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第427节

  他连找人制造问题的方式都想好了。

  国内是可以融券做空的,过山峰不会涉及这一块,还要考虑一个另一层面的风险,但这件事可以交给李松的“真实研究”去做啊。

  碳硅集团对于新能源产业了解很深,届时再中断对乐视汽车的合作或供应,顺口把情况无意间透露给李松,他肯定就会扑上去了。

  阿真做空360无果,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盯上什么新目标。

  俞兴甚至怀疑,如果碳硅集团上市,按照李松那样的表现,他可能还会千方百计的打听自己的消息。

  他没有回答秘书的问题,只是笑道:“我是搞不懂那边,哦对,你找人安排几个懂测试设备的工程师,我有朋友要在临港这边搞排放测试,说是给新加坡还有东南亚的市场搞技术服务。”

  章阳煦不疑有它,询问具体要求。

  “我也不清楚,你找人把框架搭一搭,算是私活,会有红包的,先列个单子和人选给我,然后我给那边,让他们选选,也不一定能干多久。”俞兴顺手安排。

  章阳煦点了点头,知道了事情属性。

  俞兴等到秘书离开,随手翻了翻大众方面的新闻,对于“私活”的结果还是很期待的。

  时至中旬,作为碳硅数据的BOSS,俞兴出席了一场申城这边举行的移动互联网会议。

  他本来是不想参加的,结果瞧见还有企鹅微视的负责人过来。

  俞兴秉承着笔友见面会的想法出席并发言。

  他说的内容恰是在微信上和邢宏宇聊过的产品视角,这种心得就是这几年做产品和观察产品的经验,属于很实在的分享。

  俞兴聊这些,前排的邢宏宇一听就知道是之前聊过的。

  等到邢宏宇上台,他阐述了微视要坚持遵循用户需求的运营原则,又谈到短视频市场的远大前景,认为这种形式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完美契合的。

  前面俞兴刚聊过产品视角,这边邢宏宇提到运营原则,听起来倒像是约好一样,忍不住让人心里有点嘀咕这种巧合。

  邢宏宇发言完毕,下台的时候瞧向俞兴,两人只是相视一笑,并无其它互动,颇有些君子之交的风范。

第415章 节点

  俞兴抽空参加的会议没有表现出攻击性,只是很朴实的谈到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期间,他难免被问到碳硅数据的软件矩阵发展情况,但都敷衍过去。

  有记者在会议散场的时候高声询问用户规模,惹得许多人频频回头和驻足:“俞总,碳硅数据的软件要有过亿用户了吧?”

  “Wifi万能钥匙的用户是挺多的,但它就是个小工具,1亿用户的Wifi工具和1亿用户的微信,那重要性能一样吗?”俞兴变相承认了用户规模,又笑着呼吁道,“碳硅数据的小工具没什么好关注的,我觉得吧,微信和微聊最好还是要分出高下,不然,我用微信,我有的朋友是用微聊,找起来还挺麻烦的。”

  邢宏宇是驻足聆听回答的一员,他听完这些话之后就加速离开了。

  说实在的,Wifi万能钥匙确实是工具属性,但它真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企鹅也快推出类似应用了,而内部有过对碳硅数据公司的分析,觉得除了一定的广告营收,Wifi万能钥匙只就能给最新热点导导流。

  论到导流,企鹅是大宗师,以自己的经验来看,不同软件的导流会出现明显的迟缓,最终结果也就是……就碳硅数据目前的软件规划,它可能也就是一个不错的二流移动互联网公司。

  邢宏宇转着这样的思考,忽然冒出一个念头。

  他犹豫到晚上才在微信上给俞总发了条消息,询问道:“俞总,碳硅数据既然有不错的流量,为什么不试试做一做短视频呢?”

  俞兴很快就回了消息:“邢总,你在干什么?是嫌微视在国内的竞争不够多吗?”

  邢宏宇既然开了口,也就说出今日份思考的疑问:“俞总,我感觉你对短视频有不错的看法,既然这样,碳硅数据公司是在秘密立项吗?”

  他这么说话便很直言不讳,再考虑到俞总这样碳硅数据老板的身份和自己聊了一阵的短视频,如此猜测便顺理成章了。

  俞兴倒没有意外对面会这么猜:“邢总,你早就想这么问我了吧?”

