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凌摇摇头,他洞天之中还有一大堆草药生长着呢,效果远超普通草药,但没法拿出来卖。
一是药材效果太好并不是好事,容易引来注意。
二是大多数药材,实际上都卖不了高价的。
其中就包括大多数人认为的珍稀药材,也是一样。
很多人以为在山里找到了灵芝、虫草、三七、天麻啥的与人参齐名的四大药材,或者什么铁皮石斛,何首乌、雪莲,转手就能换多少多少钱。
其实不然。
多数情况下是新闻上为了炒作哄抬价格而已。
尽管药材的效果不差分毫,但价钱不一定称心如意。
药材这东西,山民们从山里采出来,卖出的第一手的价钱是非常非常低的。
但是药材商或者其他什么人从药农手里收走,到县城、到市里、再到大城市、乃至到京城,价格就立马不一样,都是打着好几个滚往上涨的。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药材不像粮食,差价就摆在那里,几分几毛罢了,药材行业水深的很。
而且这个年代,做生意坑蒙拐骗的相当多,本地交通也不大好。
搞药材种植,还不如买点人参种子,用灵水催生出来,说是从山里挖的野山参,谁也不能去找是从什么地方挖的吧?
如此每年卖它一两根,不愁钱不够花,比搞药材种植省心多了,简单粗暴但是实用。
“销路我帮你找啊,你不放心的话,钱先垫付给你。”梁越民说道。
“不至于,不至于,我今年先在山上试试吧,行的话再说,越民哥你有空可以给我带点人参种子过来,我先试试种出来咋样。”陈凌摆摆手,心想还不如按他自己的法子来。
“啊?人参种子,你想种人参啊,好,好,好,我下次给你带回来。”
“嗯,刚才说起人参,给我弄得心里痒痒的,可惜秦岭找参太难找了。”
这时,王存业听他们说的话,就接过话茬道:“找参?找参规矩可大了。带个棍子拨着草进山,不能多说一句话。一有动静,参就跑了。”
“看见人参要赶紧喊一声‘棒槌’。这是给参下咒呢。你一喊,它就定住了,跑不脱了。趁它还没有回过神,拿一根红绳把参的茎秆拴住,打一个死结,这叫‘拴娃娃’。这才慢慢地刨根找参。”
“挖参的时候不能用铁器不能用竹木,怕伤参须,得用兽角一点一点地刨土,最讲究的是用鹿角。这样才能挖到人参。不这样,参就跑了,屁都挖不出来。”
众人听了咂舌,山猫问:“和辽东那种找参有什么不一样吗?”
王存业摇头说:“大体上没啥不一样的,就是秦岭的参更有灵气,知道人想挖它们,就提早躲开,知道你明天来,可能今天晚上就连夜跑了,跑得快,藏得深,非常难找。”
……
又是一阵热聊,陈凌听了两句,就不再听下去,而是去后边厨房收拾中午饭。
今天有道特殊的菜,是需要他亲自过手的,醉虾。
早晨抓来的白皮河虾,大部分只有两节指头那么大,很多都是随着山溪流下来的,在水渠待了一段时间后,相当的肥嫩。
若是从山溪中抓来,掐头去皮,生吃都是没问题的。
但是在雨水中折腾了许久,就不能马虎处理了,仔细的用盐水泡过后,陈凌现在过来冲洗几遍,又用果酒来浸泡。
“这虾弄得很干净啊。”
抬头一看,王庆文和王庆忠两家子都跟了过来,显然老丈人的故事对他们而言听着早就不新鲜了,没啥吸引力。
“还行,要是没碰到下雨天更干净,可惜,它们不往外蹦跶,我一直没想起来做这道菜。”
陈凌和他们说着话,起身去仓房抱了两坛果酒出来。
而后拿来一个粗瓷大盆,用笊篱把虾捞出来,沥干水分,放入盆中。
虾全部捞完,就配小葱,果酒、酱油、白糖,配成大碗的料汁,倒进盆里开始腌制。
