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5小农庄 第242节

  “嘿,瞧你这话说的,本来我们还没想留下蹭饭的,既然你这么说,我们今天晌午还真就不走了。”

  秦秋梅冲他翻翻白眼,拉过凳子坐下。

  钟晓芸也嘻嘻笑道:“嗯,不走了。”

  而后两人就凑到王素素身旁,瞧着她的肚子,一阵小声嘀咕。

  不过看到陈凌去灶台给她们盛肉的时候,还是赶紧起身拦下。

  “别盛了,开玩笑的,我早上都没吃饭,最近一直没啥胃口的。”

  秦秋梅说到半截,又补了一句:“你要盛就给晓芸盛一碗吧,我待会儿喝口热水就行。”

  “咋了这是?胃不好吗?”

  陈凌瞧她脸色不对,问道。

  “不是胃的事,我也说不上来到底是哪儿的问题,反正每到换季就闹腾,不管春夏秋冬,都是浑身冰凉,这到了冬天就更狠了。”

  秦秋梅摇头。

  钟晓芸则说:“阿梅今年算好的了,以前她在这时候脸是白的,嘴唇是紫的,要不说素素厉害呢,秋后给的两包草药扛到了腊月里,现在我陪着就能过来,往年哪里能出门啊?天天在被窝躺着,姜糖水也都不停的。”

  “嗯,秋梅姐身上寒气重,没啥火力的。”

  王素素轻声说道。

  陈凌听此就拿出来两双碗筷:“既然是这样,那我去给你们盛碗鸽子汤去,先喝碗汤暖暖身子。”

  等汤清味美的鸽子汤,带着鹁鸽肉一块端上来,秦秋梅浅浅尝了两口,本来是没啥胃口当成热水喝的,却不想喝完汤突然打了个嗝,只觉得胃里跟着一阵通畅,便连喝下去几大口。

  热腾腾的鸽子汤下肚,刚喝小半碗,秦秋梅洁白的额头上,便有汗珠哗啦啦的往下淌。

  “好舒坦啊。”

  她擦擦额头的汗珠,轻轻呼出口气,“这是啥鸽子汤啊,我喝了身上暖和了好多哩。”

  “是鹁鸽汤,喝了通气催汗,今天多喝两碗吧,你不用怕上火……”

  王素素笑笑,鹁鸽也就是斑鸠,也能入药,体虚气弱的人吃了有好处,起到一定的滋补作用,就是鹁鸽属热性,吃多了口舌生疮,火气也会往大肠走。

  民间向来有一鸽顶九鸡的说法,鹁鸽也能算是野鸽子的一种,但是作用并没那么夸张。

  陈凌也说:“锅里都是热的,肉跟汤管够,你们喝完自己盛。”

  ……

  “唉,我们是来看病的,怎么到这以后还吃上了。”

  钟晓芸叹口气,把眼镜拿掉,不然热气老在镜片上起雾。

  “这有啥,该吃就吃啊,要是吃的不过瘾,我这儿有酒,咱们喝几杯。”陈凌转身从灶台旁搬了个酒坛过来。

  “哈哈,你还别说,我跟阿梅以前可喜欢喝酒了,就那种咱们本地产的啤酒,不过成了家以后,就好久不喝了。”

  “素素你喝不喝酒啊?啥时候你生完娃了,咱们三个一起喝。”

  “好啊,我家有葡萄酒,也有猕猴桃酒,明年秋天,你们来喝吧。”

  王素素也跟着笑起来。

  这两个无意之中结识的朋友,相处起来,倒比她先前念念不忘的两个老同学还要亲近自然。

  她最近也在想,或许是因为互相都没有什么小心思吧,这两人也不会来和她攀比什么,双方都是很单纯的朋友,这样以来就轻松欢快很多。

  陈凌则是早就看出来这两个婆娘是没啥心机的傻大姐。

  也乐得自家媳妇有这样两个能谈得来的朋友。

  这样的朋友是和村里的婆娘们肯定是不一样的,算是在这里弥补了她那已经变质了的同学情。

  “你们骑自行车过来,路上好走吗?”

  陈凌问道。

  “不好走啊,骑一段车子就要下来推着走一段,我们早晨不到八点就往这儿走了,结果十一点多才到你们家。”

  秦秋梅说着,指了指院里的自行车:“你看我那车子的挡泥板,泥都可厚了,这几天雪开始化了,太阳出来以后,有些地方就泥泞得很。”

  “怎么了?你要去城里啊?”

