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第434节

  原型车目前的重量是2.3吨,类似产品的汉兰达和沃尔沃都在2.1吨或者更少。

  或许就是这种重量的差异让威巴克的空悬在测试中出现相似的问题。

  “他们的工程师怎么说?”俞兴问道,“既然是塑料环的问题,是不是就可以把塑料环改掉?”

  江子墨为难道:“威巴克的工程师还没到,我们在电话里聊了聊,他们认为不需要改。”

  俞兴蹙眉:“上周出的问题,这周还没让工程师过来吗?”

  与会的胡铮南说道:“俞总,他们第一时间就联系了,但威巴克的的动作比较慢,现在就知道这两台车的空悬是同一批次的产品,重量和冲击力以及弹簧的问题,可能还需要再测测。”

  俞兴脸上出现明显的不悦。

  他这时候又问道:“这两台是同一批次?那我们其他车呢?也是同一批次吗?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胡铮南没法回答这个问题。

  江子墨想了想:“其他车还在测试,但可以拆开看看,或者,也多做做这种强度的冲击试验,空悬本身也是容易出问题的零件,这是提前暴露问题,还算好的。”

  俞兴转念一想,确实,这还算好的,要是到了用户手里,免不了出现风波。

  他提出要求:“继续测,就测出问题的工况,对比对比。”

  这边一下令,那边就立即对比测试。

  然而,这样的测试却没再出现问题。

  等到第二次小会开始,江子墨提到问题的关键:“俞总,我们把所有车的空悬都拆开了,它们是三个批次,最早出现问题的那一批好像不同的零件供应,碎掉的塑料环是黑色的,现在还完好的塑料环是白色的,它们本身的材料强度有区别。”

  测试车出问题→空悬出问题→空悬的零件出问题。

  俞兴扭头询问胡铮南:“德国工程师到了吗?”

  “到了,已经研究了情况,会发一批新的空悬过来让我们试。”胡铮南犹豫两秒,“但他们觉得不是大问题,塑料环他们的两个不同供应商,可能是其中一个出现了质量问题,他们觉得正常的塑料环不会这样。”

  俞兴思考这次的问题。

  胡铮南这时候继续说道:“威巴克也给宝马那些豪车供应空悬,我周末的时候托人打听,宝马用的空悬也是这种,但是……他们给保时捷的是铝环的。”

  俞兴诧异:“本身就有铝环的设计?怎么着?宝马也用不起铝环?那要是就存在这样的设计,为什么不给我们用?”

  “他们觉得够用。”胡铮南强调了一次威巴克工程师的立场,又说了句大实话,“他们没给我们选,宝马那边不清楚是怎么考虑的。”

  江子墨这时候说道:“我们的车要更重,这一点不光会对空悬带来影响,威巴克不觉得这一款设计不够我们用,这次的问题是想甩给他们的供应商。”

  他其实还有话没说出来,德国工程师过来一看,第一反应是,你们把车造轻一些就行了。

  国外供应商的态度普遍牛逼,但这位的态度确实更牛逼。

  俞兴笑道:“没把责任甩给我们倒是不错。”

  江子墨和胡铮南对视一眼,没有说话。

  “接着测,然后问铝材的卖不卖,威巴克的供应链在海外,供应周期又长,这特么一个塑料环都能出问题,以后空悬要是出问题了怎么扯皮?”俞兴如此说道,还是忍不住皱眉,“郭总那边的空悬怎么样了?”

  胡铮南说道:“我已经问了他,还在优化硫化工艺。”

  俞兴仔细的想了一会,说道:“说实在的,郭总那边能看到的,咱们也能一起坐下来仔细谈的,我觉得才是放心的,不然,这边出问题,那边迟迟搞不了,这……这不对啊。”

  胡铮南没有表态。

  江子墨倒是说道:“威巴克是知名供应商,郭总那种就怕不够成熟。”

  “威巴克的空悬,我们保不了,郭总那种是可以谈质保的,只要测试能过,也不是加上大牌的名字就香。”俞兴叹了口气,问道,“德国工程师在哪?我问问他们。”

  德国工程师就在车间。

  俞兴很快瞧见这么一群人。

  他通过翻译,询问他们的研究意见,然后得到一个让自己惊讶的答案。

  “俞总,我们了解了你们的测试流程,我认为只要进行正常的道路行驶是完全不会带来问题的。”工程师史密斯严肃的说道,“你们这种冲击试验是新的要求,是不纳入我们考量的。”

  俞兴听完翻译的话,颇觉荒谬,左看胡铮南,右看江子墨,反而笑了起来:“这过个坑,上个台阶,空悬爆了,反而是我们的错了?”

