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娃娃们就蹲在那里,围着各自的蚕盒,一边剥粽子,一边看那些蚕宝宝往蚕山上爬。
周卫军和丁海东几人也端着饭碗凑过来看:“好家伙,还挺好玩啊,这就开始往上爬了。”
只见王真真的蚕盒里,刚放上蚕山,立即就有蚕往上爬了。
这也是因为蚕盒内没啥合适地方可以结茧,现在有了蚕山,自然会高高兴兴的爬上去。
“海东小时候养过蚕玩么?”
“养过啊,火柴盒养呗,那时候城里娃也养着玩的,我们还在宿舍养过蝎子。”
“哇,我们也养过蝎子的。”
王真真一听这个立时来了精神,然后对着她旁边还在奋力扎蚕山的王思怡道:“思怡姐姐你知道么,蝎子要是不喂东西吃,大蝎子会把小蝎子吃掉的,可有意思了。”
“啊?这么残忍,我不敢养这样的毒虫子。”
王思怡愣了愣,又说:“你现在还在养吗?”
王真真摇摇头:“没有了,我们养蝎子是拿来斗着玩的,后来不小心让鸡吃掉了。”
“鸡吃掉了?鸡不怕蝎子吗?”
“不怕的,姐夫说了,鸡是蝎子、蜈蚣那些毒虫子的天敌。西游记上也演过的,昴日星君就是大公鸡,一口就把大蜈蚣吃掉了。”
众人闻言便笑起来:“真真懂得真多啊,看电视也看出学问来了,比别的小孩子强远了。”
“这不算什么,我姐夫还会做红楼梦里的吃食,可好吃了。”
王真真嘻嘻一笑,顿时又让怀着开玩笑心思的众人一阵惊讶,瞪着眼睛就看向陈凌,问他还藏着多少好东西没说。
陈凌便说等天晴了做一两道好玩又好吃的,让他们尝尝。
说话间,王真真这边的蚕山上已经爬满了蚕,一些若隐若现的蚕丝被这些蚕宝宝吐了出来,挂成了凌乱的网状。
仔细去看吧,稍微还有点亮晶晶的感觉。
别的小家伙的蚕盒内,也有了吐丝的迹象。
见此,小娃娃们惊喜的哇哇大叫。
自己养的蚕,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从孵化到现在结茧吐丝,那种喜悦与满足之情是难以言喻的。
“要结茧了吗?”
见到这种场景,连跟蚕山较劲王思怡都停下来,好奇的过来观察。
陈凌摇摇头:“还不行,现在这些蚕是在固定自己的蚕位,就跟蜘蛛织网是差不离的,得把网的几个角的位置固定住。等把蚕位固定好了,蚕才会开始结茧,蚕结茧很快的,也不过一两天时间就行了。
等到蚕变成蚕蛾子就会破茧,这时候得准备一张纸,让蚕蛾子产籽,把这蚕纸保存好,来年还能继续养蚕……”
“原来是这样啊。”
王思怡顿时眼睛变得亮晶晶的,凑到王真真跟前道:“真真你到时候分我点蚕纸呗?姐姐下次来玩给你带点湾岛本地的好吃的。”
“好啊,思怡姐姐你之前说的凤梨好吃不?”
