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5小农庄 第863节

  甚至会让肿大的疙瘩消除不下去,越打针越会变硬,在嗓子里留一辈子。

  后面一旦上火就会往嗓子走,次次发炎肿大,甚至压迫声带,直到不得不手术把扁桃腺切除。

  这跟腮腺炎也是一个道理。

  打针,输液,腮帮子会变硬,像是中年发腮一样。

  既然有别的法子快速把发炎肿大的疙瘩消下去,为啥不用?

  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秀芬大嫂在给双双小姑娘治病的时候,刚开始和给小绵羊治病居然也是差不多的。

  只是把点燃的线香换成了银针。

  银针很长,在香炉里竖直的插着,供奉着……

  秀芬大嫂拿出来后,先是别在衣服上,然后拉过来小姑娘到跟前,伸手抚胸。

  抚胸之后,让小姑娘两笔下垂,站着不动。

  两手抓着小姑娘肩膀,顺着手臂往下抚。

  看起来很用力。

  来回几次后,又去拽耳朵、耳垂,又去按揉脖子下侧对应着的扁桃腺位置。

  完了之后,就拿起别在衣服上的银针,开始在耳垂、指尖,以及方才脖子下侧的位置轻轻点刺。

  全部刺出血了,才算完。

  陈凌只觉得大开眼界,心说:“我看了一遍,也记住了,要是按这个法子来,如果治不好的话,就不是这个法子的问题……

  肯定还有别的玄乎的道理。”

  这个想法刚跳出来他就想甩自己一耳光,妈蛋,神神叨叨个屁啊,再玄乎还能有自己身上的日月洞天玄乎?

  于是心里瞬间踏实了。

  把刚才记下的也抛之脑后,给小绵羊丢下一句‘想买熊心壮胆子就尽快去乡里买’,就乐颠颠的回家准备收拾熊掌去了。

  回到村外的庄子,睿睿已经睡醒了,跟着沈佳宜还有陈小二家的大续绕着果园的沟渠追赶小麂子。

  时不时的,惊起来草丛里的一大片鸟雀,他们又会兴奋的尖叫着去追逐那些鸟雀。

  说起来,秋末的山鸟虽然种类少了,但是数量却不比春上的时候少。

  一飞一大片,像是聚拢在一起的乌云。

  沟渠里的小鱼苗也是这样成群结队,一群一群的,数不胜数。

  说是今年最后一茬的小鱼苗了。

  但这个季节并没有彻底冷下来。

  还是有些鱼类在不断的甩籽,产出新的小鱼苗来。

  每到晌午暖和的时候,水面上会飘满黑压压一层。

  农庄是这样,小河池塘也是如此。

  不过陈凌今天不想吃鱼,心里惦记着熊掌呢。

  连晌午饭也都简单的吃过一口就把熊掌搞出来准备拾掇了。

  赵玉宝和钟老头没多久也赶了过来。

  他们倒不是嘴馋,而是给陈凌出谋划策来了。

  路上一块回来的时候,陈凌说起自己也从来没弄过这玩意儿,要是按炖猪蹄子、煮羊蹄子那样去弄,是不是会把熊掌给搞坏掉?

  赵玉宝就说,他虽然没吃过熊掌,但是他认识一个老友吃过,这位以前是八旗子弟,不仅吃过,还会动手做。

  他可以去县城打个电话问问。

  这会儿过来拿着小本本,显然是给问出来了。

  “富贵啊,我跟你说,这秘方可是宝贝,卖出去也得好多钱呢,一般人可不能告诉他们。”

  “放心吧,我就给咱们自己人做着吃。”

  陈凌一听就笑了,这东西越往后面越难见到,普通人谁敢往菜谱上加熊掌啊。

  再说了,能吃这种菜肴的人,陈凌也不稀得跟他们打交道。

  “哇,师父,真的要吃熊掌嘛?”

  沈佳宜带着两个娃跑回来,身后跟了几条狗,整个人兴奋不已,没一点女明星的样子,像个村里没长大的傻大丫头。

  “当然了,买回来就是要吃的。”

  陈凌笑道:“今天吃熊掌,明天我教你做几道不用灶台的小点心……”

  说着,又转头冲后院叼着烟锅子腌咸蛋的老丈人道:“爹,晚上把真真喊回来吧,要吃熊掌了。”

  “知道了,你这姐夫当的……忘了谁也不能把她那个皮猴子忘了是吧……你这熊掌都还没入锅呢……”

  王存业满脸无奈,女婿这个姐夫当的,比我这个爹还像爹呢。

  这时,高秀兰刷洗好锅碗,王素素也把两个小娃喂完奶哄睡,也都凑过来瞧看。

  一看那做熊掌的秘方,王素素就吓到了,连说这也太难弄了,太复杂了吧。

  做个熊掌,配料居然就要好几页纸。

  沈佳宜也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了所谓的厨师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当。

  并不是随便做做就有吃不完的美食。

  只有陈凌精神抖擞,比谁都兴致高昂。

  赵玉宝见此就笑:“看到了吧,在他们这喜欢摆弄吃的这类人眼里,这不仅不发愁,还是好事呢!”

