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5小农庄 第1130节

  “往年开春野猪最爱下山拱庄稼,今年没见几头大的,倒是豺狗子见了好几群,烦人得很!”

  “野猴子也少了。”

  又一个乡亲插嘴:“往年这时候,山上的野猴子闹腾得很,可今年静得很。”

  陈凌听着,心里暗暗惊讶。

  熊瞎子增多,野猪和猴子减少,豺群活跃…这生态变化有点意思。

  他忽然想起自己洞天里那两头堪称“猪王”的巨型野猪,似乎明白了什么。

  洞天福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边的生态环境,或许使得某些物种的繁衍和竞争力发生了变化。

  黑熊作为适应力更强的杂食动物,可能抓住了机会,种群数量有所增长。

  而野猪和猴子,或许受到了压制,或者迁徙到了更深处。

  至于豺群,它们本就是机会主义者,生态位出现波动时,它们活跃起来也不奇怪。

  想通了这一点,陈凌对乡亲们笑道:“林子大了,啥变化都有。大家进山多小心点,结伴而行。有啥难缠的大家伙,可以捎信去陈王庄找我。”

  “有陈老板你这句话,俺们就踏实多了!”乡亲们纷纷笑道。

  又闲谈几句,陈凌才与老巴和乡亲们道别,牵着驮驮着礼物和采购物品的小青马,离开了喧闹的集市。

  走在回村的路上,春风拂面,带来田野的芬芳。

  陈凌的心情很是舒畅。

  不仅顺利完成了春防任务,还意外收获了一份厚重的礼物和乡亲们的深情厚谊。

  更重要的是,他对周边山林的生态变化,有了更直观和深入的理解。

  “洞天的影响,比我想象的还要深远一些……不过,这才是真正有趣的天地啊。”

  他望着远处苍翠起伏的山峦,嘴角勾起一丝期待的笑容。

  “我那动物园,似乎慢慢有着落了……”

第882章 瞄准下一站

  连着两天,陈凌马不停蹄,把长乐乡周边几个村子养鸡场的疫苗打了个遍。

  他手法娴熟,效率奇高,几乎是走到哪,哪儿的乡亲就围上来,既是为了打疫苗,也是想跟他搭句话,递根烟,唠唠家常。

  陈凌也不拿乔,该干活干活,该说笑说笑,顺手还帮几家看了看牲口的小毛病,赢得一片感激。

  等到把所有疫苗打完,揣着一兜子乡亲们硬塞的鸡蛋、干菇之类的谢礼回到农庄时,已是第二天的傍晚。

  夕阳把农庄镀上一层暖金色,院子里飘出炖肉的浓香。

  王素素正在灶房忙活,高秀兰带着康康乐乐在铺了防潮毡的“爬爬区”玩闹,阿福阿寿懒洋洋地趴在廊下打盹,一切都透着安宁塌实。

  “回来了?累坏了吧?快洗洗手,饭马上好。”王素素端着盆热水出来,眼里带着心疼。

  “还行,活动开了反而精神。”陈凌笑着把东西放下,接过热水,“爹娘呢?”

  “带睿睿和真真去村里大棚看大雁了,说是顺便溜溜食儿。”

  陈凌洗了把脸,热气熏得毛孔都舒张开,疲惫消了大半。

  他走进屋,看着桌上摆好的碗筷和中间那盆热气腾腾的土豆烧野猪肉,心里暖融融的。

  这才是家的味道。

  等吃过饭,睿睿和王真真在二老带领下回来。

  陈凌笑着弯腰抱起扑过来的睿睿,“臭小子,想爸爸没?”

  “想!爸爸,打针针,大公鸡乖不乖?”

  睿睿搂着爸爸的脖子,小脸在他带着汗气的颈窝里蹭。

  “乖,都乖,打了针就不生病了。”

  陈凌亲了儿子一口,看向眼巴巴的王真真,“真真,帮我把马牵去棚里,卸了鞍子,给它喂点豆料和水。”

  “好!我去喂,小青马刚才还冲我吐舌头,我看看它这次还敢不敢,再敢吐舌头,我今天就饿着它!”

  王真真响亮地应了一声,噔噔噔的往外跑。

  陈凌见状笑了笑,不理会小姨子的钓鱼执法。

  跟一家人说了这两天春防的顺利,以及羊头沟老杨头硬送熊皮熊胆的事。

  王存业和高秀兰听了连连感叹:“羊头沟的人实在,念旧情,这礼可不轻啊!”

