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第702节

  不当回事才好,来日杀人的时候,才有得人杀,杀多少无所谓,多多益善,如此才有震慑之意。

  总是要弄一回的,今日先说了,明日杀起来也就没什么负担……

  苏武抬头去扫,酷吏呢?

  在头前站着,苏武一语:“往后啊,吏治之事,皆交由秦相公来操办!”

  秦桧点着头,上前拱手:“臣遵旨!吏治之事,乃治国之本,臣当恪尽职守,万死不辞!”

  秦桧答的口号是震天响,不用说,真办起事来,这件事,可不好办,秦桧怕是也不会真那么认真去做。

  但情报司有情报司的办法,苏武有苏武的手段。

  来日情报司得到了什么消息,第一时间就给到御史中丞李纲去,再让李纲去找秦桧禀报。

  且看秦桧怎么办,他要是心中有数呢,就知道怎么办,若是心中没有数,少不得苏武又要敲打敲打!

  杀人,杀人,还是要杀人!

  秦桧总是能领会到的……

  乃至……

  以最腹黑的帝王心术去想,冤假错案苏武都不那么在意……

  是真当了这个皇帝,苏武才有了这个视角,很多时候,天子显然真不在乎什么冤假错案,这天下之官,官员的命,什么个人的前途前景。

  在皇帝这个角度上,真值不得什么……

  甚至,有时候杀人,也是杀给天下人看的,杀给百姓们看的……

  因为这个世界上的委屈,有时候没有什么确切的来由,特别是底层百姓,不少人生活不顺利的时候,怨天尤人的时候,他需要一个发泄之地,需要找一个自身以外的理由……

  是世道险恶,是人心险恶,是贪官污吏,是天道不公……

  那好,天子就囚人、抄家、杀人给你看,昔日高高在上之辈,今日是囚是死,人头落地在眼前,家产抄没,家眷发卖……

  岂能不是百姓之痛快?岂能不是天子之圣明?岂能不是国家蒸蒸日上之写照?

  苏武当上这个天子,在陡然想通这些的时候,其实自己也吓一跳!

  怎么会有这种逻辑?

  且这个逻辑,对于苏武个人而言,还真挺好!

  这个世界做不到水至清,做不到万事皆是公平公道,做不到天下人都不受委屈……

  所以,得有一个情绪发泄口,得有一个安抚人心的渠道,换个高大上的说法,所谓民意疏通之管道……

  陡然也想到大宋,这大宋,就是自己把这个渠道给废了,所以大宋起贼之事,古今之最!

  不知道对不对啊,苏武自己也说不清楚这套逻辑对是不对,或者正义与否。

  但苏武此时此刻,却真悟道了!

  而且这种时不时的狠厉,还有利于社会上下的流动,多多少少可以减缓阶级固化的速度……

  苏武一时,想起一句话了,虽然是歪解,但就是想起了这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子,苍天之子,似乎真的很适合这种无情绝情之道。

  什么?

  你说真有冤假错案,冤案真的案发了,官员里也群情激愤了,百姓也骂声一片。

  这不有秦桧吗?

  这冤假错案还能是天子办的?自是就是乱臣贼子秦桧办的啊……

  诛杀秦桧,以正视听,以正朝纲!

  总有一日,总有这种事的,希望秦桧多活几年吧,不然还要物色下一个这种角色,还真有些不好物色……

  苏武如今悟道,不免也想,古今中外,但凡这件事上废了武功的国家,那定是不会有个好……

  当然,这事也得有个度,不能真弄个血腥朝堂,那就过了,也要坏事。

  所以,这个度,苏武得把握好。

  所谓真正上位者的历史视角,还真与普通人天差地别。

  苏武这一刻,再也不是昔日的苏武了,真成了一个机器一般的人物。

  这里面,哲学思辨……

  罢了罢了……

  苏武不免也想,来日,有暇,是不是真要出一本秘密的……详细的……当皇帝教程。

  告诉后来人,怎么当好一个皇帝,皇帝的政治,该是个什么视角。

  朝会在继续,苏武思绪良多……

  只待散了,苏武走在回延福宫的路上……

  不免还在思索这些问题……

  人心人性,许真最愿意看那高高在上落下泥土之中,最愿意看那“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故事……

  人心人性之患,患的就是凭什么你有我没有……

  人人如此,无一例外!

  苏武也不是在抨击鄙视什么,他是天子,用不着抨击这些所谓人性之恶了。

  他所想,就是要把这些人性之恶,想办法利用起来,想办法控制住,利用好……

  忽然,苏武沉思之中抬头左右去看,也看得这皇城之内,好似人手多了起来,阉宦变多了……

  具体多了多少,苏武不知道,但感观上是多了不少,昨日还真没注意到这件事……

  苏武第一反应,这事肯定是吴用弄的……

  第二反应,不对,吴用跟着打仗去了,当不是他……

  那是谁?