  钟老头闻言摇头晃脑的附和:“那是,会吃又会做跟单纯的贪嘴,就看能不能在吃的上下功夫了,这里头差着境界呢。”

  两个老头子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相声一样,不一会儿就把院子里的人逗得哈哈笑个不停。

  王存业开始也是跟着傻乐呵。

  后来看着陈凌开始一样接着一样的准备配料了。

  有的是从水塔里拿的冰冻的,有的是从仓房拿的干货,比如干菇、木耳之类的。

  这一堆东西,堆在陈凌身前,都快比平常人家的铺盖卷子还高了。

  老头子皱起了眉头。

  走过来一问,陈凌说是用来吊汤的。

  老丈人顿时心疼的差点抽过去:“我嘞个亲娘哎,这鸡鸭排骨肘子肉的,可是别人家过年都吃不到的好东西……到了你这,就成了这玩意儿的配菜,说穿了就是一个熊瞎子的蹄子,值得这么弄吗?

  换以前,指定给人得拉出去批斗,纯粹糟蹋年景呢。”

  王素素看到那配料表,也是有点眼睛发晕,实在用的太多了。

  揉了揉眼睛,这才说道:“爹,你这话说的,这鸡鸭炖进锅里,又不是给煮没了,怎么就糟蹋年景了?

  一顿吃不完,咱们多吃几顿不行了。

  总归是落在咱们自己人肚子里了,浪费不了的。”

  王存业闻言一愣,这才反应过来,连拍脑门说自己犯糊涂了。

  高秀兰就笑:“傻老头子,你当凌子用完就丢啊?”

  女婿敢花钱是敢花钱,又不是不知道节俭。

第666章

  还没到深秋的时候,水边的芦苇荡就已经变黄,到了如今这个时节,更是见不到几点绿意了。

  秋风一吹,雪白的芦花漫天飘荡。

  高高低低,远远近近,河滩上到处都是,景色煞是好看。

  午后,陈凌把熊掌放进锅里煮上,就领着娃娃,带着三个老头子来河滩钓鱼、放牛了。

  原本陈凌以为今年村里各家都忙着摘野果、采山货的,是没啥人来河滩割芦苇的。

  没想到刚走到河滩附近,就看到王来顺正猫着腰,捉着镰刀,在那里忙活呢。

  “哟,你们也过来了啊。”

  王来顺听到这边有小娃子的动静,就扭头看来,一看是熟人,他也不忙着割芦苇了。

  正好停下来歇息一会儿。

  再一方面。

  自从他家婆娘还有二儿子王聚翔跟陈凌闹过之后。

  陈凌跟他远不如以前亲近了。

  再不热情点,以这娃的脾气,以后能搭理他才叫怪事。

  握着拳头锤了锤发酸的腰,就笑眯眯的招着手:“睿睿,咋骑在牛脑袋上了,快下来,快下来,爷爷带你逮雀儿。”

  小娃子这时候正骑在小白牛的脑袋上。

  小白牛现在生得高大健硕,脑袋两个犄角之间的位置,让睿睿坐上去正好。

  空间绰绰有余。

  而且还稳稳当当的。

  同时也能让臭小子抓着两根犄角呢。

  陈凌伸出手,“来,下来吧,跟着五爷爷去抓雀雀,让小白它们去吃草。”

  睿睿这时候倒是挺乖,听话的扑进他怀里。

  但陈凌把他放下来后,他也并不向王来顺身边走,而是去拿赵玉宝手里的小铲子,在河滩的沙子上一通乱挖。

  显然这个时候他对雀雀的兴趣并不大。

  “我说五叔,你家也不缺柴火烧吧,咋也来割芦苇?”陈凌有些奇怪的问道。

  紧挨着山林,没谁家会真正缺柴烧。

  王来顺也是个勤快人,家里的柴垛堆得整整齐齐,向来不缺柴火。

  “唉,不是做柴火的,今年热天的时候啊,下大雨把家里菜窖给泡坏了,一直漏雨……这阵子事少了,这不是想着割点芦苇做箔子,把菜窖顶子修一修,要不到了冬天,菜窖还不能用,没有冬菜吃。”

  “啊?你家菜窖顶用的芦苇箔子?”

  赵玉宝听了有点吃惊,他是觉得菜窖是在地下,用芦苇箔子有点软。

  所谓的箔子,也叫帘子、栅子。

  通常是用芦苇杆子和高粱杆子做成的。

  芦苇做成的箔子,也叫苇箔。

首节 上一节 863/1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