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第634节

  又说什么燕王大赏三军,全城军汉欢呼雀跃……

  也说燕王打马在往皇城去……

  过一会儿,又回来说燕王只是吩咐军汉把皇城好生守住,不准任何人随意进出,燕王自己,并未入皇城,而是去了枢密院衙门。

  燕王自真是去了枢密院衙门,大军入城之后,留了三万步卒与三千骑士进入城内诸多军营,其余人又出城去了。

  随后不久,京畿之兵开始解散,各归各处,喜气洋洋等着发赏。

  燕王自不会说假,百十万贯钱的赏,哪里会假?说发就发,不仅仅发,还让吴用带诸多军中文书去发,必须保证每一个钱都发到个人手上。

  自也是忙忙碌碌……

  十万人,其实就是十万个家庭,东京城内外十万个家庭,得到了一笔等于好几个月工资的钱,自也有十万个家庭,今日如同过年一般,许也会割上两斤羊肉,沽上一壶正店里的好酒……

  那正店自是今日忙碌非常,不知多少半大的孩童排着长队在沽酒。

  羊肉自是早已供不应求,那是猪肉,其实牛肉也有得卖,虽然法律明令禁止杀牛,但牛肉依旧是有得吃的……

  因为每一头牛,都是会死的,都会变成牛肉。

  大宋更还有那种专业犯罪团伙,让好好的牛,死得合理合法,官府查验之后,自就能吃肉了。

  今天,底层百姓在过年!

  很少有人会关注这百多万人口的城市里这些最底层的人,文人墨客的笔下,也从来不会有他们。

  这座汴京城经济模式,其实就是百多万人,为那极少数的三四万人提供服务,然后获得那三四万人嘴边漏下来的一些残羹冷炙。

  这三四万人的生活,来自天下所有人的供养,所以,他们的残羹冷炙,又能养活一百多万人口。

  枢密院里,夜晚也在忙碌,不断有人进进出出,到处去通知那些相公们,明日大早,枢密院里议事。

  三省六部,二府三司,台谏馆阁,院寺门宫,殿前司皇城司开封府……

  所有官员,但凡上了品级的,都要来。

  至于枢密院装不装得下,那不重要,所有人都要到。

  至于不肯来的,没事,今晚,既无宵禁,南边城门也不关,愿走愿留,全凭自由……

  燕王不杀人,不恐吓人,只是朝廷诸多衙门开个会,燕王也不入皇城,好似也并不篡夺……

  燕王要做什么?

  第二日大早,来的人还真不少,朱雀大街上的车驾,早已水泄不通。

  不知多少身穿官服之人,车驾只能停得远远的,步行往那皇城旁边的枢密院去。

  大街之上,一眼望去,青衣一片,点缀些许红色,偶尔还有一两个紫衣……

  枢密院门口,有军汉在喊:“都往里进,紫衣的相公与红衣的相公,往衙堂里进,青衣的相公,便自己寻个地方站着坐着,都行,往里挤往里挤……”

  相公们,或是紧皱眉头,或是一脸无辜,或是双眼疑惑,或是满脸愁容,或是满怀憧憬……

  只管往里去,挤了又挤……

  倒也不是都来拥护苏武,政治嘛,在于协商,眼前之局,更要看看是个什么协商,看看燕王到底要怎样……

  燕王早已在衙堂坐定,有人开始进来了,苏武自也就起身了,时不时抬手拱一下,也无多言,倒也许多面熟。

  王仲山也来了,在往一旁去坐,满目愁容。

  却听门外忽然传来呼喊:“荣国公来了,荣国公可真来了,荣国公快里边请!”

  荣国公何许人也?

  大名钱忱,乃吴越钱氏,他祖上本是吴越国主,五代十国时期坐镇吴越之地,祖辈有训,说只要中原决出了共主,吴越之国,自就举国归附而去,如此全天下之大义!