再用锅盖把这个装虾的大瓷盆盖住,还能够很清楚的听见里面“啪嗒、啪嗒”虾在弹跳蹦跶的声音,虾在挣扎。
一个劲儿的响着,只听声音,便可以想像得出来,虾跳的多么厉害了。
虾做上了,捞的螃蟹和鱼也不能丢下不管。
鱼是炒了点鳝鱼糊,炸了点鱼段,今天家里人还是不少,陈凌就闷头往多了做,菜量很大。
螃蟹是混着小鲫鱼蛋子煮了锅汤,文火炖上将近一个小时,浓浓的香气就飘了出来。
掀开锅盖,汤色发白,螃蟹煮得非常烂乎,陈凌拿勺子舀了一勺汤,美味的鲜汤让他忍不住深吸了口气,这是真正的汤鲜味美,没有任何不好的腥气异味。
这时候醉虾也成了,就向外喊了一声:“开饭了。”
“哎,来了来了。”
听到喊声,陆续有人来端菜,端回前边准备吃晌午饭。
这是刚过正午的时候,雨后没出太阳,微微有些风吹着,很是凉爽。
如此吃些热食也不会感到有多热。
鳝鱼糊,用蒜黄和姜丝给的底味,但味道很好,咸鲜香滋味绝佳,入口舌头一抿,鳝鱼的肉都是嫩的,顺着舌头就滑下去了,根本不用咀嚼。
女人和小孩子特别喜欢吃。
烧鱼段,浓香无比,是老爷们儿的下酒菜,配着葡萄酒,边吃边喝,那叫一个享受。
不过要是论受欢迎的话,还是要属那道醉虾了。
因为做法足够新鲜,足够稀奇。
鲜活的河虾,经过果酒的熏陶,料汁的洗礼,焖晕焖醉的同时,解毒去腥提鲜的也就都有了。
虾是酒红色的,颜色还透透的,有些半透明的质感,还没吃进嘴,光是看着就极其漂亮。
“叔叔,虾虾为什么变红了呢?”
小栗子奶声奶气的发问,这小姑娘看到稀奇东西最喜欢的就是问为什么,仿佛脑子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一样。
“这个啊,是因为虾虾喝了酒啊,跟人喝醉酒脸红一样,喝过酒的虾虾也会变得脸红的。”
陈凌以她能理解的话来解释。
“哇,原来这样啊,好神奇。”
小姑娘听了眼睛发亮,兴趣大增,拿起筷子夹上一只就往嘴里塞。
“慢点,别囫囵吞,小心扎嘴。”
陈凌提醒着,醉虾酒精含量不高,小孩子少吃一点没关系,随后招呼大家都来尝尝,他自己也去夹着吃。
夹一只醉虾入口,不必去用力咬,只需用牙齿轻轻一挤,虾肉便会从壳中顺溜地出来,顿时那鲜嫩爽滑又有弹性的肉质,带着果酒的酸酸甜甜、河鲜的甘美,在口腔中弥漫开来,口感饱满、回味悠长,真的美妙至极。
“唔,我嘴里的小虾在跳。”
柳银环捂着嘴惊讶的叫起来。
“跳也没事的,常言道鱼吃鲜活虾吃跳,活虾能跳,吃着最是鲜嫩。”陈凌笑道。
“哇,我也吃到了,它真的在嘴里跳。”
陈凌话刚说完,向文霞表示她也吃到了。
两位女同志都吃到了,男同志们跟着眼热起来,纷纷不服气,去用筷子夹个不停,想找个能在嘴里跳的虾。
小胖子比小栗子还娇蛮,自己吃不到能蹦跶的虾,气得坐到地上蹬着腿大哭起来,气得柳银环按住他打了顿屁股,小胖子顿时哭的更惨。
大家却都哈哈大笑。
还是陈凌给他又挑出来两个能蹦哒的,他才不哭,并对陈凌说下次来要给睿睿把他的玩具车带过来,作为感谢。
总之,这道菜吃完,一群人眉开眼笑的,觉得好吃又好玩。
……
这场满月酒吃的,碰上大雨,一帮人前后又是玩了四五天,天晴后才都散去。
王庆文和王庆忠兄弟两家子则是比其他人多玩了几天,一是难得过来,二就是放暑假了,孩子不用上学,王庆文夫妻俩也不用去学校上课,至于王庆忠两口子,收麦季忙活了一阵,还没倒卖几趟小麦呢,最近下雨就多起来,无奈就都歇了。
两家子这次过来陈凌这里,也都玩了个痛快,因为相比起来,这边不仅玩的东西多,农庄比起其它地方,还凉快的很,住着非常舒坦。
