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第130节

  不知道为什么,江成很想开场来一句‘同志们,辛苦了’,然后大家回一句‘为人民服务’。

  如果江成真这样做,那这发布会就要成为一个笑话了,他的生涯到此结束。

  “各位尊敬的领导还有来宾,感谢大家来参加这次的汽车发布会。大家也看到我右手边的这辆汽车了,这就是我今天要隆重介绍的汽车。”

  “这辆汽车早在一年半之前,我就构思和设计好了。它能出现在大家面前,是经过我们昌城汽车厂的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日日夜夜不停的去攻克各种难关,终于在四个月前,这款车造出来了。”

  “大家可能要问了,为什么四个月前就造出来了,现在才展现在大家眼前。因为通过我们技术团队,调查了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后。我们觉得当时造出来的汽车并不能让我们满意。”

  “四个月前,我们的汽车,只是在造型上有亮点。但是这不是我们昌城汽车厂造车的目标,我们要不就不做,要做就要做的最好。”

  “首先,经过我们调查,访问了一千个驾驶员。他们最关心车辆的问题是什么,得出来的结论就是行驶里程的问题。汽车加油难加,经常担心开到路途一半汽车没有油了。”

  “为了解决这个行驶里程的问题,我们跟发动机厂进行了深度的合作。让发动机更省油了,现在制造出来的这款车,行驶一千三百公里,只需要加一次油。”

  说道这里,江成停顿了一会,让大家消化一下第一个信息。其实他就是学雷总的,让大家听到一千三百公里的时候懵逼一下。这并不是指加满油的车能开一千三百公里,实际上就只能开六百五十公里左右,还得要路况好。

  六十升的油箱,再加满一次,等于是一百二十升,只跑一千三百公里。对于后世来说就是一个油老虎,而且这还是理论上的公里数,谁会开车开的完全没有油了再去加油。

  但是江成也没有说假话,昌城发动机厂的发动机性能的确比以前好,比以前省油。至于省多少油,那不是重点。

  不过有一点,江成在这个年代用这个说法来介绍汽车的行驶里程其实是很不错的。因为大家开车出远门都习惯提前准备一桶燃油了。

  江成这样说,起码在一千多公里内,大家准备好一桶油后,就不用考虑中途有没有加油站的事情。

  江成从昌城开车到四九城,可是找了几次加油站的。

  “油耗只是这汽车的问题之一,我们要做就做最好的汽车。所以在四个月前,这汽车制造出来后,我们又把它给拆了。”

  “我们汽车工业发展比人家晚,但是我们要迎头而上。我们要把别人的常规改变成我们的常规。”

  “普通的车窗,需要摇杆进行手动升级。现在国际上有不少车有了电动升降,电动升降是也我们要做的,但我们不想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所以我又组织了上百个专业的工程师,来进行更高级的升降技术研发。”

  “通过我们对齿轮大小和转速的研究,发现一个硬币大小的动力齿轮,每转动136格齿轮后,就能让汽车玻璃升降4毫米。”

  “然后我们做了无数的齿轮组,终于做出了一组百分之九十七的人能接受的升降速度。”

  说到这里,江成又停顿了一下,偷偷瞄了一眼在场的情况,感觉十分的不错。他又讲了很多废话糊弄人,因为这个所谓的升降速度,快一点慢一点,只要不是很离谱,大家其实都能接受。

  所以那机械升降齿轮组,就是随意设计的。速度适中就可以,能接受的范围其实很大的。

  这主要目的就是装逼,显得这车每一个地方都高大上。

  “这车窗升降速度,并不是我要说的重点。重点是我们利用了我们国家领先的技术,进行了电子设备控制。这汽车车窗可以进行一键升降,请我们在汽车旁边的同志示范一下。”江成继续说道。

