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第475节

  大众与博世是合作多年的伙伴,吃利润的时候一起吃,现在要面临赔偿了,那也必须要出出血。

  马丁觉得邓纳尔在事情出现之后是有一定的心理预期的,他那种拒绝或许还想和自己博弈博弈,但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同样的,大众也没那么多时间。

  他不想出,那就得逼着出,现在不是斯文的时刻。

  即将执掌大众的穆勒幽幽的发表意见:“邓纳尔不应该拒绝,这件事也不光是我们的错。”

  马丁点头:“是的,就是要这样,事情已经发生了,排放造假的认定是无可挽回的,这一点不用存侥幸心理,大众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尝试进行道德责任的切割,我们还必须拥有那些消费者。”

  “我们要让公众的认知从‘大众造假’转移到供应商的‘技术误导’上面,我会等下的发布会上点名博世的零件与技术供应。”

  马丁还不待大家对他这个决策有所反应,振聋发聩的说道:“我们大众也是受害者!”

  大众高层:“……”

  要不说马丁能当CEO呢,确实有气魄。

  马丁环顾会议室,最后说道:“你们还有什么需要聊的吗?我要去开新闻发布会了。”

  还有很多需要聊,但一时半会的都聊不完,似乎也不用聊了。

  会议室里没有声音。

  穆勒主动起身,要送老上司一程。

  马丁拍拍他的肩膀,出了会议室之后就示意由自己去参加新闻发布会,不用他这个下任CEO再去承担舆论和道德的审判。

  这场来自大众的新闻发布会同样深受世界瞩目。

  过山峰闪击,监管跟进,舆论沸腾,大众在过去二十四小时之内陷入排放漩涡,这一切都必须有当事方的正面回应。

  作为CEO,马丁在这场发布会上的表现可谓完美。

  他代表大众集团道歉,出乎众人意料的承认,公司紧急发起的内部调查已经初步确认确实存在排放造假的问题,而大众将会不回避的积极的承担事件责任。

  以及,马丁认为自己在这件事里存在无可避免的首要责任,将会辞去在大众集团内的一切职务。

  发布会进行到这里,大众集团已经不存在“疑似”了。

  大众集团认罪了!

  然而,马丁这时候又话锋一转,谈到额外的问题:“大众这次的错误有很大一部分因素也在于过分相信供应商,博世方面宣称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合规技术,这直接导致我们出现系统性的错误。”

  “博世不应该明知技术存在问题却不终止合作,大众将会保留追究博世法律责任的权利。”

  “毋庸置疑,车企和供应商在今后都应该进行更多的合规审查,这样才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可靠的产品。”

  马丁转为“污点证人”,主动曝光博世在事件里的存在感,让发布会现场极其哗然。

  他没有设置问答环节,面对众多媒体的最后时刻,心里忽然又浮现那个游荡的幽灵。

  马丁起身,最后说道:“对于指出大众排放问题的过山峰,我发自内心的表示敬意。”

  他转身离开,卸任大众CEO,浑然不顾后面漫天的提问。

  大众认罪了!博世也干了!

  全球T1的博世明知故犯,怂恿大众排放造假!

  作为博世的总裁,邓纳尔猝不及防的面对媒体,听到这样淋头的脏水,第一反应就是脸色涨红的怒吼:“马丁·文德恩,草踏马!”

第472章 全乱了

  大众掌门人以自爆退场的方式拉出博世的存在。

  这让总裁邓纳尔又惊又怒,完全没想到对方会这么……猴急!

  他完全没有准备的被媒体当面追问,很难不失态,很难不怒火中烧,但现在没有经过公司内部完善的商讨,说得越多就可能越会犯错。

  邓纳尔面对镜头只抛下一句辩解:“如何使用零部件完全是由车企决定。”

  随即,他全程沉默的躲开媒体的围追堵截。

  在博世召开会议之前,邓纳尔愤怒的把电话打给泼脏水的马丁,前三分钟一直在问候对方的家人。

  马丁对此的回应很简单:“躲是躲不掉的,难道你以为现在这种情况是能侥幸的吗?大众已经放弃了这种心理,博世也应该放弃。”

