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凌又去跨巷锄了几锹黄土,把碎芦苇杆子掺进去和成泥,紧靠着东边的院墙,用砖块和石头重新修了几处鸽子窝。
鸽子跟鸡鸭不一样。
不管野鸽子,还是家鸽,都是一夫一妻成对的,一旦结成配偶就会住到一起亲密生活,筑巢孵卵,经营自己的小家。
不像鸡鸭,公的留一两只,剩下全部是母的,能产蛋即可。
所以鸽子训好之后,一块关着就不合适了。
再者,现在到了秋天,山里入了夜就比较冷。
就算没这些鸽子,陈凌也要给鹌鹑把窝修上的。
天气冷了之后,家里的鸡就不会飞到树上睡了,而是会回窝,如果还让鹌鹑占着鸡舍,容易打架。
这样肯定不行的。
花了小半晌,把鸽子窝和鹌鹑窝修出来,陈凌就继续跟王素素一块坐在门槛上编织草垫子。
同时跟王素素商量着,枣子今年要留多少合适,剩得多的话就卖掉。
“枣子跟梨都留上十斤吧,剩下的明天送真真上学的时候,我跟你一块去卖掉。”
两人编织着草垫子,说着话,没一会儿,王真真领着六妮儿一帮小娃娃进了院子里,去厨房喝了口水后,就一个个的都围过来,帮着他们两个编。
还别说,娃娃们别看年纪小,速度倒是不慢,尤其六妮儿几个年纪稍微大点的,一看就是在家学过,编织起来像模像样的,干得非常起劲。
到了中午陈凌想着他们明天就要上学了,准备留他们在这儿吃饭的,他这几天也确实是比较闲,正好有时间给家里张罗东西,摆弄饭菜。
结果没等他张嘴,一个个编完半边草垫子,就眨眼工夫全跑了。
做好晌午饭后,留着王素素跟小姨子在家吃饭,陈凌就端着碗出去了。
老长时间没赶过饭场了,他这是去赶赶饭场。
这年月,村里的人大多喜欢凑一堆吃饭。
主要是村里没啥娱乐活动,也没个电视看。
到了吃饭的时候,就端着碗跟左邻右舍,住得近的人家聚在一起,边吃边聊,上谈天文地理、国家大事;下讲十里八村新鲜事,非常热闹。
有人一碗饭能吃个把钟头,人前吃到人后。
赶饭场,也是极有趣的。
今天陈凌出来赶饭场,是因为刚刚大队的喇叭喊猎枪到了,村里肯定热闹,正好去看看咋回事。
他们附近这边吃饭聚堆,喜欢往崔瘸子家门前跑。
主要是崔瘸子家有象棋、有扑克麻将,没农活要忙的时候,吃完饭就能摆上阵势,打牌下棋,用来消磨时间。
这会儿工夫,崔瘸子家门前果然已经相当热闹了。
不少小娃娃围着大树嘻嘻哈哈的打闹着,大人们则一个个端着海碗,钵子,或蹲在墙角,或坐在椅子上,更有不讲究的,直接找块砖头,坐在地上。
农村的贫富差距不大,各家的晌午饭也差不多,不是挂面,就是疙瘩汤,要不就是煮的稀饭,放点红薯干,更有省事的,直接拿两个馒头,插一块咸菜疙瘩就出来了。
陈凌家这两天吃得清淡,晌午也就是疙瘩汤,素包子,走过来后,和人打过招呼,就跟陈玉强、陈泽几个年轻的蹲到一块,呼噜呼噜的喝着汤,听其他人说话。
“怪不得都说闰七不闰八,闰八动刀杀哩,瞧今年这年景,走了水灾,又闹狼灾,妥妥的灾年嘞,不安生哟。”
有人一阵长吁短叹,引得一片附和声。
“说这没用,都是在地里刨食的老百姓,能有啥办法?听支书说了,咱们县里前几天就组织了打狼队,骑着摩托扛着枪挨个村转悠,这就是不想往下派猎枪,怕这家有仇那家有怨,给闹出乱子,结果前天晚上在桃树沟碰上狼群下山把那些小年轻吓了个半死,别说打狼了,小命差点交代了,就县里那些人,屁用不顶,也就是因为这个,才给松口给猎枪哩。”
“那二叔,你觉得咱们七队能分到几杆猎枪?”