  苏武其实不气怒,苏武就是想知道是哪个人如此能耐,能把程小娘这个皇后说通了去……

  只管往延福宫而入,皇后早已在等候了,就等着苏武下朝会回来……

  便是要回来歇一歇的,吃点东西,接着还要去福宁殿办公,若是不回来,也要差人把吃食送到福宁殿去。

  历朝历代,好似就没有真把大殿当办公室的,苏武许是第一个。

  这事有一点好,就是诸般公文资料,都可往墙边堆放,要什么有什么,还能搞多部门联合办公,求的就是效率。

  当然,隐秘之事,自有偏殿隐秘之处来议。

  程小娘见得苏武回来,早早往前去迎,便也有话语:“陛下辛苦……”

  苏武点点头,往前去落座,随口就问:“后宫之中,多了多少人?”

  程小娘也直白就答:“阉宦多了一百来号,宫娥多了七八十号……”

  “谁办的这个差事?”苏武坐定接着问,倒是一路上没发现多了宫娥,只发现多了阉宦。

  为何?自是因为走动办差之人,多是阉宦。

  “是父亲来说……说是要给宫中多一些宫娥才是,说是天子之家,当要人丁兴旺,如此来日,国家才安……”

  程小娘自己,显然也是认同这个道理的,哪怕她心中不愿,但真也觉得这是大局为重。

  苏武微微皱眉,这老丈人,每日朝堂上,或者政事堂里,多不怎么发表意见,偏偏办了这件事……

  也就他还真能办成这件事……

  这老丈人……或者……有点聪明?政治上,人情世故上,都有聪明。

  男人嘛,哪个不喜女子?苏武自是也喜……

  这一点上,倒也不必装那虚伪,只是如今实在顾不上而已……

  就听程小娘继续说:“父亲亲自挑的,说多是书香人家的亲戚眷属,也有一些武将人家的亲戚眷属……”

  苏武不多言,忽然又问:“那怎么还多了这么多阉宦?”

  “本是只加宫娥,但人多了,反而事也多了,皇城这么大,人手实在忙不过来,昔日那些阉宦被赶出宫去,活得也不易,挑选几番,补的都是少年人,臣妾还为陛下选了几人,如此也好随着走动……”

  程小娘,是真在当这个皇后了,努力在当好……

  苏武不气,也气不起来,只有一语:“往后就不要再加人手了,后宫之中,就这般了……”

  “嗯,自不敢再私自做主。”程小娘点着头,轻声在说。

  “那个地道补了吗?”苏武忽然一问。

  什么地道?昔日赵佶出宫会李师师的地道……

  “补了,臣妾亲自盯着补的,还有三娘也跟着在盯……小乙带人办的差,都堵得严严实实了,还多加了许多碎石与石板在其中堵截!”

  都是小事……

  小事说完,吃食在上,苏武只管去吃……

  嫁人嫁人,嫁得如今这么个苏武,程小娘心中不知想什么,却是她不多吃,只看着苏武狼吞虎咽,也知道,只待苏武吃罢了,就会起身去,往福宁殿去……

  夜深人静,才会回来,回来的时候,已然是精疲力尽……

  别说孟玉楼与扈三娘了,程小娘也与苏武说不上几句话语去……

  果然,苏武狼吞虎咽几番,一杯茶水在漱口,起身又去了……

  夜深人静再归……

  归来,沐浴是水桶已然准备好,苏武话语无多,脱衣去泡,泡着,也是闭目养神……

  其实脑袋里无数的事,皇权要下乡,这件事,很麻烦……

  汉有亭长,苏武还想要,要一个乡一级的衙门,这衙门若是大了,度支不起,但又要五脏俱全……

  这是个麻烦事……

  取舍之间,今日算了又算,真难弄……

  甚至苏武也在想,把官品延伸一下,十二级,就是十二品……

  苏武要一个大政府,大朝廷。

  税法要改,主要是商税之法,进出口税,这些要大改!

  可万万不要小看了这个时代的进出口贸易,如今还未通西域,就说广州、泉州之地,那真是不可想象的贸易繁荣。

  这两处的胡人,常驻胡人,那都以万为单位来计,特别是泉州,城池之内,胡人许比汉人都多……

  可不要以为福建之地是什么化外蛮夷之地,有宋一朝,福建文风鼎盛,福建籍贯的官员那也是多如牛毛,一点不假。

  广州差一些……

  这些进出口之关税,自就是重中之重。

  “陛下……”耳边轻柔之语。

  “嗯?”苏武转头去看。

首节 上一节 702/7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