  他们真也做到了,如此归宋,从此,吴越钱氏,世世代代在东京城里高门显贵,死前是国公,死后,必封会稽郡王。

  这一支吴越钱氏,那是千年的书香世家,一代一代,人才辈出,便是到得千年之后,也还有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穆、钱钟书、钱玄同、钱壮飞、钱其琛……

  多如牛毛……

  大宋百家姓里,赵钱孙李,赵在第一,钱在第二……

  钱忱,自就是如今钱氏掌舵之人,荣国公,他真来了,年岁不大,四十出头,他能活八十一岁……

  苏武闻得他来,还真起身两步,往前去迎……

  那国公钱忱,长得很是秀气,自也是养尊处优,进门来,先与苏武拱手,但并不躬身,然后左右去看了一眼,说得一语:“燕王,哪里坐?”

  苏武笑着比手:“自是头前请坐,早早备好,等候多时,国公与某一道来坐!”

  苏武还真备了这个座椅,就在正中他自己座椅之旁。

  钱忱微微一笑,也不客气,当真往那苏武身旁去坐。

  苏武自也落座,只待两人都落座了,衙堂之内,便也安静下来。

  只待衙堂内安静下来,衙堂之外的大院子里,慢慢挤着是人,也就慢慢安静了下来。

  苏武开口说话:“请诸公前来,便是无奈,有些事,我也不知如何是好……”

  说到这里,苏武先顿了顿……

  此时,没有人会插话。

  但钱忱问了一语:“事已至此,兵祸已起,天下不安,朝堂倾颓,天子远遁,好似剑拔弩张,天下要乱,诸般之事,总要让诸公有个真正的清楚明白……”

  “那是应该!”苏武点着头,抬手一招。

  后门处,王黼先出,张孝纯也到,王禀再来。

  只待这三人一到,众人不认识王禀是正常,但都认识王黼,大多数人也都认识张孝纯,张孝纯显然也当过京官,他还有贴职在身,龙图阁直学士。

  显然,张孝纯可不是无名之辈,昔日包拯,也不过是龙图阁直学士,张孝纯,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学士相公。

  钱忱先看三人,再把目光盯在王黼身上,自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开口就问:“王黼,你来先说!”

  什么王黼,在钱忱这里,那都是臭要饭的,这大宋朝的宰相,多了去了,王黼又算哪根葱?

  王黼也配称宰相?

  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那种,才不是臭要饭的……

  当然,这只是钱氏在大宋朝的身份地位使然,但钱氏,大多时候,并无权柄在身。

  王黼当面,连连躬身,还回头去,与在座之人都躬身致意……

  只待一番动作使完,就看他面色一苦,开口就呼:“诸公,诸公啊,非我之意也,天子之意也,此天子密令所差,我如之奈何?又岂能不做?”

  一语去,自就是满场忽然,一片嗡嗡,交头接耳,手指不断在点……

  不等钱忱说什么,一旁站着的张孝纯,已然开口来骂:“奸佞,还说此言,定然是你,是你蒙蔽圣意,是你构陷忠良,以至于今日之局!诸位莫要听他胡言,天子只是一时失察!”

  苏武自是一言不发,这事,且争且辩,随便说,畅所欲言,要的就是争辩之景。

  有得争有得辩,容得人说,人们的舆论,便就有个去处,总好过天下人来骂。

  争着辩着,对对错错,且不说自在人心,也能慢慢淡化……

  今日就为了争辩而来,叫这么多人来,就是大家一起来!

  “诸公,诸公啊,我王黼是个钻营小人,昔日是官家一时欢喜,超晋八级而起,但我王黼也与在场诸公一样,昔日也在东华门外唱了大名,是进士及第。且说如此之事,诸位皆在,是我王黼一个超晋八级之人能做到的吗?”

  王黼岂能不辩?今日不辩,那就是认罪了,岂不真成了千古之奸佞?

  今日之危,可比军汉的刀还吓人,真成奸佞,大锅背上,今日在场之人,一人一口吐沫,绝对淹死当场!

  “无君无父之徒,还在此巧舌如簧,便是此如簧之舌,才蒙蔽了天子一时不察,造成今日之局!”