  大众这种车企和博世这种Tier 1供应商是同甘共苦的合作。

  他觉得之前甘的时候比较轻松,但对方显然对共苦没法轻易下定决定,那就由自己伸手推一把。

  邓纳尔听到马丁这话又接着骂了三分钟。

  马丁没挂电话,等到邓纳尔喘了一口气才冷静的指出一个问题:“邓纳尔,按照我们的合同,按照大众和博世的质量保证条款,按照技术适配性保证的规定,博世提供的软件在设计上就存在缺陷,你们是必须为此负责的。”

  这是大众法务部短时间里的努力成果,关于合同条款的阐述在目前的情况下是存在可以争取的司法空间的。

  马丁在发布会上提到的诉讼权利不是开玩笑,是真的打算起诉博世,就算邓纳尔愿意共苦,关于共苦的资金规模肯定也会存在异议,大概率是免不了一场乃至数场诉讼。

  邓纳尔已经不知道自己今天是第几次勃然大怒了。

  他怒到极点反而冷静下来,质问道:“马丁,你以为你这样把作弊造假的脏水泼到我头上就能让大家相信吗?大家会相信博世是主导者?会相信一个供应商决定着一个全球第一车企的决策?”

  “我们早在开发的时候就明确警告过你们,这特么的存在合规风险!是你们坚持要用!”

  “你以为你三言两句就能撇掉责任吗?!你以为我们没有邮件、工作记录的留存吗!!”

  作为技术开发者之一,博世当然知道合规问题,内部也讨论过风险,多次出现对外和对内的流程性警告,但最终还是为了维护与大众的合作关系,没有采取实质性的纠正措施。

  博世确实参与,却绝不是马丁口中的主导,只能算从犯。

  马丁沉默了一会,他当然没有天真到完全撇清责任,但市场的焦点从大众到行业,这本身就是一种应对策略。

  他没有心情和邓纳尔辩解,只是说道:“博世存在毋庸置疑的责任,这一点不会因为我们的想法而改变,最终要看各家监管部门的裁定,我的建议是博世最好尽快与大众一起组建游说团队,降低惩罚,减少赔款,这才是最现实的。”

  邓纳尔完全不接受这样的建议,这时也指出合同的问题:“马丁!就算博世存在责任,就算我们存在质量保证条款和技术适配性保证,合同里也是设置责任上限条款的!”

  马丁淡淡的说道:“按照《德国民法典》第278条,供应商对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需要承担无限责任。”

  邓纳尔不像马丁准备的那么齐全,听到具体的法律条款,立即被噎住了。

  他愣了好一会才辩驳道:“博世提供的是通用性技术,最终决策都在车企!”

  马丁意味深长的“哦”了一声:“原来是通用性技术啊,不知道除了大众在用,还有哪些车企在用?雷诺,大众,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柴油车的问题是个行业性的问题。”

  他最后说道:“董事会已经同意我的辞职,关于对法律与合同条款的分歧,你可以和穆勒去说,祝博世一切都好。”

  邓纳尔还待说话就听到手机里的忙音。

  他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等到公司高层都抵达之后就给予一个艰难的开场白:“我们正在经历一场行业地震,博世或许需要面临一次带着剧烈阵痛的变革。”

  邓纳尔在雷诺事件爆发的时候还存在侥幸心理,从月初到现在,雷诺方面始终没有爆出它对博世软件的使用,但大众毫不留情的击碎了这种侥幸,让博世也成为餐桌上的一员。

  他现在已经意识到最为真切的现状,百年工业里的灰色地带在过山峰出现的那一刻已经被无情切开了。

  邓纳尔甚至怀疑,过山峰的名单之上可能也有对博世问题的掌握。

  唯一阻碍过山峰行动的就是,博世集团的主体没有上市,仅仅只有关联的子公司上市。

  没上市就不会面临金融市场的压力,就不会面临监管部门的严苛要求,但这仍然让博世难以接受大众前掌门人马丁的怂恿——邓纳尔已经反应过来了,马丁明显希望拉着同行一起死,从而转移市场的注意力。

