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 第373节

  一念至此,南祝仁先把手头的文件夹调整了一下,把一张空白的A4纸抽出来放到最上面,把自己原本给今天的咨询做好的计划放到下方。

  不出意外的话,这些咨询计划应该是用不上了。

  ……

  来访者今天的谈兴很浓,毕竟过去的这一周多的时间里确实发生了很多事情。

  来访者先开口道:“老师,上次咨询……呃,上一次在这个咨询室里面的咨询结束的时候,你不是给我留了一个作业吗?”

  南祝仁点头,来访者的这个表述是把庭审也理解成了一次咨询。

  “那次作业,你不是让我给自己罗列一个【理想自我】吗?”来访者做出回忆的表情,“我之所以觉得之前的问题不再困扰我了,就是我发现我已经达到了【理想自我】的绝大多数要求,自己不再会被自己限制的条条框框攻击,我和自己和解了,我现在很满意自己。”

  来访者说的这些,都是第二阶段的任务目标。

  虽然来访者说自己不需要在这一阶段干预了,但南祝仁还是要多确认一下。

  南祝仁问道:“是什么样的【理想自我】呢?”

  这个问题似乎正中下怀,来访者露出一种被上课老师提问、而自己正好知道题目解法的期待的表情。

  “首先,就是遇到伤害和挫折的时候,不能停在原地。”来访者道,“我允许自己适当地休息,去消化,但是不能认输,我要在保护好自己的情况下去反抗。”

  来访者道:“所以那天庭审的时候我过去了,而且现在也在提起自诉案件的诉讼。”

  “但是我同时也不会过于极端地去为了反抗而反抗,所以在老师你跟我说‘不要曝光全部咨询记录’的时候,我也接受了你的建议。”

  看着来访者的表情,南祝仁笑着点头肯定道:“没错,你确实做到了这些,我很高兴听到这一点。”

  这个【支持】给了来访者鼓励。

  来访者继续道:“然后在日常社交的方面,我也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嗯,算是‘社交评估体系’?”

  “就是以前我会希望自己获得所有人的认可,然后与人为善。”来访者做出思考的样子,“当然现在我还是与人为善的基调。但是我会在自己身边的社交圈子里面分出几个等级,然后对不同等级的人予以不同程度的善意。”

  “因为我知道、也感觉到了,如果我对所有人都是同样的态度的话,那么肯定会承受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可能会给我带来很多的负面体验。”

  “现在的话,就是我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与人为善,这样能够让自己开心,也不至于让自己受到自己没法消化的伤害。”

  说到这里的时候,来访者补充了一句:“当然,这部分我还在实践,我也不知道对不对。但是就现在来说,我觉得好受了很多。”

  这部分就是来访者对自己社交方面的调整了。

  就像来访者说的,这套社交原则的利弊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评估。

  但确实比以前的更加科学。

  南祝仁点头,继续给出了一个【支持】:“看样子这段时间你确实收获很多。”

  就来访者的这一段讲述来看,他确实已经完成了第二阶段的疗愈。

  咨询已经可以开始转入第三阶段——针对来访者的【回避风格依恋】里面去了。

  当然,前提是来访者今天主动想要探讨的问题就是【回避风格依恋】的问题。

  希望不要又冒出新的问题来。

  在自己的收获得到了咨询师的肯定之后,来访者做出松了一口气的模样。

  “嗯,就是因为有了这些新的想法,所以我才觉得以前的问题不再困扰自己的了,所以想要和老师探讨新的问题。”

  说到这里的时候,来访者犹豫了一下。

  “这个问题……其实我在很久以前吧,也找学校的咨询老师讨论过,只不过当时的老师给我的建议让我觉得……很不舒服,所以后来我就没有继续咨询,也没有再和其他人提起来了。”

  南祝仁稍微凝了凝神。

  来访者深吸一口气:“就是关于我爸妈的问题。”

  “我之前跟老师你也提过一嘴的,就是他们让我很困扰,我觉得和他们不好沟通。”

  “就最近的这次庭审,我之所以迟到,也是在出发之前跟他们……算是聊了很久吧,所以耽误了时间。”

  来访者多解释了一句,一副很担心南祝仁误会自己的样子。

  南祝仁没有说话,对着来访者露出一个微笑。

  ……

  确认了,来访者现在的问题就是【回避型依恋风格】的问题,和南祝仁的第三阶段计划重合。

  这就很方便了。

  在之前的时候,南祝仁就判断来访者的回避就和【童年早期经历】有关。

  用一个大众比较熟知的词,也可以把【童年早期经历】替换成【原生家庭】。

  这也是一个现在污名化比较严重的词,一方面是自从这个词出现之后,就有大堆的人把自己身上恶劣的部分归咎到自己的家庭和父母身上。但是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在给出自己的支持和同情之后仔细一看,发现其实是对方本人过于拟人。

  以至于“原生家庭”都变成了一个梗,从一个中性的词汇逐渐变成了贬义词。

  待遇类似“抑郁症”。

  再加上国人“多找找自己的问题”、“孝道”、“家丑不可外扬”一类的文化背景,就让真正有【原生家庭】问题的人更加难以启齿自己的创伤了。

  这也是南祝仁为什么会把【原生家庭】的探究放在第三阶段的原因之一。它的影响更加深层,需要来访者在对自己有一定基础的了解之下,才能够继续探索。

  而【原身家庭】这种纵向问题的探讨,自然要用【精神分析学派】了。

  和其他的所有流派比起来,【精神分析学派】在这方面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所有。

  在来访者第一次来咨询的时候,南祝仁就使用了【精神分析】的流派立场,采用了很多的【对峙】让来访者直面自己的潜意识想法。

  今天的咨询不至于这么尖锐。

  南祝仁先让来访者继续陈述,正好来访者今天的谈兴也很浓。

  来访者在看到南祝仁露出的微笑之后,也感觉收到了一层鼓励,继续道:“我觉得自己一直没有找到和我父母正确的相处方式——我之前以为现在的相处方式是正确的,但是现在一看也不对。”

