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446节

  推开门时,妻子陈乐怡正对着一份财报皱眉——作为安进生物的创始人兼总裁,这家由陈氏家族注资的新药企,成立两年多来还未拿出一款产品,财政压力不小。

  “乐怡,有个天大的好消息!”汤闻声将临床反馈放在桌上,语气难掩兴奋,“枸橼酸西地那非对高血压无效,但意外发现对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有奇效!医院的患者都快抢疯了!”

  陈乐怡抬起头,先是惊讶,随即目光变得锐利:“真有这么显著的效果?”她瞥了一眼汤闻声,突然笑了,“要不你试试?也好让我放心。”

  汤闻声脸一红,连忙摆手:“我又没这问题!不过患者的反馈不会假,你想想,全球有多少男性受这方面困扰?市场规模可能比心脑血管药物还大!只要能拿下专利和生产批文,安进生物说不定能直接跻身美国一流药企!”

  陈乐怡放下财报,指尖轻轻敲击桌面,神色逐渐严肃:“方向可以调整,但必须慎之又慎。”

  她看着汤闻声,语气郑重,“重点测试药物的长期安全性——有没有后遗症?会不会产生依赖?这些都是致命问题。一旦出纰漏,别说跻身一流药企,我们可能直接破产,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

  “我明白。”

  汤闻声点点头,收起了兴奋,“我已经安排好了,接下来会分三个阶段做试验:先扩大样本量,验证效果的普遍性;再进行为期两年的长期跟踪,观察副作用;最后联合泌尿外科专家,制定精准的用药剂量标准。争取三年内完成所有流程,拿到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文。”

  陈乐怡满意地点头:“记住,我们是药企,不是投机商。哪怕市场再诱人,也要守住‘安全’这条底线。”

  她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看着远处的曼哈顿天际线,“这款药或许是安进的转折点,但也可能是陷阱,每一步都得走稳。”

  汤闻声走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放心,我不会让你和岳父失望的。”

  办公室外,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安进生物制药”的 logo上。

  没人知道,这款最初瞄准心脑血管市场的“失败药”,即将掀起一场全球医药行业的风暴,而安进生物,也将借此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新企,一步步站上世界医药舞台的中心。

  陈文骅以联合麦迪逊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身份,带着人来到泰扬公司。

  泰扬公司的总裁沃伦,带着人等候,并上前说道:“Blues先生,欢迎来到泰扬公司!”

  陈文骅伸出手握住沃伦的手,一只手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沃伦,我听到好消息,就迫不及待的赶来,希望真是一个好消息!”

  “当然,至少是满足你的所有要求!”

  “好”

  沃伦对于这个上司,也是非常敬佩的。

  1966年斥资220万美金收购联合麦迪逊46%的股权,稍后又利用联合麦迪逊收购一家人寿保险和泰扬公司。关键在于,联合麦迪逊将不少资金投入到股市,又在今年初退出股市,因此这家小型保险公司,资产扩大了5倍左右。

  很快,陈文骅拿到一沓黄色的便利贴,他撕掉

  “绝对可以反复利用!仅这个胶水,我们就研发和实验了一年时间。”

  陈文骅点点头,说道:“胶水是关键的东西。”

  随后,他拿出口袋的一支笔,在上面写着:“10亿美金的市场”,然后找了一本书,将标签贴在上面。

  沃伦等人被吓一跳,被这个‘10亿美金’的市场。

  稍后,沃伦试探性的问道:“接下来,是不是该讲产品推入市场,专利我们已经拿到手了!”

  陈文骅满意的说道:“接下来,你们生产一批,然后邮寄给纽约各个公司的秘书处,供他们免费使用。同时,也该进行贷款,扩大生产的规模。”

  “免费使用?”沃伦眼前一亮,随即说道:“是啦,秘书是最需要便利贴的人,她们是最好的宣传使者。”

  陈文骅自信的说道:“不,秘书只是其中之一,不管是学生,还是喜欢阅读的人,亦或者写字楼的白领,或者那些高高在上的大BOSS。他们,都是我们的客户。这个便利贴,将诞生一个庞大的市场,我已经让公司的法务部、财务部等,加强对这个产品的强力支持。”

  “是,布鲁斯先生!”