  张孝纯拼尽全力了,就为一事,把今日之危局,安然化解。

  “诸位,诸位啊,若是我王黼一人为奸构陷忠良,天子又岂需如此仓惶出逃?非是我无君无父,实在是无法无奈,君命不可违,但天子也是人,天子有错,致使如此局面,我又岂能还不言明?”

  王黼说着,脚步还来去走动,往许多人面前走去,也让所有人看到他把满腔的肺腑都甩到了面色之上……

  还要更说:“诸位,诸位啊!我今日认罪伏法,难吗?不难,死我王黼一人,换个危局自解,何难也?只怕诸位不知其中缘由,我一死去,燕王也退,天子已然聚兵,自更起大军去打,那才是真正天下大乱之局,尸山血海,流血漂橹,亲者痛乎,仇者快乎?中原大乱,那女真趁势而起,匈奴突厥亦不可比,契丹之辽,也不如也……届时,内忧外患,神州震荡,是达官显贵也好,是贩夫走卒也罢,皆是朝不保夕,我万万不可让天下局势,走向那般境地!”

  这一番话说完,到处走动的王黼满脸是泪!

  且也看一眼那荣国公,荣国公也是一脸愁容,便是这荣国公,今日愿来,也是为了解此危局。

  张孝纯竟是听得一时语塞,还真是那王黼说得在理?

  辩论之才,张孝纯显然远远比不过王黼,王黼还占有一大优势,那就是他所言之语,还真不假。

  张孝纯气得是七窍生烟,只能抬手去指,指得浑身颤抖,骂人:“无耻之贼,骇人听闻,天下几千年,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贼!”

  荣国公钱忱,此时转头看了看苏武,苏武皱眉低头,还是不语。

  钱忱轻声一语在苏武耳边:“燕王,如今军中如何?”

  怎么忽然问到这里了?

  其实苏武懂得,便答:“群情激愤……”

  钱忱深深吸气,岂能不知,此非苏武一人之事也,是背后十数万军汉之事也。

  若是辩论,军中还稳,若是天子非要定罪,怕是军中要变。

  从龙之功,谁能不喜?

  钱忱一语来:“入京之前,入京之后,不曾有那军将围着要黄袍加身之事,想来燕王已然使尽力气了。”

  苏武其实很感动……

  钱忱,真对得起吴越钱氏之名。

  钱忱能想之事,在场许多人,脑袋里自也有……

  苏武抬眼环视去看,众人也不少目光往苏武看来,对视不知多少。

  王黼看了一眼苏武,似乎又组织了一番言语,又要开口。

  苏武忽然抬手一挥:“好了,你退下去!”

  王黼许还有一点意犹未尽,一语来:“大王,我自还有话语要辩,便是要死,也当死得其所,也当让诸位往后更知如何行事,眼前之局,定是要解……”

  “下去吧……”苏武眉宇一狞。

  王黼连忙躬身,连忙往刚才进来的后门走去。

  张孝纯还不依不饶:“这厮信口开河,不思为天子尽忠,却还往天子身上泼去脏水,实乃世间最无耻之贼,还说什么进士及第,有辱圣贤,有辱先人!”

  众人自是看着张孝纯在骂……

  还是钱忱一语问来:“既是燕王召集诸公到此,眼前,如何是好?燕王可有定计?”

  总要有个办法不是?

  苏武一没有黄袍加身,二没有入那皇城,三没有纵兵行乱……那接着怎么办呢?

  苏武皱眉不语,久久不语……

  苏武不语,便是这衙堂内外,慢慢嗡嗡大作,随后谈论之声渐高……

  “合该速速派人往荆湖去,把天子请回来,如此,我等在天子面前共议,才能有个结果……”

  “天子在荆湖,聚天下之兵,哪怕回来,自也是大军而回……到时候,怕是真要打起来。”

  “那就让燕王往荆湖去见天子,如此共议,其中嫌隙,说开就罢……”

首节 上一节 634/7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