  邢宏宇有些汗颜,自己确实是今天才想到的……

  他静静等待正面的回应。

  俞兴:“很多事都是两可之间,就好像你们微聊和微信,我最早做微信就认为这个市场一定是一家软件一统天下,结果现在看到你们的僵持,我也推翻了自己的判断,两个巨头像是各自伸手强势的搅动市场,现在用户们都有些习惯不同的圈子。”

  “短视频这个市场也是一样,碳硅数据愿意多观察和思考再决定如何走,但微视确实很难做好。”

  邢宏宇没想到最后一句又落到对自己这边的看衰。

  他带着怒气和不解的问了句:“俞总,你就这么恨企鹅?是因为微聊对微信的竞争?”

  “你既然提到‘竞争’这两个字,又为什么还要假设我个人的喜恶?”俞兴答道,“只是竞争罢了,企鹅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姿态并不好,你还不明白嘛,它在变弱。”

  “微聊和微信的竞争让微信学会了‘以彼之道’,企鹅过去的竞争是‘弱肉强食’,只是这样罢了。”

  邢宏宇注视着屏幕上的字眼,没想到对方是这么看企鹅。

  他许久无语,没有继续这个话题的探讨。

  次日,返回鹏城的邢宏宇让下属执行了一个小操作,放开了对“俞兴”帐号的设置,完全按照正常用户无差别对待,程序上该推流就推流。

  然后,邢宏宇卸载了微信,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微视的工作之中。

  ……

  九月一号,碳硅集团与力劲集团的合资公司在临港迅速成立,合资公司各取两家的一个字,命名为“碳力”。

  碳硅这边注资1500万美元,用于超大型压铸机的研发,获得30%的股份。

  这笔钱就是研发预算在今年非预期的增幅。

  按照力劲去年启动项目的规划,目标为6000吨级压铸机的整体研发会在1-1.2亿华夏币,而原型机也应该会在今年8月份推出,然而,现在的研发预算调整为2-2.4亿华夏币,原型机也推迟到年底。

  俞兴有种熊总和徐总他们的感受了。

  研发和产品成了黑盒,里面到底什么样,只看看对方给出的反馈。

  唯一值得欣慰的大概是采购预算会有所降低。

  力劲的产品没完工,自然没有相应的价格,但它给出过预估,加上单套模具开发的2000万左右,还有相应的厂房改造,最终单台压铸机的采购价格会在1.1亿左右。

  这种“左右”的意思就是不会左到哪里,右却没准有很大空间。

  现在嘛,杜耀杰的说法是到时给打个8折,也算一定程度上的返点了。

  碳硅集团的这笔支出没有对资方隐瞒,也自然招来相关询问。

  章苏阳接受了俞总的解释,问了个问题:“俞总,你们到底需要多少台压铸机?”

  “我们至少需要两台。”俞兴对这个还是门清的,“我们目前的产线其实一台就够,它规划的是去掉维护时间,一天能有800-900件,但实际产能需要考虑模具更换、良品率波动的因素,估计只能有理论上的六七成,但对碳硅集团初期也行了。”

  “另外一台是冗余配置,免得突发故障直接让产线停工,这一块预估的采购大概在2.5亿左右。”

  章苏阳思索一会后问道:“俞总,这个预算是不少的,我看碳硅集团今年有不少的投资计划,力劲这边是1500万美元,智波公司是有1000万美元,还有铝基新材料又是1000万美元……这样花钱如流水,B轮的资金能不能顶住?”

  俞兴真心实意的说道:“章总,撑船划到一半了,顶不住也要顶啊。”

  章苏阳对这种回答说不上满意,但也只能接受。

  俞兴结束这通电话,忍不住对秘书摇头道:“我估计IDG现在的感觉和我是一样一样的,力劲这笔投资太超预期,它那边是各种超出规划时间了。”

  但他没等秘书回答就自我和解了,也毕竟是全球前沿,力劲那套消化技术和不同体系的回答也是极其充分的理由。

  俞兴喝了一杯茶,抽了两支烟,稍微烦闷的思绪从研发预期上转到移动互联网又转到过山峰,自己这边不能只承压,更要把压力转到别的地方。

  他重新喊来秘书,询问隔壁私活检测的情况。

  测试车间已经构建完毕,甚至还直接拿大众的车进行了部分的台架测试。

  “俞总,一切正常。”章阳煦知道这是老板帮朋友的忙,积极的答道,“没什么问题。”

  俞兴重复了一句:“一切正常?”