  陈文骅一直使用英文名,只有在家人和华人面前用中文名,这也是父亲的意思——融入当地,不需要做表里不如一的人。

  11月初,报纸上首先传出李福兆、王启铭等人已根据《公司法》在1969年10月31日向政府登记,创办另一家全新的交易所——远东证券交易所。

  消息使社会大为震动,而股票经纪们更大为紧张,担心新交易所会影响他们的生意。

  消息传出后,行动迅速的记者马上向传闻中的主角李福兆求证。

  李氏如此说:“香港上市公司的数目,一直都维持在68家左右,但工厂的数目已由1947年的3000家上升至1969年的15300家,至于进出口金额更由1947年的125600万元攀升至1968年的1042800万元……上市公司的数目,明显不能反映香港经济整体力量的增长。

  李福兆虽然没有直接回应记者的提问,但他所列举的数据,却十分清楚地说明了当时股票市场未能配合社会和经济发展步伐的事实。也即是说,成立新交易所不但是大势所趋,也是经济及社会实质需求强大的一种表现。

  针对远东证券交易所的筹划,《南华早报》访问了一些经纪及商人,了解他们对新交易所的看法。从报纸报道上看,大部分受访者的态度都颇为保守。

  有不愿透露身份的受访者指出,股票市场充满变数,人们不应以当时股市蓬勃而贸然成立交易所,应该想到股市淡静时又如何维持的问题。

  有些则直截了当地指出当时社会没有成立新交易所的必要,又说如果新交易所没法吸引新的资金和新的投资者,只会给市场带来负面冲击。

  也有受访者质疑那些带头创立新交易所人士的动机,认为他们只是为着个人利益,没有考虑社会实际情况。

  花园道1号,平安银行大厦。

  陈光良看着报纸上纷纷扬扬的新闻,嘴角露出笑容。关于成立新的证券交易会,他自然是持欢迎的态度,毕竟在股市里捞钱,也是他的手段。

  他并不是擅长炒股,而是知道历史大势吧!

  所谓大势,自然不是轻易被人改变的。

  例如香港前世七十年代初期的牛市和股灾,都属于大势。牛市因为证券交易所的纷纷成立,以及香港经济的突飞猛进,还有东南亚资本因为今年‘东南亚五月事件’纷纷来港发展等等;而暴跌,那纯粹就是炒高股票后,过度投机而导致的暴跌,和那个假股票关系不是特别大,假股票肯定只是导火索而已。

  “爸,这是你要的平安投资的投资详细情况!”

  27岁的陈文胜,走进父亲的办公室,递上厚厚的一沓资料。

  陈光良没有先去看资料,而是指着报纸上的新闻说道:“你怎么看这件事?”

  陈文胜看了看报纸上的‘远东证券交易所’即将开业的新闻,当即说道:“我觉得是利大于弊。香港的经济发展迅速,而证券市场发展落后,有新的交易所出现,会是一件促进证券市场发展及改革的好事情。当然,也有弊端,就是两家证券交易所的管理及被监管,可能出现一些问题;而且,远东证券交易所可以成立,那么别的证券交易所是不是也能成立.”

  毕竟是喝过洋墨水的,且出身大家族。

  陈光良笑着说道:“嗯,你能独立思考,我很高兴。当然至于你所担心的事情,那不过是交学费而已。而我们平安银行投资证券,一定是要秉持价值投资,长期看好香港发展等主要思虑。”

  “好的,我明白了。对了爸,我准备去远东证券交易所,为我们拿下一个经纪席位。”

  “可以”

  待陈文胜离开后,陈光良看着手中的厚厚的资料。

  平安投资,是平安金融集团的‘投资银行业务’,其业务包括证券投资及经纪、地产信托、海外投资、金融服务等等。

  在投资领域,其中很重要就是投资了香港三十多家上市企业的5~10%股权,都是价值投资理念;与此同时,地产信托也有一些工厂大厦及写字楼,但规模已经不算大,被兄弟公司给拿走不少。

