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父亲”
“新加坡这边,暂时考虑投资一些物业吧,先搭建起来。最后就是资金不足的部分,我会补进去的,不用你们操心。”
众人点点头,这场会议的投资部分便结束。
稍后大家对家族办公室的建设,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例如陈文杰建议:“以后我们就依托这五个地区,组建家族办公室的全球五总部,香港核心依旧在香港。”
陈文锦也建议道:“以后我们家族的每一个踏入工作的成员,都要进入家族办公室兼职,齐心协力发展壮大,和将制度和管理逐步完善。待家族办公室走入正轨后,例如每年的利润,是运营费的十倍以上,差不多运营费占每年收益的6%,我们就可以逐步将家族办公室的管理层交给职业家办管理人士。”
陈文骅也建议道:“家族办公室以后可以设立外部理事会,作为一个补充。当然这个外部理事会,要邀请像严宽叔叔那样的‘家族老臣’,还可以让姐夫和未来的妹夫等加入,类似信托监管人。”
“好,你们的意见都保留,我们共同发展这个家族办公室。”
“是,父亲”
大家的热情和归属感,让陈光良很满意,这才是家族凝聚力的体现。
春节过后,陈光良来到德辅道的环球大厦。
这座修建于三十年代中期的12层大厦,如今已经颇为老旧。陈光良有意在80年代‘华英谈判’期间才重建,第一是考虑到七十年代的大厦才会朝着现代化、电脑控制化发展(集成电路),第二是正好八十年代初中期地产要萎靡三年时间。
环球大厦占地面积有2万平方尺,在中环算是比较大的地盘,可建三四十层的样子。
走进大厦内部,这里的写字楼基本都是被环球集团自用,仅一楼二楼租出去做商铺或写字楼。
“哥”
57岁的陈光聪,看起来比大哥陈光良的年龄大的多。陈光良今年六十岁,打扮老像也就四十岁,实际身体年龄才三十多岁而已。
陈光聪担任环球航运的总经理,兼香港航空的执行董事,一直是陈光良的左右手。
“哥,这是环球航运现在的财务情况,你过目一下。目前,我们第一批的VCLL油船已经全部回本,第二批VCLL油船回本三成不过如果将前面500万吨赚取的利润算上,实际上我们有1200万吨的船只是没有负债的当然,我们还有800万吨的船只,也就是约10亿美金的债务及利息。当找当前的行情,3~4年可以还清.”
陈光良看着庞大的船队财务资料,实际上每一艘船就是一个企业,财务都是单独核算的,当然财务人员还是那一波。
按照陈光聪的计算,1973年10月石油危机前,环球航运2000万吨的船队竟然可以做到无负债,简直是太完美了。
过了一会,陈光良说道:“从3月份开始,你和文铭负责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为我们55艘VCLL油船,签订一个5年的合约。特别是针对欧美的订单合约,而日本那边到期也可以签五年。我们用这部分合约的资金,去偿还银行的贷款和利息。”
陈光聪一听就明白,大哥可能是觉得苏伊士银行重开,可能也就是三年内,所以他去和人家谈五年的合约。
不过,他们自然很有把握,陈光聪说道:“嗯,只要价格有优势,就不担心欧美的客户不答应。日本的VCLL一部分是今年到期(三年合约),正好续签五年;一部分是今年陆续下水,我也直接和他们签五年”
在这个签约谈判中,环球航运一直掌握着主动权,因为陈光良知道未来的走势,谈判总归是很有利。
就那这次签约五年来说,客户不会去赌寒冰期,只会赌航运恢复正常,哪怕稍稍好一点。
而如今苏伊士关闭已经接近三年时间,行情确实只是比1966年好上那么几成而已,所以签约五年时间,他们反而看中五年合约中的价格平均下来省很多钱。
而陈光良为什么想签约五年时间呢?
很简单,1973年10月爆发的石油危机,会造成石油运输锐减,也就是1974年的石油运输行情不算好,甚至是寒冰期。不过1975年货柜运输爆发,这也是一个风口。
稍后,陈光聪便问道:“大哥既然已经安排了55艘VCLL,那些20万吨以下的油船该如何安排呢?”
大哥特意交代至安排VCLL,显然别有用意。
环球航运的55艘VCLL(还有部分今年陆续下水),总吨位是1300万吨出头。与此同时,环球航运还有4艘15万吨、4艘13万吨、12艘10万吨等300万吨出头的油船。
陈光良思索一下后,说道:“合同尽力在1972年底完成,然后从1972年底开始出售掉,未来我们的油船主要经营VCLL。与此同时,我们要陆续减少散装船,货船以经营货柜船为主。”
这样一番安排,相当于在1974年时,环球航运的船队可能仅剩下1800万吨以内,这是第一次减船。
等到1980年时,将迎来第二次减船,届时理想的状态是油船和货柜船各400万吨,总计800万吨的船队。不超过1000万吨,陈氏家族也可以经营。
“好,我明白了。”
谈完这些。陈光聪犹豫了一下。
“有什么事情直接说!”
