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 第406节

  指节敲击桌面的声音。

  “师兄,师兄。”

  轻声的呼唤在耳边响起,南祝仁的眼皮一下子弹开。

  入目是莫凯的脸。

  “师兄,来访者再过半小时就要来了。”只听见咨询助理师弟这么提醒自己道。

  南祝仁点头,拍了拍脸,随后把莫凯带来的冰美式一饮而尽。

  提神醒脑。

  “谢谢。”南祝仁也不忘礼貌地道谢。

  莫凯笑笑,表示南祝仁太客气了。

  提前半个小时让莫凯叫醒自己,是南祝仁提前吩咐的,免得自己在梦境心理咨询室里面看录像看得太入神。

  脑海里面简单过了一遍之前在梦里的思路之后,南祝仁抽过自己的咨询记录表,直接在上面梳理起今天对李玲玲做咨询的计划安排。

  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时间很快流逝。

  “师兄,来访者到了。”莫凯很快又过来提醒道。

  南祝仁点头,走向咨询室。

  在等待的间隙,他的瞳孔略微失焦了一会,大脑开始快速思考。

  【根据李玲玲自身的表现、梦境的分析、以及从医院那边收集到的信息来看,基本可以判断[边缘型人格障碍]。当然,她的情况属于状态比较好的那一拨。】

  【同时根据胡医生给的关键信息,以李玲玲受灾幸存者的背景来看,其问题的主要成因也基本可以确定……】

  回想到不久前在医院的对话,南祝仁心里叹了一口气。

  不过很快他又打起了精神。在第二次咨询就把来访者的背景信息了解到这种程度,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南祝仁现在的状态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

  ——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南祝仁沉下心。

  与此同时。

  咚咚咚——

  传来敲门声。

  南祝仁的视线恢复焦点,退出思考状态:“进。”

  ……

  和上一次那种无所谓咨询是否能够再进行的表现比起来,这次来访者多了很多反应。

  这是一个好消息,不管来访者的反应是好是坏,这都意味着对方和咨询师的咨询关系确实已然建立。

  只不过两周的间隔时间,确实是有点长了。

  在漫长的间隔期中,咨询师因为职业性质的问题无法和来访者保持工作之外的联系,会让【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来访者产生极强的【被抛弃感】。

  而在这种【被抛弃感】又会驱动出极强的焦虑,这种焦虑结合来访者【情绪波动大】、【自我身份认知紊乱】等等的特点,具体会有如下的集中表现:

  一、理想化消退后的愤怒爆发。来访者会生出“我以为你会和别人不一样,结果你根本不在乎。”“这段时间我过得糟糕透了,而你却什么也没做。”的想法,进而将情绪宣泄到咨询师的身上。

  二、过度依赖。间隔期让来访者感到与咨询师的联结被切断,产生了巨大的不安全感。导致他们第二次见面的时候会急切地需要与咨询师分享,渴望得到大量的关注和时间。

  三、退缩与疏离。来访者在第一次咨询打开心扉后,会感到强烈的羞耻和恐惧,产生害怕被看穿、被吞噬的想法。

  南祝仁观察着来访者的反应,判断她现在的状况。

  他提前做了好几个预案,就是要根据来访者接下来的反应调整。

  就看到来访者坐下来之后,就开始做出胳膊半环抱的姿态,手指摩挲着自己的衣袖。

  她的呼吸很浅,身体无意识地前倾,视线一会看着南祝仁,一会又移开。

  一言不发。

  同时——

  【眉毛上扬并聚拢,内侧向上提升明显——悲伤眉。】

  【嘴角上扬,但是眼周肌肉没有参与,而且笑容非常短暂。】

  看到这种反应,南祝仁心里就有底了。

  属于第二种情况和第三种的复合态,而且是应该是更加偏向第二种的状态。

  眼见来访者没有主动开口的意思,南祝仁便率先开场:

  “好久不见了,上一次咨询是两周之前的事情了。”

  南祝仁略微拉升了自己笑容的弧度,让它显得温暖和亲和,对上一次咨询进行总结:“上次在这里的时候,我们总结了一下你过去咨询遇到的问题,然后对你觉得重要的梦进行了探讨,后面还利用简单的放松催眠手段让你回忆了一次梦境。”

  “我很高兴你还能来第二次,这说明我的咨询对你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帮助。”

  这是对上次咨询的总结,也是开启了一次共同的回忆。

  在保持正常职业距离的同时,也向来访者传递这样的一个信息:我记得你,我们的谈话是连续的,你在我这里是重要的。

  这能直接对抗来访者的【被抛弃焦虑】。

  果然,南祝仁的这句话一出口,来访者的表情就舒缓了下来,游离的视线也开始固定在了南祝仁的方位。

  随后南祝仁抛出一个【开放式问题】,在评估来访者生活的同时,试着加深来访者对于这场咨询的卷入度:“你在回去之后还有想我们上次咨询的内容吗?”

  来访者抿了抿嘴唇:“……你对梦的分析,确实挺有意思的。不过想法的话,没有什么特殊的。”

  嗯,一次【防御】。

  南祝仁又道:“好,那如果对于我们的咨询没有什么别的想法的话,这两周——嗯,毕竟两周是挺长的时间了——这两周有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让你有什么特殊的感受吗?”

