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积一定财富后……。
在1964年,吕智和与父亲一起贷款,最后斥资一亿六千万港币投得秀茂坪安达臣大亚石矿场,拥有石矿场第一区的开采权,真正成为石矿大王。
而他的“安达臣”公司是在1977年才会上市,而他这家公司也是香江垄断行业,因此累积一定资产后,又去投入酒店业。
最后又成为澳海菜市场的老板,他的一生在商业上还是比较传奇的,而且还非常低调。
相信很多人只知道他是澳海“银河”菜市场的老板,但鲜有人知道他还有“石矿大王”、“酒店大王”这些头衔呢。
“你找时间约约这位吕生,约好通知我。”
“好的老板。”
“继续说吧。”
“中华煤气虽然也受到股灾影响,但毕竟是民生所需行业,因此股价下跌不大,同时也没有传出有股东要出售股权,只能通过市场慢慢吸入股权,再想办法联系那些小股东达成交易。”
“中华煤气大股东控股多少份额知道吗?”雷家港问道。
“知道,利氏家族当家人利铭泽控股15%,是目前中华煤气主要负责人,第二大股东则是何廷锡先生,控股10%。”
“那有没有查过,那些小股东有哪位有可能性拿下他们手中的股权?”雷家港问道。
利家那位仅有15%股权,而何廷锡则只有10%股权,两人加起来才25%股权,也怪不得在历史上被怡和与港灯逼得他们要找李兆机入局才能保住。
不过这一世李兆机可没有这个机会再插手“中华煤气”了,这个超级金鸡蛋他必须要拿下。
要知道在未来“中华煤气”每年能够给李兆机带来多少收入的,超过百亿港币。
如此暴利而且稳定的产业,雷家港要是不提前控制在手中,那他就真正是傻子了。
“抱歉老板,没查过。”
“那你派人去深入调查,将中华煤气所有大小股东全部摸清楚,任何一位有机会能拿下他们股权的人也不放过。”
“不过在摸清楚这些小股东资料之前先别动中华煤气吧。”
“好的老板。”
雷家港目前要收购多个项目,他可不想搞到全面开花。
到时候置地这边事没有处理好,箐洲英坭这边又发生争夺战,如果再加上中华煤气,就算他再有钱,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同时斗上三家公司吧?
所以在没有摸清楚中华煤气股东情况,在没有绝对把握之前,他不打算打草惊蛇。
反正现在才73年而已,按照历史上的走势,不到76年之后,香江华资还是没这个实力去大肆购入这些产业的。
实力是有,只是没有多余的资产以及把握收购到这些公司而已,所以他还有大把时间准备。
“港灯这边呢?”
“老板,港灯目前我们是没有任何办法收购,它是属于各街区以及辖区共同持有的份额,想要收购无从下手,除非是得到英港府出面出售港灯。”
“意思港灯这时候不是个人资产?”雷家港惊讶问道。
这事他还真不知道。
他只记得历史上港灯是先被怡和收购,然后再被李超人抢走,但却不知这时候的港灯经营情况以及谁人产业。
“是的,港灯属于联合资产,股权分别在各区街道持有。”
雷家港并没有回答周若娴的话,自己打开系统去查。
这一查才知道确实如此,而且港灯要到76年才上市,意思就是说他得等到76年才有机会去将港灯拿下,顿时让他无语。
“靠……。”
雷家港不禁暗骂一声。
随后他趁机查查犹太人嘉道理的“中电集团”。
当他看到嘉道理家族掌控“中电集团”35%股权,而一众大小股东控制40%股权时,顿时又让他泄气。
要知道嘉道理家族控股35%股权是很难从他手中抢走的。
而大小股东又持有40%,相当于市场流通股票仅有25%,就算他全部拿下也很难击败他。
因为按照目前香江“公司法”,集团大股东兼董事长持股达到35%以上时,随时可以向股东以及股民发起要约回购。
一旦发起要约回购,那么他只要有足够资金,轻易达到绝对控股。就算达不到绝对控股,以嘉道理家族经营“中电”这么多年,想要拉他下非常难,甚至几率可以说为零。
就在雷家港有些失望的想要退出,但一道消息顿时又引起他兴趣,让他细心看去。
1974年石油危机导致香江严重紧缺石油,而中电多个发电站因紧缺石油而导致供电不足,同时英港府也下令时间段限制用电,期间导致中电股价大跌,大量中电股东对于股灾影响的阴影惊魂未定,担心石油危机会给中电带来的巨大影响从而引发股票抛售潮,股价暴跌。
最终在石油危机稳定后,嘉道理家族通过花旗银行贷款将市场大量中电股票回购,同时与花旗合作引入新股东,从而解决中电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危机。
看到这消息后,雷家港顿时又兴奋起来。
“中电啊……。”
他有机会能够拿下中电如何会不兴奋呢?