  他让翻译如实翻译自己的质疑,随即就看到史密斯一连串颇为激动的话。

  俞兴这时反而没有继续沟通的兴趣,只有一个感慨,威巴克这种供应商的好日子确实过多了。

第426章 白盒模式

  原型车的空悬基本圈定问题范围,碳硅集团专门成立了一个临时小组负责追踪和沟通这个问题。

  然而,问题虽小,小到可能只是一个小零件材质的更换,也未必真就那么好解决。

  空悬不是“九州”车型的标配,因为它昂贵到一套6万起步的价格,从一开始的规划就是放入用户可以选配的范围,成为大满配的配置之一。

  所以,碳硅集团相较于德国威巴克注定是一个小客户,各种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处理其实也没那么意外。

  电车不是主流,增程车又不是电车的主流,愿意掏钱选配空悬的客户更是非主流中的非主流,那么,碳硅集团能够提供的订单金额就可想而知了。

  俞兴心中对于供应商的情绪很快就在现实面前消弭,转而还是从事实出发,又约了郭川来聊更深层的合作。

  所谓从事实出发,还是如今的空悬价格太贵了,单腔已经如此高昂,还有双腔乃至多腔,那更是难以普及。

  反过来想,这种配置一旦普及,除了供应商的发展,对于车型本身的形象塑造也是极其有利的。

  德国工程师在碳硅集团留了三天便离开,而截止到他们回国,新的一批空悬还没运送到临港,两辆原型车也就仍旧保持歇菜的状态。

  俞兴这天中午刚到食堂,还没走几步就瞧见莲花工程的技术副总监马莲花到了旁边。

  “俞总,空悬还没到啊?”马莲花开口就提工作。

  俞兴点点头,答道:“下周确定能到。”

  两辆原型车停在那里,很多人都知道是测试中碰见问题,作为调校团队的成员,马莲花更知道详情。

  她这时候说道:“威巴克的态度太倨傲了吧。”

  “非要说的话,一般倨傲。”俞兴笑道,“威巴克好歹还愿意卖给我们,德国大陆集团连卖都不卖,那不是倨傲到天上去了?”

  国内没有空悬供应商,想要采购只能去找国际Tier1,而同为知名供应商,德国大陆集团干脆就直接拒绝了碳硅集团的采购意愿,威巴克虽然同意,但也只提供“黑盒”方案,让碳硅集团适配它现成的软硬件系统,哪怕碳硅集团愿意额外付钱也没法商量。

  立场不一样,这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

  马莲花关切了问了几句工作,话锋一转,问道:“俞总,为什么最近不和我们去赛车了?”

  俞兴笑道:“忙啊,而且我也不擅长那个,你们玩就行了。”

  “那你怎么还把我送的东西从办公室里搬走了?”马莲花侧头凝视。

  秘书章苏阳这时忽然加快脚步,决定不询问老板中午吃什么,直接按照自己的喜好打饭。

  俞兴直接说道:“谢谢你,但放在办公室里确实有点碍事,我对赛车和模拟赛车的兴趣都不大。”

  马莲花微微蹙眉,踌躇着问道:“那你对……”

  俞兴伸手打断:“呶。”

  马莲花有点惊讶俞总忽然把手递给自己,下意识的抬手去握。

  俞兴反手拍掉她的手,没好气的说道:“嗅不到我手上的香水味吗?我对你这边的莲花工程很感兴趣,也希望你们能提供专业的经验,让我们的车更受消费者喜欢。”

  马莲花的话都没说出来就被拒绝了。

  她半抱怨的说道:“我不是来破坏,我是可以加入你们的,按照我们的信仰……”

  “马娜娜,打住,信仰自由,相互理解。”俞兴止住这个话题,“我希望你下次是想把莲花工程这个公司兜售给我。”

  马莲花不再扭捏,恢复爽朗:“别人崇拜你还不行吗?我是来加入碳硅集团的事业的,就等着你们把车卖好,然后收购莲花工程,重振莲花荣光。”

  俞兴觉得这倒是能聊下去了。

  他走了两步,余光忽然瞥见另一边抱臂往这边打量的小英,迅速结束与这位异国技术副总监的交流。

  碳硅集团的食堂水平还不错,今天上午就过来的刘琬英也没出去吃,刚打了两个电话再进食堂便瞧见谈笑风生的俞总裁,见他冲自己走过来,脸上也没流露笑容。

  俞兴简洁的描述了刚才的小花絮。

  刘琬英就问了一句:“怎么着?非得把手递过去,就不能直接用嘴说呗?”

