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第512节

  他本来就不怎么看好这两家合资的动作,现在又有了俞总的判断作为佐证,也就对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更有信心了。

  李松和徐欣讨论了一会,称赞道:“俞总的眼光一向是好的,他连炒股都能炒出利润,真是可见一斑啊。”

  徐欣闻言笑道:“这个倒真是值得夸,我白天见他的时候还聊呢,啧,还真成临港小股神了。”

  碳硅集团董事长抄底比亚迪股票成功,这成了圈内圈外的谈资,不过,很多人不知道那笔资金实际是出自DLF基金会,还以为是俞兴自己或者用了公司的钱炒股,由此还带来些非议。

  只是,炒股能赚钱,非议就是少数。

  当炒股不赚钱的时候……

  十二月的最后一周,比亚迪继离奇暴跌之后忽然再次在二级市场承压,被最新的消息打断回暖的股价。

  28日上午十点钟,华夏互联网知名论坛的百晓生有匿名用户举报,贴出比记通过伪造手续等手段获得国补的证据,剑指骗补行为。

  600辆K9电动大巴为了赶在今年6月30日前获取行驶证,以便申报每辆100万的补贴,通过几十辆车就完成全部车辆的上牌流程。

  这篇帖子里显示,这次的动作涉及到比记的绿色交通事业部、经销商、金陵车管所工作人员。

  作为一家已然是比较“传统”的互联网网站,尽管微博发展火热,微信和微聊强力对峙,但百晓生在互联网上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也让某些重磅内容有着极其广泛的传播力。

  帖子是10点钟发的,仅仅5分钟,比记的股票就骤跌了6%,市值蒸发超过40亿港币,直让某些媒体惊呼,百晓生正在主导又一次对比记的做空。

  空头之王过山峰没来,但真实之王百晓生来了。

  半个小时之后,这则举报已经散布开来,而比记也迅速的给予回应,否认内容,称之为未经证实的材料。

  同时,比记也在联络各路网站和媒体,希望把热度往下压一压,微博、微聊、微信等渠道都还好说,但让公关部没想到的是,他们在百晓生这里碰了钉子。

  为什么没想到?

  因为……百晓生背后的那位应该是某种程度上的自己人啊。

  不管是俞总来鹏城的交流,还是彼此专利的合作,乃至更大层面的新能源阵营,这件事都不应该有阻力。

  公关部没有联系上俞总,立即把这件事往上汇报,而副总裁赵克俭得知情况后便把这个活接过来,他倒是没有立即联系俞总,而是再次联系百晓生网站,希望尽快解决问题。

  然而,他同样碰钉子了。

  赵克俭考虑到近期股价的动荡,不再犹豫,直接拨通了俞总的电话。

  他简明扼要的说明情况,希望俞总和百晓生先把事情压一压。

  俞兴静静聆听,等到对方说完之后问道:“你说什么?”

  “啊?这……俞总,我意思是,考虑到这种言论的不良影响,我们希望你能……”赵克俭愣了愣,再次陈述请求。

  俞兴打断道:“我的意思是,你和我说这个干什么?事情是真的吗?牵涉到什么人?你们内部要怎么处理?股市不会因为一则没来由的帖子就震荡,那个帖子我已经看了,内容很详实,证据链也很自洽,如果你们希望百晓生的舆论热度降低,最好直接把最快的处理说明发上去,百晓生有公司之间的渠道。”

  赵克俭没想到俞总居然是这样的态度:“俞总,你,你……这不应该是你……”

  俞兴见对方这样的表现,最后说了句:“就这样了,还有什么想说的就让王总自己跟我说。”

  他直接挂了电话。

  赵克俭捏着手机,脸色涨红,嗓子里憋了一股火。

  他犹豫再三,还是直接去找老板,把来龙去脉全部说了出来。

  赵克俭见老板陷入沉默,提出想法:“王总,我们没说不处理,只是希望处理的同时降低负面冲击,俞总这也,这也……太没人情味了。”

  他又补了句带着个人倾向的揣测:“怕不是俞总在顾忌我们新车的销量影响吧,都要做30万的价位了。”

  王川福皱了皱眉:“出去吧,不用找他了,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赵克俭有些不甘心,这明明就是俞兴一句话能压下去的事。

  “把事情查清,最晚今晚出公告。”王川福再次给出处理意见,“走百晓生的对接渠道把事情说清,有盖子就掀盖子。”

  赵克俭无奈的点了点头,知道老板是不会打这通电话的。

  不过,他在再次登录百晓生论坛的时候忽然注意到一件事,俞总自己还买了很多公司股票呢,他这次不愿处理实在是连他自己的利益也损害了……

  这特么的,他图什么啊……

  赵克俭百思不得其解,只能继续应急处理突发事件。

  与他同样心情的是DLF基金会的余凯,他第二时间打通俞总的电话,询问之前资金的操作。

  “没动,还放着呢,股价这不是跌了么?”俞兴回复。

  余凯有点急:“不是,俞总,你就这样看着股价跌啊……你这,你这不是你杀你自己吗?你这就看着百晓生做空你的股票啊!你就控控百晓生的舆论啊!”