“这……起码得有个五六杆吧,立献跟大志肯定都有份,这就两杆出去了,剩下的咱们这么些人,还能分不了三四杆枪?要是手生也别怕,就可着劲儿练呗。”
“说到这个,咱们村里自己的巡逻队,也马上轮到咱们七队守夜了,到时候多去几个人,怎么也得摸摸枪,打两梭子子弹吧。”
“……”
这话果然让小年轻的一个个都兴奋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好不热闹。
陈凌吃着饭,听着谈话,大概也了解了最近的情况。
其实说起来现在对猎枪的管控说严格也不算太严格,政策上全面禁枪还得等明年,也就是一九九六年才施行的。
他们这边,就是前几年闹得太狠,老出人命,才不得不派人到各个村镇来收缴,导致村里好些小年轻都没咋打过枪。
但是这边毕竟是在山里,野物也多,碰到特殊情况,还是会派发下来的。
不过平日里肯定还是不会让村民们自家持有。
“富贵叔,俺跟二叔说了,八月二十轮到咱们七队守夜哩,到时候俺跟水娃子去,你也去。”
陈玉强凑到他跟前说了句。
他二叔就是陈国平的兄弟,陈国兴,村里的电工,现在陈玉强也跟着这个二叔在干,以后要接陈国兴的班。
“行啊。”
陈凌饭也吃好了,放下碗筷问道:“这阵子山上的狼天天后半夜叫唤,其他几个队的人碰见过狼下山没有?”
“狼下山?没有吧。倒是学成跟聚翔叔说听到过动静,就是聚翔叔后半夜睡得沉,醒来后只听到苞米地里嘎吱嘎吱响,也不知道是不是狼在吃东西,反正村里的狗是没咋叫。”
陈玉强想了想,摇摇头答道。
说着话,这时陈泽也回家放好碗筷了,怀里抱着个穿开裆裤的娃娃,走过来就推到陈凌跟前:“小毛快叫舅舅,这个舅舅身上整天揣着糖,你叫了就给你糖吃。”
这是他姐姐陈芳家的儿子,中秋来了要住两天。
听陈泽这么说,就叫了陈凌一声舅舅,眼巴巴的看着他,等着给糖。
“哎哟,舅舅今天还真没往身上揣糖。”
陈凌拍了拍口袋,啥糖也没放,只摸到一个烟盒:“要不,小毛先来根烟抽,舅舅这可是好烟。”
陈泽见状直瞪眼:“你个富贵,跟娃娃也闹。”
倒是把小毛逗得咯咯笑,还真伸手来拿。
陈凌一把将这娃抱起来:“哈哈,舅舅逗你玩的,这可不能拿。走,舅舅去给你买糖。”
瘸子社就在跟前,他也不往家走了,花了五毛钱就每样糖买了几块,给小毛的衣兜子装得满满的。
“吃完去舅舅家拿,舅舅家糖多着呢。”
“知道了舅舅。”
这娃倒挺乖,给买了糖就老老实实地坐在陈凌跟陈泽他们身后的石头上,听他们说话。
闲聊了会儿,见汉子们已经开始凑堆下棋打牌了,陈凌该听的也听到了,没再待下去,转身拿上碗筷回了家。
下午没什么事,陈凌就拉着媳妇小睡了会儿。
三点多的时候醒来,刚说要倒杯水喝,就听院里一阵鸡飞狗跳,往外一看,原来是那三只小憨皮子,闲着没事又去鸡舍找茬了,自家的鸡战斗力不弱,它们吃过亏也不太敢招惹。
这是王真真带过来的几只土鸡,一直也没杀就放到鸡舍养着,结果这三个小东西觉得碰到了好欺负的,三天两头过来撩拨。
偏偏这些土鸡还很害怕黄皮子,它们一过来就吓得跟什么似的,老是被撵的满院子乱飞乱跳,让三个小憨皮子越发得寸进尺,有空就来找乐子。
“去去去,小金,把它们赶出去。”
陈凌刚睡醒,被闹腾的有点心烦,屋子也没出,就让小金把三个小憨皮子赶出去了。
