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一念至此,只能感叹慢了一步。
如此放眼全球,特斯拉没有坑位,日本厂商在搞氢能,欧洲油车步履缓慢,如果想要求变,来自华夏碳硅集团的邀请竟然是一份相对不错的选择。
托马斯有和妻子、孩子商量,他们在简单了解申城之后倒是愿意跟着去那座大城市。
那么,最后的问题就是……俞兴这个人是否靠谱了。
电车项目只是刚成立,很多事情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单以这些来衡量未来其实很碰运气,那么,创始人过去既定的事实就具备更大的参考价值。
托马斯在网上搜了搜俞兴这个人的资料,但因为不懂中文,机翻很多时候又莫名其妙,不少事就越看越迷糊。
抓了他就不能抓你?谁抓你?抓了谁?
不愧是要做电车的,他还公开喊过“保护环境”的口号?
他和投资人的关系到底好还是不好?怎么一会决裂,一会又去上市敲钟?
托马斯瞧着屏幕上的翻译总觉得矛盾,干脆就打算问问吉利派遣到哥德堡学习的工程师们,没有比他们口中更真实的了。
结果,听起来似乎更不真实了。
来自华夏的工程师们是分别和高级副总裁闲聊的,只以为他是好奇国内的新能源项目,并不认为这种级别的大佬会对一个纸上的公司感兴趣,也就没什么顾忌的全盘托出。
“哦,俞兴啊,他是华夏最有良心的老板。”
“百晓生的俞博士嘛,你问他干嘛?嗯嗯,他好像确实做了一个新能源车的项目,这个人的为人处事还是相当……靠得住的,一言九鼎的那种。”
“俞兴可能是华夏最有坚持的创业者之一。”
“除了头铁,别的都挺好的。”
托马斯得到了极其意外的优秀反馈,而在细究之后更知道了他卖公司之前分发期权的做法,而这些总价值超过4000万美元的期权是在一年时间之内发到员工手里的。
连续数年的不同项目,似乎显示了俞兴这个人的不稳定性,但百晓生是最终上市了的,再看看他上一个卖出天价项目的来龙去脉,至少这位的商业能力从保守的角度也能说是中上之姿了。
一个职业上的求变机会,一份汽车圈里能涨薪的邀请,一个庞大且有强力政策支持的市场,以及,一个富有能力和态度的创始人。
托马斯算着时间,拨通俞兴的号码,通知自己的决定。
“俞总,我很乐意去你的公司尝试新的机会,希望能帮助你一起打造一款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
俞兴身边恰好有刘琬英,回答的很有力:“我代表碳硅集团欢迎你的加入,你如果碰到任何需要我的事情都可以说,如果存在竞业协议,我可以再等你两年,期间只要加入咨询公司就好。”
“俞总,我相信我们会在未来三个月之内有一个美好的开始。”托马斯感受到东方人的诚意,笑着给出这样的话。
俞兴结束电话,询问小英:“这到底是你的翻译加工,还是他就是这样的表达?”
刘琬英有点无奈:“他就是这么说的,其实还能翻译的更甜蜜一点……”
俞兴狐疑的看了眼小英,转悠了两圈,心情颇为兴奋。
来自沃尔沃高级副总裁的加盟无疑是一个极佳的消息,不仅仅是托马斯这个人的技术和能力,更是让纸上的碳硅集团更具象化了。
俞兴稍微调整自己的安排,也顾不上已经是晚上,盘算着电车项目近期接触的人才,把电话拨了出去。
“喂,是胡峥南胡总吗?我是俞兴,本想和你见面聊的,但我有个迫不及待的消息想和你分享,我听傅运良说,你也在考虑吉利那边的机会,别去吉利了,来我们这边吧,我们这边即将迎来沃尔沃安全团队的加入。”
俞兴稍微冒险,虽然没有点名,但透露了来自沃尔沃的消息,而沃尔沃现在已经是吉利旗下。
他感觉就算胡峥南仍旧去吉利,也不至于人生地不熟的时候就把自己这边卖了,另外,沃尔沃的独立性让哥德堡那边如能敲定离职,吉利必然不会大动干戈。
胡峥南听到电话另一端的名字和消息,果然吃了一惊,俞总这么突然的打电话又以这种兴奋的语气,沃尔沃是什么团队被挖过来了……
他原本心里有些摇摆,一家是要做新能源,打听下来的动作很多,一家是收购了知名车企,必将迎来技术输入,但是,吉利承诺让沃尔沃保持独立性,这份技术上的过渡恐怕还得扭扭捏捏的持续一段时间。
胡峥南斟酌片刻,果断下了决定,笑道:“俞总,早就听说你的运营能力,既然这样,我们见面谈。”
俞兴听出来口风的倾向,一口答应下来,又约了周末的时间。
这通电话结束,接下来的电话就又多了名字。
“刘博士,沃尔沃的安全团队愿意加入我们碳硅集团,还有申城龙创汽车的胡峥南胡总也愿意过来,我特别期盼你的加盟,这里也必将能给你施展的巨大空间。”
俞兴拿着电话,挥舞着消息,挨个敲开了先前犹豫的一小批人才的门。
——XXX都去了,就算被骗也不是我一个人被骗啊。
第319章 藏器于身(5k)
9月21日,周五,上午,阳光明媚。
作为碳硅集团最早一批搬迁到临港临时总部的员工,姚阳晖匆匆吃了个早餐就骑着自行车前往公司。
因为上班的地方有段距离,之前买的四手电瓶车又坏了,他最近几天只能早一些动身。
