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419节

  稍后,日本政府也紧急出台了政策,制定了一系列鼓励造船的方案——凡是造新船的,可以5厘年息向日本银行贷款八成,其余两成贷款分期支付。

  此消息一出,有实力的船东自然纷纷准备造新船,毕竟现在二手船的利润太稀薄了。

  香港的航运公司,将船只租给客户,不管是短租,还是长租,都需要自己承担油费、人工、保险费等,所以保险费增加,实际上也是对二手船东的一个打击。

  去年,环球集团便大举出售在1959~1961年低价淘来的二手船,当时买来的价格极低,很多都是当拆船的废船价格买来的,比如6万美金买一艘七八千吨货船。

  稍后,环球集团将一批情况还不错的二手船,进行了维修和保养,并投入到运营中。

  到了1962年,航运业走出寒冬季,二手船家也涨了起来,环球航运又以30万美金以上的价格卖出十几艘货船,趁机大赚一笔。

  环球航运赚到的钱,自然又去订购了新船,形成了良性循环。

  经此一役,环球航运就赚了200万美金左右的利润。

  “大哥”

  “小虎来了,坐”

  已经更名杨一凡的表弟杨小虎,来到环球集团找陈光良。

  杨小虎坐下来,笑着说道:“改名好久,只有大哥、姐夫、父亲、母亲4人喊我小虎,但我觉得倍感亲切。”

  陈光良也来到沙发上,翘起二郎腿,轻松的说道:“现在你也是香港的大富翁了,怎么还怀念以前么!”

  “现在很好,但以前也很好。”

  陈光良点点头,自己这个表弟有他的培养和扶持,一路走来也算顺风顺水。

  杨小虎四十年代末独立出去,先从事贸易,后在朝战中发迹(航运加走私)。当然,事后杨小虎也被美国政府给列为黑名单,他只能在香港和东南亚发展,直到60年代才被取消黑名单。

  就算如此,杨小虎如今的身家也包括:一家地产公司,拥有上环的两幢物业;一家航运集团,在香港、东南亚都注册有船只;一家贸易公司,主要从事香港和东南亚的贸易。

  “这次来公司找我,有什么事情,直说!”

  陈光聪还是杨小虎的姐夫,一般事,也不用来办公室找陈光良。

  “没多大的事情,就是想来请教一下大哥。我在上环的那两幢物业,想重建一下.”

  陈光良思考一下后,说道:“先建永业街的,等建好承租后,再考虑建下一幢。都建一流的写字楼,用于你们杨家的家族传承。”

  杨小虎顿感事业明朗,说道:“我听大哥的。晚点我让文杰引荐一下保利建筑的人!”

  “嗯”

  杨小虎要的是‘前途’,所以陈光良几句话,便可以让他有信心。

  而杨小虎的两幢物业虽然在上环,但毕竟也是靠近中环,所以建造写字楼大厦,将来是不愁租赁的。整体价值虽然不如严氏家族的两幢物业,但将来加起来至少也是大几十亿的资产。

  稍后,陈光良说道:“这次劳氏加保险费,你那些二手船怕是受损不少,有没有想过造新船?”

  杨小虎点点头,说道:“造,不能总是跑二手船。当然了,东南亚那边,用二手船业够了,只是我现在被美国解除了黑名单,也想着扩大一下航运业。所以这次也准备造新船!”

  “资金够的吧?”

  杨小虎说道:“贷款解决。当然了,我一直谨记大哥的话,不会将负债率超过四成。”

  “好”

  聊了几句,杨小虎收获满满的离开。

  在他看来,大哥就是商界的传奇,偶尔交流几句,就能让他受用无穷。

第450章 旧识

  又是一年的春天。

  清水湾,时代影城。

  这座影城占地面积80万平方尺,约130亩。

  更重要的是,这里是香港电影的根基。

  时代影业从三十年代便来到香港发展,二战后一跃成为华人电影的巨无霸。

  因为当时很多电影公司的设备、片场都遭受战争的损毁,而时代电影的设备则一直封存在奥门的仓库,所以战后第一时间发展。

  战后,时代影业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5~1952年),数量为王,每部电影投资规模小;

