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第133节

  但是大家肯定不知道江成他们为什么会是开车去的四九城,却是坐火车回来的。汽车成为了那位的座驾,这事情也足够江成吹嘘一下了。

  江成这次回来,也给老康和老周带了一些地方特产过来,他也打算去看看老周那边的水泥厂发展的怎么样了。

  这水泥产量有没有大到可以修水泥路了,要是有什么困难,江成想办法给老周那边解决。

  至于昌城汽车厂现在的产量,还有阿尔巴尼亚要的援助车辆订单,江成听听就好。对于这个时代的外交事情,他就知道跟苏联关系破裂,越南打了一下,印度据说是我们国内刚发力就直接打穿了对方。

第229章 劳动力不足的假象

  江成回到昌城汽车厂没两天,就收到了陈于雄的电报。

  他已经获得了调令,银行那边的事情也交接好了,买好了火车票,带着家人往昌城这边来了。

  而第一汽车厂那边也打电话联系了这个,孟副工也带了技术人员组成了学习团队,也在来这边的路上。

  学习技术的事情,江成可以让下面的工程师教导。陈于雄过来,江成又多了一个助力。

  在他们到来之前,江成去了一趟水泥厂。水泥这东西,只要有设备,产量是很大的。但是水泥的消耗也大,特别是在这大炼钢时期,到处都在搞建设。

  因为在建设之初,老周的水泥厂就有汽车厂的帮助,一开始就有运输车辆。发展速度是很快的,加上江成让老周尽量多生产水泥,他借助今年的风头,也在大搞生产,大量招工。

  在十月十二号,江成就开着厂里的大众轿车去了水泥厂。去的时候回了趟家,把家里的气枪带上了。

  老周的水泥厂在郊区,这才十月份,林子里还有鸟。

  最近谭雅萱又在努力备孕,她想年底之前再怀上一个。大规模旱情明年就来了,现在江成也是能省一点是一点,鸟和河里的鱼也可以代替肉食。

  到了水泥厂这边,江成看到这边的汽车进进出出忙碌的很。

  水泥的主要原料就是石灰石,这东西在赣省这边多的是。江成也不知道水泥厂的石灰石从哪里运来的,这东西也就是一种石头。但是江成可以肯定运输石灰石的车辆超载了很多。

  轻卡汽车的限载量是三吨多,实际上载四吨也没有问题。但是轻卡汽车运输石头,这满满的一车能有五吨左右,堆的太高了。

  果然国内现在所谓的限载只是一个数字而已,真正载重多少取决于开车的司机。货装好了,他开一下车就知道行不行。

  了解路线,路线上的道路好就多装点,道路不好就少装点,没有什么只能装多少一说。

  所以水泥的生产量取决于设备和运输能力,小地方一些小的水泥厂只有一两辆车,一年都没多少产量。

  在这里除了能看到运输材料的卡车,也能看到送货的卡车。这个年代水泥都不用包装袋的,因为也没有什么代销点,都是哪里要用就运输到哪里。

  水泥直接用大铁桶装,到了地方就直接找人倒出来。

  江成在水泥厂门口让门卫的人去联系老周,老周得知江成来了,高兴的很。昌城汽车厂的汽车又一次参加了阅兵仪式,而且这次是以阅兵车的形式参加的。

  并且红星汽车的名字,还是老周本家姓那位给命名的。

  得知江成来水泥厂这边了,老周还是很感慨的。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他也不想离开汽车厂,如果没有离开,他也能参与到这次的事件当中去了。

  有江成在,汽车厂的发展速度就没有停下来过。谁能进入汽车厂就是坐上了升迁的快车道,不过现在汽车厂已经是央企了,管理层大家现在不是想进就能进的。

  “江成,你这是又有闲情逸致,来我这穷乡僻壤的地方转悠了,是到办公室坐坐还是如何。”

  周厂长见到江成高兴的说道,对于江成他也不用客套,跟江成相处能很放松。不能成为同事,也还是老朋友。

  “要坐办公室还用到你这里来,这次从四九城回来,给你带了不少东西都在车上。我们去前面的林子里溜达,气枪都带好了,到林子里帮我打点鸟。”江成直接走到汽车后备箱的位置说道。

  车里有几把气枪,随便老周挑。当初汽车厂把枪支和弹药业务剥离,江成是拿了很多回家,储存粮食的房间墙壁上挂了一排枪。

  老周也不客气,边打鸟边闲聊也不错。

  “老周,现在水泥厂每个月的产量有多少。”江成询问道。

  “大概四万吨吧。”老周随口回应道。

  江成听到这个数字,一开始也是懵了一下,吨字前面带万。让江成感觉数量巨大,只是他对水泥这东西没太大概念,一个月四万吨的产量到底是多还是少。

  但是按照后世一袋水泥五十斤来算,等于一百六十万袋水泥了。

  “四万吨水泥,老周,这产量是一个什么概念。”江成问道。

  “呵呵,还算过的去,目前跟九江庐山那边的水泥厂产量差不多。这产量根本不够城市使用,昌城今年修建的一栋百货大楼,就用了一千吨水泥,随便一个小车间和工厂就几十吨。还有桥梁,楼房建设。一天一千多吨的产量,你刚才也看见门口进进出出的运输车辆了。”