玩了几天,兄弟两个跟着陈凌去县城卖鸡蛋,又去乡里赶集,看牲口,买羊,说到买羊陈凌是直奔二娃子家买的,结果二娃子这人觉得陈凌老逮着他买,竟然死活不肯卖给他了,也是个怪脾气的人。
陈凌没办法,只好又领着大舅哥和二舅哥去骡马市转了转,最后挑了六只母山羊,一只大公羊,全部用拖拉机拉回了家。
加上家里的两大四小,总共有十三只羊了。
算上从小羊羔长起来的两只小公羊,就是三只公羊了,三只公羊,十只母羊完全能公平分配。
不然公羊性子躁,养多了,为争小母羊容易打架,现在母羊太多,它们只会觉得累,不会再有心思闹腾打架的。
买完羊又住了两天,王庆文兄弟两家走了,老丈人和丈母娘没走,现在睿睿才刚满月不久,离不开人,他们继续留下也有个照应,不然只剩下陈凌和王素素小两口,不说是手忙脚乱吧,肯定也顾不上管别的了,农庄的事和庄稼的事都要被耽搁下来的。
人都走了,陈凌家的日子又恢复平静,王存业仍是整天在果园放羊,现在也让羊去吃庄稼地长出来的野草,陈凌则是卖了两趟鸡蛋后,期间就一直准备着栽种向日葵的事,买种子、买点播的农具,慢悠悠的收拾着,想干就干,想休息就休息,时不时再抱着儿子到处溜达溜达,或者抱着儿子回村转一圈,悠闲地很。
七月初十,昨天刚去县城赶集卖完鸡蛋,陈凌上午闲着没事,正抱着儿子在莲池旁看鱼,农庄又来了不速之客,还是那几个县里的领导,又带了些人过来。
走进农庄后就笑眯眯的跟陈凌打招呼,说了几句话之后,才表明来意,居然是过来买酒的。
“啥?买酒?”
这话说出来,把陈凌一下子都听愣住了,想了半天,都没反应过来。
第240章 酒的意外
“这个,就是兄弟你给家里娃娃摆满月酒的时候,给女方桌上摆的那种果酒。”
刘向前微微有些尴尬的笑了笑,然后指着身后的两位女领导向陈凌解释。
其中一个头发扎起来的女领导是上次来过的,本县的,三十来岁,较为年轻。
另一位是市里派下来的,负责凌云全县的防汛指挥工作,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女性,留着干练短发,穿军绿色裤子,黑色短高跟,矮个子身材很瘦,名字叫李敏。
大概意思是他们今天给这位李指挥要备一场接风宴,县里的这位喝了陈凌农庄的果酒念念不忘,就给市里派下来的指导员讲了下,听后觉得好奇,便一块找了过来。
他们这些人也不是特意大老远来找的。
而是周遭的省市陆续出现了严重的洪灾,市里也很重视,上个月的月底就发了通知。
到现在,将近半个月时间过去,金水河、南沙河、北沙河、小苍江,周围几个县境内的几条河的堤坝各段上都陆续驻扎了防汛指挥部的值守帐篷。
包括陈王庄这边的水库也安排了人手,就在这两天之内会全部到位。
以方便及时观察汛情,及时防范,及时汇报。并适当开展一些前期防汛准备,在遇到险情,组织安排附近村民撤退等各种工作。
不然大多数的老百姓连信号弹都看不懂,遇到了危险,也容易后知后觉。跑得晚了,生命和财产都会遭受损失。
听完介绍,陈凌抱着儿子和几人简单的问过好,就说:“我这边果酒多得是,就是分好几种,不大一样,我也不知道你们那天喝的哪种,跟我过来看看吧。”
以前有上门买鸡蛋鸭蛋的,有上门买鳝鱼的,甚至最开始还有想买狗的……
今天这一帮人找过来来买酒,陈凌是真的想不到。
因为家里的果酒很少往外人跟前拿,都是亲朋来了喝的。
也就是儿子满月酒往外摆了一次,这就让惦记上了?
有点意外的同时,也有些发懵。
以前也没卖过,这咋卖啊?
他酿的酒就是自家喝的,没想过卖,一时间也不知道定什么价格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