“老姚,瞧你脸上的汗,你不买辆车也买个电瓶车啊。”同事施天齐端着茶杯,慢悠悠的打趣了一句,“你看你皮肤黑的,再晒就更黑了。”
姚阳晖笑道:“我要买啊,但我得等咱们公司的车出来再买它呀,我现在决定就骑自行车了,每天骑一骑,还锻炼身体呢。”
施天齐摇摇头,乐呵呵的又和新调来部门的同事们聊天去了。
姚阳晖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缓了缓神。
虽然现在待遇不错,但他从小到大节省惯了,还是舍不得多花钱,就算租房也是找人合租到稍远的位置,选择多拿1000块钱的租房补贴。
姚阳晖看了一会文件,听到同事们又在讨论公司的改组以及人事的任命,没有参与进去,只是默默处理手头上的工作。
碳硅集团自从拿到融资就在大力招人,尤其临港定下临时总部的地址,更是连带着调整和变更了机构的职能。
姚阳晖属于“申城碳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这次的部门也跟着变动,调整为战略规划部,有了更多的权力,而且还要多出来一位副总监。
这个职务的人选成为同事们这周闲聊的第一话题。
海外归来的施天齐就是大家猜测的第一候选人。
上午的工作结束,姚阳晖刚起身要去食堂里看看今天中午有什么新菜就被总监袁景喊到了办公室,得知一个让自己既惊又喜的消息。
“老姚,上面确定咱们部门的副总监就是你来当了。”袁景给予最新通知。
姚阳晖愣住:“我?袁总,我?”
袁景瞧着他一脸的难以置信,也笑道:“上面定的,据说是经俞总的手了,你得好好干啊,我估计未来两三年,咱们供应链管理还得和投资那家集团子公司有一定的合并。”
姚阳晖还是难掩心中的情绪,不敢相信是自己获得提升,迟疑道:“袁总,这……为什么是我啊?”
他今年三十有二,学历本科,工作履历并不耀眼,而同事们各方面都光鲜很多,有的是博士,有的是大厂背书,有的工作能力很强,还有的几乎没有短板。
姚阳晖没想过也没为新职务钻营过,此刻恍如中了彩票。
袁景其实也不明白为什么是姚阳晖上位,事实上,他推荐的也不是这位,但结果已定,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他此刻只是含笑道:“老姚,你怎么那么没自信啊,工作都是能被看到的,这个消息你先心里有数,回头再宣布。”
姚阳晖确实没什么自信,同事们都更耀眼……自己其貌不扬,连……连恋爱都没谈过呢……
他出了办公室,先去食堂吃饭,中午没有休息,只是默默消化消息,下午也继续忙活工作,但临近下班,副总监职务的确定直接让不少人的目光都变得异样。
尤其自认对副总监十拿九稳的施天齐,他更是直接走到了姚阳晖的面前。
“哟,老姚,人不可貌相啊。”施天齐的语气不阴不阳,脸上带笑,“你这不声不响的就把职位拿下来了,有什么秘诀别藏着掖着啊。”
姚阳晖感受到不少同事看过来的视线,但还是吐露实情:“我也不清楚,就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回事。”
施天齐的笑声变大了:“老姚,你这人有意思,你得给我们传授传授当领导的经验啊,哪有不知道自己怎么升职的啊。”
姚阳晖不擅长口才,有心想回两句,但此刻的思绪仿佛打了结。
这时,施天齐瞧见总监袁景的身影,连忙走过去询问这次的具体情况。
姚阳晖默默收拾东西,又默默的离开办公室,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惊喜和茫然的回到合租房。
他还是有些难以置信,这天晚上一度担心职务能不能最终落实,甚至觉得可能是上面搞错了。
次日中午十一点,本来周六休息的姚阳晖因为需要处理鹏城供应商的问题而来到公司。
他刚打了几通电话就瞧见院子里来了一辆奔驰,赫然是大老板俞总的车。
姚阳晖透过窗户,瞧见了俞总和他的客人没有上楼,只是指着另一个还未建设的总部厂址方向聊天。
他心里不太安稳,有心想去问问据说经手了自己职务的俞总,又担心打扰他的工作便按捺住了心思。
只是,中午在食堂吃饭,姚阳晖刚打了饭坐下就瞧见俞总一行人也来到食堂,恰好坐在隔着两个座的对面。
他心里纠结一会,忽然听到俞总的声音。
“姚阳晖,是姚阳晖吧,来来来,坐这边。”俞兴招呼给自己留下印象的员工。
姚阳晖惊讶于大老板能记住自己的名字,端着餐盘坐到了旁边。
“这是要做空气悬挂的郭总。”俞兴笑着介绍道,“这是我们供应链公司的副总监姚阳晖,刚提上来的,工作能力很优秀。”
过来参观考察的院士之子笑着和黑汉子打了声招呼。
俞兴继续说道:“我们极其重视国内电车供应链的培育和发展,郭总,可能我说这个话显得比较自大,但碳硅集团的发展过程也必然是带动国内供应链发展的过程。”
郭川捧场道:“哪里有什么自大,这就是客观描述啊。”
俞兴嚼了一口米饭,笑道:“郭总,你知道我这几个月搭建团队和调研、联络、投资国内供应链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吗?”