  老周说道,他一开始搞这水泥厂也没什么概念,刚开始产量还没有这样多,就已经把他吓到了。

  不过随着水泥生产出来,很多建设单位就开安排汽车来拉水泥。自己单位有汽车拉水泥的,水泥就便宜几块钱一吨。要送货的单位,就要贵几块钱。

  这一吨水泥其他单位安排车辆来拉,就五十多块钱,送货六十一块钱一吨。

  一个月四万吨,销售额能有两百多万。但是要扣除材料,燃料,电力和人工成本,如果再算上设备和运输汽车的折旧成本,利润其实只有百分之三十多。

  大概现在每个月有六七十万的利润,但要上缴百分之八十利润,厂里能留下来的也就十多万。

  要知道这个水泥厂是按照省企规模建设的,这点利润不算什么。每个月十多万自留资金,要给职工谋福利,建造住房,发放福利礼品。单位里每个月也要添加点什么,只能说资金不紧张,但绝对不富裕。

  “四万吨还不够用,如果用水泥修建道路呢,宽度按照七八米来计算。”江成询问道。

  七八米也不算宽,后世的道路基本是这样宽。毕竟一辆汽车就有将近两米宽了,还要算上人行道,这宽度还只能是双行道。

  “得看厚度,如果要满足公交车行驶,也就是中等重量的汽车行驶,最少得三十公分的厚度。按照你说的那个宽度,一公里最少七百吨以上的水泥。”老周说道。

  一公里就要七百吨水泥,那水泥厂一个月的产量也就只能修六十公里的道路,而且还只能是双行道而已。

  要知道有些大城市的主干道可是有几十米宽,水泥厂的水泥全部拿去修道路,也修不了多少。

  而且城市建设需要水泥,也不可能拿水泥去铺道路。现在的砂石路足够满足目前的需求了,就算有损坏也容易修补。

  江成虽然让昌城的水泥厂提前出现了,但是因为汽车厂给城市带来的发展,水泥的需求量也比历史要的多了。加上现在又是大炼钢时期,到处在建设工厂。

  想要弄几条水泥路出来,然后弄辆跑车的想法依然不能实现了。

  “老周,既然水泥有这样大的需求,再增加生产线呢。”江成询问道。

  “设备是可以采购,但是原材料装运可能跟不上,现在工人也不好招。”老周说道。

  听到这个,江成也感觉头大,又进入死循环了,看样子只能等大炼钢结束后再想办法了。

  但是科技方面,发现研究方向错了,可以随时终止。终止了,后期就没有消耗成本。

  可在工业方面,当有些人发现有些事情想当然了,让他们停止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科研人员的研究容错率高,不会追责什么的。

  现在上面把自主权下放,不代表取消了厂长责任制。一旦有人发现自己的行为错了,很有可能选择硬撑,而且工人被招了过来,很多都是解决了编制的,没有直接解散一说。

  只有到了这风口后期,算是大量的单位集体爆雷吧,很多工厂倒闭。成千上万的工厂负责人担责,然后开始实行城市精简政策。

  昌城汽车厂目前也有这样的情况,招工太多,总想着广交会那边的订单会越来越多。依然一直在添加设备,建设新的车间和厂房。

  一旦那边的订单出现问题,又或者原材料供应跟不上,爆雷的话余开宏绝对是首当其冲。

  现在汽车厂这边就已经不光是之前的产业链在供应零部件了,大家都招工困难,产业链上的企业工厂也是一样的情况。

  他们想跟上汽车厂的产量进度,可招不到人了,产量扩张不了,有些零部件只能交给其他地方的工厂生产。

  江成拉着老周在树林里打了半天的鸟,一人打了一只认不出的鸟。比野鸡小一些,但八哥大不少的那种。

  这种鸟,主打一吃一个不吱声。又不是后世,能有这机会吃点不认识的鸟,那真是有多少来多少。关键是江成不吃,就能阻挡的了别人嘛。

  在离开水泥厂的时候,江成让老周找个时间去一趟汽车厂,厂里现在生产出一款挖掘机。因为外贸易订单的缘故,挖掘机只能安排一个十来人的小组去生产,一个月可能就生产那么一两辆。

  用挖掘机去给运输车装原材料肯定快的很,让老周优先弄两辆走,算是拿去试车的。因为江成也的确没有参与研发,这挖掘机还真要试车,别没用几天挖掘臂铠就出问题,或者车子不能转动。

