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381节

  只是看了一眼尉氏城南郊隆起的数座土山,就看出了汉军的作战意图。

  原来,汉军围绕尉氏南郊的数条水渠,修筑了大量的甬道作为护城工事。

  当中关键的节点,又推土成山,作为瞭望和防御的工事。

  当然说是山,其实不过是三四丈高的土台。

  真论对进攻方的阻碍,可能还不如那些浅浅窄窄的水渠更令魏军头疼。

  而很显然,汉军把防御中心都放在了南郊这片区域。

  就没考虑过魏军有可能绕行到北边。

  这当然是有道理的。

  因为此时尉氏东西两边的城池,一边是长社,一边是陈留,都在汉军的掌控之下。

  魏军一旦试图绕行到尉氏以北,不怕被三城的汉军困锁在北,然后聚歼?

  牛金还真就想试试。

  不是他非要作死。

  而是他打算通过这种快速、深入的骑兵穿插,拉扯汉军的防线,继而替主帅曹洪摸清楚汉军的防御布置。

  这不正是前部先锋的意义所在?

  而尉氏这里足够开阔的地形,则给了牛金操作的空间和信心。

  于是战鼓一响,这名骑兵老将便悍然策马前突。

  顷刻间,千余魏军骑士就在一面“牛”字将旗的引领下,如洪水一般浩浩荡荡地冲向汉军的阵地。

  最先迎接他们的是一阵连绵不绝的箭雨。

  连发弩。

  随着汉军入主中原,这种机巧之物大量推广,广为人知。

  就连魏军都开始仿制。

  那自然也知道该怎么防御。

  无外乎是骑士披甲,战马挂铠而已。

  连发弩的优势在于持续射击速度。

  或者用某人的话来说,短时火力投射密度。

  但相应地,射程、力度,都不如单发的大弩和步弓。

  普通的甲胄和马铠,加上战马急速侧向奔驰,足以规避伤害。

  当然,负重增加,又不跑直线,难免会降低骑兵奔袭的效率。

  但考虑到这是双方正面交锋,且又是侦查性质的前锋战,牛金认为值得。

  很快,一轮密集的箭雨过去。

  牛金没空去数有多少骑士落马。

  此时他前方,有一座刚刚射空了弩矢,未来得及更换的土山。

  还有一条加盖了甬道的水渠。

  牛金想了想,选择走甬道的方向。

  因为谁知道土山上的汉军到底是真射光了箭,还是暗中留一手呢?

  而相比起有高度优势的土山,平地上的射击,射程就更近了。

  走甬道,能更快摆脱汉军弩兵的干扰。

  片刻之后,牛金的战马已经抵近土石甬道的边缘。

  甬墙不高,也就三尺而已。

  而且从这一面看不大见另一面的墙。

  可见汉军人手有限,只能将迎敌的一面修高一些。

  而背敌的一面就敷衍得多了。

  牛金二话不说,直接纵马前跃。

  轻轻松松便翻到了墙后。

  但,预想中的落水声,并没有紧随而来。

  而是迟钝了数息,马蹄才重重落地。

  因为坠落力道太大,牛金差点坐不稳。

  好在他骑术精湛,死死夹住马肚,这才没有摔倒。

  但跟过来的同伴就不都这么幸运了。

  不少人一下失了平衡,坠落马下。

  被另一面墙后的汉军趁机以弓弩和长矛射杀。

  而这时候,牛金才猛然醒悟过来。

  原来这条加盖了甬道的水渠。

  早已经排空了水。

第345章 观战识将,更可知国

  在排空了水的水渠两边加盖土墙作为甬道。

  不得不说,汉军这个精巧的小设计,十分阴险。

  从外观上看,不过是三尺高的障碍。

  熟练的骑士都可以轻松跨过。

  可一旦把水渠的深度也给算上,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将近六尺的高度落差,中间又没有水的浮力作为缓冲,一不小心就要摔坏马腿,人仰马翻。

  更别说汉军在渠另一边的墙后,分明布置了大量的防御器械和兵力。

  就等着魏军骑兵摔下来,然后趁机猎杀。

  而那一面的墙,跟他先前推测的一样,确实很敷衍,也就尺半出头。

  甚至不是夯土垒成的,只是用沙袋、横木、碎石等物临时堆砌而成,看上去松松垮垮。

  但不论如何,连上三尺多深的渠道,那就是将近五尺高。

  不算低了。

  这意味着魏军无法依靠战马冲锋+马槊的经典组合,对汉军步兵进行硬突硬凿式的迎面冲击。

  反而容易被迟滞于这条干沟渠之内,被汉军步兵从容击杀。

  委实阴险!

  牛金暗骂一声,立即勒转马头往回翻越,同时挥刀砍断沉重的马铠,以减轻战马的负重。

  六尺的障碍,已经算很高了。

  不先行减负,容易碰壁。

  其他骑士也有样学样。

  事实证明,牛金的经验是老道的,骑术也是精湛的。

  一次便成功翻回了岸上。

  这时候他才有空盘点损失。

  千余骑士,有约莫百余人倒在了奔袭的路上。

  又有将近百人被这条该死的阴沟暗算,或是身亡,或是负伤。

  换言之,单是这一轮冲锋,他便折算了将近两成骑士。

  虽然实际数目于大军而言不算严重。

  但也足见汉军这道防线比预想中的更难搞。

  而牛金毕竟是来侦查敌情的。

  确认了这处不适合骑兵突击,那自然要绕行到别处再行尝试。

  接下来,牛金继续率领残部游走在各处战场之间。

  甚至一度绕行到尉氏城西郊,算是穿越了南边这条防线。

  只可惜很快就遭到了闻讯而来的汉军骑士围攻,又折耗了近两百人马,方才狼狈退归。

  不过这次,魏军也总算摸清了汉军的防御布置。

  “都说麋威善于守战,今日观之,果不其然。”

  魏军的将台上,辛毗看着眼前延绵如卧龙的甬道和土山,面色凝重。

  又转头看向主帅曹洪,发现对方面色沉着如故,不由暗暗佩服。

  虽然庙堂之争曹子廉委实浅薄。

  但沙场之上,对方确实有柱石之姿。

  便道:“将军已经想到破敌之法了?”

  曹洪并未回答,而是就着辛毗方才的感叹,分析道:

  “善于防守的将军未必擅长进攻。”

  “可今日观之,麋威不在此列。”

  “虽然我还是想不通他为何选择在尉氏与我交战。”

  “但很显然,他知道大规模骑士交战,汉不如魏,所以将骑兵藏在甬道之后,先依托甬道、土垒和步阵消磨我骑士的锐气,等时机合适,再行发动骑战,锁定胜局。”

  辛毗恍然而佩服。

  心中忽而想起一事,道:

  “听说昔年文聘在江夏与麋威交战,原本也是在骑战占优。”

  “怎奈被麋威来回调动、玩弄,疲于奔命,最终不得不陷入泥沼之中难以自拔,继而又不得不冒死冲击麋威的堂堂大阵,终于彻底落败。”

  “由此观之,麋威非但擅守,更擅长以守为攻。”

  “通过出敌不意的手段,或是机动穿插,或是攻敌必救,或是庙堂之算,以此倒逼对手在不利的地方发起进攻。”

  “将军,当心此战别有险诈啊!”

  曹洪闻言淡淡一笑,道:

首节 上一节 381/3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