  汽车的车窗门已经被打开了,在车门前的同志,只要按一下开关。车窗就能自动上升和下降。

  而这也不是技术的关键,真正的技术是江成让人在驾驶位置的车窗边,可以控制其他三个车窗的升降。

  车门都是打开的,车门身边没有人,但是可以同时控制四块车窗玻璃升降。

  不要以为这个细节好像也没什么用,其实在这个时代作用大了。

  能坐车的基本都是领导,这在不错的天气里,坐车开个车窗很正常吧。可一个领导坐车还要摇车窗按车窗,特别是下车后,还要把玻璃升起来。

  但要是有了江成这款车的升降功能,那些坐车的领导等于实现了声控开车窗了。比如‘小李,开一下车窗。’

  特别是接待宾客,在询问宾客要不要开车窗后,再来一句‘小李,帮陈同志开一下车窗’。然后宾客坐的位置车窗兹的一下就开了。

  而且下车后,领导也不用体恤驾驶员同志,让他们说上车知道开窗,下车却不关。让驾驶员坐在驾驶室里就可以关车窗了。

  别看这只是一个感觉也不厉害的功能,其实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很有用。

  什么叫高档,这就叫高档,电子控制设备加司机,等于‘声控’。

  讲完升降车窗,江成开始讲车内座椅。首先就给大家整高大上的词,人体学座椅,靠背是经过多少中西医专家,符合了人体结构学,专门设计出的弯弧造型。

  江成在台上口若悬河,第一汽车厂的人是听懵了。不光是第一汽车厂的,郑可也懵了。

  其他事情郑可可能不清楚,那汽车座椅靠背,她是清楚的很。弄那个弧度造型,只是因为坐久了,往后靠的时候有一个弯弧柔软的靠背顶在腰上面的位置比较舒服而已。

  哪有什么中医和西医专家,哪有什么人体结构学。

  但是郑可听到孟副工和郭总工还有其他一汽的技术人员在讨论,她知道一汽的人都信了江成说的。

  还有那所谓的玻璃升降齿轮,的确是换了。但也就是换了一组小一点的齿轮,进行更精准细微的控制。

  可根本没有安排人去研究齿轮转多少会让玻璃上升或者下降多少,全部是胡扯。

  但郑可不得不佩服江成胡扯的能力,如果不是她经常在江成身边,就现在江成演讲的状态,还真会相信他。

  坐在郑可身旁的黄文仪和谭雅萱就相信了,黄文仪只负责研发工作,不过去车辆的事情。谭雅萱就更别提了,上班也就是分配一些工作,一有空闲就在带孩子。

  所以江成说的这些,连自己厂里的人都相信,更别说外人了。

  负责研发红旗轿车的孟副工,他算是明白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真是细节决定成败,车窗,座椅,安全带,方向盘。人家才是每一样都考虑到了,那才是真正高档的车。

