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336节

  以至于麋威渡河之后,途径蒲坂县西边,位于涑水下游的张阳池时,竟看到了血流漂橹的惨烈景象。

  但于双方合共陈兵七八万的规模而言,这点死伤又似乎不值一提。

  若对比去年参战人数更多的关中大战,那更是凤毛麟角。

  但不论如何,出河东数月而无所进展,诸葛亮也好,张飞赵云也罢,都不免遭受了非议和压力。

  也就是魏延早前败了一阵,当下没有立场闹事。

  不然换将的声音都得冒出来。

  实际上,当麋威父子猗县以后,上上下下都开始关注其人与诸葛亮的交接。

  毕竟麋威虽然名位在诸葛亮之下,但单看个人战绩,他反而比一直在后方的诸葛亮要耀眼得多。

  虽不至于取而代之,但他提出的军事建议,诸葛亮必然不敢轻视。

  然而麋威似乎铁了心要在父亲跟前尽孝。

  入县之后,对军事不闻不问。

  第一时间找医者照看父亲。

  第二时间安排军粮交换盐引的事。

  等着一切都忙完了,才姗姗来见诸葛亮。

  却也不是什么正式的会面。

  只是受诸葛亮之邀,到城外一同巡视诸葛亮在河东临时设置的一片军屯而已。

  那军屯阡陌纵横,田垄规整,有屯兵巡视其间,像模像样。

  唯独看不见半株青苗。

  “军屯方开,却不在农时。”

  “与其说是自给自足,不如说是开垦给将士们看的。”

  单独与麋威相对,诸葛亮直接道出真相。

  “不过有了这开中法,应能支撑到明年春后宿麦收获之时。”

  “单此足食之功,师善在战后可论上功。”

  麋威:“威不过重拾前人故智,岂敢与诸位将军争功?”

  不论从哪个层面来说,这都是麋威的心里话。

  但很显然,诸葛亮只当他在谦逊,一笑置之。

  于是麋威也笑笑便了,转而问道:

  “眼下大军的燃眉之急已得解决。不知丞相接下来作何打算?继续与魏军相持下去吗?”

  诸葛亮闻言反问:

  “师善以为,应该继续相持下去吗?”

  麋威下意识摸了摸下巴。

  那里的胡须已经相当浓密。

  片刻才道:

  “长安或有议论丞相行军厚重,虽立于不败之地,却也难以破解司马懿的防御,此战或因粮尽而退。”

  “但我来时便知丞相已有胜算,只是在等待一个良机而已。”

  “而我本以为良机已经来临……”

  说着,麋威目光转向正南。

  远方,磅礴而狭长的中条山仿佛卧龙一般,匍匐横亘在天际线上。

  彻底遮掩了河洛地区或秀美、或壮丽的种种风光。

  诸葛亮的视线随之南转,目中闪过一丝精茫。

  “我确实在等。”诸葛亮幽声道。

  “但不是等待良机,而是在等一员为我把握良机的良将。”

  “而今日。”

  迎着麋威诧异的视线,诸葛亮抬手指道:

  “良将已至。”

第302章 我笑那诸葛计穷,麋威少智

  “我记得士治家在弘农郡湖县?”

  司马懿看着面前姿容出众的年轻人,越看越是喜欢。

  为什么这种青年才俊,自己过去没能早些发掘出来呢?

  徐庶真是好运气!

  王濬已不是第一次奉命来见司马懿,应对早已从容:

  “下吏确是湖人。”

  司马懿:“可曾婚配?”

  王濬:“幸得徐司隶青睐,已将其女嫁予我为妻。”

  司马懿暗暗一叹,倒不至于为了这点事而妒忌徐庶。

  继续道:

  “如今湖县已被蜀贼夺得,士治可有听闻亲族的消息?”

  听到此问,王濬脸色明显一暗,切齿道:

  “下吏家中皆魏室忠良,绝不会失节事贼!”

  “若有事贼者,便是敌非亲,我愿手刃之!”

  “呵呵,士治不要激动,我不是这个意思……”司马懿温声轻笑道。

  “你看,张儁乂与关平交战多时,不是号称互有胜负吗?”

  “想必擒获贼军不在少数。”

  “我欣赏士治的忠义和才学,愿意手书一封,请他遣使与关平谈一谈交换人质之事。”

  “若能将士治的父母亲眷换回来,也好忠孝双全不是?”

  王濬闻言连声道谢。

  但下一刻,语气蓦地一转:

  “司马公若委实与左将军有嫌隙,难以与他携手,何不将大事托付于徐司隶?”

  “旁人不知公与徐司隶的亲厚,但下吏既为人婿子,自是知晓一些的。”

  司马懿更是可惜没能及早发掘王濬了。

  自己不过轻轻旁敲侧击了一句,他立马就听懂了自己的暗示。

  负手道:

  “我非信不过你外舅。实在是他的才干不在行伍之间。”

  “若强行上阵指挥作战,唯恐他有闪失。”

  “至于张儁乂,我虽与他生嫌,可谁让他是一员先帝认可的虎将呢?”

  “若非如此,我又岂会让你外舅来……唉!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司马懿摇头嗟叹不已。

  “别提那些糟心事了。”

  “你自陕津而来,一路上可曾注意到蜀贼的动向?”

  提到军情,王濬顿时肃然:

  “下吏身负机密而来,不敢太过靠近平地。”

  “不过途径安邑时,遇到过当地哨骑。”

  “听他们说,蜀贼近来突然南下侵占盐池,允许关内商贾用粮谷布帛交换‘盐引’,好将盐贩回关内各地。”

  司马懿面上不见意外,显然已经听闻此事:

  “哨骑可有探明蜀贼是直接将邸阁中的官盐交于盐贩,还是另行任命盐吏修渠晒盐?”

  王濬稍稍回忆一下,道:“应该是都有。”

  “哨骑虽未亲眼看见季汉盐官,但打听到麋竺父子渡河而来,且已经抵达猗氏。”

  “那麋威也就罢了。”

  “麋竺擅长殖货之道,此番多半是来主持盐事的。”

  见司马懿沉吟不语。

  王濬急道:“请恕下吏直言。”

  “原本我军把胜算押在了诸葛亮的军粮供应不足。”

  “哪曾想他帐下有能人,竟能想到这般妙法?就怕先吃光军粮的是我军!”

  司马懿闻得此言,哈哈大笑。

  不以为然道:

  “我岂能不知诸葛亮麾下有能人?”

  “就好比说有个叫王连的南阳人,其人多年前就在蜀中任职司盐校尉,替刘备筹措军粮。”

  “若此番是他来主持盐池,我确实要忌惮一二。”

  “可那东海麋竺在蜀中优养经年,除了那什么‘麋氏纸’,已经久不理俗务,听闻今年以来更是长时间卧榻不能出屋……他来河东能做什么呢?”

  “依我看,那诸葛计穷,麋威少智,不得已才将那老朽从长安给招了过来,装模作样地安抚人心。”

  言罢不由王濬分说,当场逐客道:

  “你速归中条山,告知你外舅护好粮道便算大功一件,勿要给蜀贼可乘之机!”

  王濬顿时气馁,沮丧告退。

  但出营之后,忍不住勒马西顾。

  看着不远处刁斗森严,错落有致的汉军大营。

  想到那位天下闻名的季汉丞相。

  心道如此人物,岂会轻易计穷?

首节 上一节 336/3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