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5小农庄 第260节

  半晌,梁越民率先回神,喃喃低语:“怪不得富贵你要把这里包下来,这地方,美的如同世外桃源,这是个隐居的圣地啊。”

  一时间,以他的感性,都找不出合适的诗句来吟咏。

  别说是他,连过来玩过一次的赵大海和向文霞都再次被美景吸引,舍不得挪开眼睛。

  ……

  “今年素素怀了孩子,农庄又刚建起来,我没啥心思收拾这边,不然的话,我们可以弄个小船上来,畅游湖中,游山玩水。”

  “好主意,富贵你的很多想法,都合我心意。”

  “对,也合我的心意,我都想邀请老师还有学弟学妹过来写生了。”

  自然美景最是醉人,而这处山中湖更是惊艳,高居山顶,水天相映,那种空灵的美,是真正的陶冶人身心,洗涤人灵魂。

  怪不得赵大海这个大佬粗都赞不绝口,果真来过一次,就难以忘怀。

  人们赏玩山湖美景,黑娃小金带着小黄狗也在水边撒欢,尤其黑娃两个是见了水就兴奋无比,在湖水中翻着身子打滚,而后摇头晃脑的在水中跳跃,把水花溅的到处都是。

  小黄狗水性不如它们两个好,就哼哼唧唧的来回在岸边急得直打转,不敢往深处游。

  王真真跑过去推了它几次也没用,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黄狗,遇到水倒是胆小起来。

  过了会儿,它们也玩闹够了,这才从水中跑出来,跟在人后面继续沿着湖畔游玩。

  只是还是不老实,从山溪中抓些小鱼出来,抓出来也不吃,就是看着小鱼在地上活蹦乱跳的挣扎,觉得有趣。

  王真真带着两个小娃娃也跟着它们闹腾不止。

  忽然,经过一条较为宽敞的小溪时,黑娃兴奋的大叫起来,一头冲到溪水中,从溪水里面的岩石见衔出一条乌漆麻黑的怪鱼,这怪鱼就像是一个放大了的壁虎,有四脚,有细长的尾巴,黏糊糊,滑溜溜的。

  被黑娃叼出来丢在地上,滚了一身脏兮兮的泥。

  “我的娘哎,这是什么东西啊?”

  这奇怪丑陋的模样把好几个大人吓了一跳。

  “咦?是娃娃鱼吗?”倒是山猫,作为韩宁贵的学生,根据这怪鱼的特征做出了判断。

  陈凌走上前捡起来看了看,而后摇头:“不是娃娃鱼,是我们这儿的蝎虎子鱼,是看着它像壁虎人们才叫起来的,学名应该叫杉木鱼,这东西在山里挺多见,夏天夜里来山上,走到溪边用光一照,爬出来好多这玩意儿。”

  杉木鱼又叫羌活鱼,属于小鲵科,一般只有二十公分左右,吃的话,肉质并不算好吃,主要是当药材来用,醉死晒干后泡酒,可以治疗老胃病,补气血。

  而娃娃鱼是属于大鲵科,味道比蝎虎子鱼好,肉质鲜美,据说是叫声像婴儿,夜里出来找吃的,叫声能吓到不少胆小的人。

  由于这玩意儿并不珍稀,大伙惊奇过后,就任由孩子们和狗耍着玩去了。

  蝎虎子鱼确实不算啥。

  但紧接着大伙环绕着湖畔游玩一大圈后,在西北侧溪流中发现的鱼却令陈凌感到惊喜。

  不止是他,山猫也认出来了。

  “秦岭细鳞鲑啊,这东西现在可是少见的很。”

  听他语气中带着惊叹与谨慎,一伙人就全部围了过来。

  “这些都是小鱼啊,看着也不咋起眼。”

  赵大海扶着腿,俯身仔细观看后,奇怪的眨眨眼,“这东西很金贵吗?”