  毕竟在诈骗之后,来自父母的“关心”差点就让来访者自己情绪崩溃了——或者说已经崩溃了。

  如果不是南祝仁提前教导了高级的【接地技术】,说不定来访者现在的状态会更糟。

  来访者想了想,在似乎在组织一个准确的语言。

  半晌之后道:“我不想和父母太亲近,因为我觉得这都是有‘代价’的。”

  南祝仁注意到,这里的时候来访者转换了称呼方式。之前都是用“爸妈”,现在则用了“父母”。

  一种疏离感被营造了出来。

  南祝仁顺着话头引导:“你为什么觉得和父母亲近会有代价呢?”

  嘶——呼——

  来访者深吸一口气,用力地抿唇,耸了耸肩。

  “就是那种……我觉得农村孩子常有的童年经历吧。”来访者道,“就是小的时候,他们经常会跟我说……他们工作有多么不容易,供我上学多么多么辛苦。还有,嗯,为了我他们放弃了哪些特别珍贵的机会。”

  来访者说这句话的卡顿感比较严重,叙述过程中还伴随着一阵皱眉,显然有不好的情绪体验。

  但是这种体验不是针对话语中的父母的,而是针对他自己的。

  文化背景和污名化开始发力了。

  南祝仁给了一个【支持】:“这不是‘所有’农村孩子都有的经历,也不是农村孩子‘常有’的经历。”

  咨询师看着来访者的眼睛道:“对于你来说,这份经历就是‘特定’的,而且它确实对你造成了‘特定’的影响。”

  来访者脸上的褶皱舒缓开了一些。

  他对着南祝仁笑笑,似乎在感激南祝仁在这个时候的理解。

  “就是,这给了我很多压力,我一直觉得他们对我好,就是需要回报的。”

  来访者道:“当然,我回报他们也是应该的。做孩子的本来就是要赡养父母的,这是责任,哪怕他们不说,我也会做到的。”

  “但是,我现在吧,就是……觉得自己以后起到赡养他们的责任,给他们养老就好了。让我去听他们的话,然后去哄他们开心,多跟他们交流,我却很不愿意。”

  南祝仁点头:“为什么呢?”

  来访者眨了眨眼睛:“因为我……不想跟他们亲近。”

  得,又绕回来了。

  南祝仁陷入思考,里面肯定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的。

  如果是其他的流派,这个时候可能会针对来访者之前提出来的东西开始做当下的干预了,比如让来访者改正自己对父母的态度之类的。

  不过既然是【精神分析】。

  南祝仁决定往深了挖,道:“好,我们现在先闭上眼睛,尝试着去回忆……”

  南祝仁把自己的声音压低,变得平而缓。

  “……回忆和父母有关的事情,你脑海中最先出现的是什么?”

  来访者陷入了沉思。

  半晌后,他道:“我前几天做了一个梦。”

  南祝仁问道:“什么梦?”

  “……这个梦,我以前也有做过。中学的时候、尤其是压力大的时候,就会做。上大学之后可能是因为生活状态好了一些,类似的梦就不做了。”

  来访者闭着眼睛,有些不安地扭了扭身子,给出了大段的解释。

  解释越多,说明之后说出来的东西会越是难以启齿。

  南祝仁没有干扰,任来访者回忆。

  “这个梦,嗯,有一口锅。”

  来访者抿了抿嘴唇:“然后,地上都是红的。”

  “我父亲,一直在追我,他手上拿着一把菜刀。”

第547章 童年创伤

  【精神分析】学派,是现代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第一个系统化、有理论支撑的流派。

  这个流派的很多理论知识和技术都,都已经被拆解、搭建成了心理咨询中那些耳熟能详的框架,甚至是类似“常识”的东西。

  这就造成了一种割裂感。

  当学习者们讨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技法的时候,要么就是类似【移情分析】、【防御机制深入】、【过去经历重构】这种看上去很基础的、甚至不太需要去系统学习的东西,只要学过咨询,大多都会一些;

  要么,就是类似【催眠】、【释梦】、【潜意识对话】这种深奥到有些玄乎的高级技术了。

  在刚刚的咨询过程中,南祝仁人让来访者放松身体,自由去想象第一个想到的和父母有关的事件,运用的就是【精神分析】中的【自由联想法】技法。

  一种看上去感觉非常基础的【精神分析】学派的技法,

  【自由联想法】是【精神分析】学派核心且最具标志性的技术。这个技法要求来访者尽可能放松意识的控制,不加选择、不加评判、不加修饰地说出脑海中浮现出来的一切想法、感受、意象、身体感觉、记忆或词语片段。

  无论这些内容看起来多么无关紧要、荒谬、令人尴尬、痛苦或不合逻辑。

  简单说,就是让来访者“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听上去很简单,但是它深层次的作用,是通过倾听来访者的自由联想,寻找来访者言语中的固定模式、重复的主题、矛盾、情感变化、停顿、口误等,来理解潜意识的结构和动力。

  操作起来,对咨询师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就是要让来访者全身放松,绕过来访者的防御机制,同时对来访者包括语速、语音、语调、情感流露等等表达出来的信息,做出全面的关注。

首节 上一节 373/4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