听到大哥的声音,哪怕已经五十七岁的陈光聪也立即挺直腰杆,说道:“大哥,文铭接替总经理的职位,也该提前安排了,我毕竟已经五十七岁,希望六十岁让位给他,我到时候做个董事什么的就行了。”
这些年,陈文铭就一直负责业务,陈文博则负责行政,公司的人甚至都不明白,陈文铭能不能接班,还是陈文博接班。
陈光良感叹一句:“文铭业35岁了,这些年你觉得他表现如何?”
陈光聪马上说道:“完美!实际上,他一直表现不错,除了在工作以外的婚姻上,曾有一段时间迷茫过。但自从他结婚后,这8年时间,他一边是认真的工作,一边是照顾家庭。文博和他比起来,就缺乏大局的把控,所以至适合搞行政管理。”
陈光良思索一下后,说道:“那就让文铭准备全面辅佐你的工作吧,三年后看看他能不能胜任总经理。文博这里,继续担任环球高层,并准备担任香港航空的执行董事。”
“好”
这些年来,陈光聪辅佐陈光良经营环球航运,股权依旧占约15%,身家也已经是2亿美金的样子。期间分红过两三千万的样子,所以他实际上是靠薪水过日子。
当然,作为大哥的陈光良,期间也是送他了伦敦和香港的住宅物业。
第487章 长实与置地的暗战
时间匆匆,转眼来到5月初。
长实集团。
这一日,陈文杰来到陈光良的办公室。
“父亲,港府决定在下个月初拍卖中环新填海地皮,面积5.3万平方尺。据说,有美资财团已经放出消息,势在必得!”
陈光良抬起头,说道:“美资财团?不是置地势在必得?”
陈文杰说道:“置地恐怕也是势在必得,毕竟他们一向将中环心脏地段视为自留地。”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所以说,我们的竞争主要对手,应该是置地公司。这幅地皮算得上是中环的‘地王中的地王’,大家竞争可以比想象中激烈,甚至不排除私下做手脚!”
陈文杰绞尽脑汁的想了一下,说道:“这公开拍卖,置地会怎么做手脚?”
这不是暗标,而是公开拍卖,一般人还真想不到怎么做手脚。
陈光良见多识广,说道:“那就是和拍卖师有勾结。一般而言,拍卖师三锤都有间隔时间,且给大家充足的情绪,毕竟他也是拿提成的。但如果置地想要,完全可能勾结拍卖师,在价钱达到某个程度的时候,他们叫价时,给与关键的三锤落地时间快。这样一来,竞争对手只要犹豫太久,必然失败。”
陈文杰恍然大悟,说道:“还真有这个可能!不过这幅地皮对长实集团很重要,我们不会犹豫的。”
陈光良笑着说道:“但总归凡事有个心理价位,这幅地正常拍卖处估计是超过5000港币每平方尺,也就是2.5亿总价以上。这样吧,我们把心理价位控制在4亿。”
如今他的生意做的那么大,未来又有更多的机会,所以凡事都不会看的势在必得。当然,这个四亿的价格实际上也是势在必得,能拍出三亿都已经是天价了。
陈文杰说道:“好,到时候我亲自去参加拍卖。”
一年多前,九龙的‘地王’拍出3000多港币每平方尺。
如今过去一年时间,香港地产可谓又涨了很多。例如高级住宅已经涨到180~220港币每平方尺,中低档住宅则涨到130~170港币每平方尺,低价唐楼则涨到120~140港币每平方尺。
写字楼方面,租金也是一路暴涨,以中环甲级写字楼为例,1968年才1.5港币每平方尺,如今已经是3港币每平方尺。
商铺租金方面,普通商铺每月每平方尺6~8元,繁荣地区18元至35元,尖沙咀旅游区则高达100~120港币每平方尺。售价方面,则是以100个月租金计算,即月租5000的铺面,售价一般是50万元。
置地公司。
老约翰·凯瑟克正在与儿子亨利·凯瑟克,秘密商议。
老约翰指着一副中环的地图,说道:“这些年来,陈光良家族拿下中环不少的地皮,最让人我感到痛心的是长江广场(原香港大酒店)和保利大厦(原连卡佛大厦),在这里我们本该可以投资置地广场的,如今却眼睁睁的看着长江广场成为中环的繁荣聚集地。”
亨利·凯瑟克点点头,说道:“陈光良家族不仅拥有着两幢中环物业,而且还拥有花园道1号的平安银行大厦、皇后大道中的连卡佛大厦、德辅道中的香格里拉酒店、德辅道中的环球集团中心、皇后大道中的环球贸易大厦。其在中环的实力已经不容小窥。”
此时的香港,有两大地产公司,一个是华资长实集团,一个是英资置地公司。
长实集团算是地产综合性集团,地产业务也算是非常强大,发展地产供应着香港15~20%的住宅,商业地产有长江广场、保利大厦、百德新街综合商业项目,酒店有香格里拉酒店、美丽华酒店、富丽华酒店,可谓兵强马壮。
老约翰思索后,说道:“论实力,置地还不如长实集团,长实集团背后平安银行,有整个陈氏家族。所以我们这一次要想取胜,实在很难!”
