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诸葛恪更没法反驳了。
而且自私一点想。
自己父亲是江夏太守,这些年已经将家小大半西迁。
能保住江夏,对自家当然更有利。
但不论如何,这都是对吴王孙登的背弃。
这背主的骂名,谁敢担当?
然而陆逊似乎另有打算,只是提了这么一嘴,便松手而去。
诸葛恪看了看被陆逊扣得通红的手腕,最终也没再多说什么。
……
夏六月,雨势开始连绵。
各处河道、湖陂水势飞速上涨。
虽然曹洪已经及时命人修补各处崩缺的湖堤、堰坝。
但仍挡不住项县到陈县之间的道路日渐泥泞。
一直到了七月中旬,道路上的积水才算排干,可供大军稳妥通行。
这期间,双方有小规模交战。
关平、向宠对濮阳和许昌的围攻更是无一日消停。
但总体战线几乎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唯一变化。
大概就是进入陈留的汉军,终于攻克了国都陈留城。
但也只有这一城而已,未再继续向外扩张。
总体而言,兖豫这片战场陷入了一种奇怪的停顿。
双方似乎因为达成了一定的战略目标,便以大雨和洪水为借口,就此坐望不动。
这跟扬州方向的生死激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曹洪当然不可能一直这么等下去。
来都来了,不彻底将汉军撵出兖州,岂不是让邺城看轻自己了?
趁着南边粮道修整妥当,北边道路重新畅通,曹洪果断绕过项城,再次沿着颍水主干北上奔袭。
是的,曹洪还是没有选择直接去救兖州。
而是先去解围许昌。
这是基于三方面考虑。
其一,许昌毕竟是大魏五都之一,分量不轻。
只要成功保住许昌,那这一战之后,谁都不能再对自己说三道四。
其二,相比起新来的天子心腹毌丘俭,曹洪更加信任老将王凌,也更愿意救后者。
因为王凌会听从他的节度,毌丘俭却不一定。
其三,则是纯粹的军事地理考虑,也是曹洪最在意的一点。
兖豫二州,或者说河、淮之间的河道,大多是西北-东南的流向。
如果曹洪的骑兵直接从项县去定陶汇合毌丘俭,途中难免要横跨多条河流水渠。
费时且费力,不利于发挥骑兵快速往来奔袭的优势。
而顺着颍水主干去往西北方的许昌,途中的水障就少得多了。
对于骑战经验丰富的曹洪来说。
那当然要趋利避害。
尽量避免踏入有河流前拦后阻的骑兵死地。
第343章 疏忽
曹洪北上奔袭的过程十分顺利。
既无汉军在前方拦路。
也无项城汉军溜出来捣乱。
曹洪倒是盼着后者出城。
这样正好杀个回马枪,斩将夺旗,提振士气。
可惜汉军似乎停顿太久,失去了开战之初的锐气。
曹洪一口气从项城杀到颍川郡东部的新汲县附近,途中没有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
甚至还意外发现了汉军的一处疏漏。
原来在新汲的东部,也存在一个同时连通洧水和蒗荡渠(沙水)的湖陂,叫鸭子陂。
此湖的蓄水量跟南边的涝陂相差无几。
若早前汉军把此湖也决了,那曹洪恐怕还要再等上十天半月才有望继续北行。
或许,麋威的真正目的,就是把自己这一路往北调,然后其他都不管了?
不论如何,敌人的疏忽,就是己方的机会。
曹洪在新汲附近稍作修整,便又继续急行北上。
其后一战击破占据鄢陵城敌军,又渡河追击,把那个叫句扶的汉将一路驱赶到长社附近。
这才被亲率大军前来接应的向宠给挡下来。
至此,许昌之围,便算初步解开了。
曹洪也顺利跟王凌取得联络。
后者虽然守住了城池,但城墙已经被汉军的拔城砲砸得七零八落,兵马更是损失大半,且粮草已经耗尽。
若再晚上数日,指不定就失守了。
曹洪因此更加断定汉军的大意轻敌。
虽然于大略上不致命,但却给兖豫魏军保留了一线反败为胜的契机。
这之后,曹洪再次停顿下来。
依托鄢陵和许昌二城,夹守粮道,休整人马,为后续的作战作好准备。
这期间,毌丘俭从兖州传来捷报。
说河北的兵马从下游渡河来援,关平围攻濮阳不利,已经退回白马。
东郡的危局得以缓解。
毌丘俭也因此能抽出手来配合曹洪作战。
对于这份“捷报”,曹洪是不屑一顾的。
依托友军方才得以解围,算什么本事?
没看到自己一路兵马就了收复了汝阴郡全境外加解围许昌了吗?
就这点事也值得专门派人来说一声?
还捷报?
不过,曹洪可以瞧不起毌丘俭的能力,也可以不理会他的军事建议。
却不得不慎重对待曹叡的态度。
因为紧随捷报而来的,还有一份曹叡的天子戒书。
大意是让曹洪与毌丘俭精诚合作,免得被汉军所趁。
随书还附赠毌丘俭提供的一个军事计划。
说他的前部人马已经南行到陈留郡的外黄县,并且获悉汉军将大量辎重囤积于西边小黄附近的仓垣城。
于是提议跟曹洪一东一南,两路同时进攻小黄,以求摧毁汉军辎重。
对此,曹洪是有些犹豫的。
不是怀疑这条情报的真假。
毕竟这事都已经捅到曹叡的御前了,那就算是假的,责任也在毌丘俭身上。
曹洪真正的顾虑,其实还是河道流向的问题。
他从鄢陵去往小黄,中间要横跨多条河沟,不利于骑兵快速奔袭。
而现在距离入冬尚早,远未到河流结冰的时节。
搞不好反而会被汉军利用,将他的人马分割在河网之间,各个击破。
更别说去小黄途中,必定绕不开陈留国都城。
而那里早已经被麋威的人马所占,如今怕是集结了重兵。
不先收复陈留城,自己怎敢去其北边的小黄?
这又是一重阻碍。
反观毌丘俭那边,他的人马既然已经占据了外黄,且外黄跟小黄一样,同在汳[biàn]水的一侧。
那他只需要简单逆流而上,便能到达预定战场。
比曹洪轻松得多。
这么一对比,不就是让曹洪给那个年轻刺史作垫了吗?
莫非这就是邺城天子的真正用意?
以此敲打自己?
曹洪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只好再次请教辛毗。
这次辛毗倒是坚定地站在他这边:
“为将者用兵于外,能精通九变之利,虽君命有所不受。”
“更何况陛下只是戒勅将军当与毌丘仲恭通力合作,而非必须严格遵照他的方略行事?”
“若将军认为他的方略不妥,那便另作主张,然后果断执行。”
“若将来邺城有所责备,毗纵然万死也要为将军伸明是非黑白!”
曹洪听罢大为感动。
便也坦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