要知道“港灯”在中电面前就是小孩哥,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香江九龙与新界一带全是“中电”供应电力,户数超200万,而“港灯”就仅有港岛几十万户。
如果他有机会拿下“中电”雷家港还真看也不会看“港灯”一眼,除非英港府允许他两家电力公司都收购,那就不一样。
不过这是不可能的事。
“去,安排两个人给我暗中将中电集团的散户全部购入,操作也是一样,别被人发现。”
“好的老板。”
不管有没有可能拿下“中电”控制权,雷家港也得试试。
就算最终得不到“中电”控制权,那么他就当投资,毕竟“中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就算成为股东收分红也是不错的。
但如果有机会拿下控制权,那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第128章 暗购“置地”事件也暴露
听完周若娴汇报后。
雷家港拿起今日报纸来看,当他打开报纸后,第一眼便看到怡和这边又出招了。
看到标题时,雷家港笑了。
怡和报道仍然还在针对他,在各大报社以九龙仓名义登报称:“星耀公司只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公司,而该公司董事长雷家港也只是一位入世未深的年轻人,只经营过一些不入流的公司,根本无对九龙仓这种规模的大公司管理以及经营经验。
呼吁股民、大小股东不要因为一点小利而失去长久稳定的收益,要谨慎考虑清楚九龙仓失去怡和的依靠是否还能够稳定的生存下来,业务是否会受影响。
再者九龙仓公司核心业务一直与怡和、置地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如若失去怡和与置地等公司提供业务到九龙仓,公司发展也会受到巨大影响。
经商量,为了保证九龙仓稳健发展,怡和联同置地公司作出以下回购方案。
一:确保九龙仓所有持股股民以及股东分红、股息不受影响,怡和与置地即日起将会加大资金注资,向全港机构、个人、股东等发出高价回购计划,将以16港币一股现金结算,计划回购2500万股,购完即止。
二:九龙仓公司承诺,期间任何个人、机构、股东向我方指定公司交易九龙仓股票亦会进行记录,日后完成绝对控股后会进行全面整合推出新股。
届时会优先向所有交易人员推送购入新股,继续成为九龙仓股东或股票持有者。
三:期间任何与我方交易九龙仓股票者(只限于近期将九龙仓股票交易者),日后待公司整合后,继续想要持有九龙仓新发股票可享受更多优惠权益。
①:享有元老福利,股息增加、优先购入更大份额股票。
②:股权达到要求可推选成为公司股东,享受更大福利。
③:成为股东者,可申请进入公司执掌实权部门。
四:置换股条件。
①:持有九龙仓股票者,可置换怡和系旗下任何子公司相应价值股票(有固定限制置换份额,详细现场解答。)。
②:置换股规定在一年期间不能与任何外界人员买卖交易,但不限于大股东回购交易。
③:拥有置换股票的股民日后“九龙仓”公司重整后可随意随时换回“九龙仓”新股。
五……。
十……。
怡和登报这篇报道相当全面,而且相当吸引人。
不是能九龙仓成为股东,就是可以成为管理者,而且以后还能随时随地选择换回“九龙仓”股票,享受元老福利,股息增加等等利好条件,诱惑性巨大。
雷家港看到这份报道内容后,他也看得出怡和是急眼了,他们确实是很在意“九龙仓”公司,为了抢回九龙仓控制权这次他们是真下了大血本。
只不过雷家港更乐意怡和为了“九龙仓”付出更大代价。
恨不得他现在开高价去回购“九龙仓”股票。
因为不管怡和再如何去做,也已经无法改变“九龙仓”已经是雷家港产业的事实。
只是目前雷家港所持有的“九龙仓”股票还分散在花旗各个账户中并没有转到他名下而已。
要是一旦他将“九龙仓”股票过户到他自己名下,股权超过35%以上,那他就必须得去相关部门登记报备,告知该公司股东成员他持有股票份额。
同时也会根据相关“公司法”规定,作为大股东以及股权超过35%以上并可申请入主股东会,而且提出一系列要求权利。
而且也有权利去提出公司相关改变(如:换董事长)请求,以及进入公司成为管理者。
目前雷家港还不想让怡和的人知道他拥有多少九龙仓股权,因此他并不打算进入九龙仓董事局,他想让怡和继续购入大量九龙仓股票,消耗他资金。
同时自己这边拖住他,好让沈弼去为他解决置地那些大小股东,拿下他们手中股票。
此刻他在思考着要如何回击怡和与九龙仓呢?
在思考这事的同时,也让他感到无奈,目前他还没有找到一位真正能够为他出谋划策以及独立管理他全部公司的人。
搞到他现在遇到什么问题只能一个人去思考去应付去面对。
要是他有一位可以不需要雷家港伤脑筋就能独立完成公司面临的难题,那他就不需要如此伤脑,也不需什么亲力亲为。
“是时候得找一位职业管理人以后为他打理所有公司才行。”雷家港在心中嘀咕着,
但要找职业管理人,前提必须得有足够能力,而且人品与魄力也要够才行。
想到职业管理人,雷家港当然第一位就想到李超人身边那位打工皇帝“霍建宁”了。
可惜这时候的霍建宁学业未成,而且也不在香江。
另外电影公司的孙志强虽然能力与人品也不错,但却缺少了魄力。他以后大型公司肯定不会在少数的,而作为管理他所有产业的人,没魄力怎么行?
“这时期有谁合适呢?”
雷家港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想着如何去反击怡和那边,而是去想这年代有哪位牛人已经出山,又合适管理他公司的。
香江90年代四大打工皇帝有“霍建宁”、“梁锦松”、“袁天凡”以及李超人的连襟“甘庆林”。
霍建宁与袁天凡他可以抹去了,这两人都不在香江。
而梁锦松呢,虽然在香江,未来成就也很强。
只是现在的他才刚刚毕业出来,应该还在花旗银行当实习吧。还是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年纪比自己还小,也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洗礼,阅历与经验甚至怕是就连管理能力也不具有。
雷家港立即摇头否决。
甘庆林,李超人连襟。
他倒是已经出来社会工作多年,生于46年的他,但目前他也只是一位小职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