可以通过审批,但是费用得水泥厂和汽车厂协商承担。而道路建设好后,管理权其实也是归属这两个厂的。
这道路管理权就是他们可以封路,可以设置路障不让其他车辆进入。但是不能收费,道路虽然是两个厂承建的,可厂里的钱依然是国家的,你不能拿国家的钱建设的东西去收费。
这条道路建设,汽车厂出钱的理由是需要一条能测试大型货车的水泥路。而水泥厂能节省运输时间,增加运输量。
这条道路建设好后,哪怕没有大型货车。就现在卡车司机驾驶超载的情况,也能稳定超载了,不用担心有些道路因为路不好,车子开不上去。
江成也没有想到还有内部道路一说,这倒是让他想起后世一些个人修桥,想收过路费把本钱收回来,但是出现各种纠纷的事情。
修水泥路的事情,得等道路审批下来,然后再联系筑建局那边安排人员去建设。但是因为是内部道路,厂里的人可以安排自己的工人去帮忙,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人工费用。
汽车厂的工人不愿意去水泥厂,但是可以安排人去修自己的厂里的内部道路,这不属于给其他单位干活。
甚至道路建设好后,命名权都在水泥厂和汽车厂手上。江成要是脸皮厚,就把这条路起名叫江成路都可以。
但是这个名字叫什么,江成还是让老周去安排处理。因为昌城汽车厂出资肯定是多的,老周不会抢这个命名权。
不过会在道路口立一个牌子,写明是汽车厂和水泥厂共同承建,并且写上建设日期。毕竟是一条道路,会路过一些村庄,方便很多人出行。
写上什么厂建设的,也是标明什么厂为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道路附近的老百姓也会感谢这两个厂对道路的修建。
“老周,过两天我又要去广州一趟了,肉罐头要不要。”
走出交通局,江成对老周询问道。现在汽车厂的食堂,一个月都只有一次荤菜了。这还是有特殊照顾,很多厂两三个月都难得有一次肉吃。
这还是赣省,其他地区不少年后到现在可能都没一次荤菜的。
“二十块,行不。”老周也不客气,掏出口袋里的钱询问道。
“少来这套,十块吧。我还要给老周和老陈带一些,其他人也不少。”
江成接过一张大黑拾说道,二十块钱带的数量太多了,要带东西基本带一样多。给老周带二十块的东西,老康和陈于雄那边总要一视同仁,还有李安和一些同事都要带一些。
这旱灾时期,大家都不容易。定量的粮食没有恢复不说,定量肉和油都开始减少了。
江成在广州那边,都不好意思一个人一次性买太多,得找人帮忙购买。虽然特殊商店没有规定一个人可以购买多少,只是规定有些东西得多少侨汇券才能购买。
老周也是笑了笑把其他的钱放回口袋,十块钱也不错了,可以买六七个肉罐头。一个月吃一次,等于半年内每个月多了七两的肉定量。
“道路审批的事情你盯着点,现在是去你那边还是去我那边。”江成把钱也放好后询问道。
“我那边也没什么好招待的,当然是去你们汽车厂,也跟老康聊聊。”老周说道。
江成和老周这个级别,互相去对方的工厂,都能混个招待餐吃。但是后勤部会记录招待项目,得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才去对方的单位。
这次自然是共同修建道路的理由,可以弄一次招待餐。弄碗红烧肉,喊几个人一起吃一顿。
第266章 开始遣返工人
有人说没经历过人事的女子,身体会有处子之香。
江成感觉这是无稽之谈,他觉得自己媳妇一直是有体香味的,主要是比较爱讲卫生。
他接触过一些精神小妹,别看一些小妹长的漂亮看上去嫩,很多其实私下邋遢的很,身上有股不太好闻的味道。
江成感觉女人结婚了,身体要是不好闻的。主要是本来自身卫生一般,结婚后感染一点妇科病什么的,所以容易比没结婚的不好闻点。
郑可给江成的感觉,应该就是一个挺爱干净的女人,一直认为她身上挺好闻的。
这次去广州就江成和郑可一同前去,广州在四月底的时候气温已经有些偏高,路上开车容易出点细微的汗水。
两人轮流开车去的广州,这次去广州,江成感觉自己被郑可照顾的更自然了。换洗的衣服是她帮着给洗的,甚至晚上洗漱的时候,郑可都会帮他打好热水。
江成总感觉自己跟郑可并不像红颜知己那样简单,但是他不敢尝试有逾越的举动。这个时代作风有问题,真的很严重的。
而且要是乱来,真的很对不住谭雅萱。江成感觉自己媳妇很信任自己,在家里为他生儿育女的,并且在家里家外都是以江成的想法为主。
到了广州后,江成跟梁同远他们汇合了,这边魔都汽车厂办事处的人员已经对接好了工作。江成去了魔都汽车厂办事处看了一下,不愧是魔都那边的单位,办事处装修的挺不错的。