亨利·凯瑟克是凯瑟克家族的接班人,他沉声说道:“确实,为了这幅地皮,我们也不可能孤掷一注。它的价值是有价值的,我认为目前市值在5000港币每平方尺已经是可以拿下,但就看长实集团和美资财团的决心,我们最高也就能出到6000港币每平方尺。当然,这个价格还不够保险拿下,我建议和我们的英资拍卖师谈谈,如果他在落锤的时间偏袒我们,那我们就有八成的把握获胜。毕竟一旦价格上了5000港币,我相信任何人都会犹豫和沉思。特别是长实集团,如今已经陈光良长子陈文杰掌权,此人做事沉稳,一定不会孤掷一注的。”
老约翰大喜,满意的说道:“这事你亲自去办,正好拍卖会那天你去参加。”
“是,父亲”
主持这次‘中环地王’拍卖的,是港府的官地御用拍卖师、英籍白思礼,同样白思礼也是拍卖界的‘白手套’。
所谓‘白手套’,就是拍卖师的最高荣誉。
这天,亨利凯瑟克找到白思礼,提出拍卖会上照顾照顾置地。
白思礼当场给予拒绝,并说道:“亨利大班,我们拍卖师最重视荣誉,断没有葬送自己的职业生涯道理。”
亨利笑着递出一张支票,上面写着10万英镑,他说道:“这是定金。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会让你为难,只是在价格到了尾声的时候,你在我们置地报价出来后,落锤稍微快一些。如果这个事情你能替我们帮下大忙,后面我们再给你一张同样的支票。更重要的是,前面10万英镑,无论如何都是你的!”
“这”白思礼此时心动起来。
虽然说是提成,但这种‘中环地王’的拍卖价格虽然高,但提成并不高。而且能多收10万20万英镑,自己又不用担风险,似乎很不错。
具体的操作,应该是没有太大的风险,毕竟他可以掌握一下局势。
眼见白思礼犹豫,亨利凯瑟克又说道:“这次我们主要的竞争对手是美资和长实集团,他们都不是英资,特别是那个长实集团,更是华人集团,我想大家同是英人的份上,你不会没有同情心吧?”
白思礼接过支票,说道:“能所能及的范围,我会帮助你们的,当然前提是拍卖成交价至少超过底价的四成。”
“没问题”
时间很快到了拍卖会这一天。
陈文杰依旧是很低调,期间也会和人打招呼,但他不会故意在媒体上出风头。
亨利凯瑟克和陈文杰互相点头示意,稍后他还和美资财团的代表约翰逊简单聊了两句,看起来似乎人畜无害似的。
此时的白思礼表现非常正常,毕竟他早已经算定主意,力所能及的帮助,绝不让自己陷入法律麻烦当中。
现场,东南亚财团、本港财团、美国财团、英资财团纷纷出现,今天这场拍卖会备受关注。
一直以来,拍卖会上的‘地王’成交价,被视为地产走势的‘晴雨表’。一般超过底价的四成,便算得上地产旺盛;若是超过底价的七成,那就是地产相当的旺盛,用鼎盛来形容。
很快,白思礼开始介绍今天的官地拍卖会上的‘中环地王’:“这份地皮是香港六十年代填海所得,它位于巴士总站的东侧,濒临维多利亚港,靠着伦敦码头。这样一幅大型土地,难能可贵,足足5.3万平方尺所以,它今天的底价是1.8亿港币,每口叫价不能低于20万。现在开始”
此言一出,大家像打了鸡血似的,这幅地皮真是昂贵啊!
此时的香港,吸引力了不少的国际资本。其中东南亚资本比较多,但实力稍显不足;美国将香港视为远东的重要情报站,所以美国资本自然也少不得踏入;英资不用说了,香港就是他们心目中的‘殖民地’。
所以这幅地皮的价格,开始一路攀升。
东南亚的富豪郭鹤年,试图拍下这幅地皮,但很快因为价格太高而放弃。
美国财团约翰逊,是加州的大型地产商,如今他也是表现志在必得。
但今天实际上还来了一个美资财团,那就是喜来登集团,不过他们是来‘陪标’的。喜来登集团的大股东是亚马逊酒店管理集团,而亚马逊酒店管理集团正是陈文锦的产业。
陈文杰为了保险起见,让自己的弟弟(二房老大),指示喜来登集团前来投标,好混淆置地的可能出现的计谋。
很快拍卖场上呈现两家美资财团、一家英资财团置地、一家华资财团长实,四家的角逐。
“2.58亿.第一次”
当置地亨利凯瑟克举牌2.58亿时,白思礼开始故意加快速度。
可惜未能让他如愿,长实集团快速举牌,喜来登代表迅速跟进。这是事先商量好的,两家财团先拼出来,将置地斩下马,然后喜来登再放弃。
置地的亨利凯瑟克皱眉起来,如果仅长实一家,今天可能方便一点;如今喜来登酒店加入进来,也就是美资财团,拍卖师白思礼不可能太明显。
他只能再次举牌。
“2.62亿”
此时的在场认识,都忍不住惊呼起来,这个价实在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