这三个小东西现在也长大了,灰扑扑的毛发也换了两茬,现在已经变成了棕黄色,和成年的黄皮子区别不大。
小黄和小胖也不再管它们,平时白天就闷在那处老宅子里不出来,天黑才来家里转转,帮着逮逮家里藏匿的老鼠和蛇。
王真真刚来那几天,还惊奇了好一阵子。
但是这几个黄皮子都不搭理她,慢慢的也就失去了兴趣。
这时,王素素也从床上起来,往外看了看:“真真又跑出去了?这妮子,不是让她吃了饭睡会儿吗。”
刚才院里闹腾,也不见王真真出来,王素素以为妹妹又出去玩了。
“不知道,我去看看。”
结果陈凌走到东屋,就看到小丫头安安静静地蹲在床边,比对着课本的尺寸大小裁着纸,又在书脊的位置剪开豁口,留好位置,随后沿着书页折叠、摁压,慢慢捋平,小模样认真无比。
这是包书皮呢。
包书皮的纸,用的是赵大海送油画的时候,外边包的牛皮纸,韧实有劲,不容易磨损,就是包好之后没有挂历纸包的好看精致。
但这也没啥,陈凌他们小时候用的还是洋灰袋子跟尿素袋子呢,不照样过来了吗?
现在的娃娃也不讲究这个。
“真真包书皮呢,你姐姐还以为你又跑出去玩了。”
陈凌走过去瞧了瞧,新买的文具盒,作业本,橡皮跟笔也都摆出来了,这家伙还真像那么回事。
王素素也走了过来,说道:“课本包好了就先放在被褥底下,压一晚上。书包给你缝好了,在衣柜上挂着,你去拿过来吧。”
“知道了。”
小丫头点点头,转过身冲陈凌皱着鼻子哼了声,甩着辫子向堂屋去了。
把陈凌搞得一阵摸不到头脑:“这……我又怎么着她了?”
王素素见状抿嘴一笑:“肯定晌午没睡好发脾气呢。我去烧壶水,待会儿给你们两个剪剪头发。”
“行,你先给真真剪吧,我再去割点芦苇回来。”
中午睡了一觉,趁这个工夫,陈凌也想出去活动活动。
就又赶着牛车,去村南老河湾割了车芦苇,这玩意儿编草垫子得提前割下来,要晾晒干才行。
换做往年,是不用费这力气的,直接从村外的麦秸垛拉点麦秸回来就行,不过今年麦秸垛都被大水冲散了,沤在了各家农田里,早就化成了肥料。
今年想用现成的麦秸,可是没地儿找了。
第135章 补锅
麦秸是好东西,比芦苇杆子耐用。
村外没了麦秸垛,就缺了许多味道,也少了许多乐趣。
在他们这里,麦秸垛就是柴米油盐四件事之首当其冲的“柴”字,成百年来,本地村镇的炊烟,几乎有一半是麦秸垛所化。
一家之主,或司厨的农妇,在晨暮雨夕去麦秸垛扯草,是很平常的事。
碾得扁薄的麦秸,一把把扯下来,一筐筐搬到家里,烧粥蒸馍是它,铺床暖炕也是它,是关乎老百姓的生计大事。
不仅人爱,牲口也爱。
同时也是娃娃们最喜欢的去处。
而且堆好的麦秸垛,还极招野物青睐,到了寒冬冷日,尤其入了夜后,打着手电筒伸手摸进去吧,往往就跟拔萝卜似的,野鸡、野兔一连串的,一抓一个准,若是碰到大雪天,简直再好不过,时常能堵到一整窝。
“咋割了这么些芦苇啊富贵?”
陈凌赶着牛车走在田间的土路上,有蓝头巾的农妇瞧见后,就从菜园子直起身来,跟他打招呼。
“要编些草垫子。还忙着呢三婶子,太阳快落山了,早点回去吧。”
陈凌停住牛车,回道。
这是王立辉的老娘,跟王立献的老娘是亲妯娌,家里建房的时候也帮了不少忙,现在见了面,比以前亲近多了,经常逮着陈凌一顿猛夸,是个嘴巧的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