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厚就是仰仗自己有个实权军官叔父,所以才如此嘚瑟。
当然。
想要打压一个人,总会能够找到角度的。
“淮州?”
听到这两个字,张骥当即展露出嫌弃,反胃的说道:“我就算一辈子考不上举人,也不会离开盛安,去淮州那种地方。”
《地域黑》
“时安,这次考完之后,你有什么打算呢?”淳厚白了眼张骥,而后转头问道。
张骥也看向了他,饶有意味。
三个人里,其实条件最差的,就是宋时安。
张骥虽然也是庶子,他爹官职还一般,但他娘那边也是大族,家里有良田上百顷,相当有钱,哪怕是张家的大夫人,也得看他娘脸色。
只有宋时安一个人,吹不了‘考不上就找关系’的牛逼。
所以,他的回答两个人尤其感兴趣。
面对二人注视,宋时安停下脚步,平平道:“这次考完之后,再考个进士吧。”
“……”
话音落下,两个人的表情同时凝固。
“进去了。”
而宋时安随口一句后,便进入了贡院大门。
两个人面面相觑,直到反应过来后,指着往里进的宋时安,哈哈大笑起来。
“时安说话怎么这么有趣起来了?”
淳厚都要笑出眼泪了。
“今晚考完一起喝酒啊!”张骥对似乎疯掉了的宋时安大喊道,“我请客,请客啊!”
这两傻逼,哎。
所以说,好朋友是真的能够影响人的。
宋策那帮人虽然也是装货,但至少会在一起聊学习。
考完就好了。
进入贡院之后,还分了很多个院区。
因为乡试考生非常多,不同的院区里,又分隔出很多个考场。
每个考场门口,都有人检查身份证明,而在进了考场之后,就不能够再随意走动了。
在经过一个院区时,宋时安看到了宋策。
于是在经过的时候,在他的腰上轻轻的拍了拍,如长兄般随口叮嘱:“放平心态,专心考。”
“……”宋策听到他的声音,转过头后,宋时安已经走开了。
“你家里的庶子,这么没规矩吗?”
在他没走多远,陆名博便轻蔑道:“像这种拎不清自己身份的人,以后恐怕会得寸进……”
“好好考试吧。”
宋策没等他说完便平淡打断,让陆名博一句话噎在喉咙,表情尴尬。
……
宋靖虽然对自己狠,但不算敌人。
宋策,亦然。
这一点宋时安非常的清楚。
今后,都是自己的政治资源。
或者,政治伙伴。
等到自己好起来,身边就都是好人了。
宋策,也会把自己当亲哥哥。
“姓名。”
在走到考场,即将进入时,考场门口执勤的卫士按照流程,严肃道。
“宋时安。”
宋时安回答后,对方根据着记录在册的信息,进行着对照。
在古代,替考的人非常之多。
所以,就需要一些降低替考几率的措施。
比如在考前,由各州郡提交考生的个人信息。
姓名,年龄,身高,体型,某些容貌特征。
卫士一边看着宋时安,一边跟案册对照。
宋时安。
二十岁。
约八尺。
匀称。
面容英俊。
在确认之后,卫士打开了闸门:“进去。”
——
兄弟们新人新书,来点月票鼓励嗷,respect!
第6章 开考了!
每个考场的布置都是相同的。
一左一右,加起来大约有五十个隔间。
像是美食街的摊位,又像是自助餐的小包间。但不同在于,是完全开放的。
每五个考室前,就站着一名考执勤的京吏,相当于监考官。
考场里,唯一能带的东西只有干粮。
在进入自己的考室前,京吏便会检查干粮,以免夹带。
操,忘了检查包袱。
倒不是觉得他娘会害他。
就怕江氏搞什么节目效果,在每个馅饼里包一张纸条,上面写点母爱如山的小应援话——儿子加油。
查出夹带是会直接取消考试资格,并且这辈子都不能够再参加科举,比高考的处罚还严厉。
好在的是,京吏打开包袱,依次将每一个饼掰开后,发现并无异常。
接着,就让宋时安进入挂了自己姓名牌的考室。
逼仄的考室里,下面垫了一张凉席,席上是一张标准书案。书案上摆着统一的笔,墨,还有空白的草稿纸,以及被强调没有替换的考纸。
对,考试的草稿纸也是要回收备案的,相当重要。
在书案旁边,还有一个水桶,里面有一个长木勺,是考试时的饮用水。
几乎一整天,考生的吃,喝,休息,都在这里进行,直到考试结束。
如厕的话要向监考吏打报告,由卫士亲自带到了厕所。
盯着你尿。
几十年的科举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说是非常的严格和专业了。
虽说世家掌握了最多的教育资源,大虞的统治阶层,还是那些天龙人,但这绝对是广大寒门学子一个逆天改命的机会。
只要中了举,不说能当官,政策上面会特许一些权利,能够有至多两千亩的免税田产额度。
然后那些乡绅富豪只是把田产挂靠在你名下,基本上这辈子都吃喝无忧了。
同样,对宋时安这样的豪门庶子,也是一个‘以下犯上’的机会。
庶子一辈子都要对嫡子缩头,不能做逾越的行为。
唯有这个时候,可以合理的挑战嫡出的地位。
就是考得比你好啊,那咋了?
当然,宋时安的对手不是宋策,那个十五岁的小孩子。
哪怕考中了普通举人,也只能当吏,而且留在京都的可能性不大。
他要冲击的,是直接能够候补官员的亚元。
或者说,不用候补直接就岗的解元。
不然的话,还得靠家里的关系。
只有拥有独立人格,才有发言权。
陆续的,考生入座,进入考室。
宋时安能够看到对面的一排考生,但距离很远,完全看不到书写内容。
在巳初前一刻(8点45分),锦衣卫携带着密封好的试卷,来到了考场。
坐正在中央的主考官起身,对其恭敬的作揖行礼。接着,双手接过试卷。
在之前的科举时,因为规则的不太健全,经常有泄题的情况发生。
但在狠狠的杀了几波头,基本上全程由锦衣卫监督执行后,就没有泄题的事情发生了。
再者就是,国子监那几位出题的大佬,现在还‘关’在里面由专人送饭呢。
考场的气氛,相当的压抑。
或许是刚才锦衣卫的出现,对面的几位考生都有些手抖了。
锦衣卫确实是哈人。
试想一下,当你讲了一个政治笑话,然后房梁上的锦衣卫笑了。
在一刻的等待,到了巳初之时,贡院里,突然的锤响了铜钟声。
考试,开始了!
这个考场里的主考官起身,将密封好的试卷袋拿起,四名京吏围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