郭川洗耳恭听。
“是我能感受到国内实际已经有很多技术储备的,有的是直接可以用,有的是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俞兴很严肃,“就像郭总这个空气悬挂,囊皮能从轮胎厂商那边合作,分配阀能从电磁阀那边切换,还有空气弹簧,昆山那边的达尼思公司,它给日企搞变速箱壳体自动装配线,使用力控伺服系统实现微米级精度控制,这样的技术就可以直接用于空气弹簧的金属件压装环节。”
“这还只是空气悬挂,我们碰到的类似情况在各个环节……夸张点说,像是井喷。”
“过去十年时间,国内的工业化发展很快,对于我们启动电车项目就积累了许多技术。”
“我们接触的很多厂商,有的没有转型想法,有的早就蠢蠢欲动,而碳硅集团这样一个项目像是一个契机,就把大家的力量和技术都引发出来了。”
“郭总,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就是到了时间了。”
俞兴一番侃侃而谈。
郭川没有敷衍,听完这些话后认真了许多。
半晌之后,他问道:“俞总,据我所知,空气悬挂是可以从国外厂商那边采购的,像德国博世,它是愿意出售的,你为什么还要参与到这个环节呢?”
“不错,郭总,这是可以买的,无须讳言,我们其实也和博世接触了。”俞兴很坦诚,“但恰恰是和他们接触之后,我们反而更坚定要拥抱国内产业链,哪怕是从零开始。”
他看着郭川的眼睛,问道:“如果郭总和我们合作研发,你会介意我们一起调试参数吗?”
郭川只短暂思考一秒就答道:“当然不介意。”
“是啊,但博世不行,它是拒绝开放核心参数调整权限的,不要说我们这样一个新项目了,就是它给申城的凯迪拉克工厂提供的空气悬挂产线,也是封闭式控制系统,国内工程师是没法进行二次开发的。”俞兴谈到现状,“可是,我们做电车,做电气化革新,需要的就是对核心零件的掌控,不能让它‘令出多门’。”
德国博世是全球知名供应商,采用的是许多行业都存在的“交钥匙”模式。
类似的还有联发科,也是这一模式,直接提供核心零件,内地很多山寨手机厂商就是从联发科进货后再进行包装就直接出售。
这种模式很方便,然而,并不适合碳硅集团的需求。
碳硅集团需要进行软硬件一体化的深度集成,这就很难与博世谈,凭借现在的体量也压根无法议价。
郭川凝重的点点头:“这是根本冲突。”
“倒也不是说那么根本,如果我们采购了博世的空气悬挂,那肯定比没装悬挂的车有更好表现,博世的质量也很好嘛。”俞兴笑道,“只是说,综合考量,我们认为看似比较难的路反而是先难后易,所以,我们愿意进行这种尝试,如果郭总下了决心,但最终没做好,我们也还是会采购外国厂商零件的。”
郭川露出一个笑容:“这是当然,俞总快人快语,我就喜欢俞总这样的交流方式。”
“不单是我的想法,也是我们团队交流和争吵后的结果,还是大家一起认真做事更能推动项目的进展。”俞兴说到这里,又用筷子示意旁边的副总监,“像姚阳晖,你别看他五大三粗的,但观察和思考都很敏锐,之前在相关的调研报告里聊国外的项目情况,都十分到位。”
“俞总中午不让喝酒,姚总监,那就喝汤,敬你一杯。”郭川半调侃的举了举汤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