  “是啊,山道能走就去城里转转,把家里的东西卖一卖,再把年货置办齐全,万一过两天再下大雪,年前就出不去了。”

  “也对,年货尽早买吧,马上添丁了,今年过个好年。”

  她们也是听说过陈凌因为父亲去世,已经两年没正经过年了。

  ……

  次日,腊月十九,正好也是县城逢集的日子。

  山路确实能通行了,这两天也有村民一直看着,就等着去县城办年货呢。

  所以陈凌夫妻两个早上吃过饭后,就把野猪肉全都装进蛇皮袋,另外还带了十多只的兔子,也放进蛇皮袋中,就赶着牛车,准备把这些东西拉到县城去卖掉。

  今天路上的人相当多,都是进城赶集的。

  全都是陈王庄的村民,男女老少们吃过早饭后,就背着竹篓,拿着蛇皮袋,穿着厚厚的棉衣,走在山路上向城里赶去。

  冬天,尤其下过雪后,他们这里大多时候都是这样步行去赶集。

  当然也有像陈凌他们这样赶车的。

  骑自行车的几乎看不到,早晨山道上冰冻路滑,骑车很容易摔倒。

  今天山道上都是同村的人,路上也不寂寞。

  小两口一路上和相熟的人闲聊着,慢悠悠的往县城赶。

  等太阳露出脑袋,已经升得老高,大概是九点多快十点的时候,他们才抵达县城。

  而后就赶到城南的小院子,打开临街的小门面,把野猪肉摆了出去。

  小黑板也挂了起来。

  上面还有王素素写的新到野猪肉,价格四块五每斤的字样。

  “好了,开卖喽!”

  时隔半年时间,他这小铺子又开摊了。

第212章 打酱油、缚笤帚

  今天是县城逢集,也不用吆喝,十里八乡的只要是年前要买肉的,看到肉摊后就会自发的凑上前来,问价格,看肉质,很快就闹哄哄的。

  另外就是:野猪肉比家养的肥猪肉要便宜一块多钱,尤其是大公猪的肉,味道大的骗不了人,价格更是最少要比家猪肉便宜两块钱。

  这家伙两块钱差出好多事呢,买十斤就差二十块钱。

  很多精打细算的人们知道野猪肉便宜,问清价格后,就在摊子外排起了队。

  至于野猪肉味道大,口感柴,那也不怕。

  快过年了,有的是时间来处理。

  现在市面上的调料也不像前些年那样比较缺,野猪肉的腥膻异味,多花点时间处理一下,还是能压下去的。

  ……

  “你这娃没卖过肉吧,这斤两拿捏的一点不准就不说了,咋还老给捡瘦的给割哩?”

  一个从城南村子的老太太不满的嘟囔道。

  “大娘啊,我是生手没错,但你也别老挑肥的割啊,你挑完我这肉就卖不出去了。”

  陈凌无奈的道。

  这些度过冬天之前的野猪,身上还是有不少肥肉的,比如肚皮下,就是它们贮存肥肉最多的地方。

  村婆子们挑肥拣瘦的。

  老想让陈凌给她们割这种地方,紧着肥肉多的地方下刀,那哪行啊。

  不过呢,敞开门做生意也不能撵客。

  这时,王素素就拿起刀,给这个老太太割了块稍微带点肥肉的,大概有个二三两,算是另外送她的。

  老太太顿时眉开眼笑,痛快的掏了钱,包起来肉喜滋滋的走了。

  后面的人看到后,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也带着期待。

  挑完肉后就眼巴巴的往前凑着,等着王素素给他们添点肉。

  王素素也不让他们失望,秤给的高高的不说。

  买十斤肉,陈凌割下来稍微多一点,也往往不给他们去掉。

  这么实惠的秤,买的人是相当的多。

  以至于陈凌嘴上喊着每人最少割五斤,再少了不卖,也没人说啥。

  本来就要过年了,多买点就多买点。

  当然了,有条件的,还是更喜欢去买肥猪肉。

  肥猪肉油水足,吃起来香。

  比起来几乎全是瘦肉的野猪肉,大家伙更倾向于把肥猪肉当成是过年吃的肉。

  但是今年的洪水与肉价,让很多人口袋的钱根本就买不起肥猪肉。

  头蹄下水便宜是便宜一些,可在过年不能摆上席面,正月来亲戚,也不能挑着这些东西给人吃吧。

  这些玩意儿在大部分人眼里是算不得正经肉的。

  所以次一等的野猪肉就成了选择。

  陈凌的肉摊前就没断过人,过了上午十一点后,野猪肉卖的只剩三十斤了。

  可以说卖的相当快了。

  只是到这个时候,野猪肉不可避免的全剩下了瘦肉,就有点卖不动了。

  经常是有人过来看两眼,再看看价格,就走了。

  不过陈凌夫妻俩也不在意,野猪肉卖不动他们就卖兔子。

  兔子价格全年都很便宜,吃的人也不少,很快就卖出去一大半。

  陈凌给人过秤报价,王素素记账收钱。

  没一会儿工夫,光兔子就卖了五六十块钱。

  加上野猪肉,半个上午就卖了五百多块钱。

  ……

  到了晌午的时候,秦秋梅和钟晓芸知道他们今天来县城赶集卖东西,就过来叫他们去家里吃饭。

  陈凌两个也没客气,晌午饭就在秦秋梅家吃的。

  饭后,陈凌继续回到城南的小院子守着摊子,边看杂书边卖剩下的猪肉和兔子,王素素则和秦秋梅两个去集上转悠去了。

首节 上一节 242/1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