  海外投资上,美国股市已经平仓,实际上也并不多;日本、英国股市等,也有一些投资;整体规模不大,只是那么个意义。

  此时的平安金融集团,商业银行业务已经交给职业经理人,陈光良并不会太干预。哪怕是长实集团和环球集团的贷款业务,也要有严格的抵押物才行,当然这两家企业本身就是优质企业。

  大概看完资料,陈光良已经为平安投资制定了一些策略,例如要加强明年的美股抄底投资,毕竟香港太小了,海外投资比例要加强等等。

第486章亿美金的船队

  时间转眼来到1970年。

  2月初旬,春节期间。

  陈氏家族的人齐聚香港深水湾,一起过华夏的传统节日。

  在深水湾,陈氏家族有四幢别墅——深水湾80、79、77、75号,所以丝毫不显得拥挤。不过为了保障安全,这一区域安排了不少的安保暗哨,若是有记者在此拍摄,会被‘找麻烦’的。

  除夕节当天,陈氏家族在深水湾79号的草坪上,拍摄一年一度的‘全家福’。

  陈光良的母亲杨慧和陈光良,坐在第一排的中间;

  严人美、蒋梅英、奥黛丽赫本、司叶子,则坐在第一排的两边。

  第二排,是家族第二代的成员(出嫁的女儿不回)——陈文杰和庄元贞夫妇、陈文锦和凯丽夫妇等,他们手中还抱着第三代的小宝宝。

  而在陈光良和杨慧等人的前面,还站着或蹲着第三代的大孩子。

  截止目前,陈氏第二代家族成员是15名,其中11名是男性、4名是女性;这15名家族成员中,已经工作的是7位,其中包括已经嫁出去的陈乐怡;剩下的8名第二代家族成员,都是从1952年陆续诞下的,最大的陈文欧也才18岁,另外陈梦怡、陈文海是同年的,最小的是司叶子诞下的女儿陈雅怡,仅三岁而已。

  第三代家族成员已经有17人,不算外孙;最大的嫡长孙陈泽睿,今年都已经12岁了。

  不知不觉中,这个家族也有三四十名成员,遍布全球的布局也初现端倪。

  “请笑一笑”

  摄影师是深水湾79号的女管家,此时她心都很激动,想着这可是全球最富裕的家族之一,也是华人真正的豪门。

  “好了”

  伴随着摄影师的声音,陈氏家族的人纷纷笑着散开。

  陈文杰走到管家身边,说道:“又麻烦秦姐了”

  秦姨脸上笑得在绽开了花,回道:“麻烦什么呢!看到家族好,我也很开心。给,大少爷,我去安排今天的事情了!”

  “秦姐辛苦了,那你忙”

  陈文杰和气的接过秦姐手中的相机,这个照片他要亲自去自己家企业的冲印室洗出来,稍后底片都要好好保存的。

  如果照片泄露出去,那就是一件大事情了,这个世界有人知道陈氏家族的成员情况是很正常,但暴光出完整的照片那就不是一件小事了。

  大年初三。

  在平安银行大厦里,‘陈光良家族办公室’正在进行一场会议,出席会议的包括陈光良和四位夫人,以及六个参加工作的儿子。

  家族办公室的事情,陈光良让每一位儿子暂时性分担一些,所以就暂时无需招募太多的职员。倒不是省钱的事情,而是尽可能的晚一点,探索和熟练家族办公室的运作后,再慢慢招募。

  陈光良望着妻儿说道:“目前,我们家族办公室的资金已经拥有5亿港币,不算多,但毕竟我们还是在筹备阶段。”

  一开始,他只是注入了2亿港币,这几年投资赚了不少钱。

  严人美此时发话道:“要不,再从各个公司注入一点进来,毕竟是家族的根基之一?”