  “算是吧,我听老师说过,秦岭细鳞鲑是海里的鱼,留在了内陆。”

  山猫咂咂嘴,简单的为众人科普。

  秦岭细鳞鲑并不大,大多数就一拃长,是十公分左右的小鱼,这种鱼本来是海洋鱼类,回游遇到大冰期被秦岭阻断归途。随环境变化,在秦岭山上的小溪流中生长缓慢,个体很小。

  但是肉质非常鲜美,晒成鱼干尤为美味。

  “那这是好东西啊,富贵你赶紧捞点回去养吧,以后赚大钱就靠它了。”赵大海拍着大腿叫道:“海里的东西,还留在山里活了那么几万年,听着就了不得。”

  “咱们出来也没带东西啊,要不明天再来吧。”

  陈凌也是动了心思的,既然碰上了,他肯定不能放过。

  这东西再难养活对他来说也不成问题。

  再说,他本来就想着往农庄周围的水渠里放鱼呢,现在正中他下怀。

  可惜的是今天上山啥也没带,毕竟就是来玩的,谁还专门拿个水桶不成?

  “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明天我们跟你再过来一趟,这种地方,就是再来一百次也看不烦。”

  赵大海嚷嚷着,他们三家子今天却是舍不得走了,还要再留下玩两天。

  这个好安排,农庄房间多的是,家具和床也都够用,随便他们住几天。

  既然不准备当天走,他们这天下午可是在山里玩了个痛快。

  到了晚上,在农庄里用过晚饭,陈凌还带着他们玩了玩当下季节极具刺激性的节目,捉蝎子。夜里是蝎子出来觅食的时间,他们就每人拿上竹夹子,带上瓶子,打着火把,全副武装的跟着陈凌进山扫荡。

  山路上,山岩下,后来从山上跑下来,又去麦田和村外到处寻找,兴致勃勃的一直找到半夜。

  第二天早晨起来也不觉得困,就早早的拉着陈凌去山上抓鱼,提着桶抓了小半桶细鳞鲑下来,看着水桶中密密麻麻的小鱼游来游去,那妖娆身姿,青色的背脊,点缀蓝黑色的斑点,身侧是柔美的粉红,完全称得上是山涧的精灵。

  但是,它们太小了,没法和大鱼养在一起,陈凌就专门又在小溪从山脚到莲池的这一段,前后选了大概有十几米的距离,用铁丝网格挡起来,放入其中养着。

  鱼类太少也单调。

  正好他们人都在,免费的劳力不用白不用。

  陈凌就带着几人从家里、水库里、山上的小溪中,到处捞鱼,放入农庄的莲池和水渠当中。

  最后两天下来,水渠中放入了鳝鱼、泥鳅、山鲶鱼,莲花池中则是些四大家鱼和胭脂鱼、桃花鱼、斗鱼等之前在家里养的观赏鱼。

  捞鱼,放鱼,又帮着陈凌在院子里种花。

  三家子热热闹闹,乐在其中,四月初九来的,到四月十五才依依不舍的离去。

  倒也不只是玩,一边玩还一边帮着陈凌干活,走的时候,几个女同志甚至花了两天时间,帮着他把农庄的婴儿房都给整理出来了。

  婴儿车,婴儿床,各种衣服玩具,全是小孩子用的,真是给陈凌省了好多事。

第226章 丑事

  送走了这三家子,陈凌自己家的日子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每天不是从家里慢悠悠的晃到农庄,就是从农庄慢悠悠的晃回家里。