  章阳煦连连点头。

  俞兴要的是“不正常”,他让秘书调出测试数据,大众用于机器测试的数据和它官宣的是一样的。

  这次不是汽油车,就是使用的柴油车。

  俞兴心里颇觉惊异,还是凑巧?凑巧没抽查到存在造假问题的车型?

  他放下手里的数据,点头表示对这桩私活完成的赞许。

  抽查测不出问题,那就直接来一波普查了。

  俞兴把情况告诉刘琬英,心里还没琢磨两天这件事,两则相似的消息通知到他的面前。

  郭川打了通电话,通报了空气悬挂的研发节点——已经通过台架试验来进行性能验证,总体表现不错,但出现一个气囊褶皱处应力集中问题,而这方面打算通过优化硫化工艺来提升强度。

  简单说,空气悬挂的原型机出来了。

  俞兴因此高兴的心情在听到智波公司苏永强的汇报之后更为高涨——智波公司完成雷达原型机制造,验证了关键性能指标,而这就解决了量产工艺瓶颈。

  同样的,它的原型机也存在缺点,路测显示探测距离仅70米,主要是因为射频芯片输出功率不足,后面会针对性解决。

  郭川:我来组成空气悬挂。

  苏永强:我来组成毫米波雷达。

  俞兴多日来凝重的心情终于获得缓解,研发好啊,该投资啊,都是好兄弟啊。

  他左想右想,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分享这份喜悦。

  最终,俞兴给同行发了消息,俺们这边的毫米波雷达有进度,你们可以去找国外供应商谈判了。

第416章 机器会说话

  九月三日,下午六点钟。

  碳硅集团的员工曲俊良骑着电瓶车,哼着小曲的走进距离公司不远的测试厂房。

  他是今年年初刚入职的公司,职位是动力工程师,对于临港这大半年的工作一直满意,更让人惊喜的是,公司这边还给找了个工作轻松的私活。

  测试设备是安装好的,数据是不用分析的,只要搞搞台架设备的启停、参数设置和处理突发情况,别的也没什么需要做的,就这样能一次拿个两千块钱,实在太美妙不过。

  曲俊良不知道这家新加坡测试机构是怎么委托的,就觉得测试还挺草率,不然,至少也得多位员工来一起工作,不能就自己一个人吧。

  也或许……现在还只是调试阶段。

  他没管那么多,只要有钱拿,怎么都行。

  曲俊良进了测试车间,瞧见今日份用于调试的车辆,不禁眼睛一亮,居然是一辆雷诺的旅行车Clio IV。

  国内旅行车的市场不大,受众不多,但曲俊良很喜欢这种车型,还琢磨着以后攒钱买辆奥迪的瓦罐A6,而他对于面前这辆在法国销量居首的Clio也很熟悉——纸面上的熟悉。

  这是第一次见到实车。

  曲俊良啧啧称奇,但还是先完成自己这一次的私活。

  测试汽车的预处理由其他人先完成,面前的雷诺已经在车间里静置了至少2个小时,而他需要做的是先进行设备的校准,安装尾气采样探头,加载底盘测试机的阻力,预热15分钟的不透光烟度计,随后就是模拟工况的循环。

  曲俊良这周调试了三台车型都是采用的4个城市工况和1个高速工况的国内标准。

  这么一套测试搞下来差不多需要2个小时。

  曲俊良一边听歌,一边测试,他看不到实时的数据传输,但需要进行尾气采样袋的封存,这个采样袋会有其他人来取走分析污染物浓度,最后还要拆卸设备。

  等到标注好采样袋,曲俊良瞧着面前这辆弧线优美的旅行车,忍不住自己坐进驾驶室,启动车辆后体验了一会它的驾驶感受。

  曲俊良小小的开了一会,仔细感受它的加减速和变档,使劲的踩了踩油门,觉得动力比想象中要弱不少。

  他下了车,关闭机器,拆卸设备,结束了一次平平无奇的私活测试。

  ……

  五天之后,碳硅集团总裁办。

首节 上一节 427/5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