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338节

  姜维顿时脸色微红。

  但目光瞥见一脸老神在在的邓艾,心中蓦地一动。

  卫将军话里有话啊!

  于是暂且不表。

  待一行人转到他所属的军寨,这才屏退左右,主动请教邓艾道:

  “士载跟随卫将军见过丞相,应知其计谋所在。”

  “若我所料不差,将军故意放纵冯休元去攻山,其实是障眼法?”

  邓艾微微摇头,流利应道:

  “冯将军虽然用兵缺少变化,但忠于国事,勇于作战,若只将他当成一枚迷惑敌人的弃子,未免过于刻薄。”

  姜维:“那丞相和卫将军到底是个什么想法?”

  邓艾:“无他,庙算多者胜罢了。”

  “若冯将军能攻下此寨,那卫将军自会乘胜攻下绛县,反过来与张将军部人马夹击隘口,驱赶司马懿。”

  “若不能下,那便别走他道。而冯将军经此一战,也算心服口服,后续自然能听从调度,不作二论。”

  姜维这才恍然。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那这个‘别走他道’,到底是个什么道?”

  然而邓艾却笑而不语。

  姜维不禁百爪挠心:“我亦是卫将军旧部,视他为举主,有何不可说的?”

  邓艾这才开口:“将军并无与我细说,我都是自己瞎捉摸的。”

  “而既然是猜的,那便藏于心内,等待将来验证便可。”

  “何必效仿司徒公(杨彪)之子(杨修),祸从口出呢?”

  言罢摆摆手,自去点验兵马账册。

  姜维怔然片刻,也开始自行琢磨了起来

  ……

  数日后,冯习满身挂彩归来请罪。

  直言那山上军寨防备森严,若无五千兵,恐怕攻不下来。

  于是麋威又当场答应给冯习五千兵,请他再度攻山。

  然而冯习这次才走了半个时辰便归来。

  顺便将部下将校悉数带来拜见麋威。

  “将军功勋彪炳,深得先帝和陛下信重,我等岂会倚老卖老,不从号令?”

  “但有驱驰,直言便可!”

  麋威恍然未觉对方早前的小小轻慢,从容道:

  “我确实需要将军领五千兵攻山。”

  “可若将军没有攻下的把握,可改强攻为佯攻,甚至夜袭。唯独是不能毫无动作……将军可明白我的意思?”

第304章 逢山开路

  冯习怔然良久,眯目道:

  “将军欲效仿昔年陇右故事?”

  麋威嘴角噙笑:

  “将军不愧是宿将,经验丰富,一点便透。”

  “不错。”

  “昔年我等追随先帝北上陇右,本意在接应氐人南下,而非争河西。”

  “只因苏则、张既等人轻视了先帝的魄力和蜀中将士的果敢,反被我军将计就计,鲸吞河西。”

  “其后势穷计短,又不甘失去凉州,留在原地负隅顽抗,结果连陇右也保不住。”

  “而今日。”

  “司马懿、吴质等人固然出其不意,拦腰斩断了我河东两路兵马的连接。”

  “但凡事都有两面的。”

  “司马懿自魏郡、河内发大军而来,不正好让那两地空虚了吗?”

  “而他所依仗,不过是磅礴的太行山势为遮掩而已。”

  说到这,麋威环顾左右道:

  “世上从无没有漏洞的防线,更无绝不可摧的营寨。”

  “便是那巍巍太行,就真的天衣无缝了吗?”

  “事在人为而已!”

  说到这里,麋威便收了声。

  但冯习在河东待了数月,怎会不熟悉地形?

  稍稍思量,便恍然大悟。

  脸上再度燃起踊跃之色:

  “当年先帝统领我等千里远征,是将军在后方替王师周旋阻敌,赢得战机。”

  “如今冯习无先帝雄略,只能效仿将军昔年所为,替将军周旋一二了!”

  麋威闻言肃然而起,抱拳道:

  “那便有劳老将军了!”

  ……

  在司隶校尉部内,河东郡和河内郡是两个相当独特的存在。

  从地形上看,二者与河南洛阳隔着一条大河,明显不在一个地理单元内。

  特别是河东郡,在大河北岸还有一条狭长的中条山,跟河南隔山阻水,怎么看都拧不到一块去。

  反倒是与西边的关中平原一路坦途相连,中间也不乏黄河良渡。

  明显更像是一个地理整体。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何曾有人说三十年山北,三十年山南?

  真就凑不到一桌去。

  而既然自然条件行不通,那就只能人为干预了。

  为了强化洛阳朝廷对并、冀两个北方大州的控制。

  自汉武帝时期便从黄河北岸、太行山的东西两侧各自扣了一块地出来,并入司隶校尉部。

  这就是河东郡和河内郡。

  这就是古人强干弱枝的智慧。

  而这种智慧远不止体现在州郡的划分上。

  往下到县乡这一层,同样有类似的操作

  比如说,河东郡的端氏县。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端氏赖以为生的河流,是太行山脉中部的沁水。

  沁水的总体流向,位属并州的上党郡。

  唯独在端氏这里,突然抠出一截,划归了太行山西边的河东郡。

  都是一个道理。

  当然,这种抠截并非毫无根据。

  因为端氏往西,有一条道路能穿过太行山,直达大山西麓的浍水河源头。

  顺着浍水继续东下,就能到达绛县。

  正是麋威当下所在的地方。

  而这条横穿太行的路线,正是麋威的进军计划所在。

  “昔年长平之战,秦将王龁便是走端氏去往上党,占领长平。”

  “正是你我脚下的道路……”

  山道上,邓艾口齿伶俐地跟姜维论述古战事。

  姜维正凝神观察着脚下蜿蜒的山路。

  闻言目光一闪,接口道:

  “不错,王龁正是经此道东出上党高地,连破廉颇的二樟城和光狼城,逼迫老将退守丹水东岸,坚壁而守。”

  “此路虽险,却是沟通河东上党之捷径。魏军以为凭恃太行天障便能隔绝我军于河东,殊不知卫将军熟知古今地理,早就从先贤那里获得破踏破此障的路径。”

  邓艾先是微微点头,但很快又摇头道:

  “卫将军的见识固然令人惊叹。”

  “但我看那司马懿也非粗疏之将。”

  “之所以不在此道设防,一来是早前料定我军将要粮尽,与其分兵导致隘口和绛县防御变薄,还不如集中兵力,在关键据点多坚守些时日。”

  “二来,此地虽是去往上党的捷径,但其路险狭,尤甚于魏军从河内而来的轵关陉。”

  “若我军果真缺兵少粮,便是知道有此捷径,又如何敢冒险东出?”

  “此非其不察、不防,实为少算耳!”

  姜维想想,还真是这个原因。

  只能说卫将军不但在行军打仗上常常有天才之举。

  便是在后勤调度上,也有出人意料的手段。

  这两相叠加。

  真真是难以算计,防不胜防。

  思忖间,前方兵马突然慢了下来。

首节 上一节 338/3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