王真真点点头,她是一点都不知道客气的,笑嘻嘻的说道。
王思怡呵呵一笑:“凤梨有啥吃的,和菠萝是一样的。再说,那些也不好带,姐姐给你带点别的,包你满意。”
她凑在娃娃堆里有说有笑。
周卫军等人就和陈凌在旁边聊到今年这个特殊年份的事。
“今年要是顺利的话,以后香江、湾岛那些地方想去就能去……到时候咱们一块去玩。”
这话让陈凌心头一动。
心想:“对啊,今年香江要回归了,不行就让二哥他们印点文化衫卖上一卖。”
连湾岛的大佬都激动的飞越黄河了,大家对香江回归的热情可见一斑,文化衫是肯定能行的。
各类挎包、书包、胸章什么的也能做。
赚钱是肯定能赚钱,但是么,就是一锤子买卖的事。
好处就是投入小,风险小,市场却很大。
甚至有没有做生意的经验都没关系,只要有货就能稳赚。
“先这样,怎么也得让二哥先赚一笔再说以后的盘算……”
陈凌默默想着,准备待会儿给王庆忠写封信,下个月就开始批发点布料。
实际上这类赚钱的机会挺多的,比如小龙虾这类,就是他懒得出去折腾,交给自家亲人正好。
端午那天他就琢磨着要不让二哥两口子做点辣条也行。
辣条这个东西也是从九七年的今年才开始兴起的。
现在还没啥卖的。
跟王庆忠说的时候,也是借着孙艳红的龙虾店来说,告诉他们又有瞎琢磨出来点新样式的小零食。
后面收麦的两天,还忙里偷闲简单做了两张豆皮让他们尝了尝,赢得一致称赞。
说到这个辣条的想法,还是那次见到老腻歪家的“醋宝”,用辣子拌了之后,心里冒出来的念头。
“嗯,以后就算二哥他们真的要做辣条,也要干净卫生的那种,不只是让学生喜欢,让家长也接受。”
其实别说辣条,就是方便面也没法做到完全的卫生干净。
心里思忖着这些事情。
外头传来睿睿清脆的小奶音,哼哼唧唧的颇为着恼,好像是在和谁争执什么。
陈凌回过神,走出去一看,原来是小东西带着丫丫在雨里捡螺壳。
身后,高秀兰给他们两个打着伞,这时小花猫叼起一条在雨里噼里啪啦跳动的鱼就要跑到一旁享用,可惜被睿睿一把抓住了尾巴揪到了跟前,像骑黑娃一样一屁股就坐了上去,不让它动弹。
而后就伸手去小花猫嘴里抠。
高秀兰见此差点把心脏吓出来,赶紧:“老天爷哎,你这娃真是胆子比谁都大,让猫爪子挠到你咋办。”
这小花猫现在都快长成大猫了,十分强壮,把它惹急了挠一下,尤其睿睿这皮娃子还把它坐在屁股底下,这家伙伤到关键位置,小娃娃还真挺危险的。
还好这小花猫从小就跟着小狗子们混,知道睿睿不能惹,经常是跟狗子们见了他就躲,这时被抓了也不敢反抗。
只是惊慌的喵喵叫,尾巴紧张的大幅度摇来摇去,摆动个不停。
“怎么?还跟猫抢起鱼来了,想吃鱼了吗?”
陈凌走过去轻轻踢了臭小子一脚,睿睿见他过来,眼睛一亮,喊了声爸爸,就嘿嘿笑着扒拉着小桶给他看。
丫丫在旁叫道:“叔叔,我们抓了这么多的田螺,中午咱们吃炒田螺吧。”
“这时候的螺壳里头虫子太多了,人吃了不咋好,还是喂鸡吃吧。”
陈凌微微一笑:“不过你们可以抓点这样的大蜗牛,也好吃得很。”
说着从脚边的水坑捡起来一只核桃大小的草蜗牛,和田螺的颜色差不多,在雨中很难分辨出来。
但就如陈凌所说那样,草蜗牛比田螺好得多,这时候天暖,田螺跟河蚌里头寄生虫贼多,吃着膈应。
不如草蜗牛干净。
“好,那我们去抓蜗牛。”
丫丫乖巧的应了一声,抓着睿睿的手,两人提着小桶到处找起来。
高秀兰举着伞跟着他们,回头对陈凌道:“水渠边上水鱼多得很,一条条的就跟着雨水游上来了,晌午饭烧一锅小杂鱼得了。”