  反正最近除了媳妇要生娃之外,其他也没啥特别重要的事。

  而王素素的身体素质又远超普通孕妇,怀胎八个多月,一直就没出现过啥不良反应,在家有高秀兰照顾着,陈凌时不时再摆弄点吃的滋补下身子,也不用守在家里陪她。

  因此陈凌和王存业翁婿俩还有空去县城、去乡里赶赶集,把鸡蛋鸭蛋卖上一卖。

  现在家里的蛋鸡有陈凌家之前养的,王真真带来的,还有前段时间从乡里二娃子的养鸡场买的,加起来总共都有差不多八十只,那家伙下起蛋,每天都能捡个多半筐。

  除此之外,鸭蛋也有不少。

  这样攒不了几天,就该去卖了,家里根本放不住。

  虽说县城还会有人过来买,但那才买多少,两天的鸡蛋就够他们分了,而陈凌家的鸡却还在不断下蛋,只能赶集,往县城市场里拉。

  至于乡里,他和王存业也去了两次,只是价格卖不上去,就没再去过。

  今年的物价比往年要高出来不少。

  虽说不能和去年洪水后的高物价相比,但从粮食、粮油、肉类各个方面都能感受到。

  去年由于粮油的紧缺,花生和大豆作为主要的榨油作物,是飙到过三块钱每斤的,但今年呢,才不过一块钱出头,可就是这每斤一块钱的价格,也比往年高出两毛了。

  猪肉去年的正常价格是每斤两块五,今年却维持在三块八到四块钱左右。

  而鸡蛋涨得更多,从去年的每斤两块三到两块五,涨到了今年的三块一、三块二。

  陈凌把鸡蛋拉到市场上卖,要价三块五也有人收。

  好家伙,鸡蛋价格快赶猪肉了?

  这却不是巧合。

  而是由于去年肉价太高,导致今年养猪养羊的特别多,养鸡的却大大减少。

  很多养殖厂,甚至在年前把鸡鸭大批卖掉,全换成猪崽儿了。

  这样以来,市场上的鸡蛋少了,价格自然就贵了起来。

  以陈凌家每天的产蛋量来算,除去平常家里吃的,每天平均也有八十个鸡蛋。

  由于鸡蛋个头大,土鸡蛋堪比洋鸡蛋,按每斤八个鸡蛋来算的话,这每天最少就是十斤鸡蛋了。

  隔五天赶一次集,五十多斤的鸡蛋卖着,三块五的价格,一个月赶六次集卖鸡蛋,就有一千两三百块的收入。

  听着不算多,但是现在县城的大工最高也不过每天二十块,小工只有十块,陈凌这份收入可比大工还要高一半了。

  要是再过段时间,小鸡小鸭完全长起来,起码要再翻上一番。

  王存业起初还担心女婿搞的农庄这个玩意会赔钱,但最近他在这私下里算了算,要是稳稳当当的,光是卖鸡蛋鸭蛋,一年毛利润就能回本了。

  心中惊讶之际,老丈人对农庄越发上心。

  搞得村里好些人打趣他。

  说他给女婿干活还干得那么起劲干啥,女婿又不给他钱花,以后也不会给他尽孝。

  王存业也不恼,心里却暗笑这些人眼界窄,不知道自家女婿的本事。

  陈凌对这些倒是不在意,在鸡鸭鹅适应了环境之后,就把它们全都放了出来,任它们漫山遍野的找虫子吃,并派出两只狗看着,晚上再敲着盆子或者洋铁桶往回叫一次,然后再带着狗到处去捡捡蛋。

  其他时候他是很闲的,就在农庄鼓捣他的那些鱼。

  现在地方大了,可不是撒着欢的折腾嘛。

  另外就是,经过一年时间,洞天里边的鱼群规模越来越大,有点繁殖过盛。

  年初的时候,他又在树林中开辟了两个池塘的,还是满足不了鱼群的扩张速度,现在有地方,索性就不在里面折腾了,开始每天往外偷偷放鱼。

  这样几天过去,农庄的莲池、水渠,还有山脚下的小河沟里,全是他放出来的鱼苗和半大鱼。

  至于养出来的大鱼,往外放的就很少了,那些都是隔三差五供着家里吃的。

  像是草鱼、青鱼这些,长得比较快的鱼,放进洞天之后,个头更是嗖嗖的猛往上窜,仅仅小半年时间,就能长到十来斤。

  吃起来肉也紧实鲜美,没任何泥腥味。

  老丈人和丈母娘吃过几次后连连感叹,说怪不得陈凌天天给女儿做鱼吃,女儿也没吃腻呢。

  鱼肉好,做法多,确实是百吃不厌。

  这就是洞天内的大鱼了,供着家里吃的同时,它们自己还在不断产籽繁殖小鱼,能很好的补充消耗。

  放小鱼,留大鱼。

  几天下来,洞天里的水渠和池塘空荡了不少。

  陈凌就进到洞天里面,重新规划了一番。

  普通鱼在一个塘,观赏鱼在一个塘,细鳞鲑和胭脂鱼等稀有鱼一个塘。

  当然了细鳞鲑个体太小,现在还只能单独在一个地方,不能混养,现在就是试试,放入洞天后会出现哪些变化,能不能往大了养。

  规划好后,陈凌又抓了些小鳖崽子出来,放进山脚的河沟里。

首节 上一节 260/1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