而魔都汽车厂办事处的人,既然来了广州这边,也自然知道昌城汽车办事处这边有一笔合作者车商会的什么商会接待资金。
商会的资金有好几万不说,关键那笔资金都是侨汇券。昌城汽车厂办事处的人可以拿人民币兑换到一些侨汇券,然后在特殊商店买一些东西可以寄回老家。
魔都办事处的人自然眼红,还想打这笔钱的主意。认为他们承接了大众轿车的制造订单,早晚要把出口订单自己去生产的,他们也要招待这些合作商,所以这招待费用要分他们一些。
江成到广州了解这个情况后,只想让他们有多远滚多远。这些合作者基本上是加盟或者代加工的商户,是跟昌城汽车厂合作的,跟魔都汽车厂有毛关系。
难道薅走昌城汽车厂的订单,还想薅走商户不成。
魔都汽车厂有本事自己去组织一批合作者,搞自己的车商会什么的,然后能让那些商会主动交会费。
当初为了这些合作者能尽快积累第一笔资金,江成可是贡献出了很多后世的营销点子。在改革后,随便一个点子就可能让一个积累不少财富。
而且魔都汽车厂就算接手了大众轿车的制造,可能大众轿车要是在以后出了问题,还是会找昌城汽车厂的。
因为加盟费和保证金都是昌城汽车厂收的,4S店提供的售后服务,简单的维修可能是4S店那边负责。但涉及到严重的质量问题,昌城汽车厂可能要承担返厂的费用。
说白了,单子给了魔都汽车制造厂,钱让他们挣。但渠道还是在昌城汽车厂手里,魔都那边得组建自己的销售渠道才行。而不是直接把昌城汽车厂的渠道也分走,然后问这边要接待费用。
车商会的会费,也不是昌城汽车厂的,只是办事处这边负责保管而已。
江成和郑可在广州待了一个来月才回昌城,除了处理办事处的事情,依然是召开了一次车商会议。这次没有推出新品汽车,但是宣布了一下今年下半年会生产出加长版七座面包车。
大众轿车被魔都汽车厂承接制造的事情也跟大家说了一下,让大家放心质量问题,昌城汽车厂会进行质量兜底。
而大众轿车被魔都那边承接生产,对于大家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起码昌城汽车厂其他类型的车辆产量会提升一部分。
除了车商会这边,江成其他时间都是曙光无线电那边。磁带录音机其实已经研发出来了,但是无法量产,因为磁带的塑料膜是进口的。
目前少量进口点材料还有办法,大量进口,还没联系好出口商。苏联那边没指望了,都已经在陆续撤离专家了。
现在的关系,别说进口苏联的东西。他们都不会顾及我们国内目前旱情的情况,在我们困难时期依然要求我们还债。
苏联实力强大,而且我们国内的确欠他们的债务。既然延期不了,哪怕困难时期,都要用粮食和农副产品来还债。
而且他们知道我们国内很多矿石提炼技术不行,一开始还不要我们的矿产来抵账。是后来我们能炼很多矿了,又同意我们用一部分矿产抵账。
要知道阿三现在能在边境跟我们闹腾,苏联是支持那边的。
西方封锁,苏联现在也差不多封锁,只是没公开而已。不援助一些项目技术,那不叫封锁,贸易直接停止跟封锁有什么区别。
我们国内已经建设完成的坦克厂,在生产方面已经不是技术问题了,只是买不到需要的特殊钢材,也停止生产了。
曙光无线电合作社跟昌城汽车厂的技术人员共同研发的磁带录像机,用的是特殊的塑料膜。研发的时候用的倒是不多,材料是从香江那边的商人算帮忙的性质转卖给这边的。
香江也没有那种塑料膜生产厂,在香江现在主要是加工。材料都是外地进口,香江连粮食都没有多少产出,别说一些产品的原材料了。
所以江成在广州那边这次待的比较久一些,他在帮忙联系一些合作商,能不能想办法从西方弄到能达到要求的塑料膜。
价格贵就贵一些,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磁带录音机制造出来的话,绝对有海外市场。先制造出来高价卖了再说,然后边出售边寻找可替代品。
但是这还并不是江成想要的,目前只是单纯的制造了磁带录音机,还没制造出可播放磁带的收音机。
就是在汽车上可以接收广播,但要是接收不到广播或者不愿意听广播的内容,就可以播放磁带了。
简单来讲就是收录机了,这种功能的设备,在初期成本不便宜。
从广州回来后,江成正好得知苏联撤离所有专家的消息。
而且单方面中断了很多技术资料供应和答应的设备供给,就这样的情况下,还不能视为违约,中断之前的投入费用都得照给。
比如花上亿建设的洛阳四大制造厂,弄的不上不下的,损失不知道多少。丹江口水电站直接停工,很多建设完工厂,职工都招了不少,就等一些设备进厂的,直接蒙圈。