  第二阶段(1952~1960),质量为王,从原来的每年拍摄80部左右,转变为每年拍摄30部左右,并扶持了李翰祥这样的年轻导演,拍摄黄梅戏风格的电影等措施;

  第三阶段(1960~),增加好莱坞式的大制作风格,进一步提升电影的质量,同时开始拍摄武打片。

  时至今日,香港的右~派电影中,时代影业独占鳌头,邵氏电影也不过是小弟而已。

  这天。

  陈光良来到清水湾的时代影城,他没有去拍摄片场或行政大楼,而是来到‘清水湾的时代酒店’。

  这是一家四星级的酒店,隶属时代集团。

  而时代集团如今横跨制片、发行、院线、地产、酒店,可谓一家综合性的集团。其中贵重物业很多,包括中环德辅道中的一幢甲级写字楼大厦、清水湾的时代影城、清水湾的时代酒店、尖沙咀的两幢贵重写字楼物业说时代影业是一家地产公司,都没有说错。

  这也是实际管理者庄铸九的出身,而决定了时代影业的综合性发展。庄铸九出身江南常州的大族,从小就接触商业,且留过学。

  当然,也和陈光良的一些指点有关系。

  和庄铸九坐在酒店大厅,一起喝个下午茶。

  “我听说,元瑞离开了公司。怎么回事,时代集团那么庞大,还没有他的用武之地?”

  庄铸九是时代影城的二股东,家族占股20%出头,在香港也算是亿万富豪。

  而且陈光良对庄铸九很放心,将时代影业交给他发展,在集团内部,庄铸九的影响力,远大过陈光良。

  陈光良更像是一个‘虚职’董事长,这种情况在合资公司很常见,就是请有名气的人来担任董事长,实际负责是总经理。

  与此同时,两家还是亲家,庄铸九的儿子庄元瑞说白了,还是陈光良长子陈文杰的小舅子。

  有这样一层关系,庄元瑞就是以后准备接班其父亲,也完全行得通的。

  毕竟,陈氏家族无意时代影业的管理权。

  庄铸九无奈的说道:“我本意是让他在时代集团的地产部好好发展,没想到做了几年,他翅膀硬了,说是要自己做事。我不管他了,看他怎么搞出个花样来!”

  他将时代集团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又何尝不希望自己惟一的儿子加入进来,将来好接班自己的位置。

  陈光良笑道:“听说你防备儿子,不让接触电影圈的那些花花世界,怕是元瑞觉得你不是真心培养。”

  庄铸九认真的说道:“这个圈子怎么样,我比他了解的多,接触对他没有好处。”

  不像邵逸夫,庄铸九虽然手下有众多女明星,但他本人是‘气管炎’,根本不敢乱来;更何况,盛爱颐还是时代影业的董事,很多活动都会参加的。

  “也好!年轻人闯荡,更能锻炼。”

  “多谢陈先生关心”

  “我们两家客气什么”

  不管怎么说,陈光良改变了庄氏家族的命运,算是他们的救民恩人。

  前世庄铸九和盛爱颐的结局可惨,就是其儿子庄元瑞,在1981年才离开内地,申请赴美,辗转打工不同地方,租房住,熬到退休。口罩期间庄元端胃病复发住院十几天,攒的一点养老钱被打半工的保姆席卷,几个朋友商量后将他送入养老院先安顿下来。

  庄铸九虽然不清楚这些,但他清楚如果不是陈光良,他和妻子肯定选择留在内地的;特别是自己的妻子,对上~海滩情有独钟,根本舍不得离开。

  “陈先生,如今我也已经61岁,身体不算特别的好。只是这时代集团家大业大,没有继承人也是不行啊!”

  庄铸九前世这个时候,都已经死了好几年时间,应该是苦死的。

  “不说你身体没有太大问题,就是元瑞真不愿意来接班,那我们将来也只能采取西方的那种‘职业经理人’制度。当然,你就安心做着吧,把事情多分担一点出去,自己不用那么操心!就是你夫人,都能帮到你忙!”