  而红旗轿车呢,座椅上裹了一层锦缎,坐的舒服就算考虑到了。方向盘中间的标志图案用金子做,就显得高级了。造型是不错,但那是借鉴了别人的汽车,有自己的理念,但不多。

  人家在驾驶室前把装饰板设计了各种仪表和开关的造型,他们却是想着如何装饰仪表显得好看。

  “老孟呀,要是这江成早几年回国。可能就没有我们第一汽车制造厂什么事了。”郭总工对着孟副工开口说道。

  “这话说的不对,他要是早几年回国。应该是昌城汽车厂不会出现,而这江成会成为第一汽车厂的领军人物。”孟副工苦笑了一下说道。

  江成回国的时候,第一汽车厂已经建设好了,国内还提前安排了很多人去苏联学习技术。所以就算江成自己有技术有设计能力,上面也不会安排江成在第一汽车厂担任重任。

  但是江成要是能在五三年之前回国,然后展现才能,那真的很多事情都不好说了。

第225章 红星

  一个多小时,江成把能讲的都讲了一遍,主要是受时代的限制,还有来参加发布会的大佬以及外宾比较多。

  这个时代不能像未来,可以随意的调侃一些事情。也不能拿一些企业单位进行踩高捧低,国内现在全部是国营或者公私合营单位,你拿谁做对标都不合适。

  要是讲国外,又有很多外宾,哪怕是讲老美,你讲多了,人家还要纳闷你为什么对老美那边那样熟悉。

  如果没有限制,江成能再讲半个多小时。当然半小时不是他的极限,而是不能耽误大家午饭的时间。

  而且江成在午饭前提前结束演讲,也能让大家在他说完后,有身份有资格的大佬再次去汽车旁参观他刚才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江成在演讲完,本来还想找机会看看能不能跟大佬接触一下,可能是人家大佬日理万机,结束后他就离开了。

  张局长安排了车辆接送江成他们去饭店用餐,第一汽车厂的同志也会一同过去。

  不过张局长不会去参加,安排了其他人代表汽车管理局陪同,何况徐恩明之前都是汽车管理局的副局长,有他在没有必要太客套。

  张局长要留在发布会那边善后,而且汽车在中午要开走,换一个内部场所给大家参观。

  中午江成他们和一汽的人一同吃过饭后就去汽车管理局了,在那边的会议室一起讨论技术问题。

  主要是一汽的人想把红旗轿车给升级,第一辆红旗轿车是在八月一号试制出来的。然后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这个月,又造了一辆红旗敞篷检阅车,就是为国庆阅兵仪式准备的。

  但是时间太紧了,一个月的时间不到。鉴于东风轿车的故障率,在没有完成试车达到一定里程数之前,真不敢让红旗轿车参加阅兵仪式。

  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车故障率高,跟汽车零部件互相之间配合的功率有关。

  还是那个道理,不要以为明白了一辆汽车有多少主要部件组成,明白每个零部件的作用就能造车了。

  车子好坏,还有性能稳定,需要的是匹配。

  就像木水桶一样,你用高矮不齐的木材做水桶,能装的水永远是最矮那块木材的高度。一米高的水桶,却有一块木板只有二十公分,那还不如半米高的木桶有用。

  昌城汽车厂的车辆故障率低,完全是因为江成可以在大脑里进行推演。大脑像一台计算机一样,进行各种数据匹配。

  虽然会因为江成个人能力问题,推演出来的数据要求也不是很精准的,但起码大致范围不会太差。

  而现在国内才造出十分简单的数字计算机,就算给第一汽车厂造一台计算机,他们也不会用。

  要知道不管是东风还是红旗轿车,都是仿造其他车辆造的。不就是自身没有那个计算匹配零部件的能力嘛,然后又想完成自主生产的目标。

  上面的要求是让第一汽车厂自己生产出我们国内的高档汽车,总不能拿着人家的汽车完全复刻,但可以参考和借鉴。

  可问题就出在这上面,很有可能一个螺丝,一个小零件的强度不达标,就出现故障。又因为第一汽车厂是一体化的工厂,一体化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听从安排。

  听从安排本来应该是一体化企业最需要的,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部门就没有进取心,他们的目标是完成上面交代的产量订单。

  在跟昌城汽车厂内部也很相似,一个车间主任,他的目标就是完成订单,上面不交代新的任务,他们也没那个心思自己去折腾。

  关键是他们想折腾,还要申请,还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毕竟要上面支持批经费才行。