  她想到丈夫的愿望,自然乐意促成。

  按照丈夫的想法,一旦家族办公室开始独立运作后,届时整个陈氏家族就会绑定。

  蒋梅英也发话道:“我这里也能注入不少的现金,反正也是闲置资产。”

  奥黛丽赫本也说道:“这边也有,美泰玩具这些年的分红,都还在美国的银行躺着。”

  司叶子也说道:“我这里也有的”

  六个儿子却是不敢说话,他们能感受到四个妈妈正在讨好父亲,这个时候他们要是说一句,反而回去被亲妈骂。

  陈光良笑着说道:“我今年才六十,又不是七老八十,没有那么快。所以这个家族办公室的投资,要一步步来,七十年代,我有信心给他翻到20亿以上,所以大家不用操心资金的问题。”

  当然,虽然二房、三房、四房已经分出去,但本土的大房依旧是他绑定一起的。长实集团是上市公司,资金自然不能动用,但陈光良却还有个未上市的长江置业,其资产包括近千幢唐楼;环球集团的资金,他肯定也是要抽走不少,不可能都注入未来的‘陈光良陈文锦信托基金里’;长江工业集团也是现金奶牛,陈光良也可以拿走;平安银行每年的利润,陈光良也可以拿走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给平安投资。

  这时候,陈文锦说道:“香港还是太小,可以海外投资比重大一点,特别是美国。”

  其实他也还明白——香港确实小,更重要的是已经被四家陈氏企业瓜分了投资渠道。

  陈光良说道:“我已经心中有数。这一次召集大家,是准备为陈光良家族办公室准备全球五个总部——香港、新加坡、纽约、伦敦、苏黎世。这五个地区都要成立投资公司,文杰你负责香港,文锦你负责纽约,文铭你负责苏黎世,文骅你负责伦敦,文胜你负责新加坡。文恺你是理工出身,就不要操心这些了,专心搞你的科技和工业。”

  六子齐声说道:“是,父亲”

  接着,陈光良说道:“文杰负责的香港,主要是投资接下来新上市的企业,包括地产、酒店、建筑、工业、公用、金融等,资金1个亿。这里可以让平安证券作为经纪行.同时,拿出1个亿的资金,想办法投资实物黄金,以金条的形式存入平安银行的保险库,为期一年半完成。”

  陈文杰认真的说道:“好。虽然香港实行黄金管控,但长实集团旗下有连卡佛珠宝,有自己的黄金渠道,一年半时间完全来得及。”

  他不需要过多的解释,政府管控黄金进出口,但渠道实在太多了,包括走私。

  陈光良继续说道:“文锦负责的纽约投资,主要是抄底美股。美股道指从去年5月965点,如今已经跌至800点,跌幅约15%;但今年上半年还会继续下挫,预计整个下跌期的跌幅会达到30%以上,根据这样的观点,我们要在700点下方开始买进,持续一个月时间之内,因为道指这一波一定会跌至700点以下的。这里,我准备投资1个亿港币,买入的股票是辉瑞、宝洁、强生、普强、先灵葆雅这类医疗消费股。另外,再拿出5000万港币,用于黄金现货的持有,也是一年半完成。”

  陈文锦点点头,说道:“没问题”

  陈光良随即又说道:“你们二房也记住了,这一波美国股市必然下挫30%以上,所以梅英和文骅你们的投资公司,可以考虑从720点以下开始抄底。而且你们两人投资的股票类型要分开,梅英你的投资公司资金达,可以投资传统类文骅你是上市投资企业兼个人投资企业,可以选择投资新型产业对了,文锦如果有私人投资证券的想法,可以投资麦当劳、可口这样的食品饮料消费股。以后大家投入的美股,经历规划好种类,避免种类太过重合。”

  “嗯,记下来了!”

  陈光良继续安排着任务:“文铭、文骅你们负责的伦敦和苏黎世,主要是购入黄金现货,存入当地的银行。证券方面,我们本来还持有,就暂时不用买入。两地,各分1亿港币去完成。”

首节 上一节 446/4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