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第343节

  “王!斯蒂芬!”罗伯特·谢伊率先起身,与王盛、周星星热情握手:“欢迎回到好莱坞!看来奥斯卡的吸引力,比我们的会议邀请函还要大。”

  他幽默地开场,引得众人一阵轻笑。

  寒暄过后,话题自然引向了明天即将在格劳曼中国剧院举行的《功夫》北美首映礼,以及随后于3月5日展开的全面公映。

  “《功夫足球》在北美拿到了近亿美元的票房,证明了斯蒂芬你的‘无厘头’风格结合出色的视觉效果,完全能够跨越文化障碍。”

  迈克尔·林恩对着周星星说道,语气中带着赞赏:“《功夫》的试映反馈非常出色,影评人也普遍给出了高分。我们认为,这部影片在动作设计和喜剧元素的融合上更上一层楼,有望复制甚至超越前作的成绩。”

  里萨·维达尔补充道:“我们的发行策略会延续《功夫足球》的成功经验,主打‘奇幻武侠喜剧’的概念,重点投放于拥有大量亚裔群体和喜爱港产片观众的城市,并逐步向全美辐射。预告片在网络和院线的反响都很热烈。”

  周星星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谦逊和略带腼腆的笑容,用他标志性的、略带口音的英语表示感谢:“谢谢新线的支持。这部电影,我和团队付出了很多努力,希望北美的观众会喜欢。”

  这时,托比·艾默里奇将目光转向王盛,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王,你的脑子里总是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从《博物馆》到《电锯惊魂》,再到《间谍过家家》,类型跨度之大,令人惊叹。

  说真的,好莱坞需要你这样充满活力的创造者。

  你考虑过把更多工作重心转移到这边来吗?这里的工业体系,或许能更好地将你的想法实现。”

  王盛闻言,只是淡然一笑。

  凯文·布朗很自然地接过话头,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周星星:“说起来,斯蒂芬的导演才华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王盛要掌舵盛影那样庞大的帝国,确实分身乏术。

  但斯蒂芬,你有没有考虑过,直接来好莱坞发展?这里拥有更广阔的市场,更成熟的制片体系,以及……嗯,或许能让你接触到更多元化的项目机会。”

  这番话让会议室安静了片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周星星身上。

  周星星会对来好莱坞发展动心吗?

  从现实角度分析,此时的周星星凭借《功夫足球》已在亚洲乃至世界影坛建立了极高的声誉,被誉为喜剧大师。

  他对电影拥有绝对的控制欲和独特的作者表达,好莱坞成熟的、有时近乎僵化的制片人中心制体系,是否会成为他创作的桎梏?

  历史上,周星星虽然与好莱坞有过接触,如哥伦比亚公司发行其影片,但从未真正全身心投入好莱坞的制片体系。

  他更倾向于在自己的地盘,或者说自己更熟知的市场,按照自己的方式拍电影,保持创作的自主权。

  另一方面,好莱坞的全球影响力无疑是一种诱惑。

  若能在这里成功执导一部、甚至数部主流商业大片,其国际声望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但风险同样巨大,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以及可能失去最终剪辑权等核心权力,都是他必须权衡的因素。

  只见周星星微微低下头,习惯性地摸了摸鼻子,沉吟了几秒,然后抬起头,脸上依旧是那副让人捉摸不透的、略带羞涩的笑容:“好莱坞很好,机会也多。多谢各位的看重。不过,我现在还是更想集中精力,先把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的故事讲好。那边还有很多我想尝试的东西,观众也一直在支持我。”

  他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身旁气定神闲的王盛,继续用缓慢但清晰的英语说道:“而且,我觉得和王董合作,通过盛影这个平台,

  一样可以把我们的电影带到全世界。像《功夫》这样,不是也很好吗?”

  他的回答委婉但清晰,他欣赏好莱坞,但目前阶段,他更愿意以合作而非“加盟”的方式,通过与盛影、与新线这样的伙伴联手,实现作品的全球发行,而非直接投身好莱坞体系,受制于人。

  王盛神色平静。

  周星星的选择在他意料之中。

  这位喜剧之王骨子里有着极强的艺术坚持和控制欲,不会轻易为了所谓的“国际舞台”而放弃自主权。

  就像当初合作《功夫足球》那般,即使王盛残忍的拿走了版权,他也没有出让自主权。

  罗伯特·谢伊等人都是人精,立刻听懂了周星星的弦外之音,也不再深劝,转而笑道:“当然,与盛影和斯蒂芬的合作非常愉快!我们期待《功夫》再次创造佳绩。那么,预祝我们明天的首映礼圆满成功!”