“好,今天这些跑上来的鱼肯定就够吃了。”
鱼这东西喜欢活水,上水鱼就是下大雨的时候,沟渠和塘里的水一旦漫出来,水里的鱼就会争先恐后逆着水奋力往上游、往上跳的鱼。
有的年头雨水太充足,几天几夜不停,虽然雨势小,不至于有洪水,但塘里、水洼子和小河沟的却有许鱼跟随着漫出来的水满村子到处游。
见到村民家的水道眼,就顺着水流挤烂脑袋一样的疯狂往院内游蹿。
陈凌去到前院的时候,王存业和赵玉宝两个一块,三个老头正披着雨衣,在莲池附近,拿着瓢在雨中舀鱼呢。
见此,陈凌去放杂物的柴房拿了两个大须笼出来,放在了两个水渠与莲池接口的位置挡着。
这样从莲池逆着水流往水渠游的鱼就会被挡住,全都游进须笼里头,不会再跳上岸。
只是没想到,刚把两个须笼放好,就有一条巴掌大的鲫鱼猛然从莲池当中飞跳上来,一下就跳过了水渠断口卡着的大须笼,飞跃到了岸上来,噼里啪啦的在雨中活蹦乱跳。
“我去,你是要上天啊。”
陈凌一愣,刚要过去捡起来,就见到另一条水渠,也是许多鱼从莲池中争先恐后的往外飞跃,不断摔落在岸上,来回翻腾。
赵玉宝和钟老头看到后愕然片刻,就忍不住大笑起来:“哈哈哈,你家这鱼真野啊,挡都挡不住,就要往上跳,跟飞一样。”
王存业无奈摇头:“须笼还是有点太小,挡不住鱼,凌子你去拿鸡罩过来吧。”
第441章 蛟龙
陈凌一想也是,他倒是忽略了自家这些鱼比较野蛮。
想想小时候抓过一些小杂鱼,在下雨天,都能从水缸在半缸水的情况下跳到外边。
这些都是普通的鱼,下大雨也会乱往外跳的,跳的也是贼高,别提这些灵水滋润过的鱼了。
从柴房拿出两个鸡罩。
碰到周卫军他们吃完早饭从厨房出来。
见到陈凌拿着这个奇怪的竹具,就过来找他:“这个是用来养蚕的吗?”
“不是啊,你说的那个是蚕匾,就是竹篾或者芦苇编成的圆匾,这个是鸡罩,罩小鸡崽儿的。”
说起鸡罩,一般人可能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乡下养鸡用的。
这东西用竹篾编织而成,形状有点像是庙里的大钟,顶部有个空荡荡的窟窿。
等傍晚母鸡领着小鸡仔回家之后,将它们扣在这东西里边,上边加盖上砖头或者石板之类的重物,压踏实,可以防止野东西来偷吃小鸡仔。
陈凌家以前基本没备过这东西。
一般用筐子、水缸,再不然用一层铁丝网罩住。
也就是王立献、陈大志他们,见陈凌这用法太寒碜了一点,老母鸡抱窝呢还用水缸隔离人家,真是……这也就陈凌敢这么干了,别人说不定得把鸡鸭折腾死。
便从村里拿给了王存业和高秀兰两个鸡罩带过来,给他们用。
“啊?下雨天还有小鸡崽儿出来乱跑吗?”
周卫军几人有点懵,他们昨天就见到下雨时那些鸡鸭狂奔回窝的壮观景象。
好家伙都扑棱着翅膀从山坡上直接往下飞的,小鸡小鸭也是迫不及待往窝里钻,到处是鸡毛乱舞。
这下雨天它们都是往窝里躲,没半点想乱跑的迹象。
“不是,我要拿到前院捉鱼的。”
陈凌笑了笑,简单解释了两句,须笼太小,放在水渠当中根本不起眼,那些上水鱼见路被挡了,都跳得老高,不肯按原定路线游动,往须笼里钻。
想找个比须笼大的东西收鱼,还得是放上鸡罩比较稳妥。
果然,当陈凌把鸡罩挡在两个水渠与莲池的交口位置后,效果很快就展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