  这个同行不局限在博世身上,他很可能希望博世也跟着拉人下水。

  问题在于,作为T1供应商,作为技术的提供者,越是出现更多的车企,博世就越可能面临更重的惩罚,这与大众又存在差异化的立场。

  而且,大众翻脸不认人,博世毕竟还是供应商,还是需要考虑以后的合作关系的。

  邓纳尔心中愤怒又纠结,许多话就没法在这场会议上说出来。

  等到高层会议结束,他又立即召开核心会议,讨论更加现实的问题。

  “还是先看看情况的发展吧。”高级副总裁艾伯特紧皱眉头,思考很久后提出一个建议,“马丁认为过山峰掀起的这场灾难很可能是拦不住的,先是雷诺,再是大众,所有人都会认为柴油车有问题,如果真的出现更多的声音,他那个组建联合游说团队的想法可能还真有必要。”

  他放低了一些声音,继续说道:“如果事不可为,我们也可以侧面放出声音,督促客户站出来迎接挑战,组建一个更具规模的游说团队。”

  泼脏水是卑劣的,但督促客户迎接挑战是可以考虑的。

  如果进一步考虑到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甚至可以借用过山峰的名头来放出类似消息。

  邓纳尔一言不发。

  良久,他叹气道:“万恶的过山峰,AMF都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抓不到他啊!罢了,等等看吧。”

  等等看吧,实在不行,那就借过山峰名头一用。

  ……

  “抓到了!”

  大众股票临时停牌,德国BaFin迅速联系先前就在追查过山峰资金的法国AMF,又让欧盟ESMA牵头来协调跨境调查,组建了一支针对操纵市场行为的临时团队。

  过山峰一个月内两次做空欧洲上市企业,如此肆无忌惮,简直就是不把监管放在眼里,必须严查。

  如此严查果然立竿见影的出现效果。

  法国AMF的卡洛斯听到同事们兴奋的声音,也立即围观最新的结果。

  抓到了两笔异常交易的幕后主使人!

  它指向了……大众刚刚辞职的前掌门人马丁……

  马丁!?

  马丁……

  算了,马丁就马丁,抓不住过山峰,还抓不住你马丁?

第473章 魔盒

  排放事件出现新玩家。

  继雷诺、大众之后,同样声名赫赫的博世集团也入局其中。

  世界变化太快,许多媒体刚刚出炉的报道又必须增加新内容,一方面是大众和博世的“狗咬狗”,一方面是搜寻汽车行业里更多的蛛丝马迹。

  不少媒体人都在社媒上发出类似感慨——年度事件的新闻已经被提前预定了。

  汽车排放门!

  还有人对此调侃:“如果让我想一个能抢走排放事件的年度新闻,我会投票给揭露过山峰的真实面目。”

  汽车行业排放问题的发酵没有让人忽略那个最神秘的空头。

  问题越多,事情越大,过山峰越是耀眼。

  据《香江经济日报》的记者透露,考虑到“过山峰调研公司”的注册地是在香江,香江证监会已经接到来自欧洲的协查请求,希望帮忙调查过山峰的真实身份。

  然而,过山峰的这个注册问题早就经过很多调查,并不能提供更多信息。

  现在的一个难点在于,过山峰的信息公布与资金运作没有直接性联系,针对大众的做空资金可以是A,可以是B,也可以是C,证实ABC与过山峰存在实质性操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过山峰调研公司”这个实体公司干干净净,完全没有任何资金的往来。

  以及,作为全球市值第一的车企,虽然大众集团的业绩稳定,但它仍然也面临着一些“传统”做空,德国方面不像美国会公布做空仓位,仍旧有媒体结合它20%的隐含波动率、行业常规情况估算“排放事件”前的做空规模至少也在28亿欧元左右。

  这样的做空比例对于大众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来说并不高,在欧洲汽车股里的表现也十分稳健,但耐不住它的市值很高,如此规模的资金显然不可能都是过山峰,那么,针对性的筛查效果也就会打上折扣。

  退一步说,做空方A的程序合法,资金正常,又如何证明它和另一个流程正常的B存在共同操纵市场的行为?

  没有跨市场的联动打压,没有制造虚假流动性的幌骗交易,大众股价的下跌归根结底是它自身出现了严重的利空问题。

首节 上一节 475/5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