  “预祝成功!”

  众人齐声应道。

  气氛重新变得融洽。

  会议在友好的氛围中结束。

  步出新线影业大楼,洛杉矶的阳光依旧明媚。

  王盛看着身旁若有所思的周星星,拍了拍他的肩膀。

  “怎么?被他们说动心了?如果你想来好莱坞闯闯,我可以提供资金和剧本。”

  周星星摇摇头,看向远处好莱坞标志性的山峦,眼神清澈而坚定:“这里的水太深了。还是回去拍我的电影更自在。”

  他顿了顿,看向王盛,“不过,下次合作,预算可要再给足一点啊。”

  王盛哈哈大笑:“没问题!只要你能把片子拍得像《功夫》一样牛逼,预算不是问题!”

  两人相视而笑,坐进等候的车辆。

第524章:中美电影节

  洛杉矶午后阳光,透过半岛酒店套房客厅的落地窗,在地毯上投下清晰的光斑。

  在套房的客厅,午睡醒来的王盛接见了通过杨华沙关系来拜访他的一位客人。

  王盛先等了一会。

  片刻后,一位年约四十、戴着金丝边眼镜、穿着合体西装的中年男士在助理的引导下走了进来。

  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情笑容,步伐稳健,眼神精明,一见面便伸出双手:“王董,久仰大名,冒昧打扰!我是苏彦韬,美国鹰龙传媒的负责人。”

  “苏先生,幸会。”王盛与他握了握手,示意对方在客厅沙发落座。

  助理悄无声息地退出去。

  寒暄几句,互递名片后,王盛打量着眼前这位自称“鹰龙传媒”负责人的苏彦韬。

  根据他掌握的信息,这家公司在美国华人传媒圈内有一定根基,主要业务涵盖广播、电视和部分社区文化活动,在洛杉矶当地华人中有一定影响力,但若论实力和资本,与如今的盛影传媒相比,不啻云泥之别。

  苏彦韬本人,更像是一位精于钻营、善于整合资源的华人社区领袖或文化掮客,其个人资产和公司体量,在王盛看来,恐怕连盛影的一个区域性子公司都不如。

  “王董此次莅临洛杉矶,可是为后天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两部电影十八项提名,这可是我们华人电影圈的骄傲啊!”苏彦韬开口便是奉承,语气真诚,不令人反感。

  “主要是处理一些公司事务,奥斯卡顺道参与。”王盛语气平淡,不置可否。

  苏彦韬显然有备而来,见王盛态度沉稳,便也不再绕圈子,身体微微前倾,进入了正题:“王董,实不相瞒,我这次冒昧拜访,是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得到王董和盛影集团的支持。”

  “请讲。”王盛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

  “我们鹰龙传媒,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促进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

  尤其是在电影领域,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华语电影走向世界,也看到好莱坞对中国市场的渴望。

  但是,总觉得缺少一个稳定、高效、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平台,来系统地推动这种交流。”

  苏彦韬侃侃而谈:“所以,我们初步构想,希望能在洛杉矶发起并主办一个‘中美电影节’!”

  王盛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

  这个构想本身并不新鲜,世界各地以“中美”或“中外”为名的电影节数量不少,但大多影响力有限,难成气候。

  苏彦韬显然明白王盛的疑虑,立刻补充道:“我们这个电影节,与其他的不同。我们计划与中国的电影家协会、以及美国电影协会等权威机构合作,争取获得官方层面的认可和支持。

  电影节将设立主竞赛单元,邀请中美两国最新的优秀电影参展参赛,同时举办电影论坛、市场交易、新人创投等一系列活动。

  我们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中美电影界最重要的年度盛事之一,成为连接好莱坞与华语电影市场的核心桥梁!”

  他描绘的蓝图很宏大,语气也充满激情。

  但王盛心中雪亮,以鹰龙传媒的资本和行业影响力,想要撬动如此规模的项目,无异于痴人说梦。

  没有顶级制片厂、强势发行商或雄厚资本的支持,所谓的“权威认可”和“核心桥梁”都只是空中楼阁。

  “构想很有吸引力。”王盛放下茶杯,语气依旧平淡:“苏先生需要盛影做些什么?”