  江成打算等陈于雄来了,近期就跟他去负责生产红星汽车。红星汽车可是高档汽车,生产的好也是一种功绩,就等以后看看余开宏能不能抗的过大炼钢后期了。

第230章 看破资本家做局

  十月十五,第四届广交会正式开始。

  这届采购商人比上次更多,董主任带着技术人员一大早就在广场的展览区了。依然和以往一样,昌城汽车厂的产品霸占整个广场。

  第一汽车厂的解放卡车没有参加广交会,没有必要折腾,有昌城汽车厂的车辆在,第一汽车厂的解放车根本卖不动。

  广交会一开始,就有很多人来参观汽车。在董主任看来,其实也没有必要那么热情对待。

  上一届广交会的时候,董主任也是第一次参加,很认真对待。这可是为国家挣外汇,卖出去一辆就一两千对标美元的金额。

  刚开始卖的时候,董主任也很激动,但后来就麻木了。甚至觉得汽车厂生产的汽车,对于国外来江也是需求大于供应。

  平均每天几百辆的汽车成交,只是卖了两三天,就已经忙的顾客不主动询问也就不主动上前介绍。

  不愁卖,就是这样任性。

  这次直接一开始就是如此,不问就不主动上前。何况这样多人看成,董主任带来的人也无法一对一的服务。

  跟董主任预计的一样,很快就有订单成交了。他也听说过江成在前面两届广交会卖车的事迹,第一届就卖几百辆,第二届广交会倒是卖了五千多辆。

  但是厂里的一些人把江成卖车的事迹吹的太神了,说什么凭借几张图纸就把连样品都没有的车给卖了。

  现在在董主任这里看来,这汽车谁来卖都一样。汽车厂考虑的不是能卖多少的问题,而是可以卖多少。

  当天下午,董主任就给汽车厂发电报过去了。

  ‘好卖,发货,加大生产。’

  昌城汽车厂有车辆库存,这次不需要等到有了订单再开始生产。

  余开宏收到电报后,又开始动员大家加班加点了。

  大家都不知道,第一天就购买下单的,那基本上都是刚需,是计划好了要来买车的,大部分都是散户。

  而围观的人多是因为这次的采购商多,人家顺带参观一下。

  新来的采购上一开始看见这边的汽车比较便宜,的确有不少人意动。但是得知前几届广交会这边的汽车都是这个价格,对于这个价格,很多参加了两次广交会以上的人,都习以为常了。

  很多人都有从众的心理,当很多人认为这个价格是正常的,不会因为价格便宜而讨论的时候。新来的人也很快就会从众,哪怕他一开始的确觉得便宜。

  可一旦从众后,内心的想法就会很快的转变。会恍然大悟的觉得原来这东西就是这个价格,还以为会很贵呢。

  就拿自行车来说,国内正常自行车的价格是一百六左右还要票证。如果突然有一个国营商店把自行车只卖八十块呢。

  一开始肯定会有很多人疯狂购买,借钱都要买。

  但是卖了两年了,一直卖这个价格,本地的人肯定就不会感觉稀奇了。外地的人过来一看,哇~,这样便宜的自行车。

  可当大家都告诉外地人,自行车就是这个价格,你要的话,你去买,我们没需求的情况下可不会买。

  第二天,广交会汽车的交易量就开始下降。按照正常的情况,广交会前面一个星期是交易量最多的时候。那些来这边就有采购目标的客户,基本上会在一个星期内完成采购。

  下降的交易量没有让董主任立刻察觉,因为围观汽车的人依然很多,大家依然比较忙碌。

  而到了第三天,董主任没有在现场,他去了外贸易部的会议室那边。竟然出现了好几个大宗的采购商,他们想要价格稍微便宜点,并且有一些额外的要求。

  如果昌城汽车厂能满足要求的话,可以长期的合作,现在的采购商加起来能保证初期每个月就能要上千辆。市场要是打开的话,一年几万几十万辆的销售量都有可能。

  要知道美利坚每年销售的车辆都是几百万辆,上一年光通用汽车公司就销售了二百多万辆汽车。

  不过要想销售到西方市场,香江只是一个跳板,前期可能也只能以低价的形式往一些地方销售。

  这里来的代表并不一样,有人甚至打算这边谈好了,就去找一个英国或者美国的人来合作入股。建立一个汽车组装厂,其实就是一个安装车标的厂长,根本不用投入多少。

  但是可以用国外人的身份,抢占西方市场,就走低端价格便宜的路线。

  董主任代表汽车厂,跟不少人私下交谈了一番,发现都是想占便宜,低买高卖的。这种资本家,董主任很讨厌。他们想挣钱就算了,还想压低汽车厂的车辆价格。

  在他看来,汽车厂的订单本来就忙不过来,凭什么少挣钱,把钱给这些资本家挣去。而且还有额外的要求,如果他要是能完全代表汽车厂,可能直接拒绝了。

  跟这些特殊采购商交谈过后,董主任先是跟外贸易部的人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汽车厂的车子不愁卖,没必要低价卖给他们。哪怕他们要求便宜的价格并不多,只是想省出运输费用和人工费用。

  跟外贸易部的人说了自己的看法后,董主任这次没发电报,而是直接打电话回了汽车厂。跟余开宏说了这事情。

  余开宏赞同董主任的想法,外汇要挣,但也要有底线的挣。那些商人想在他手中低买高卖,门都没有。

首节 上一节 133/1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