  但是跟昌城汽车厂合作的单位就不同,比如螺丝厂,螺丝厂有自己厂长,厂长有自主权。只要碰到一个有想法的厂长,他们自己就会去改良升级。

  而且就算是守成派类型的厂长,他们不去浪费时间和金钱进行研发。但其他同行要是使用什么材料制造了更好的产品,派人去学去照搬过来总会吧。

  产业链的存在,有利有弊,有利的地方就是人家自己会积极发展,弊端就是会被牵制。

  不过这个时代的弊端比较小,后世的情况是不管什么行业做到了极致,自身就有定价权。

  哪怕是一个零件生产企业,人家要是能把产品做到世界一流,性能谁都比不过。哪怕价格高,也有企业为此买单。

  但是在这个年代不行,都是国营单位,牵制强度低。在昌城跟汽车厂合作的单位要是真出现矛盾,说不合作了。

  首先可以直接找上面施压,其次可以找其他厂代替。就算其他厂技术不行,直接派人去学就可以了,不教还不行。

  反正就是第一汽车厂目前造车还不全面,红旗敞篷检阅汽车都造出来了,也不敢参加今年的阅兵仪式。

  第一汽车厂的人现在跟江成谈好了,国庆之后孟副工就会带队前往昌城,学习昌城汽车厂的技术,就算江成说的集成电路,一时半会学不会。但能采购集成电路板,进行简单的组装也行。

  而且郭总工下午就会联系第一汽车厂那边,安排人运输一辆红旗轿车到昌城那边去,有样品才好现场操作。

  在汽车管理局,江成他们一待就是一下午,一直到四点半,张局长才出现。

  张局长是回来了,可江成发现自己的车还没有回来。

  “张局长,我们的车呢,是开到宾馆那边去了,没到这边来嘛”江成询问对着刚回来的张局长询问道。

  “江成同志,车的事情我等会跟你谈,我们去趟办公室,有几个事情我跟你谈一下。”张局长回应道。

  江成看了看手表上的时间,点了点头,然后跟着张局长去办公室了。

  到了办公室后,张局长亲自给江成倒了一杯茶。

  “江成同志,你那车不是还没有命名嘛,告诉你一件好事,今天到场的那位你应该知道明白吧,他帮你的车命名了。第一汽车制造厂那边不是生产了红旗轿车嘛,他本来想给你的车命名为‘五星’的,五星~红旗互相对应,但是后来又改了,叫‘红星’汽车。”

  张局长高兴的对江成说道,他作为汽车管理局的局长,管理局管辖下的企业任何产品能被上面重要人物命名,也是一种功绩。

  江成听到这事情,也是开心的笑了起来,他开车来这边也有这个目的。

  不过也的确要起名字了,因为国庆快到了,江成开来的车属于国内自主设计,技术水平一流的高档越野车。而且本身也设计了可拆卸的车顶,这车没有道理不参加国庆阅兵仪式。参加阅兵仪式,汽车怎么能没有名字。

  其实江成没想过这种大佬给汽车命名,他想的是最低也是第一机械工业部的部长来命名。要是运气不错,在国庆之前能见到同船回国的那位,让那位大佬给汽车命名也是不错的。

  “他能给我们昌城汽车厂的命名实在是太好了,这真是意外之喜呀。”江成说道,有大佬的命名,以后这车在国内逼格都不一样。

  “嗯,还有一件事就是关于那车子的事情。那辆车要参加国庆的阅兵仪式,我回来的时候,汽车已经被部队人员接管了,汽车兵这两天要熟悉掌握如何驾驶那辆车,所以车子最少要等国庆之后才能给你。”张局长说道。

  江成听到这个原因,表示理解的点了点头。阅兵仪式上的车,开的速度有讲究的,得同步整齐,那么是一辆车单独一列,也要保持速度跟前面后面的车一致。

  这汽车的转速和马力都不一样的,挂几档,油门踩多少,都要练习。

  (昨天晚上那一张,被系统删除了。后面订阅的兄弟可能会观看的时候感觉不顺畅,但那章已经不能修改了,一修改就会被审核。感谢尾号7276读者兄弟的打赏。)

第226章 凭证特殊采购商

  参加国庆阅兵仪式,是需要凭证的。

  主席台那边是需要携带政协代表证,都是老大才能进入的。

  级别低的,需要携带筹委会定制的通行证,只能在城楼上观看。

首节 上一节 130/1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