  话题偏转,转到来访者的生活里面去。

  第二次的咨询,南祝仁的计划是继续深入咨询关系,同时把话题转向来访者的日常。

  催眠、释梦,确实是疗愈眼前来访者问题有效的手段。但是使用过于频繁的话

  反而不好,这个间隔是需要把控的。

  换个角度来讲,这次咨询计划的调整,也是在对之前催眠释梦的收获进行吸收,让这些收获充分发挥作用。

  南祝仁现在了解到了很多来访者的信息,但是这些不是来访者自己交代的。南祝仁希望能够让来访者主动来跟他分享。

  在这个过程中,南祝仁能够再一次从来访者的视角再审阅一遍这些信息,同时把咨询关系进一步深化。

  ……

  南祝仁在问出问题之后,保持着眼神的温暖看向来访者。

  来访者的身体有些僵硬,挪动了一下自己的姿势,道:“特殊的事情……特殊的感受……也没有吧。”

  她说着单调的话,随后进行了解释:“护士的工作就是这样的,都是老样子。平时活很多,很累,总感觉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如果回忆的话,基本也没什么特别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没什么好聊的。”

  又一次【防御】,但是南祝仁心中暗笑。

  这段话就能够证明南祝仁之前对来访者【被抛弃焦虑】反应的判断了。

  虽然她在【防御】,似乎是不太想要配合南祝仁的咨询。

  但是话里话外,却还是不由自主地分享了生活,透露出了信息。

  咨询师总有办法深入话题,南祝仁道:“你说‘老样子’、‘千篇一律’。”

  他微微点了两下头,做出一副明白了但是又有疑惑的表情:“我注意到了你用这两个词。那这种‘老样子’、‘千篇一律’,是属于风平浪静式的‘老样子’、‘千篇一律’呢,还是暗流涌动式的‘老样子’、‘千篇一律’呢?”

  来访者似乎都没想到南祝仁可以抓住这个角度,她轻笑一声,又摇摇头。

  身体也随之放松了一点下来:“医院肯定是不能说风平浪静的……那就暗流涌动吧。但……我习惯了,护士的工作就是这样的。”

  南祝仁在听到这句话之后紧随其后:“听起来,这种‘暗流涌动’对于你来说是一种常态?以至于让你对原本会激起一些负面情绪的日常,都觉得习惯了?”

  来访者点头。

  南祝仁微微皱起眉头:“这种习惯,听起来似乎更有点像是‘麻木’了呀。”

  从表情到言语的表达,都是非常充沛的【共情】。

  来访者抿了抿嘴唇,似乎是在咨询室里面又体会到了一些对于工作的负面感受。

  但是她抿着的嘴角短暂地翘了一下,似乎是对南祝仁能够形容出她感受感到欣喜。

  这是南祝仁今天对来访者咨询的主要策略——【动力学诠释】。

第576章 一步一步诠释,一层一层深挖

  在心理咨询技术的发展中,【精神分析学派】随着时代不断地进行了更迭,到近现代形成了【心理动力学学派】。

  而【动力学诠释】,就是【心理动力学学派】的技法之一。

  不过【动力学诠释】并不是类似【接地技术】、【呼吸放松】这种一招一式的、在咨询的某个阶段使用出来的技法。

  而是一套贯穿咨询始终的框架式的对话技巧。

  【动力学诠释】的核心,是将来访者潜意识中的冲突、动机、欲望、防御机制和内在客体关系模式提升到意识层面,并呈现给来访者的过程。

  是对“潜意识呈现”这个【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进行了更加系统的整理。

  这种诠释主要分为三个等级。

  一、【表面诠释】,将来访者的情感和具体的事件联系起来。

  二、【深层诠释】,将来访者当下的情感和过去相联系。

  三、【移情诠释】,这是诠释的顶峰,把来访者的状态和咨询关系直接联系。

  当然,这种将来访者潜意识内容呈现的过程,是很容易往【对峙】的方向去倒的,进而很容易引起来访者极强的【防御】。

  这是所有涉及潜意识的新旧学派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像是南祝仁当初给南志昊做第一次咨询的时候,就是全程用【对峙】的办法去呈现对方的潜意识。

  也就是南祝仁提前预判出了南志昊的情况特殊,换个来访者这么搞可能早就被气走了。

  ——比如眼前的李玲玲。

  所以寻常的【对峙】式潜意识呈现对李玲玲显然是不适用的。

  【边缘型人格障碍】在社交关系和亲密关系中,确实在前期会异常地热烈和投入,这有一部分原因是她们会暂时性地放大对方身上和自己相匹配的特质,甚至进行一定程度的泛化。

  比如“他打扮得很文雅,那他一定是个沉稳、内敛、有文化的人。”“他喜欢小动物,那他一定很温柔,待人接物都很好。”“他跟我有类似的经历,那他一定和我的性格三观都很匹配,跟我绝对合拍。”

  听起来似乎有点恋爱脑,但是却也不一样——【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这种关系模式虽然会放大对方身上的优点,但是对于缺点也同样会无限地放大。

  甚至让缺点具备“一票否决权”。

  一旦出现,就立刻结束关系。

  夸张一点形容,就是“这个人虽然帅气、多金、学历高、尊重女性、爱小动物,但是他不爱吃香菜,所以我和他没法继续”。

  所以南祝仁今天在对李玲玲进行潜意识呈现的时候,不能像当初对南志昊一样这么强势。

  不然就很有可能让好不容易形成的浅层咨询关系直接崩塌掉。

  用【动力学诠释】这种耗时更长、效率相对较低、但是更加循序渐进的潜意识呈现方式,更加适宜。

首节 上一节 406/4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