本来大炼钢的盲目扩张建厂就导致一批工厂缺乏原材料面临停工,还有很多因为材料和技术不达标的工厂也停止了生产。
这次加上苏联的专家全部撤离,无法投入生产的工人实在太多了。而粮食又紧缺,精简城镇人口终于开始了。
有编制工作的并不是铁饭碗,那些完全没有产能损失的企业,直接解散,预计半年内精简一千万城镇人口。
也就是说没有用的企业工厂,招的所有工人,农村来的工人回农村去,取消城镇户口,不给定量吃了。
城里户籍的工人,等于是失业了,很多城市开始出现不少的失业城镇人员。
而昌城汽车厂倒是没在精简企业范围内,主要是上面还没有进行一刀切。等真正的政策出台,那就是五八年之后进入城市的农村户籍人远,全部在精简范围内。
到时候江成那些叔叔和姑姑的子女都得回农村,但就算是那样,能提供出来的岗位,也无法消化掉城市待业的工人。
在大炼钢没来之前,其实城市就消化不了本身城镇的待业人员。按照一家五口计算,平均五口人大概只有一个半的人有正式工作。
这两年到处建设工厂,大部分地区除了老人还孩子,基本上谁都有工作了,否则也不会从农村去招工。
风头过后,光这两年进成的农村户籍人员撤回去也不可能消化掉这样多。
要不了一年的时间,工作指标又要值钱起来,甚至高于五八年之前。因为援建的项目撤出来很多工人,今年精简一千万职工只是一个开始。
“老江,你那三叔家的儿子真倒霉。三个儿子,有两个儿子进了没效益的厂,被遣返回公社去种地了。”
谭雅萱挺着大肚子,幸灾乐祸的笑着对江成说道。作为夫妻自然是同仇敌忾,江成跟江云堂那边的关系不好,知道江云堂的两个儿子被遣返回去了,自然是高兴。
“种地怎么了,你还看不起种地的呀。他们也算是赶上时代了,起码在城里还挣了两年的工钱。”江成也是笑着说道。
在城里干了两年活,江云堂的儿子儿媳多少存到了一些钱。
而且遣返回公社,单位还会给这批人发放三十斤的口粮,当是让他们再领了一月的定量。
回到公社后,这批人没有什么工分换粮,也有政策补助,可以花钱买几个月的统销价格粮。这样一来起码三四个月依然是不愁吃粮的。
第267章 人真是会变的
一九六零年,七月。夏季,天气炎热。
赣省今年粮食产量还算可以,但是全国旱灾依然在持续。
没有等来上一年因为借调十三亿斤粮食,导致临时降低了城镇居民的定量指标的恢复。等来了继续借调粮食的指令,希望赣省能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再增调两亿斤粮食支援全国。
这次是要求十五亿斤粮食,江成站在昌城城市居民的角度来说,其实是有些抱怨的。
要是其他城市援助昌城两亿斤粮食,江成和昌城的老百姓肯定会感激那个城市。可反过来,江成有些接受不了。
粮食不光是人吃的,还有家禽家畜。但现在很多地方连米糠都精贵起来了,更别说喂养家畜。
昌城汽车厂也是第一次食堂一个月都没有荤菜,更别说其他企业了。
昌城市城市居民粮食定量再次减少一斤,食用油从以前的每月五两减少到三两半。昌城能有五两定量是因为属于省会城市,其他赣省的城市没昌城高。
现在其他市区最多就是三两食用油的定量,而县城里也由三两食用油减到了二两。
肉的定量差不多直接对半砍了,以前市区居民每个月还有半斤肉的定量,现在就三两,县城里居民的肉定量变成二两。
同样在七月份,GW院那边为了照顾国内的高级知识分子和技术人才。制定了一份照顾标准,高级的知识分子和技术人才,每月供应四斤肉,白糖两斤,甲级烟两条,鸡蛋三斤。
说是说在照顾,其实是降低了高级人才的福利,只是这个标准出来,给了大家一个保底。
因为这是福利标准,本来就不像定量那样稳定。国家条件好的情况下,大家的福利就高,不好的情况下,福利就低。
这个照顾标准一出来,江成的福利等于砍掉了将近一半。因为粮食紧缺,都只给香烟不给甲级酒票之类的了。
而级别低一些的技术人才,像郑可这种达到中级技术干部的,也有照顾。除了香烟也能有两条甲级的外,其他的只有高级的一半,每月供应两斤肉,一斤糖,鸡蛋两斤。
至于谭雅萱,她只能算是技术员,连助理工程师都达不到,不在照顾的行列。加上她是女人,又属于文员类型的工作,本身粮食定量就没有照顾。
谭雅萱现在每个月只有二十五斤的定量粮,三两半的食用油,二两的肉定量。这定量根本不够她吃的,要是真按照这样的定量吃,她这几年养出来的红润起色和不错的身形,可能撑不了多久就要拉胯。
除了大人的定量在减少,儿童的定量也减少了半斤。
昌城,‘江家’大杂院。
“燕子,家里没多少粮了,你能不能去问你哥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