  俞兴笑道:“这点小做空算得了什么,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别说是它了,就算我自己,也随它去。”

  余凯第一反应是俞总在吹牛逼,但随即竟然隐隐相信他这样的表态。

  罢了,随它去,随它去。

第525章 礼物

  百晓生保持了惯例,哪怕这种惯例是数十亿市值的蒸发与压力。

  也或者说,是俞兴保持了惯例。

  他确实不知道比亚迪会出这种性质的事情,又偏偏是在港股暴跌之后的节骨眼,但事情出来就是出来了,一切都十分清晰明了,百晓生在后台能够看到匿名用户的身份,也与之联络进行初步的核实,最终便是如此的呈现。

  同样是考虑到这件事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临港正在打造的事业,百晓生方面其实第一时间就通知了老板,随即便是极短时间的放行。

  这件事不用说外界存在质疑和调侃,连碳硅集团内部目睹之后都稍有异议。

  上午出现爆料,比记在晚上八点钟给出具体的调查情况与处理公告,确定内部直接责任人是绿色交通事业部的苏省负责人,而参与违规操作的经销商是金陵苏舜亚通,它相关的2000万补贴并未转账给公司,并且还拖欠了1000万的货款,前者开除,后者终止合作,并且追究法律责任。

  与此同时,比记直接取消了经销商代申报权限,把补贴资金的申报与结算流程收归总部统一管理,以及,要求经销商在今后提供用户的实际使用证明,作为补贴发放的前置条件。

  最后,作为事件责任人的直接上司,绿色交通事业部的总经理被降级并调离岗位,部分职能将会拆分到新的事业部,比记董事会则下设审核委员会,其下的审计部直接向董事会汇报,独立开展合规审查。

  比记为个别经销商的违规行为表示歉意,但也声明了并非是系统性行为,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调查,未来将会通过财报、投资者说明会等渠道,进一步披露合规整改进展,争取获得市场的信任。

  从外部情况到内部责任,以及部门调整、高管处理、合规升级、表达歉意,比记的公告十分详实,回应的十分全面,但仍然没有逃脱嘲讽。

  作为本次掀开问题的导火索,百晓生的出现也被视为俞兴在新能源领域对对手的狙击。

  崔之愚在次日中午到食堂吃饭的时候有意无意的提到还未消散的风波。

  “哎呀,这个顺水人情没送出去,俞总,怕是不少人得对你有非议啊。”

  非议实在太有了!

  就像猜测比记上次暴跌是空头之王在行动,这次也有鼻子有眼的冒出来俞兴和王川福的冲突,说这次是在给比记上眼药,再结合俞兴往前和企鹅竞争时的做派,一时间倒让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

  俞兴吃着菜,头也不抬的说道:“我也没想顺水送啊。”

  崔之愚语窒,他其实觉得真就是无伤大雅的顺水人情,而且,从对方公告的描述来看,大概率确实被钻了漏洞,俞总这么头铁是显得很无情了。

  但他转念一想,俞总要是不头铁,可能压根不会有碳硅在临港的这片事业。

  俞兴见副总裁不出声,笑着说道:“至于非议,没关系,事情摆在那里,不同人有不同想法是正常的,还能管别人怎么想吗?还好……”

  他夹了一片五花肉:“谁让我是老板呢。”

  崔之愚笑了两声,别管什么想法,就是得按老板的意思来。

  他吃了最后两口饭,说道:“鹏城还有两周就要发新车,也不知道王总二月份还来不来我们这了。”

  俞兴没什么特别反应:“这么一点小事,来不来都行,来不来这件事也不大,还是都行,自己的车要是卖不好,还能怪别人吗?”

  崔之愚知道这句话既是在说自家,也是在说这次舆论里的比记。

  他挥挥手:“收到,俞总!”

  相较于碳硅集团内部还比较委婉的声音,刘琬英就直接多了。

  “俞老板,你是真不怕把人家弄垮了啊,比记这几年就挺低谷的,万一像是股市那样搞出来多米诺骨牌,你于心何忍?”