  庄铸九说道:“嗯。职业管理人制度,却是是现代企业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陈光良想到一个问题,说道:“可以考虑发行一批新股,低价卖给管理高层们,以此作为大家的福利。这样一来,管理层也能对这家公司更有归属感。”

  庄铸九一愣,他没想到陈光良主动提及这样的‘敏感话题’。实际上,他虽然是时代集团的管理者,但也属于个‘打工人’,陈氏家族控有60%的股权,随时可以收回管理权。

  如今发行新股的话,自然会稀释一些陈氏家族的股权,这种话题他是很敏感的。

  不过现在陈光良主动说出来,庄铸九也仔细思考这里面的厉害关系,时代影业的管理层面,确实让他减轻很多工作。

  “好,晚点我研究研究,再拿出方案在董事会上讨论。时代影业规模庞大,就算发行新股,实际上也无需要太多的新股票。”

  “嗯”

  陈光良提出这个建议,也是希望这个集团能稳固下来。

  至于考虑让陈氏家族的人来接班,他没有那么多想法,也暂时性看不上这个产业。

  “陈先生”

  陈光良和庄铸九谈的差不多的时候,一个熟人的声音响起。

  “原来是阮小姐,真是好久不见!”

  是阮玲玉这个本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女人,每次看到阮玲玉,陈光良还挺高兴的,把她当做自己的朋友。

  阮玲玉是和其老公一起,此时她大方的来到陈光良和庄铸九面前。

  “那可不是么,好久不见,现在的你,可不是我们这些人想见就见的。”

  陈光良莞尔,说道:“我见阮小姐如此,总是很为你开心!”

  庄铸九是知道内情的,当年阮玲玉为情所困,是陈光良点醒了她,不然说不定真是一条人命没有了。而阮玲玉自从以后,也加入时代影业,一直从事演员的职业,在五十年代后期,还凭借李翰祥导演的《后门》,成为亚太电影界的影后。

  阮玲玉微微向陈光良行了一礼,随后说道:“当年要不是陈先生邀请我来香港,世上早没有了我阮玲玉,更没有我现在满足的生活。”

  陈光良摆摆手,说道:“好啦,大家都是几十年的朋友了.坐”

  宴请夫妻俩坐下,陈光良又询问道:“杨先生生意做的怎么样?能不能养活我们时代影业的影后?”

  阮玲玉的丈夫,是三十年代后期在香港避难认识的,早期也是时代影业的工作人员,五十年代开始经商,两人还育有一个儿子,算得上幸福之家。

  “多谢陈先生挂牵,我是小打小闹,不过养家糊口也是够了!”

  “我可没有让你养”

  “哈哈”

  陈光良笑了起来,这何尝不是他的功德。

  简单的聊几句,陈光良就起身准备去参观一下时代影城,毕竟作为幕后的大老板,他差不多一年难得去一趟。

  阮玲玉主动说道:“正好我也要去公司一趟,要不我给陈先生做做向导。”

  “行,走”

  阮玲玉的丈夫却是主动没有前往。

  一路上,阮玲玉变得很健谈,陈光良也没有厌烦她,毕竟他一向对沪市的朋友很‘义气’。

  如今的时代影城,每日在这里拍摄的工作人员就有1500人以上。更不要说,这里还被开发成旅游景区——仿古建筑群,接待着来自海外的很多游客,大家似乎想从这里,激发一些故乡之情,亦或者瞻仰古国华夏的风情风貌。

  “陈先生,现在我年龄也大了,已经很难找到合适的电影拍摄,我打算退出演艺圈。只是我丈夫做生意其实不算顺利,我想请教你这个财神爷,我该做点什么投资好!”

  憋了半天,原来是为这事。

  想想也是,阮玲玉也五十多岁,她年轻时陈光良都没有看上,她应该是有自知之明的。陈光良帮她,那是因为两人很早就是朋友。

  陈光良对旁边的阮玲玉笑道:“和杨先生不离掉?坐生意那么差,还要你来养家。”

首节 上一节 419/4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