  俞兴嘿然一笑:“也就是到了临港这片荒地,不然……”

  他瞧着小英不善的眼神,口风一变:“好在,我能克制。”

  “保持下去。”刘琬英用四个字结束这样的对话,又夹起餐盘里的鸡腿,“奖励一个大鸡腿。”

  俞兴一边吃着鸡腿,一边说道:“国内的空悬这一块,真得红隼出面帮一帮了,碳硅这边按照我们正常的规划是没法多追加资金的,郭总那边的空悬,我们估计着怎么都还得两年,大概是赶不上第一代的‘九州’,但一旦能稳定量产,它实际是一个很好的提高产品力的配置。”

  空悬如能国产,成本下降,品牌形象和产品力都能获得不错的补充。

  “他那边真能做成吗?”刘琬英询问专业人士的意见。

  俞兴颔首:“能,时间问题,我们第一批车的空悬还是用威巴克的,量肯定不多,后面最好能把它标配。”

  郭川的空悬已经在做性能验证,只是考虑到优化和稳定,再加上“九州”初上,很可能是没法赶上的。

  刘琬英思考着说道:“那就谈一谈,红隼做产业投资没问题,这种阶段的金额也不会怎么影响后面的动作。”

  过山峰在酝酿新的攻击,而本金越多,利润越多。

  现在考虑到汽车巨头的体量以及这次骗局的复现难易程度,刘琬英倾向于再想方设法的提一提本金规模,比如,之前就考虑“打草惊蛇”的药品公司凡利亚。

  只是,抓不到有力证据,投入的资金也要控制仓位。

  刘琬英综合考虑,还是觉得遗憾,希望能寻找到更确凿的目标,但这种事又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她有些感慨的说道:“这种局面,还真有点少赚就是亏的感觉。”

  “那我心态好很多啊。”俞兴笑道,“当初搞芬众,我们就赚那么一点钱,不也挺高兴嘛,人啊,就是有两种心,一个是贪心,一个是不甘心。”

  芬众是过山峰出道的第一个目标,相较于它蒸发的市值,当初赚到的钱堪称九牛一毛。

  刘琬英挑挑眉,干脆的说道:“嗯,受教了,俞总,我试着克制。”

  俞兴迅速知趣的收起自己的好为人师。

  次日,碳硅集团与红隼资本的两位BOSS联合见了致力于空悬国产化的郭川。

  俞兴倒也没隐瞒,直接谈到近期的遭遇。

  郭川知道今天这个阵仗代表着什么,控制着自己的心花怒放,谈到现状:“威巴克它们是惯例的黑盒方案,系统一封闭,那就能把利润最大化,还能获取后续的利益。”

  他认真的说道:“但是,俞总,咱们这个联合研发过程中越来越出现一个新的趋势,黑盒那种模式不利于汽车电气化所带来的持续升级。”

  车企对方案的技术细节知之甚少,自然难以进行系统集成,也就难做后续的OTA优化。

  “他们封闭,我们就开放,他们搞黑盒,我们就搞白盒。”郭川这话既是说给俞总,也是说给红隼的刘总,“供应商与主机厂密切的合作必然是更适合电气化发展的新模式。”

  “俞总,碳硅集团本来就在我们立项之初的时候给过很多意见和支持,既然威巴克没法提供更深入的合作,那我们就要在供应链和研发上深度融合。”

  “我这可以给碳硅集团开放二级供应商权限,如果碳硅集团愿意,也可以深入到我们Tier2甚至Tier4的供应链,直接参与质量认证的过程,这样就确保了质量问题的解决,并且是最快速的解决。”

  深度融合不光是说,更是看怎么做。

  郭川短时间里就把事情捋了一遍,迅速提出能够从机制上杜绝“威巴克事件”的措施。

  威巴克这次是它的供应商出现问题,但碳硅集团又不可能干涉到那种海外供应链,而郭川这边的孔辉科技不一样,完全可以把权限放出来给碳硅集团。

  大家一起来根据性能选择供应商,一起进行质量和流程监督,真正做到合作共赢。

  俞兴和刘琬英对视了一眼。

首节 上一节 434/5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