  “是啊,所以我想着,等从港岛回来,得找机会再帮他们看看山里的情况,不能白拿人家东西。”

  陈凌在剩饭碗里倒了热水,喝了几口,说道。

  “是该这样,人情往来,有来有往才好。”王存业点头赞同。

  吃饱喝足,刷好碗,喂好牲口。

  又哄睡了几个闹腾的娃娃,陈凌和王素素坐在灯下,盘算着去港岛的事。

  “票我托红玉阿姨买了,下周末的,从省城走。”

  王素素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要带的东西。

  “衣服、鞋子、常用药、要带的礼物……都收拾得差不多了。”

  “嗯,明后天我再进趟山,看看能不能弄点新鲜山货带上,素素你说得对,港岛那边稀罕这个。”

  陈凌琢磨着,“熊肉不好带,熊胆和皮子倒是好礼物,显得咱们有心意。”

  “也别太累着,山里现在不太平,爹娘今天还说呢,听说西边山里又窜出来一头野猪,拱了谁家的土豆地。”王素素叮嘱道。

  “知道,我就转转,不深入。”陈凌点点头。

  夫妻俩正说着,院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汽车喇叭声,紧接着是刹车和关车门的声音。

  “嗯?这么晚了,谁来了?”王素素诧异地向窗外望去。

  陈凌也站起身,这么晚开车来村里,多半是找他的。

  他刚走到院门口,就见一个穿着时髦咖色风衣、烫着卷发的身影,拎着个小皮包,风风火火地推开栅栏门走了进来,正是孙艳红。

  “哎哟我的陈大老板!可算逮着你了!给你写了几封信你也不回,我就猜你准是又钻哪个山沟沟里去了!”

  孙艳红人未到声先到,嗓门亮堂,带着一股子干练劲儿。

  “老孙?你怎么这个点过来了?快屋里坐。”陈凌有些意外,连忙招呼。

  王素素也迎出来:“孙老板来了,吃饭没?锅里还有热饭呢。”

  “吃过了吃过了,在县里吃的,素素不用管我。”

  孙艳红摆摆手,跟着进屋,目光在屋里一扫,看到角落里打包好的几个行李袋,眼睛顿时一亮。

  “哟,这是真准备出远门了?要去港岛?”

  “是啊,下周末的票,带孩子们去玩玩。”

  陈凌给她倒了杯热茶,“老孙你这么晚过来,是有急事?”

  孙艳红接过茶杯,也没客气,一屁股坐在凳子上,从皮包里掏出一份文件,“啪”地拍在桌上。

  “急事!当然是急事!天大的好事!”

  她喘了口气,脸上泛着兴奋的红光:“富贵,我前阵子不是去北亰考察了吗?地方我都看好了!”

  “王府井边上有个铺面,位置、大小都合适,租金是有点贵,但绝对值得!”

  “咱们‘富贵山庄’的招牌,打到皇城根脚下,准保一炮而红!”

  陈凌点点头:“这是好事啊,北亰市场大,老孙你看准了就行,需要多少资金投入,你做个计划书给我。”

  “资金是一方面!”

  孙艳红话锋一转,身体前倾,压低了声音,眼神灼灼地看着陈凌,“我听说,你要去港岛?”

  “对啊,怎么了?”

  “怎么了?我的陈大老板!这可是港岛啊!”

  孙艳红激动地一拍大腿,“北亰要开,港岛更不能落下啊!去年就回归了,现在去正是时候!”

  “咱们的火锅、小龙虾,还有你那秘方的红烧牛肉面,拿到港岛去,那还不赚疯了?”

  陈凌闻言,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他放下茶杯,语气平和但坚定:“老孙,港岛那边……现在情况可能没那么简单。”

  “我知道你意思!”

  孙艳红立刻接话,“你是觉得那边人生地不熟,帮派啊、地头蛇啊什么的麻烦,对吧?”

  “我也打听过了,是有点复杂,但没那么吓人!”

  “现在回归了,比以前规矩多了!”

  她越说越兴奋:“而且富贵,你在港岛不是有朋友吗?”

  “那个梁越民梁老板,他不是在那边挺有门路?还有啊,我听说上次来咱们这的那个什么局的官员,不是还求着你那牛肉面的配方想引进吗?”

  “这说明啥?说明咱们的东西,在港岛有市场!有人认!”

  “咱们可以不用像在北亰那样自己从头干,可以找合作啊!”

  “跟梁老板合作,或者干脆搞加盟!”

  “咱们出品牌、出技术、出标准,让他们去运营,咱们坐等分红!这多省心?”

  孙艳红显然是有备而来,说得条理清晰,眼睛都在放光。

  王素素在一旁安静地听着,没有插话,只是给孙艳红的茶杯里续了热水。

  陈凌沉吟片刻,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了敲。

  孙艳红说的,他其实考虑过。

  港岛的市场和机会,他比谁都清楚。

  但他顾虑的不仅仅是所谓的帮派麻烦。

  更多的是现在这个时间点,港岛的经济环境、消费习惯、以及他自己精力分配的问题。

  他的根在陈王庄,这一摊子事离不开他。

  农庄、养殖场、山里那些越来越“活泼”的家伙们,还有三个年幼的孩子……

  去港岛开分店,哪怕是合作加盟,前期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考察、谈判、建立标准、监督质量,绝不是甩手掌柜就能做好的。

  “老孙。”

  陈凌缓缓开口,“你的想法很好,眼光也准。但是,港岛那边,水比北亰深得多。”

  “语言、文化、法规、甚至食材供应链,都是问题。”

  “梁哥那边,他是做金融和地产的,餐饮隔行如隔山。”

首节 上一节 1130/1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