  刘琬英半是调侃,但网上确实也有这样的声音,尤其是港股莫名其妙的雪崩,很让人怀疑比记的情况。

  “垮不垮的,又不是我潜入那边做的这些事。”俞兴笑道,“退一万步说,没了这家,还有那家,没了那家,还有下一家,我对新能源总体的发展是有信心的,至于真要说能怎么样,消费者是看产品力,不管企业什么行为,产品好了都是一样卖,你觉得相关部门的调查又会成什么大问题吗?”

  刘琬英是知道碳硅集团在发展中所获得的政策助力的,自然也就能知道这次的事情不会有太大的波及。

  “我估计就是行业里的补贴问题会有更大范围的调查。”俞兴沉吟道,“本身里面也存在不少问题,没准会有集中整治。”

  刘琬英问了句:“王总有联系你吗?你觉得他心里会有芥蒂吗?”

  俞兴摇头:“没联系,不清楚,大概也不至于。”

  刘琬英琢磨一会:“我觉得王总应该是能有这种气度的,毕竟是被大小股神买了股票的公司。”

  全球大股神和临港小股神都持有比记的股票。

  俞兴叹道:“说到这个,估计确实得多熬一阵了。”

  刘琬英哈哈大笑,空头不做空却投机做多,结果被自己网站爆料的内容杀伤股价,没有比这更有意思的事情了。

  她啧啧称奇之余不忘补刀:“百晓生这种消息不利用确实可惜,下回要是百晓生本身有什么问题,或者以后碳硅上市了碰见问题,你自己第一时间告诉我,权当是废物利用了。”

  就像大众前掌门人铤而走险的做空自己公司。

  “就像是你这位大空头对我们的嘲讽。”俞兴摇摇头,“新能源想要吃到蛋糕,本就应该经受嘲讽和质疑,我都已经做好心理建设了。”

  刘琬英知道俞老板有进行心理建设,但除了心理层面,她更知道碳硅集团有和申城合作,将要在2015年的1月份挂牌一个数据机构,专门用来保管车辆运行的实时数据。

  这种措施吧,防人也防己,她有时候真的不清楚这个男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短视频的竞争日益激烈,碳硅的新车筹备上市,360和酷派合资跨界,比亚迪遭遇两场波折……

  公历二零一四的最后时间,还有一则与过山峰相关的事情发生,大众那位前掌门马丁在审判中被判有罪,面临着五年的刑期,成为本年度汽车风云事件的一个小小注脚。

  无独有偶,作为对今年的收官,时代周刊把最后一期的封面留给了空头之王过山峰。

  汽车企业在排放、垄断等方面的集体暴雷影响深远,欧美两地的监管机构还在推进进一步的严惩重罚,而作为一个年度危机事件的回顾,无法绕开的过山峰便成为标志性的符号。

  只是,没有人知道过山峰的幕后黑手是什么样,所以,时代周刊的封面没有人物,而是使用了过山峰官网的毒蛇简笔画。

  吐信的毒蛇盘踞在一众知名车企品牌之上。

  伴随着这样的封面,时代周刊的标题是——谁是过山峰?

  俞兴理所当然的瞧见了知名媒体的报道,也算是获得了一份无法被人知晓的名誉。

  今年春节较早,1月21日就要过年。

  时至2015年,诸多事项似乎都猛然变得更为急迫,碳硅集团内部都面临着仿佛具象化的脚步靠近声。

  俞兴元旦加班,傍晚刚结束会议,想着晚饭喊上吕海颖、钟志凌等人,顺便也能听听他们对春晚活动的筹备,没想到他还没打电话,吕海颖就打了进来。

  “师兄,阿里从我们这挖人了。”吕海颖的声音十分凝重。

  俞兴笑道:“又挖?它自己的人才还不够用吗?”

  吕海颖吐了口气:“不是抖音,不是碳硅,阿里是挖了MusVid在美国的一位总监和两位副总监。”

  俞兴的眉头立即皱了起来,念头飞快转动。

  不同于国内短视频的激烈竞争,MusVid的发展环境堪称出奇的好,目前既没有被巨头复刻,也没有被逼着烧钱,就是在不断的完善算法和产品。

  碳硅数据十分喜欢这样一款海外可以验证技术的产品,通常会先在Mus上面测试,然后再拿回来在抖音上测试,包括对口型音乐的玩法,也是从外到内。

  阿里现在挖了Mus的人,它是想干什么?

  纯粹想通过Mus来理解碳硅数据对短视频的思考?还是说,它也想在海外复刻国内对抖音的竞争?

首节 上一节 512/5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