  苏彦韬脸上笑容更盛,知道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王董,盛影传媒如今是华语电影的领军企业,您本人更是国际知名的导演和制片人,在好莱坞也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广泛的人脉。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担任首届中美电影节的‘名誉主席’!

  借助您的威望,为电影节定下高起点。同时,我们也希望盛影集团能够作为电影节的‘联合主办方’,不仅在资金上予以支持,更能将盛影系的优质片源、明星资源带入电影节,提升其含金量和关注度。”

  他顿了顿,观察着王盛的反应,又加重了筹码:“如果王董同意,电影节组委会的执行主席职务,自然也是由您来指定人选。

  我们鹰龙传媒愿意负责具体的落地执行、本地资源协调和日常运营工作。”

  话说得很漂亮,几乎是将主导权拱手相让。

  名誉主席、联合主办方、指定执行主席……看起来王盛和盛影将获得极大的话语权。

  但王盛知道,这本质上还是一种“借势”。

  苏彦韬看中的是他“王盛”这个名字和“盛影”这块金字招牌,以及背后庞大的资金和资源。

  鹰龙传媒想凭借这个创意和本地根基,绑定盛影这艘航母,实现自身平台的飞跃。

  然而,就在这一瞬间,王盛的脑海中,几个念头电光石火般闪过。

  中美电影节……平台……话语权……

  他想起那些西方电影节,尤其是某些欧洲电影节,如何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猎奇”眼光,去挑选和褒奖那些符合他们想象中的“东方叙事”的电影——贫穷、落后、压抑、政治隐喻……他们似乎只愿意通过这样的镜头来理解中国。

  那些真正展现中国现代化进程、普通人奋斗与幸福、商业类型片成功的作品,反而难以进入他们的法眼。

  为什么只能是我们被他们用固定的标尺衡量?

  如果……

  这个由我们参与主导,甚至未来可能掌控的中美电影节,将来实力足够强大,影响力足够深远,是不是也可以反过来,用一种独特的视角,去审视和评选美国的电影?

  不是那些光鲜亮丽的好莱坞大片,而是去挖掘、去鼓励那些反映美国社会内部撕裂、种族矛盾、底层困境、枪支暴力、医疗教育问题……的“悲惨叙事”电影?

  就像他们乐此不疲地看待我们的“特定侧面”一样?

  当然,这种心思绝不能宣之于口,甚至在操作上也需要极高的技巧和包装,必须披着“艺术多元”、“关注现实”、“深度交流”的外衣。

  但这无疑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潜在的文化权力杠杆。

  这个突如其来的、带着一丝恶趣味和深远谋算的想法,让王盛对眼前这个看似“空手套白狼”的提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不再满足于仅仅是一个虚名的“名誉主席”和出钱出力的“联合主办方”。

  他要的,是这个电影节真正的、不容置疑的实权。

  要从一开始,就将其纳入盛影的势力范围,使其按照自己的意志成长。

  王盛脸上浮现出淡淡的、意味深长的笑容,他看着苏彦韬,缓缓开口:“苏先生的构想,很有前瞻性。促进中美电影深度交流,也是盛影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彦韬闻言,眼中闪过喜色。

  但王盛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心神一凛。

  “不过,‘名誉主席’之类的虚名,我看就不必了。”

  王盛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既然要做,就要做实。如果盛影参与,我希望是‘共同创始人’的身份。电影节的组织架构、章程制定、评审委员会的组建、主要单元的设置……这些核心事务,盛影必须拥有决策权。”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苏彦韬:“我的要求是,成立一个真正的联合组委会。我本人,担任组委会的联合主席,拥有对等决策权。组委会下设的执行机构,关键岗位的人选,需由双方共同商议确定,并且,盛影拥有一票否决权。”

  苏彦韬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王盛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参与,而是要直接夺取主导权!

  一票否决权,意味着王盛拥有了对整个电影节方向和具体事务的终极控制力。

  “王董,这……”苏彦韬有些措手不及,他预想过王盛会提条件,但没想过会如此强硬和彻底。

  王盛没有给他太多思考的时间,继续抛出自己的条件:“资金方面,盛影可以作为主要赞助方之一,但不会是唯一的资金来源。

  鹰龙传媒需要证明你们的执行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首节 上一节 343/3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